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研究

摘 要: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的分析,找出城市产生交通拥挤、阻塞的原因,并根据成因分析,可以分别从完善交通设施、增强 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采取恰当的交通管制措施、实施与发展公交优先来解决交通阻塞、拥挤问题。

引言

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规模随之增大,城市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出行距离越来越远、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腹地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交通需 求的大幅度增长对城市现有的交通设施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而当前,交通设施的发展总体上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遂产生了交通拥挤问题,且日益严重,这不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还导致资源浪费,影响到居住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交通问题成为当前困扰许多大城市发展的通病,是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行之 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刻不容缓的。

一、城市交通阻塞,拥挤原因分析

城市交通阻塞、拥挤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所致。具体来说,是道路容量不足,交通量超过道路容量。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类交通工具比例失衡。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外部性,如果仅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发展交通,必然导致交通结构失衡。我国国情决定在大城市发展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又限制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目前我国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为数不多,且线路不成网络,与其他交通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乘客换乘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力。由于私人小汽车的过快增加,以及公共交通运输质量及服务水平降低,造成非法运营的个体交通的极度膨胀,更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挤程度。

(二)道路设施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失衡。车多路少,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效能低。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道路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也小,路网密度也低,道路总容量供给严重不足。近10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人均道路面积由2.8m2上升到6.6 m2,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再者,由于规划滞后,城市路网无论是布局还是空间容量,均存在明显的先天缺陷。公共车辆和货运车辆增加了很多,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客运量和货运量的需要,结果导致自行车,社会自备车大量增加,从而使车多路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我国城市的停车场严重不足,很多城市没有规范的停车场,机动车辆乱停放现象非常普遍。

(三)城市道路系统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及设计。我国城市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道路系统大都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布局。主要交通干道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网络,使得道路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道路性质混杂,致使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大为缩减,进而导致车速下降,交通阻塞;道路交叉口设计或管理不合理,均会加剧交通阻塞现象。

(四)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总量严重滞后,结构比例失调。世界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承载的人口出行比重平均在50%~60%之间,日本东京达80%,而我国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

(五)滞后的交通管理。目前,我国交通法规还不健全,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乱穿马路,乘客争抢上下车;司机违章行 驶、违章停车、抢道超车抢行等,都是加剧城市交通阻塞、拥挤的根源。

二、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阻塞、拥挤问题的途径

根据对我国城市交通阻塞、拥挤的成因分析,可以分别从完善交通设施、增强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采取恰当的交通管制措施、实施与发展公交优先来解决交通阻塞、拥挤问题。

(一)廓清道路的战略性功能定位,改善道路网结构

在大中城市中,为了防止过境车辆穿过市中心,同时使城市各区间、市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方便,应对旧城市道路系统加以改善,增加环行(绕行)干道和放射式干道,增加跨河连接线(为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并打通短头路。城市道路功能分为六个层次:城际高速路、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道路。但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普遍存在道路功能定位不清,导致行车错位,引发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需要从优化城市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入手,区分道路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增加路网密度。

(二)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改善交通运营条件

健全交通安全设施,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调整主、次干道交通流量、流向完善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使车流连续通畅;建立单向交通体系,在城市的旧市区利用一对平行或近似平行,同等级或不同等级的道路,间距在400米左右,车道宽在3~4米以上的道路组建单向交通。设立单向交通的做法在国外有较好的成果:一般交通事故减少20~50%,缩短运行时间36~39%,可见,在旧市区组建单向交通是可行,有效的。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最薄弱环节,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极易造成交通拥堵,设置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能给行人提供 安全的过街条件,减少对机动车辆的干扰,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因无停车场地而占道停车,导致行驶车辆遇阻或减速的现象十分普遍,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兴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尽快缓解“停车难”问题。

