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立足于中国农民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的国情,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一要以人为本。建设包容性城市,加快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让人生活得更美好。
  二要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以及区域发展要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
  三要可持续。就是要坚持节地节能、生态环保,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的新型城镇和新农村。
  四要因地制宜。我国人口多、民族多,资源环境约束大,而且区域间资源环境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城镇化不能一个模式,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模式。单纯从大城市或小城镇某一方面的发展来推进城镇化,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我们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规划建设要注重文化传承,彰显特色。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城乡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推进城乡一体化,不是要把农村都变为城市,不是追求城乡一样化,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五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实践活动和创造精神,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坚决摒弃政府主导城镇化的模式。同时,任由市场自发调节,其结果必然是城乡分离、贫富对立,“城市病”蔓延和城镇建设无序,所以还必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

  坚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让农民安居乐业、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所以,在中国农民为人口的大多数,且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十分低的状况下,推进城镇化首先应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要给农民雪中送炭,而不是给市民锦上添花。针对2.6亿还未融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广大农民,我们应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郊农业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让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市民一样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其次,创造良好的环境,倡导“公平、自由、遵纪守法、博爱、创新、和谐”,形成良好的气氛,使城镇具有人情味,促进新老市民快速融合。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新型城镇化应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基,以工业化为根本推动力,以信息化为新动力。没有农业现代化,我国城镇化发展就失去了人口支撑、食品支撑和原材料支撑。所以,在农业基础不扎实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无异于沙上建塔。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我们必须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切实维护好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城镇化的发展还应以工业化为根本动力。只有二、三产业发展了,才能吸纳更多农民进城,才能实现融合发展,才能避免有城无市、有镇无产的空城。大城市的发展关键是提升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中小城市要增加数量和提高城市功能并重,承担起沟通大小城镇,协调点与面关系的重要功能。小城镇要在稳定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壮大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加快就地城镇化步伐,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功能。此外,信息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经济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应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制度创新,今后城镇化的发展仍需持续创新来提供强大推动力。我们要深化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让有进城愿望的农民离得开、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有学上、有保障,实现从农村到城里扎根的转变。针对我国城镇化的诸多制度障碍,当前要以户籍制度、土地出让制度、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和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进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把那些附着在户籍制度的服务剥离开来。当然,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要走一条渐进的户籍改革之路,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还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合理分担公共成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土地制度改革就是在保护耕地基础上保护农民利益、节约用地。为此,要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健全节约用地制度、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就是解决钱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此,要加快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使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处于平等竞争地位,这是遏制“城市病”的需要,也是小城市与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当然上述改革还要依赖于财税体制改革、融资体制改革、教育体制、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转换。

  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城镇化。因为城镇化虽然是减少农民的过程,但不是要消灭农民,更不是要消灭农村,不是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凋敝,而是最终实现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基础上的城乡融合、城乡共荣,城乡人民公平共享繁荣成果。所以,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应坚持的一项原则,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千方百计吸纳农民进城,但相当一个时期让全部农民转化为市民是不现实的。即使到2030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达到70%,农村仍将有5亿左右的居民。面对如此众多的农村人口,我们决不能听任其自然发展,决不能任由农村衰落。而是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农村、农业、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应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前需特别注意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防止农民“被上楼”。要同步推进社区服务业,为群众就业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确保不擅自改变农地用途。
  (作者单位:泰安市委党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城镇关系大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握好三个方面问题 ? 社会 ? 专家专栏 ? 文库 ?
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原创】关于赴外地考察学习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写得不错,特别是小标题可借鉴)
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两化互动?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