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湘乡侯府千金嫁入衡山科举世家》--看曾家如何择婿

当湘乡侯府千金嫁入衡山科举世家

李超平

清光绪元年(1875)九月二十四日,一场低调的婚事在长沙洪家井的曾府举行,这是一场推迟了三年多的婚礼,新娘曾纪芬已经24岁,她是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的满女,遗憾的是曾国藩夫妇已经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十三年(1874)先后辞世,而公公聂亦峰也于同治十一年五月在广东任上去世。由于哥哥纪泽、纪鸿还在守孝期内,因此只能由堂兄曾纪渠等为曾纪芬送亲,婚礼只有仪仗,没有鼓乐。

新郎聂缉椝,是广东高州知府聂亦峰的次子。聂亦峰,籍属湖南衡山县荆林聂氏,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比曾国藩小两岁,与继配张氏共育得三子四女。

衡山聂氏为科举世家

 聂缉椝的家世渊源可能是最先能打动曾家人的,因为这是湖南少见的科第世家。

 荆林聂氏来自江西清江县(今樟树市)荆林村,派班行诗以“继”字为首。开籍祖聂继模,字乐(ǎo音)山,系江西荆林聂氏第十五代,康熙十一年出生于衡山,他的曾祖含初公(12代)、祖父公明公(13代)均是名医,明末清初游医于湖广,后在衡山开设药局而定居。乐山公性格仁慈,治学严谨,事亲至孝,精通医道。他写给次子——陕西镇安镇县令聂焘(先焘公)的《诫子书》如同传世名篇,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贤达之士。1982年6月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时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黎夫的《实心为民造福》一文,引用了聂家父子的事迹,并赋诗激励当今干部“为父当比乐山翁,做官要赛聂家郎”,更足以证明这封家书的历史价值。

 聂焘是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科举人,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进士,十三年(1748)选授陕西镇安知县,遵奉父教,八年中勤恳理政,心切爱民,治绩卓著,迄今仍被商洛人称颂、敬仰。

 聂焘育有五子三女,但存活的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聂肇堂是廪膳生,次子聂肇基是优廪生,第三子聂肇奎是优廪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乡试亚魁(第6名举人),大挑一等,授益阳县教谕,主讲虎溪、东山、洣江、岳屏、清浏、雯峰、集贤各书院。他育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镐敏、镜敏、铣敏、镇敏、鏸敏、鈒敏和钰敏。

 聂镐敏,优廪生,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恩科举人、嘉庆六年(1801)辛酉恩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官后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日讲起居注官,调安徽学政、浙江严州知府等职,告养回籍后主讲雯峰书院。

 聂镜敏,优廪生,嘉庆六年(1801)拔贡,壬戌(1802)朝考一等,钦取七品小京官,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兼祠祭司主事,充大清会典馆、方略馆纂修官和礼部则例馆纂修官,纂办川楚豫三省方略。回籍后主讲雯峰书院、湘潭昭潭书院。

 聂铣敏,优廪生,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乡试举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兵部武选司主事。后特旨复授编修,充武英殿协修、国史馆纂修等职,提督四川学政,拣发浙江绍兴知府。回籍后主讲岳屏、鳌山、鹅湖等书院。入祀四川名宦祠、本省乡贤祠。

 聂镇敏,优增生,历任中城、南城兵马司副指挥,特旨以知县选用。

 聂鏸敏,邑增生,嘉庆二十一年(1816)丙子科举人,充镶蓝旗觉罗官学教习,补授宝庆府邵阳县教谕,保升云南知县,历署昆阳、会泽、定远、滨川知县,补授建水知县。

 聂鈒敏,优增生,道光元年(1821)考奏孝廉方正,候选盐课大使。

 聂钰敏,廪膳生,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举人,历任河南新郑、太康、孟津、修武、商水等县知县。

 聂镇敏的长子有瀚出抚给伯兄镐敏为嗣;次子有湘在湖北任知县,夫人及两个幼子因武昌城沦陷而投水自杀。聂镇敏是如何到京城任职的,族谱中并没有详细交代原委,但很显然,这个任职给第三子有豫带来了科举的便利。有豫,原名泰,更名尔康,号亦峰,增监生。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咸丰三年(1853)癸丑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纂修、武英殿协修,散馆后以知县拣发广东,历任石城、新会知县,南雄知州、高州知府,以领兵克复浔州奏奖以道员用。著《廉江冈州梅关高凉诸公牍》,2012年以《聂亦峰先生为宰公牍》整理印行。

