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羁旅濮阳
  公元前497年,54岁的孔子与弟子一行数十人,自鲁国抵达卫国国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生涯。孔子在濮阳生活了大约十年时间,待的时间仅次于曲阜。黄河深埋了帝丘故城,却埋不尽中原大地的厚重苍茫。
  孙德萱先生在子路博物馆
   耿直的子路 为道义慷慨赴死
  子路坟和戚城遗址几乎是在现今濮阳城最中心的位置,似乎整座濮阳城都是围绕着它们修建起来的。
  子路是鲁国卞人,也就是今山东泗水人,他比孔子小九岁,家乡又毗邻孔子所在的曲阜城,因此很早便投入到孔子门下。在《论语》中,子路是高频出现的弟子之一,他因为性格鲁莽、看问题简单粗暴,经常挨老师的批评。然而在濮阳,耿直的子路却留下了千古美名,受到濮阳人的尊敬和爱戴。
  依托子路坟,古时的濮阳就营造起子路墓祠,如今当地又在原有基础上建起了子路博物馆。子路博物馆地处繁华城区,门口的小广场上有很多从事古玩、瓷器经营的商户,很是热闹,不过我想尚武的子路更希望门口卖的是刀枪剑戟吧。
  子路博物馆由子路坟、子路祠、子路生平展厅三部分组成,整体保持明清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子路坟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里就有记载,因此当地对此一直笃信不疑。多年前,子路坟曾被盗掘,在抢救性发掘中,墓中出土了部分西汉时期的文物,有专家据此质疑子路坟可能是西汉时修建的。
  其实,对今人而言,“真”与“假”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路坟早已成为濮阳的文化地标,子路的精神和灵魂真真切切地留在了这里。
  到访当天,濮阳暑气正盛,但是得知我来重走孔子之路,今年80岁高龄的孙德萱先生还是早早就来到子路博物馆相见。孙老是河南省著名文物考古专家,毕生致力于濮阳市文物考古事业,主持过马庄遗址、西水坡遗址两次大型抢救性考古发掘,戚城、子路墓祠的规划、建设也是他一手推动的。
  孙老介绍,濮阳这座城市与孔子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时曾经多次出入卫国,并累计在卫国生活了十年左右,这个长度仅次于曲阜,堪称孔子的第二故乡。
  孙老告诉我,子路身上虽然有不少缺点,但在濮阳人心中,他绝对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当年,子路积极入仕,曾经做过卫国蒲大夫,后来又成为卫国权臣孔悝的家将,孔悝的采邑就是紧邻子路坟的戚城。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为了维护自己的主人孔悝,子路当面斥责叛军,留下一句“君子死,冠不免”的壮烈遗言,慷慨赴死,被乱军砍成了肉酱。
  忠义、正直、坦荡……提起子路,孙老用了一连串的褒义词汇来评价,让我看到了和《论语》记载完全不一样的子路形象。是啊,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子路是这样,孔子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让我对儒家学派所坚持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得《论语》中孔子曾经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路虽然进入师门学了不少东西,但还算不上精深、贯通。我知道,这话一定是孔子早些时候说的。
  站在子路墓前的这一刻,我不忍想象孔子得知子路用生命捍卫儒者尊严时,心中该是多么的痛苦、惋惜。
  依我看来,子路更像是胸怀道义精神、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在老师身边时,他贴身护卫,时刻保护恩师的周全;入仕为官时,他牢记师教,用生命维护纲常和道义。说他另类也好,说他奇葩也罢,耿直的子路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
  不惜力、不惜命。真是可爱的子路,真是可敬的子路。
精美麦秆画 从希望的田野走来
  从子路博物馆出来,一旁的商业街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仔细打量,两侧商铺的经营业态颇具地方特色。一路走来,我看到有多家麦秆画的门店。
  好奇之下,走进了其中一家较大的店铺。麦秆画,顾名思义,是用麦秸秆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形成的画作。牡丹、喜鹊、人物、祥龙……这些宝贝或静或动,或大或小,或古朴或典雅,或平面或立体,让人爱不释手。看到一幅幅装裱精美的画作,真不敢相信是由麦秸秆变身而来的。
  店主名叫王华平,攀谈后得知,他们家祖上一直从事麦秆画创作,到他这里,已经是第八代了。据他介绍,麦秆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隋朝时期,濮阳民间已开始流行利用麦秆拼贴出的扇子、昆虫造型,小装饰画之类的工艺品,而用麦秸秆进行艺术创作,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如今,濮阳麦秆画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是粮食主产区,麦秸秆自然是不缺的。古代的劳动人民将它们变废为宝进行艺术创作,反映出了中原地区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普通民众淳朴的审美情趣。
  虽说是拿麦秸秆创作,但是王华平告诉我,这门艺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麦秸秆需要优中选优,百里挑一,适合艺术创作的麦秸秆,其原料采购价格甚至远高于小麦的价格。
