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浙江省是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转型最成功的地区之一,浙江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高,县域间发展差异较小,与中西部省份相比,浙江县域经济全面开花、齐头并进。2018年,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经济总量过百亿的达到84个,占县域总数的93%,过千亿的有16个,占县域总数的17.8%;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的达到32个,居全国第2位。其中,萧山、义乌、温岭、安吉、嘉善、慈溪等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经验。

1.萧山模式:

萧山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形成了平台化集聚、集团化培育、科技化改造三轮驱动新型工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增加值长期位居浙江省第一。一是工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并引导企业集聚,着力打造4大新型工业平台和17个工业功能区,集中了全区超过70%的规上企业。二是企业集团化培育。鼓励企业技术资本合作或兼并重组,形成产值过千亿元企业2家,“中国500强”4家,上市企业19家。三是产业科技化改造。建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18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通信、软件、集成电路、即时通讯等领域创新发展。

2.义乌模式:

坚持“国际商贸名城”战略,构建“贸易—市场—物流—改革”四位一体驱动贸易国际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买全球货、卖全球货”商贸格局以及产城一体高效分工的“块状经济”。一是坚持激活市场力量。把握深化改革开放机遇,提出“党政有为”“放水养鱼”等创新战略,政府准确把握市场开放的关键节拍,将地域文化、统一规划、企业家精神融入到培育高自由度的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集聚优势。二是坚持内外贸易联动。把握国际贸易开放机遇,引进十万多种境外商品,高标准召开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提升“块状经济”;持续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打造国内外贸易的“义乌码头”。三是坚持打通物流通道,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开辟“义新欧”中欧班列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构建海、陆、空、铁、邮、网六位一体物流体系。四是坚持推进体制改革,把握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机遇,率先提供15种货币兑换以及98项涉外项目“一站式”服务,率先建立小商品出口“大通关”模式,持续推进商贸服务集成创新。

3.温岭模式:

实行“内建两区、外拓基地、资本引领、科技支撑”,形成了集聚化生产、全球化布局、市场化支撑、科技化改造四化同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是集聚化生产。引导农户承包土地向龙头企业集中,近七成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建成一批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二是全球化布局。建立省外境外农业基地38万亩,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及韩国、缅甸等国家。三是市场化支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发展提供财力和人力支撑,近三年共引进200余亿元资本投向乡村。四是科技化改造,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经费,引进推广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系统,全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4.安吉模式:

坚持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制度化、品牌化、标准化、富民化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一是生态保护制度化,建立严格的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坚持杜绝一切环评不达标项目。二是生态开发品牌化,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安吉白茶”等生态品牌,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县。三是生态建设标准化,在全国率先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体系,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四是生态发展富民化,深度开发竹制品、茶叶等生态产品并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七成来自“生态产业”。

5.嘉善模式:

城乡一体化推动全域协调发展。嘉善着力推进城乡设施布局、政策制度、公共服务等要素集聚共享和资源延伸覆盖,形成了城乡一体全域协调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发展格局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大幅缩减镇村数量,创建“市区—新市镇—农村新社区”的三级网络化格局。二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率先推行城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待遇、校舍标准三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标准一致化,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垃圾污水处理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等。三是要素配置市场化,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土地承包权转让和置换、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等,打造“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四是农民生活市民化,建立城乡一体社区管理体制,率先推进农村新社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新居民管理服务机制和新社区工会组织。

6.慈溪模式:

人才本土化推动创业经济发展。慈溪坚持集聚创业、自主创业和科技创业多创并举,走出一条全民创业之路、实现创业主体数量浙江省县域第一。一是系统培育创业平台,把人才引过来。建设“上林英才”研发园、创业园、产业园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最高给予1000万元创业经费支持;集聚杭州湾优势要素打造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形成集聚创业的良好空间。二是全面优化创业服务,让人才留下来。深化落实“多证合一”“先照后证”、企业简易注销等制度改革。三是科技导航“二次创业”,把人才育出来。与宁波大学、北航、中科院等单位共建科教园区,累计培育创新型梯队企业1000多家。“浙江模式”的关键优势是强大的块状经济、民营经济和贸易经济形成的示范带动效应,使得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等关键要素有序流动并充分集聚,其背后是良好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活跃经济氛围,企业、行会、公众、民间组织等微观主体的力量被充分释放并有效引导。不难看出,“浙江模式”的内在逻辑是“找准比较优势—确定发展载体—把握外部环境—建立集聚机制—强化内生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县域经济继续领跑 解读浙江县域经济十大模式
“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2016)”榜单发布
刚刚,2021年赛迪百强县正式发布!哪些县实现逆势增长,问鼎百强?
县域经济的六大模式及战略思考
百强县占县域不到1/18!县域经济如何走出发展困境?
“产融内循环 经济外循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落地服务一张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