    可见,聂家一门四代共有四进士、三举人,四位进士的名字至今仍能在北京国子监内的进士题名碑上分别找到。从聂焘到聂亦峰,他们或为官或讲学,以百余年的不懈努力,确立了科第世家的地位,一跃成为湘南望族。


曾纪芬老人照片

婚事一波三折

 聂家这门亲事,是曾国藩生前定下来的,而媒人则是他的弟弟曾国荃。曾国荃与聂亦峰是如何相识的,目前已经难以考证。他多次写信与曾国藩、曾纪泽父子商量满小姐的婚事,最早见于同治八年(1858)六月二十一日给曾纪泽的信,从言辞间可知他就是媒人。而他于十一月初六写给曾国藩的信,就颇为有趣了:

 弟前信说媒,请以满小姐许配聂一峰之二世兄。查聂世兄之八字极为吉祥福寿,昨次归来,与内人谈及,亦喜其累世科第,居址甚近。望兄商定后赐一详信,并寄女庚回南,以便寄聂家合婚定妥。

 不过,他的“前信”并没有在兄弟两人的全集中找见。次年正月十五日,曾国荃再次写信:

 聂家姻事,以看八字者说,聂世兄将来有果大阁出身,榜上必要两次名字挂在上头,是以将生庚寄呈。至于一峰观察吃洋烟与否,则弟不得而知也。但求佳婿不吃烟而有出身,便是良缘,不问一刀红纸之亲家老子也。俟面晤蒋芗泉、张仁生等,乃能灼见烟瘾之有无。

 今人既可以体会曾国荃做媒的信心,也可以窥见作为侯爵之家对儿女婚事的一些基本做法:首先是讲求家世渊源,其次是预测未来运势,再是调查家德家风,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荃通过相关途径很快核实到聂家的子女都不吸食“洋烟”(即鸦片),主要是同乡蒋芗泉(益澧)于同治五、六年任广东巡抚,与聂亦峰有所交集,了解其家况。旋即就是给聂家寄去满小姐的庚帖,聂亦峰自然也是非常认同这门亲事。五月廿日,曾国荃信报:

 聂一峰昨有信来,已遣其甥汪少泉率其仆张顺送庚书到舍,并有手镯、耳环、红绿胡绉等件,五月十八日交庚。弟为满侄女填庚并备袍褂料、靴帽、手卷、信笺、笔墨、茶叶、纨扇等件,交其甥与仆带回广东。

 这显然已经到了交换聘礼、庚帖的订亲环节。此时曾纪芬18岁。一南一北天高地远,男女双方尚无交集的机会,全靠各自的父母以曾国荃为中介,你来我往地交换意见。

 多年以后的民国二十年(1931),八十岁的曾纪芬在上海回忆当年的婚事,提到了聂家聘礼中的那对手镯,是聂亦峰购于广东,价值800金,加工时尺寸偏小,夫人和女儿都不能戴。于是就预备为未来儿媳的聘礼,并言能戴者就必有福气,结果曾纪芬戴上正合适。她坦言,这对镯子并非好料,六十多年后已经褪色。

 到了十月十一日,曾国荃再次报告曾国藩,聂家希望本年冬天或明年春天请曾纪泽送满小姐到广东完婚。一个月后他写信沟通新情况,一是是否走海路去广东的问题,二是提议男方明春到南京完婚,如延期到秋后或冬日,可到衡山老家办喜事,或送女去广东。几番往还,到同治十年正月十九日,曾国荃告知说聂家认为喜事可延至“今冬夏秋”。转眼到了十月中旬,曾国荃信中提及满小姐的婚期定在十一月,由聂亦峰送子到南京完婚。但此时又碰上曾国藩沿长江东下巡阅驻军及上海江南制造局,他要求聂家改为来年二、三月春间,或走陆路到九江换轮船,或走海路到上海中转。并且书信中几次出现“入赘”、“招赘”字样,看来曾家还似乎有招一个女婿上门的打算,且得到了聂家的同意。曾国藩本身有两个儿子,且均已成家立业。五个女儿也嫁出去了四个,只是各自都不够美满如意。满女要远嫁广东,亲家之间、新人之间完全没有见过面,更别说深入了解,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已经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将满女留在身边,可能是他有招赘想法的原因所在。

