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与发展策略研究

编者按: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着“把握战略趋势、围绕核心瓶颈、体现多元融合”的基本思路,组织上海市40余家研究团队围绕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18个支撑性专题开展平行研究,超过200余位来自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2040年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最终形成了《迈向2040年的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现就各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和观点内容分期介绍如下:


研究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


到2020年,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向2040年,上海将以全球城市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创新能力。本专题聚焦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运用全球城市理论的分析框架,科学把握全球形势发展变化,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分析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外部环境、影响变量和内在动力,研究提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内涵、战略框架和发展策略。

报告分五部分:(1)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背景(2020-2040);(2)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框架;(3)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功能框架;(4)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框架;(5)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空间战略导向。主要内容与观点如下:

一、关于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背景(2020-2040)

主要从五个层面分析提出上海面向2040全球城市建设的战略背景。重点关注全球多元格局调整变革中的全球城市网络节点功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动力格局、区域格局、开放格局的战略要求,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看,全球经济发展在寻求“再平衡”中开启多元格局调整变革,全球化进入网络化发展新阶段,未来的全球城市将更加注重全球网络体系的链接能力、全球关键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端环节的掌控能力。从全球城市网络新趋势看,全球城市层级体系更加趋于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纽约、伦敦、东京等顶级全球城市将继续保持在全球资源要素配置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些新兴全球城市获得崛起机遇;综合型全球城市体现多个领域的具有较强竞争力、控制力;专业型全球城市则在专业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网络节点功能。从全球格局调整新变化看,世界经济进入相对较低的增长时期,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继续东移,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成为支撑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全球投资贸易格局、产业分工格局、金融格局、能源资源格局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快深度调整。从中国崛起与发展阶段新跨越看,我国经济实力全面增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动力机制加快转化,以城市群为主要动力源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两带一路”战略为突破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塑造开放新优势。从上海发展新起点新阶段看,2020年将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进入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创新将成为未来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源紧约束和环境紧约束也将进一步突显。同时,未来发展还将面临国际国内一系列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关于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框架

重点提出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基本标志和目标体系。

战略目标。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全球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全球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资源配置中心和创新中心(配置金融资源的中心;配置贸易资源的中心;配置信息资源的中心;配置人力资本的中心);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高度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的中坚力量;提供全球综合服务的中坚力量;链接国际国内市场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经贸和治理新规则的中坚力量);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交通枢纽网络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端服务功能引领;资源要素配置引领;高度开放竞争引领;生态环境治理引领)

基本标志。体现在城市功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城市治理等七个方面。

目标体系。构建上海全球城市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八个重点领域。其中,核心目标衡量上海全球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综合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影响力、创新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开放度等四大领域;支撑目标衡量上海全球城市的国际魅力和城市品质,主要包括社会宜居度、城市智慧度、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等四大领域。

三、关于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战略功能框架

综合考虑全球城市功能特征、国家战略要求和上海发展条件及优势,提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框架。主要是五大功能。

一是与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全球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延续升级,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体现,也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承载。主要功能内涵体现为:人民币市场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创新中心。

二是与中国经济贸易地位及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全球贸易中心。全球贸易中心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延续升级,是我国融入全球经贸网络、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承载。主要功能内涵体现为:贸易营运控制中心;商品交易定价中心;服务贸易中心;国际消费中心。

三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创新中心是应对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新需求,是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创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承载。主要功能内涵体现为:技术创新策源中心;产业创新策源中心;创新成果交易中心;创新人才集聚中心。

四是全球先进的信息网络枢纽。全球信息中心是全球城市作为全球信息网络节点枢纽功能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是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承载。主要功能内涵体现为:信息生产中心;信息汇集传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

五是具有全球影响力及独特魅力的文化大都市。文化大都市是全球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的重要承载。主要功能内涵体现为:文化创意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时尚文化中心。

四、关于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重大战略框架

提出实现上海全球城市战略目标与战略功能的战略重点与战略路径。主要是四大战略。

一是全面创新战略。战略内涵为:构建全球城市自我更新、自我变革的可持续发展内在机制与创新动力。战略要点包括:构建创新机制;夯实创新动力;营造创新文化;集聚创新人才。

二是全面开放战略。战略内涵为:占据全球城市网络核心节点、集聚整合高端要素资源、参与重大国际经贸规则协商、高度开放与经济自由。战略要点包括:形成在国际经贸规则框架下的高度开放;形成具有符合国际经贸规则的政府管理;形成具有高度经济自由的市场化环境;形成具有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

三是全面协同战略。战略内涵为: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打造多层次、全方位协同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包容增长、协同增长、均衡增长的全球示范城市。战略要点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长江经济带龙头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协同作用;与世界全球城市的协同作用。

四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内涵为: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追求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持续发展。战略要点包括: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低碳发展。

