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型社会建设网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目前,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因此,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紧凑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促共进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影响的机理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重心将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顺序逐步转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必然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从农业产业部门转向非农产业部门,最终表现为城镇化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实质上是人力资本、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向城镇集聚,生产要素的集聚必然促使物流、科技、金融等生产服务性行业发展,从而推动第二、三产业和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与城镇化进程是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
    (一)   产业转型升级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转型通过供给和需求效应影响城镇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引起城镇化供给增加。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要素服务供给,如就业、财税收入和居民收入。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能提供更多的财力推进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就业质量的提升,改善就业结构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升城镇消费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引起城镇化需求增加。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比重不断增加以及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比重的不断增加,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意味着对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需求和交易市场的需求也将增长,客观上需要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主要通过空间、要素和服务供给和需求导向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作用。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效应。城镇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中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专业化的市场,发达的信息网络结构促使城镇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高端要素支持。同时要素、产业集聚效应和累积循环效应的存在,进一步吸引着人力、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促进地区高端产业在本地区发展,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必然推动城镇。城镇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效应。城镇化发展带来人口集聚、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消费行为的改变,而伴随着就业转型、劳动力结构转型,引发对人居空间、产品质量、生活服务设施、交通、环境等的高需求,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株洲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统计描述
    (一)株洲城镇化发展水平
    城镇化发展水平衡量的主要指标是城镇化率。本文选取株洲市 2007-2014 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株洲市2007 年城镇化率为 47.4%,2014 年提高到 61%,株洲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株洲产业发展水平
    株洲产业发展一方面表现在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表现在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即产业升级。衡量产业升级的主要指标是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选取株洲市 2007-2014 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株洲市 2007 年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为 87.1%,2014 年提高到 92.1%,表明株洲产业层次在不断提升。
      四、株洲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
    (一)城镇化加速推进
    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四化两型”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株洲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2014年株洲城镇化水平达到 61%,比 2007 年提高 13.6%。
    (二)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市城镇的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形成了以株洲城区为核心,县级市和县城为节点,特色中心镇和农村社区为基础,相互联系的城镇体系。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株洲成功创建为国家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三) 城镇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以及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向城镇集中,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城镇龙头作用日益显现。2014 年,株洲城镇工业增加值达到 1138 亿元,占全市 8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零售额达到 694.4 亿元,占全市的 93.4%。
    (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株洲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推进云龙示范区、武广新城和园区建设,强力实施“五改”工程,大力推进“四创四化”,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4 年,全市城镇投资 1487.2 亿元,占全市的 80.95%。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278.9 亿元,占全市的 15.1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235.3 亿元,占全市的 12.81%。此外,株洲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五)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随着株洲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1338 元,同比增长 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2.1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9906 元,同比增长 12.4%。
    五、株洲新型城镇化对株洲产业升级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新型城镇化发展带动投资增长、引发消费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创造投资需求,推动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可以通过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城镇相关产业投资,产生持续、巨大的投资需求。一是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2014 年,株洲市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 278.9 亿元,是 2007 年4.44 倍。二是直接扩大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需求。2014 年,全市工业投资 947.4 亿元,是 2007 年的 6.78 倍。三是扩大了对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需求。2014 年全市完成房地产业投资 235.3 亿元,是 2007 年的 4.06 倍。
    (二)刺激消费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消费升级。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来的居民,进入城镇生活后,随着收入增长,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也会大量增加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促进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2014 年与 2007 年比,株洲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空调、家用电脑和洗衣机均出现成倍增长。
    二是改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城镇居民的消费环境优于农村居民。随着进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结构发生变化。2014 年全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 36.1%,比农村居民低 5.6%。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消费支出的 11.6%,比农村居民高5.8%。体现享受和发展的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支出城镇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支出占消费支出的 11.3%,高于农村居民 2.5%;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 12.6%,比农村居民高6.2%;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8.8%,比农村居民高 0.5%。 
    三是扩充市场需求。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的需求将不断扩张,有效地刺激了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充市场需求。2014 年株洲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中非农就业比重比 2007 年上升了 7.1%。
    六、株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立足“两型”理念、战略思维,科学编制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规划。致力形成城镇相连、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两型”城镇体系,打造绿色株洲。以株洲市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沿 106 国道、S211 省道完善城镇体系,突出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高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首位度,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二)完善城镇设施,改善消费环境
    城镇基础设施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良好的环境是城镇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改善消费环境的重要基础。一是改善城镇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环境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二是完善商业配套设施。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城镇商业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向中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鼓励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等多种业态。三是提供均等化的教育。加强新型城镇教学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水平,让进城人员的小孩能在新型城镇中,享受良好的教育。四是优化医疗卫生条件。加强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进城人员优化提供,满足进城人员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三)加大制度创新,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
    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推动农民市民化。逐步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政府在中小城镇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和支持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创业从而向中小城镇聚集。让进城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益,逐步改变农民工生活方式。只有让进城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他们才会愿意在城镇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四)创造就业机会,吸引人员进入城镇
    一是结合株洲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延长产品链条,加快企业的集聚,努力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新格局。二是加强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行业分布广,是城镇扩大就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工人技能培训,增强居民就业技能,扩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规模。四是通过提供公益岗位、企业优先安排、优惠政策扶持、社会援助、鼓励创业等多种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只有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消费的增长才有承载的基础。
    (五)完善社保体系,改善消费预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方面。一是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二是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结合株洲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三是加快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医疗保障需求建立保障制度多模式、保障方式多样化、保障水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作者:刘 婷
    转自《管理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株洲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解读
消费金融产业崛起,千帆竞渡、百花争鸣(附报告)
中国消费升级的三大主线
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建投策略专题】工业化与城市化演进中的新兴消费崛起
消费升级铺路 精选龙头个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