 这两位年纪相近(只差两岁)、出身相似(均为湖南进士)、互相倾慕(分别为名臣循吏)的亲家最终未能见上一面,并目睹子女缔结百年之好。先是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在南京两江总督署内去世。六天后,尚不知情的聂缉椝从广东出发,到达上海后才闻变故,急忙拍电报问进止,曾纪芬回忆说,电报费昂贵到每个字需4银元。聂亦峰要求他仍赴南京吊唁,并拜见岳母,吊唁岳父,这也是他和满小姐的首次相见。随后返回广东,到家仅三天,五月二十九日,聂亦峰也因病去世了。  

 曾国藩虽不认识聂亦峰,但聂亦峰的一个挚友正好是曾国藩湘军时期的幕僚长沙李寿蓉(号篁仙),所以他们仍可能藉此神交已久。李寿蓉是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安徽芜湖道。咸丰九年(1859),李寿蓉在任户部主事时得罪了当时的权臣肃顺被下狱,聂亦峰曾去探望并赠以钱物。李寿蓉直到肃顺被慈禧太后处死后才恢复自由,从此他对聂亦峰感铭于心,在聂亦峰获外放广东时赠以诗作,在聂亦峰病逝时亦前往吊唁,以诗和挽联表达深切的悼念,读来令人动容,足见两人感情真挚,尤其以挽联颇见深意:

 孤櫬自万里而归,依然故国山川,问何处葬君仙骨;

 诸子亦一时之秀,如此旧家门第,幸无忘读乃父书。

 满小姐和聂缉椝的婚事不得不再次延期,直到三年之后才正式踏入聂家。并且,与四个姐姐按曾国藩的规定每人只有200两嫁资不同,她手头有3000两的丰厚嫁资,分别来自叔叔、嗣父曾贞干战死后的遗产和父母去世后分得的遗产。这笔银子存在长沙城的“乾益银号”,老板是长沙首富朱宇田。


第二排中为曾纪芬老人

侯府满女不辱使命

 新婚后不久,聂家张老太的存款7000两放在曾氏族人有股份的“玉振银号”钱庄发生倒闭,血本无归,张老太非常心疼,欲提起诉讼。聂缉椝息事宁人,以纪芬鼎力自出2000两,并借三姐1000两,又托郭嵩焘等人各出1000两“赔”上,方骗得张老太释怀。

 聂亦峰去世后,家庭的重担先是由张太夫人挑起,聂缉椝参加乡试未中,改而以监生身份遵例以郎中分部行走,这是聂亦峰在任病逝给他留下的体制福利机会。光绪五年(1879),在湖南滇捐局案内出力,由时任云贵总督刘长佑奏保补郎中缺,随后以道员用。刘长佑是湘军宿将之一,对曾国藩的知遇之恩自不待言,安排聂缉椝在湖南滇捐局谋个差事,月薪50两,不仅帮这对小夫妻度过了眼前的窘迫,还名正言顺地为他进入仕途打下了基础。

 光绪七年(1881),曾国荃被重新起用,任两广总督,日后还将调任两江总督,是聂缉槼未来的靠山。聂缉椝由姐夫陈鸣志(时为江宁筹防局负责人,官至布政使衔江西补用道)关照,先至南京帮办江宁筹防局营务处,月薪8两,而湖北巡抚李瀚章是曾国藩的得力门生之一,更是委其担任督销局差事,月薪50两,遂可勉强度日。

 转折发生于时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对聂缉椝的识拔,即任命为上海制造局会办,亦即副负责人。他随同时获得任命的一批人进见,左宗棠独留他单独谈话:“君今日得无不快意耶?若辈皆为贫而仕,惟君可任大事,勉自为之也。”此语足见左宗棠对官场的洞见、对聂缉椝的深望。