五、关于上海迈向2040全球城市的空间战略导向

基于开放思维、底线思维、有机疏解、功能导向,提出构建全球城市区域空间架构、构建战略性空间板块格局、构建城市功能轴线格局的空间导向建议。

构建全球城市区域格局。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城市区域为目标,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轴线,强化上海核心城市的空间网络枢纽功能,打破资源要素流动与配置的行政区划割裂,构建由上海市域、上海大都市区、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组成的圈层式、网络化全球城市区域多维空间架构。其中,市域空间层面作为全球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功能的承载区,未来应注重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郊区新城区域节点功能塑造;大都市区层面覆盖与上海具有高度经济社会联系的临沪中小城镇(昆山、吴江、太仓、启东、海门、嘉善、平湖等),未来要成为设施连接、资源共享、紧密互动的同城化国际大都市区;大都市圈层由上海与周边地级市(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湖州、杭州等)组成,未来要成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上海大都市经济圈;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一市组成,未来要重点强化“节点-走廊-网络”空间组织,提升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力的综合实力。

构建战略性空间板块格局。战略性空间板块是指有功能特色、有国际竞争力、与上海全球城市战略高度契合的战略性空间区域,是承载2040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战略载体。重点打造七大战略性空间板块,即中心城区高端服务战略空间板块;杭州湾北岸高端制造战略空间板块;张江及拓展区创新战略空间板块;大虹桥贸易战略空间板块;浦东地区自由贸易区战略空间板块;迪士尼及周边地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空间板块;崇明岛生态战略空间板块

构建城市东西和南北功能轴线格局。进一步强化功能轴线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引领作用。城市东西功能轴线。面向2040,充分发挥其对上海市域东、中、西部的联系功能,向西延伸至青浦淀山湖区,加强与东部国家沿海大通道、与西部城镇走廊联动衔接,打造成为一条连接上海东西两翼、传导中心城区辐射功能、衔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城市东西功能主轴。城市南北功能轴线。面向2040,充分利用黄浦江沿线高端服务集聚和生态资源优势,保持两岸空间布局统一性和整体性,引导高端功能向重点区域集聚,打造成为一条集聚全球城市高端功能、展示优秀城市文化、示范生态文明的世界级滨江发展轴带。

研究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


一、上海中长期城市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发展的重大趋势

1、世界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科技推动力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和谐、幸福、低碳、创新,新科技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但全球治理格局正孕育重大质变:金砖国家的全球责任,准备好了吗?

3、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势对新兴全球城市带来挑战与机遇:后WTO时代,TPP、TIPP、BISs、自贸区代表更高水平的经济交流规则。

4、经济全球化组织构造可能发生重大变迁:从1.0版到2.0版,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升级,资本控制向创新控制升级。

5、中国发展进入新的目标设定阶段和结构整体升级阶段:国家发展的新常态,国际关系的新地缘空间(一带一路)。

(二)全球城市的规划变革趋势

全球城市的中长期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纽约: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

伦敦:全球最伟大城市

巴黎:保持在21世纪的全球吸引力

东京:更加重视城市防灾、能源和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新加坡:“文艺复兴城市计划”3.0

首尔:沟通与关怀的幸福市民城市

香港:中国主要城市;亚洲首要国际都会

北京:谋划创新型世界城市

全球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1、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通过城市群或大都市圈建立支撑城市核心功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环境,区域一体化已成为趋势。

2、发达国家的全球城市空间普遍是存量调整,根据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指向,调整城市空间的战略重点架构。

3、根据城市的创新功能,需要建立创新空间体系,以新的空间理念、结构、能量,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全球城市所追求的全面竞争力包括了空间品质和城市形象塑造,这是自然环境、历史元素、人文空间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城市有形和无形要素的整合。

全球城市规划路径的比较与特点

通过“虚”“实”结合的目标体系,最终把城市长期规划意向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规划行动中。全球城市的战略规划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城市竞争等基本内容,更多强调环境方面和人的方面的目标。

(三)上海与主要全球城市的关系演变趋势

当前全球城市依然保持金字塔的层级结构,上海“四个中心”基本建成,上海对于全球流量经济的控制仍属于较低层次。

上海与国际主要全球城市的关系展望

1、顶级全球城市关系:“追随者”向“伙伴关系”的宏观地位变化。

2、全球城市联系基础:从区域性要素集聚节点向全球性资源配置平台的转变。

3、城市间联系媒介变化:创新要素流动将成为上海与全球城市之间联系的新纽带。

4、联系群体属性变化:“新兴全球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关系拓展主要群体。

5、联系领域扩展:城市间全球治理网络构建。

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内涵:创新型全球城市

(一)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思路

1、把握全球城市兴衰的基本规律与历史教训

2、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理念相适应。

3、与中国崛起的目标内涵相结合。

4、考虑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约束条件以及相关约束条件对上海新定位的影响。

(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目标内涵

上海2040定位内涵:码头+源头兼而有之上海与国际主要全球城市的关系特点

1、“码头”:全球性流量节点、控制枢纽,关键是货物、服务、资金、人力、信息5大流量。上海“四中心”的定位尚未覆盖信息流。上海流量节点占优,控制枢纽地位不高。上海2040,先实物再虚拟;先量后控,着重于控。

