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浙江经验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形态。

近年来,浙江省针对薄弱村的村级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经营模式,主要通过村村抱团、村企抱团、“飞地”抱团、新型帮共体等几种主要协作方式,强化资源要素整合,拓宽薄弱村发展空间,实现批量“消薄”。

01

“抱团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抱团发展”是指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动能,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在市级财政资金补贴与减免相关税费的政策支持下,通过乡镇组织各村联合抱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同时在市、镇(乡) 的统筹规划下,鼓励村与村、村与国企等主体合作,跨区域发展经营性项目,促使全域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发展差距缩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模式。

“抱团发展”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二是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从市场经济中获得收益。三是搭乘城市发展的大平台,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02

浙江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模式

“村村联合”或“整乡(镇)联合”抱团发展模式

“村村联合”或“整乡(镇)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主要针对相同区域内行政村之间由于基础条件差距产生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通过村村联合的方式打通经济发展要素流通渠道实现共享共赢,如在资源、资金、信息以及人才方面相互扶持。一种形式是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弱村可以单独加入强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中,或者可以几个弱村联合起来,组成联合体共同出资参与进来,通过获取保底分红,保障村集体经济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种形式是“村+村+企业”多方抱团发展。企业将多村资源进行整合,各村按协商的比例入股项目,企业依靠自身优势负责项目建设,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薄弱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长效发展难题。

淳安下姜村

例如,淳安县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以下姜村为核心,按照地缘相邻、文化相近、产业互补原则,联合枫树岭镇、大墅镇25个行政村组建“大下姜发展联合体”,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实现“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常山县白石镇7个集体经济发展滞缓的村协商成立了“宣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第一个项目就是在镇上建立商贸中心,每年依靠租金可以为各村增加数十万元收益。平湖市36个村级组织通过复垦“低小散”集体存量建设土地,整合出共计120亩集体建设用地,各村组成联合体,采用村-企合作的模式,邀请国资委、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合作开发土地,先后共同投入1.9亿元,建设大批标准厂房,吸引小型企业进驻,收取租金,为参与合作的村每年带来1300多万元的收益。

“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模式

“村企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企业结对地理区位不佳、自然禀赋较差、收入来源单一的行政村,用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以及资本上的优势,来帮扶薄弱村规划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企业对薄弱村的生态、农业以及文化等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推进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休闲养老等融合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采取经营技能培训、生产技术输送、合同订购采购等全方位扶持,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帮扶过程中寻找商机和发展增长点,优化自身布局,拓展发展空间。

例如,桐乡市东池村开展“蚕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抱团经营模式,由浙江华锋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东池蚕业合作社牵头,通过“订单蚕业、抱团经营”打通蚕桑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衢州市的蛟垄村、楼山后村以及上彭川村三个村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推动农产品上行。以上彭川村为例,通过开发菜籽油系列产品,2019年实现村集体增收80万元,“产业特色村+新零售村”的做法得到普遍认同。

桐乡市东池村

山海协作升级版“飞地”抱团发展模式

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推动跨市、县、乡、村“飞地”抱团发展,带领薄弱村闯出一条融合发展、持续增收的新路子。突破地域限制,科学合理地将政府扶持资金、村集体自筹资金以及村里建设用地等资源集中配置到发展条件优越的“飞地”,共同开发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并可持续的项目,由政府或者开发区平台统一运营,实现发展要素互补、发展成果共享。具体来说,在这种合作模式中,薄弱村及地区主要提供土地、矿产物资以及劳动力等资源,还可以进行资金投资,而发达地区主要负责平台运营、管理以及智力支持等。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解决发达地区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而且可以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浙江省首个跨县域“飞地”抱团项目——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通过创建 “三供三保”合作模式,即青田“供土地指标、供钱投资、供人管理”,平湖“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的合作模式。平湖以“飞地”产业园投资总额的10%支付给青田作为固定收益,为青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家庭增收拓宽了渠道。据统计,截至2021年园区累计已返还青田投资收益3240万元,每年为青田265个参建村平均增收6万元。

“新型帮共体”发展模式

“新型帮共体”发展模式采取单位部门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远离中心城市且无太多自然资源,村集体资产少且运营不善、利用率较低的村。这些村企业数量有限,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缺乏与市场有效衔接。浙江省针对山区26县,启动“新型帮共体”建设,由省级机关、省内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含央企驻浙企业)、金融机构、经济强县(市)和民营企业共同组成全域结对帮扶,实行“一县一团(省级团组)”、“一村一组(驻村工作组)”、“一户一策(具体举措)”的帮扶机制,构建“县村户”系统化帮扶格局。

例如,衢州市龙游县罗家乡荷村,在帮扶单位帮助下,该村流转320亩土地,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黄茶种植基地、黄茶仓库,村民就近务工获得50余万元收入,村集体年度增收13万元。温州市文成县在帮扶团的牵线搭桥下,娃哈哈集团斥资近5亿元,在县内巨屿镇建设了120亩的智能饮料工厂,4条生产线陆续投产后,将为当地居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浙江“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其成功在于立足不同区域、强村弱村的实际差异,创新联合发展模式,做到靶向明确、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消薄标准高、扶持对象准、见效速度快的“浙江路径”。

参考文献:

[1] 屠霁霞. 抱团发展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浙江的经验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 2021(01).

[2] 陈锡文. 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05).

[3] 郝文强,王佳璐,张道林. 抱团发展:共同富裕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创新——来自浙北桐乡市的经验[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04).

审核:蔡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收九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
力争村集体收入“村村百万”,路桥底气何来?
#上热门 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十种发展模式,快来看看你们村适合哪一种!评论区告诉我#振兴乡村 #新农村建...
洪江市雪峰镇: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 蹚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