 聂缉椝没有辜负各方的期望,在江南制造局前后8年,从会办到总办,均勤勉任事,止亏为盈,达10余万两。而曾纪芬贵为千金小姐、总办夫人,仍自己纺纱,并向翻译馆负责人傅兰雅的夫人学会了编织毛衣。光绪十五年(1889),聂缉椝被调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荃荐保道员,次年实授苏松太道。当他办理移交时,才发现亏空高达80万两之巨,曾纪芬只能变卖金器,千方百计筹款归还。原来是接任之初前任已经亏空20万两,而聂缉椝经验不足,接任时并未先经清点核计,留用账房徐某等均还是原班人马。遂令其用轮船一只及珠宝若干补缴亏空,这批珠宝一度暂存聂家数月之久,曾纪芬做到了不曾取出试戴。

 此后聂缉椝辗转浙江、安徽、江苏等地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随着湘军在政局方面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畏于“办事棘手”、官场复杂等因素,聂缉椝听从夫人的意见,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申请开缺(离职)获准。曾纪芬则以接手公婆的家产经营,开始接班主理家政。至光绪34(1908)年,聂家因故举债购买纱厂,更名“恒丰”,又新建中华纱厂,均由聂其杰主理,聂家由此在沪上发展实业。

 宣统三年(1911)正月十八,张太夫人逝世。聂缉椝因劳累和哀伤过度,于二月二日去世,弟弟聂缉荣也因伤母兄之逝而于三月二日辞世。迭遭巨痛的曾纪芬年届六十,聂家门庭由她和儿子们努力支撑,四年后与聂其杰等人受洗,皈依基督教。

 生逢千年未有的变局,从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曾国藩开始,他的子孙后代面对朝代更迭、西方科技、文化、宗教的全面传入,显然不可能再置身度外。聂家子弟或兴办实业,或出洋留学,鲜有涉足官场者。

 民国七年(1928),曾纪芬主持分家,家产均分为十份,其中一份按《圣经》逢十献一的规律作为慈善经费基金,每年收入捐给教会或公益捐款;两份作为曾纪芬的养老保障;承嗣和出继的两个儿子各得半份。每份价值银八万余两,但主要以工厂股份、田产折算,并无多少现金。此外捐出一处地块交工部局,建“聂中丞公学”,该校现为上海市市东中学,位于杨浦区辽阳路,目前校园南侧仍遗存聂家的四幢私宅,为民国十五(1926)年建,分属曾纪芬和四个儿子居住。

 聂其杰(云台)于民国九年(1920)被推举为上海总商会会长,一年后获辞。民国十五年(1926)起,在曾纪芬的安排下,聂家每星期开家庭会,由聂其杰讲论,后又编辑发行家庭报,她以这些独创形式来维系聂家的家德家风。

 民国31年(1942),曾纪芬以91岁高龄在上海去世,距离她嫁入聂家正好67年,在这期间,聂家完成了从传统科第世家到新兴民族资本家的巨大转变。与祖先们的著书立说类似,聂云台除建企业、开矿山、办航运外,所著《保富法》也曾风靡一时,近年竟又流行于朋友圈。

 当尘埃落定,人们可以看到曾国荃当年笃信聂缉椝有好八字最终的结果,那就是只算准了聂缉椝有一番作为,而科举、福寿两项,却没有能够应验。当然,他的12个子女除外长子因病于16岁早逝外,以聂云台为代表,大都在实业方面有一番作为,第四子其炜还是中国银行的创始成员之一。即便是几个女婿,也很不凡,如长婿张其鍠官至民国上将、广西省长,小女婿周仁是著名的冶金和陶瓷专家。聂家的联姻圈涵盖了左宗棠、李鸿章、梅启照、瞿鸿机、沈葆桢、刘锦棠等晚清重臣家族。显然,聂家子孙所经历并发生的这一切,都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也凭借着曾纪芬的努力超越,她在聂家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使得两个望族的结合达到了最理想的结果。在八十岁时(1920)曾口述了自己的生平经历整理出版,在九十岁时(1930)挥毫写下“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十六个字赠人,这也可以说是她自己一生践行的总结了。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聂家的婚嫁趣闻
曾国潘5个女儿是谁?她们有着怎样的结局?
她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崇德老人,12子女全部成才
衡山聂族打破“富不过三”魔咒的启示
曾纪芬得父曾国藩教诲,深谙幸福之道
传承家风的曾国藩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