2、“源头”: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新定位完善了上海全球城市内涵。历史经验:先应用再原创,充当引进平台,率先实现关键的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再发展自主原创。

3、世界城市发展史和欧洲商业文明1000年的中心城市崛起规律:广阔腹地,大型口岸,创新(技术或服务)的规模化应用。

4、“码头”与“源头”存在承接支撑关系。不能满足于“码头”的快钱与高利润,要支撑更可持续的“源头”定位。历史表明,“全球城市” 领导地位的轮换非常罕见,经济史上不乏没能登顶的挑战者。

上海2040力量组合: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有机组合

1、硬实力是基础,只有先发展硬实力,才能以硬哺软。

2、软实力包括:价值观、文化、制度机制、城市形象、人民素质

3、巧实力:睿智增长(smart growth)、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开辟蓝海达成弯道超车的制胜之举。

4、上海硬实力强于软实力的格局还将长期存在,但建设2040全球城市,必须要有以硬实力长期哺育软实力的决心与部署。

上海2040运行机制:资本驱动与创新驱动双模运行

国际城市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表明,目前全球城市发展和竞争已经进入资本和创新双驱动阶段。全球城市综合实力前70名充分揭示了这点。北美、欧洲的城市在创新方面已走在前列,亚洲城市和金砖国家城市仍以资本驱动为主。

上海正处于“创新扩散阶段”向国际知名“创新中心阶段”跨越的关键时期。“创新”还不足以“驱动”发展。中国整体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决定了,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需要坚持资本驱动和创新驱动的双模并行运行。

上海2040全球城市的尺度范围:腹地与地缘再认识

1、上海的直接腹地:苏浙皖泛长三角区域;间接腹地:长江流域经济带;直接协同地带:中国东海岸巨型全球城市——区域。需要全面考虑物资、服务、资本、人才、信息5大流动的衔接;全面考虑硬、软、巧3种力量的释放与汲取。

2、中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三大全球城市的国家,其在全球城市层面的影响渠道及能级将极大提升。上海的创新与国际要素配置能力+北京的国际决策能力与本土文化软实力相结合+香港的离岸配置能力相结合。京沪港基于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海港立体交通体系,畅通的物资、服务、资金、人员、信息流动,构建起空前规模的中国东海岸城市带(“全球城市-巨型区域” Global City-Mega Region)。规模能级只有欧洲西北部城市带可以比拟。

3、地缘格局:

中国东海岸巨型城市-区域——东亚城市走廊

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南亚、中东、东非

环太平洋经济带

需要有选择考虑各地缘方向的流量渠道需求,有选择考虑各地缘方向的定位机遇。

上海2040建设全球城市时间表

2020:四个中心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

2030:四个中心全面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全面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达到2010年代全球城市水平(码头功能、流量经济枢纽)

2040:创新型全球城市基本建成(实现对伦敦、纽约的超越,功能:码头+源头;动力:资本驱动与创新驱动双模运行)

2050:考虑上海的文明性贡献

三、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战略框架:功能体系

(一)“动力——环境”全球城市功能体系

全球城市的功能可以分为核心功能、支撑功能、衍生功能和外围功能。核心功能是全球城市定位和层级的关键,城市核心定位的直接反应,发展的关键动力;衍生功能是由核心功能“诱发”的辅助动力、延伸出的功能。核心功能和衍生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支撑功能是发挥全球城市功能的基础,核心功能发挥所必需的环境因素;外围功能是全球城市的边缘功能,与核心功能关联较少,多属被动受辐射的环境因素,但往往担当公平保障相关的托底功能。支撑功能和外围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必须环境。这些功能组合形成了全球城市的“动力——环境”交织复杂功能体系。

(二)上海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全球金融商务枢纽和全球信息传媒枢纽。

1. 全球金融商务枢纽包括大型跨国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专业的服务公司和金融市场。

2. 全球信息传媒枢纽汇集了全球各类的信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等各方面,成为全球信息控制的枢纽。

(三)上海的全球城市衍生功能

上海的全球城市衍生功能包括全球创新枢纽、全球管理枢纽和全球文化产业基地。

1.全球创新枢纽包括:全球知识集散源 ;全球科技创新源;全球创新转化源;全球文化创意源。

2.全球管理枢纽包括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大企业的总部,汇集全球领先的生产服务业和全球各类高端专业人才。

