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模式研究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宜居幸福的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城乡统筹五年规划方案,加快推进十个省级示范镇建设,推动区划调整后的镇驻地向小城市发展。坚持住房建设和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同步推进,新开工100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农村住房2.5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13户,规划和扶持建设1000个农村社区产业园。本文就农村新型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以为我市农村新型社区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的耦合效应
    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从2009年启动试点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农村新型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田园风光突出,具有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新型农村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般可分为农民新村建设、旧村改造、散村迁建、农民社区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生产区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三部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应优先选择交通方便,位置适中,用地、供水、排水、环境等条件较好的村庄,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和教育、医疗资源,生产半径不宜超过3公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近期以农民新村、撤乡并镇后原有城镇为重点,后期以中心村为重点。社区住户以沿交通干线、沿城镇域边界、风景名胜区的农户以及农村新型社区的农户为重点。
    特色产业园区的内涵与特征。
特色产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为基础,为适应市场竞争、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由各地政府引导和扶持,优势企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所形成的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是县域或更大区域特色产业的最新发展,是新一轮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最能体现集约节约发展要求。特色产业园区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体现着当地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强劲动力和重要载体。
    特色产业园区具有下列特征:一是产业集聚为基础。特色产业园区的区位选择以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特色产业园区围绕一个或几个区域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发展相关联配套生产和服务。三是统一性。特色产业园区有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方式。四是政策主导性。特色产业园区由政府政策支持进行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五是公共服务共享。特色产业园区的技术开发、污水处理、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特色产业优势是特色园区发展的核心,也是园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建设特色产业园应当立足于发掘本地优势产业潜力,把培育特色经济、推进企业群落成长、提高产业聚集度作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使其真正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突出的新兴产业园区。
    新型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的耦合效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但推进农民居住方式的变化,也必然会带动生产方式的变化。许多地方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将新型社区建设中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后新增的土地实行集约经营,既可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也能带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目的是避免单纯进行新村新区建设,忽略经济发展、农民就业的现象,实现居住环境、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新型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是农村新型社区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前提,既可聚集分散的产业和人口,又可弥补城镇与社区建设资金的不足,可以带来耦合效应、实现协同发展。
    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乡镇产业集群建设的有益实践,是加快镇区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民就地城镇化,完成城镇产业转移、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重要举措。特色产业园区是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可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城市化”的新格局,是对“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诠释。
    二、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原则
    规划引领。应由县域政府指导,镇政府根据未来农村人口非农化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制定农村土地利用、小城镇发展、农村产业布局等规划相衔接的村镇建设规划,在规划范围内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镇村进行试点。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因地制宜。新型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建设,不搞一刀切。社区建设规模、主导产业等要根据其区位条件、已有基础、资源状况等因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一般情况下,远郊社区的建设规模应规划为500户左右,靠近城镇、产业集中区、商贸集散中心的社区建设规模应规划为1000户左右。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还要考虑现有村庄建制,原有的行政村建制一般情况下不要打乱,可实行村委会和社区管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入住人口较多的社区,也可以建立大的社区管委会,成立社区二级党委,下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适度超前。村镇建设规划中农村新型社区布点和产业园区建设既要着眼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农村新型社区要按照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建设,标准适度超前,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农民住宅要美观实用,社区内要路通、水通、电通、话通、气通(沼气和煤气)、网通,绿化、照明、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设施配套齐全,方便农民生活,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有条件的地方生活污水通过管道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应兴建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规模适宜。新型社区与产业园区建设规模要适中,既要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又要有利于社区管理、符合农村发展实际和要求。从国内一些地区试点情况看,不少地方规划布局不适应这一要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布点多、规模小,这种布局必然会抬高社区建设成本,形不成集聚效应,使幼儿园、卫生室、超市等公共服务资源利用不足造成浪费。也有少数地方规划的农村新型社区规模过大,三四个行政村合并,不便于社区管理。
    梯度推进。试点阶段,应先在靠近县城、中心镇、工业集中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方选址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一般来说,在这些地方选点交通条件好,村级经济有基础,农民收入较高,产业有支撑,试点的条件比较成熟,同时,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发展。之后,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向纯农业地区延伸试点,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逐步实现农村人口集中居住、集聚发展。
    生态优先。社区建设要按照绿色、低碳、生态、智慧化的要求,建设绿色生态社区。园区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注重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园区选址要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环境综合整治的污染集中治理;入区企业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坚决杜绝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入园。
    城乡互动。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城乡资源相互流动、优势互补、均衡配置。一方面,采取积极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和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富余地区的人口,向城市群、大中城市适度集中和集聚;另一方面,把县城、中心镇等作为人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提高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承载吸纳能力,通过特色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促使重大项目和重要产业的产业链从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
    三、新型农村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共建模式
    村企合一模式。以当地龙头企业、股份合作公司或通过吸引中心城区企业搬迁进入等途径,整合村庄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农业、加工农业和品牌农业,也可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配套发展服务业。最终使村庄与企业成为一体,实现生产现代化、管理企业化、村庄城市化,实现共同发展。“济宁经验”推行了 “村企合一”模式:村庄以土地入股,支持企业发展,参与分红,村民经培训后到企业上班,使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一村一品模式。以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特色农业或服务业为重点,形成产业主导型经济,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形成一批特色工业专业村。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庄,可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并辅之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必要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以花生、蔬菜、果品、桑蚕、畜牧、花卉以及专业批发市场等为主导的专业村,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城市近郊村和镇街周边村可发挥地缘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提供面向城镇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也发挥城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休闲观光和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名牌。
    社区联合模式。几个社区联合建设特色产业园区,避免资源浪费。联合与合并的目的在于实现土地节约、资源整合和集约发展。这一模式的主要实现途径有:一是弱村并入强村,小村并入大村。二是村庄向镇集中。三是改造城中村,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
    村庄改造模式。根据城市农村自然分布状况,尊重农民住房习惯,按中心城区、次中心区、中心小城镇、中心村以及自然村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设计建设风格。按照“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片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以拆迁新建、整理改造、保留治理等模式,有计划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产业园。逐步实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的目标。
    资源开发模式。以村庄自然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土地资源引进资本或企业集团,加快山、水、土地、矿产资源和“四荒”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村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村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自然资源的集约开发。大力发展与村庄资源优势相适宜的产业开发,带动村庄经济发展。
    城乡合作模式。山东诸城通过推出“村居联合党总支”,找到了城市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城乡资源利用最大化。“村居联合党总支”组建方式有:产业发展联合式,就是选择产业相同或相近的村居,以组织整合推动产业对接;优势互补联合式,就是将城区居委会的资本优势与外围村的资源优势相对接;后进转化联合式,从城区选择部分党组织书记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居委会党组织,分别与部分后进村党支部联合,帮助后进村转化提高。
    迁村腾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将集体资产和土地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人,以利于农村人口流动和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农村宅基地复垦后的耕地要分配给农民,并适当增加村集体留用地。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迁村腾地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妥善解决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才能在发挥土地整理潜力的同时,消除其潜在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江仁彬丨沐光向海居有优屋--射阳县新一轮农房改善专项行动专题文本
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丨宜居宜业,打响美丽乡村“江苏品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驻马店市:加快推进驻马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