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链共治 法在基层—咸阳以诉源治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记者 马黎 见习记者 刘坤

渭水汤汤,秦地咸阳。

两千多年前,商鞅变法、李斯定律令,在这块土地上,播撒下法治文明的火种。

今天,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咸阳为目标,咸阳市不断进行自身实践,以市域治理为抓手,以诉源治理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新时代以法治为基础的“枫桥经验”咸阳升级版,推出了“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工作机制,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中一道新“枫”景,也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易借鉴的新鲜经验。

构筑纠纷化解的制度防线

咸阳诉源治理发轫于法院。近年来,“有纠纷,到法院”成为人们寻求公平正义的主动选择,随之而来的是诉讼案件以每年近万件的速度剧增。

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告人张某某因家庭纠纷酒后持械行凶,导致4死1伤,被当庭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犯罪者得到法律惩治,本是大快人心。但这起案件给几个家庭带来的伤痛却无法弥补。旬邑县一名群众说,其实就是一些家庭矛盾纠纷,如果前期有人能把事情说和说和,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一案审罢,引起刚到任的咸阳市中院院长冯华深深的思考。

一方面,伴随社会进入转型期,各类矛盾问题易发多发,各种利益诉求不断涌现,司法资源有限问题更加突出,案源治理难度加大。一方面,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防线较弱,多元参与协同衔接内力不足。

如何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如何将诉源治理融入嵌入综治中心体系建设,形成一个基于法治精神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新体系?

问题倒逼改革。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咸阳中院以诉源治理为抓手,出台了《关于建立“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法院进行“一庭一亮点,一院一品牌”试点。咸阳市出台《关于依法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把诉源治理融通在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大局中谋划,延伸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顶层末端来共治;出台《关于强化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决定》,通过地方立法,把诉源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其基本内涵就是把法治的种子播种在群众心中,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咸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宏兵说。

政治统领,在党建链上发力。党委、政府统筹谋划,整合基层资源,协同发力,形成工作有效联动;成立诉源治理临时党组织,把党支部建在法律服务站、党小组设在法律服务窗口,由驻村(社区)法官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镇(街道)法律服务站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

法治立规,在发展链上见效。随着诉源治理深入开展,咸阳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调解组织融入产业链,让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目前,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中设立调解组织,化解纠纷1211件,成功率87.67%。

自治固本,在兴趣链上扎根。找准法治宣传“兴趣点”,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咸阳两级法院通过发布诉源隐患“通知书”、举办“法律沙龙”等,将法律知识与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包联法官“半月谈”、在咸阳市各中小学设立“红领巾法学院”等活动,不断激活基层组织自治内在动力,增强群众自我解纷、依法维权的意识。

德治润心,在文明链上出彩。诉源治理的关键是人的思想治理,人心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咸阳市厚植乡村德治土壤,把司法引领与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全市48个基层法庭与司法所、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设立司法巡回“审判点”、惩戒失信“曝光台”等载体,褒奖善行义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智治促融,在智慧链上延伸。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咸阳市把“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融入全市统一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网上服务平台,推动诉源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同时,投资500万元建设的“咸阳法治e平台”,整合在线申请、调解、仲裁、诉调对接、执行申请等多种功能,实现了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级网络无缝对接。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机制,立足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现实问题,破解司法面临的诸多难题,有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这一实践在“链”字上想办法,把诉源治理与基层党建、跨越发展、群众兴趣、乡风文明和智慧城市建设链条无缝衔接;在“共”字上动脑筋,推动各方力量协同共振,与群众互动共建,与基层联动共治,与部门联结共责;在“治”字上出实招,强力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积极构建新时代以法治为基础的“枫桥经验”升级版。

这一实践在“法”字上做文章,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实现法治方式与良俗善治的有机结合;在“基层”上下功夫,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实质下移,把工作做到前沿末梢,实现法治思维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融合。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新模式,是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相统一,坚持完善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依法把矛盾和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实现由小治理向大平安的根本转变。目前,咸阳市51个乡镇(街道)、119个村级(社区)建成标准化诉源治理示范点,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凸显,诉讼案件井喷式增长的势态得到缓解。

目前,咸阳诉源治理等做法被中央政法委推广,利用这一模式,咸阳市诉前化解的矛盾纠纷达到1.7万多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诉源治理”的三维解读
创新纠纷化解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恩施市:“一统三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四治”融合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关于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治理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