(三)政府、企业单位错开上、下班时间,减轻高峰期交通压力

交通拥挤通常发生在上下班时间,因此将不同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错开,使高峰期时间的部分需求转向非高峰期,从而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现在有不少单位实行“朝九晚五”的工作制,而部分单位仍保留原来的八点上班制,就是很好的例子。另一种做法就是对于时间限制不强的工种,可以实现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工作制相结合的办法,只规定每天上班一定的时间但不规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没做完的工作可以带回家完成。日本制造所在1988年推行了弹性工作制,除生 产线上的工人以外,有4万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间;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约有40%的大公司采用了弹性工作制,其中包括杜邦公司、惠普公司等著名的大公司,大大减轻了高峰期的交通压力。

(四)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形式的主体,在城市道路的使用上最经济,同时,公共交通是减少机动车排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出路,应从政策上大力支持、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分为:轨道交通,包括地铁与市郊铁路、轻轨铁路、有轨电车等;公共汽车;准公共交通,即各类出租车。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发展巴士快速交通(BRT)系统,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能源机构(IEA)以及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UITP)等国际组织与机构都把BRT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向,积极向世界各大城市推荐。

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是利用现代巴士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巴士交通系统达到轻轨交通(LRT)系统的服务水平,它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点。BRT的基本特点就是由巴士专用道(路)组成网络,行驶在道路上的都是大容量(载客在200人以上)的大型巴士(铰接式),巴士专用道(路)的优先权确保乘坐巴士相对其它交通方式(特别是两轮和四轮私人交通工具)更有吸引力,促使城市居民将乘坐巴士作为出行首选方式。这个系统包括设立巴士专用路、修建管筒式车站、分散运营线路和在巴士车站设立售票处等。

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是全世界公共快速交通技术应用最成功的城市,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吸引了全市75%的交通量,使得这个城市私人机动车使用减少,污染也减少,加 上他们积极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生态之都”。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现状是客流量大、道路交通拥挤而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低,通过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应用巴士快速交通系统 (BRT)可以不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用有限的金钱与时间实现城市高水平的机动性,这对许多资金有限而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来讲,应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

北京市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交通发展的唯一出路,确定“公交优先”战略,并制定有关发展纲要,重点加强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地面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换乘站为节点,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遍布全市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经济、舒适的服务,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五)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实行“拥挤收费”

拥挤收费即通过在交通拥挤时段对部分区域道路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控制交通出行需求,调整出行路径,减少拥挤区域道路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状况。

拥挤收费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现在已经逐步得到重视与应用。新加坡实施了20多年的拥挤收费,在其他一些措施的配合下取得了明显效果,高峰小时交通量下降45%(其中70%以上的为单独驾车),平均车速从18km/h增加到35km/h,采用公交车上班的出行增加了近 50%,达到上班总出行的46%,汽车合乘比例也大大提高。

收费方案包括收费区域、收费时间、收费车种、收费费率、收费方式的确定。收费区域应该是交通最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域;收费时间应设定 为早晚高峰期;收费车种应排除公交车、急救抢险车等;收费费率应根据调查的交通组成状况,进行拥挤成因分析后制定;收费方式可以是人工收费或电子收费。为了不因为收费而阻碍行车,在条件成熟的城市应考虑不停车的电子收费方式。

结语

城市交通阻塞、拥挤问题的产生,实际是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引发的矛盾。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中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必须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通过交通政策和交通管理等的导向作用,以及全体市民交通意识的提高,使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维持在均衡状态下的有序增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吴家炜 WU Jiawei / 李海波 LI Haibo)

 

参考文献

1 耿志民、季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探讨》,城市交通,2006。

2 覃运梅、王玲玲:《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几点对策》,交通与安全,2005。

3 文丹:《城市交通问题对策探讨》,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

4 高成全、邢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问题解决途径探讨》,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5。

5 李敏、杨莉、王波:《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公路与汽运,2005。

6 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出版社,2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通事故带来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趋势与建议
世界地铁知识 洛杉矶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王健CEO的专访
【他山石】芝加哥的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均衡发展模式
老年游大马:交通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