3.全球文化产业基地成为国际文化产业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四)上海的全球城市支撑功能

上海的全球城市支撑功能包括世界级智慧城市、世界级生态绿色城市、全球交通枢纽、世界级教育学习中心、世界级多元融合社区和世界级宜居城市。

1.世界级智慧城市包括无限数字城市、信息共享和安全、产业跨界与创新、智能生活和社区。

2.世界级生态绿色城市包括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产业升级与节能减排、绿色健康生活、生活生产生态结合。

3.全球交通枢纽成为全球航运中心、全球物流客运枢纽、亚太航空枢纽、欧亚铁路节点。

4.世界级教育学习中心包括全球知名大学云集、文化服务产业汇集、国际教育产业集聚。

5.世界级多元融合社区包括鲜明的城市形象、多元兼容的城市文化、不同群体移民的融合、多样周到的商业服务、丰富多彩的艺术节庆。

6.世界级宜居城市包括包容性社会、高品质生活、可持续能力、友好型环境。

(五)上海的全球城市外围功能

上海的全球城市外围功包括世界最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全球贸易交易枢纽、世界级商业服务基地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1. 世界最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上海在长三角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长三角区域全面一体化、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地、全球最大的新兴城市群、新型城市—区域发展模式。

2.全球贸易交易枢纽聚集着各种商贸服务业要素,是控制全球贸易和交易功能的枢纽城市。

3.世界级商业服务基地包括全球商业的窗口、全球服务业汇集、全球旅游的集散地、全球娱乐工场。

4.全球先进智造业基地基于自主创新战略和扩大对外开放,以创新发展为基本驱动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四、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发展策略:功能塑造的空间需求

(一)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

1.动力功能的空间需求

(1)核心功能的空间需求

全球金融商务枢纽的金融商务企业和机构需要和企业总部、相关服务业一起,组成中心城区的CBD。

全球信息传媒枢纽空间分布分散,可以从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至大都市圈。

(2)衍生功能的空间需求

全球创新枢纽根据产业集群需求,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产业中的一部分会分布在远郊区以及大都市圈内,与相关产业结合形成产业基地。

全球管理枢纽基本集中在中心城区,形成了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

全球文化产业基地中的文化产业和创意创新产业、高端服务业产业链紧密结合,集中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

2.环境功能的空间需求

(1)支撑功能的空间需求

世界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空间上匀质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至远郊区的各个区域。技术和产业集中分布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和近郊区,也有一些分布在远郊区。

世界级生态绿色城市功能要求会分布在上海从中心城区至远郊区的所有空间范围内。

全球交通枢纽功能本分布在远郊区和大都市圈。

世界级教育学习中心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特别是在中心城区的复合型核心功能区以及创新空间。

世界级多元融合社区的主要区域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

世界级宜居城市的普及型功能匀质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

(2)外围功能的空间需求

世界最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功能需要大范围的空间支撑,分布在上海大都市圈内。

全球贸易交易枢纽中的交易中心功能集聚在中心城区的CBD。贸易枢纽的核心功能在分布中心城区的核心功能区,辅助功能分布在近郊区、远郊区至大都市圈。

世界级商业服务基地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近郊区,空间需求是特定式和分布式的。

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功能的空间分布需求从近郊区、远郊区至大都市圈。空间布局重心从近郊区向远郊区转变。

(二)基于功能塑造的上海空间发展需求

(1)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功能载体和枢纽

中心城区汇集了城市绝大部分的动力功能和环境功能,包括核心功能、衍生功能、支撑功能和外围功能。中心城区是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是全球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控制枢纽功能的空间载体。它的功能:复合紧凑型高密度核心功能区,强调复合功能、紧凑发展、创新集聚。它的空间模式:多核多层。

(2)近郊区:城市核心功能的辐射区域

近郊区是中心城区的外围辐射区,承载了中心城区大部分的城市核心功能及其外溢。它的功能:产业主导混合型功能区+关键生活空间,强调产业核心、混合网络。它的空间模式:园区+网络。

(3)远郊区:城市支撑功能和外围功能的重点区

远郊区是城市重要衍生功能和支撑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和交通枢纽功能。它的功能: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多功能新城+关键生态空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配套。它的空间模式:产业新城。

(4)大都市圈:城市功能的向外延伸和辐射区

大都市圈是城市的外围空间,其主要功能与远郊区相似,包括重要衍生功能和支撑功能,主要是先进制造业和交通枢纽功能。它的功能:区域一体化的融合空间,强调功能衔接、空间融合、设施一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在建设全球城市的道路上 上海首次完成了对东京的全面超越! ——凤凰房产上海
上海要建基于全球城市的科创中心
战略新起点:“十二五”时期上海的历史方位
太仓加速融入大上海:浏河镇超七成新房卖给了上海人
首次提出“五型经济” 上海要表达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