  麦秸秆需先用药水浸泡,再熏、蒸、漂,小心翼翼剖开整平后制成麦秆平片,然后通过熨烫来完成华丽嬗变。在熨烫过程中,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使其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至此流程远没结束,还要经过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十几道工序,一件普通作品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复杂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多才能完成。“一幅合格的麦秆画,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褪色。”
  王华平介绍,麦秆剪贴作为民间传统艺术,不仅在河南范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哈尔滨、潮州、浦江等地生产的,同样较为著名。在他看来,濮阳麦秆画的主要特色是保持麦秸秆的自然色,天然去雕饰。
  然而,坚守传统也需要付出代价。他坦言,外地的大部分麦秆画都会人工上颜色,这样的画更具有现代感、时尚感,而且价格便宜,更受中低端市场欢迎。如今,受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冲击,濮阳麦秆画虽然与洛阳的唐三彩、开封的汴绣、南阳的玉雕并称为“河南工艺四宝”,但还是遇到了不小的市场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形势,除保持传统技艺外,王华平尝试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众多艺术品的表现手法,融入到麦秆画的创作之中。在他看来,濮阳麦秆画有着自己的独到韵味,应该放宽视野,积极进行国际对话,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近年来,我们经常参加各类展会,特别是国际展会,做好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与水相伴的城市 因《水秀》焕发新活力
  濮阳,顾名思义,这座城市位于濮水之阳,然而,今天我们却完全看不到濮水的踪影了。说起濮水,和山东还有些渊源。濮水是古济水的一条支流,濮阳、城濮、临濮、濮州等一批城镇,《诗经》中卫国“桑间濮上”“卫风新声”的美景正是昔日濮水的杰作。
  然而,好景不长,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下游第一次大改道,从此黄河从濮阳境穿过,濮水故道淤塞难寻。据统计,在黄河下游26次大的改道中,决口地点直接发生在濮阳境内的就有6次,占近四分之一。
  濮阳成了黄河泛滥区,昔日卫国国都帝丘被深埋在了黄土之下,这直接导致一个遗憾:孔子在濮阳生活了十年,但是如今在濮阳却很难找到原始的遗迹。不过,深埋在黄土下的帝丘城犹如罗马的庞贝古城,整体保存完整,也许未来对其展开考古挖掘时,会有很多意外之喜。
  水,给濮阳这座城市带来了太多的喜怒哀乐,好在如今黄河安澜,百姓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温顺、灵动的水给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创作的灵感,一台以《水秀》为名的杂技表演已成为濮阳耀眼的名片。
  濮阳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之乡”,有“杂技南北两故里”之美誉。提起传统杂技,无外乎走钢丝、柔术、车技、顶碗等内容,濮阳的这台《水秀》虽然取材于传统技法,但是形式上有了很大突破。
  《水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光时尚元素,为剧目注入了音乐、舞蹈、花样游泳、跳水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特制的水幕舞台突破平面舞台的限制,实现水陆空舞台的有机结合。
  《水秀》的最大特点就是杂技演员与水共舞,河南杂技集团编剧朱林介绍,《水秀》是2009年河南杂技集团筹资8000余万元打造的国内首部以“水”为舞台的大型杂技综艺秀,被誉为开创了一个引领国际潮流的“新杂技”时代,并荣获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金菊奖。
  杂技表演原本就非常辛苦,在水中表演无疑会大大增加表演的难度。朱林介绍,一台《水秀》需要有八十多人同台表演,为了适应水深四米的水下舞台,每个杂技演员都是潜水员,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大家极少抱怨,只因心中的那份杂技情缘。朱林表示,杂技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大家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鲜活力。
  事实上,《水秀》发展状况也符合大家的期望。自2009年公演以来,《水秀》已经成功演出300余场,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依托《水秀》,濮阳当地还推出了“水秀宴”等项目,延伸了产业链。看来,好的创意加上好的营销,古老的技艺也能焕发青春,创造新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据说这场演绎真的超美,很多人都来这里看演出
濮阳子路坟:一个帽子引发的血案
卫国的7个搞笑国君之八
转载:网友献治疗胆道蛔虫偏方
王梓涵:让人们听到濮阳的声音
濮阳一日游 20182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