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是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引擎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用户的关系发生着深刻而长远的变化,文创产业呈现出文化与科技、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趋势,产业新业态、传播新渠道不断涌现,“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传统产业的有效路径。本文试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研究和探讨推动“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1.文创产业化可以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将智力资本比喻为“闲置的点子”,创意资本称为“闲置的创造力”。比尔·盖茨将“点子”到“创造力”的转化定义为“裂变”。美国宣称“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指明旧有的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的统治已退居幕后,而创意资本走上前台。新生代的创意资本形成了三大类六种资本:实物与金融资本、社会与品牌资本、人力与创意资本。其中,创意资本对于其他资本具有引领、驱动和裂变作用。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资本成为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新格局的引领者、塑造者和主导者。文创产业化即是通过产业运作模式促进创意转为经营资本,最终裂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2.产业文创化有利于产业引领价值链高端。在物质短缺时代,商品的市场价值主要由使用价值左右;随着短缺时代结束,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产品中内含的观念价值逐渐凸显,以人文精神构筑的附加值可以给予产品独特的个性。此外,创意产业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容产业,为产品或服务提供了使用价值外的文化价值,最终放大了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同时,由于创意产业的融合效应,覆盖了创意业的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边界逐渐模糊,两者共生、融合而形成的“服务业—工业化”的新体系,充分表明基于产业成长和能级提升的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水乳交融。如著名的IBM公司由制造型企业向创意服务型企业的转变,阿特金森和科特宣称“美国经济是以知识及创意为本的经济”,韩国、新加坡打造亚洲创意之都,都指向了传统产业文创化。
    3.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其核心是创意,其形式是融合,其关系是相互递进。通过文创产业化,发挥文创产业润滑剂作用,可以使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有效实现了产业文创化,有力提升地方经济品质。此外,传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旧有模式占用了过多的土地资源,无法使城市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促使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走向“产城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实现城市与产业的融合升级,创意产业是低消耗高产出而又有“点石成金”功效的绿色产业将成为其必然选择。“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事业、传统产业、城市化建设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二、余杭区“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坚持以创意引擎助推实体经济,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创新举措,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进招商引资引智,建设重点园区和项目,打造文化品牌,初步构建了文创产业转化的自主平台,培育形成了设计服务业等优势文创产业集群,推动了一批传统产业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实现了一批产业优秀人才的落户。
    (一)多措并举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动文创产业转化
    1.注重规划布局。近年来,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按照与杭州市主城区错位发展理念,编制“十三五”文创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三核三带三平台”布局,着重规划建设环杭州主城区产业带,明确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业、信息服务(数字内容)业、创意生活业、影视与传媒出版业,培育支持创意旅游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的产业发展架构。
    2.注重政策扶持。制定《支持文创产业发展财政政策实施细则》,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资助贴息、影视播出奖励、总部经济税收奖励、上市奖励等方面加强针对性支持。拓展金融支持渠道和形式,针对影视、动漫、设计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引进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协调金融机构量身定制文创金融产品。成立文创产业协会,构筑整体化、全程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和加强文创企业间交流合作,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趋势。
    3.注重品牌建设。余杭区启动“From 余杭” 计划,探索和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意设计和生产性保护,以“传统的未来”为主题,对余杭区本土的竹制品、清水丝棉等传统工艺重新设计,荣获米兰设计周卫星沙龙设计奖,参展产品被瑞士高端设计商店babaJ全部采购,单价达400欧元。“From余杭”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以设计平台为主题的区域产业品牌。2015年,“From余杭”设计图书馆和传统材料图书馆建成开馆,成为专为设计服务业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
    4.注重人才引进。余杭区实施“千人计划”文创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关注项目投资人、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端设计人员等人才,先后引进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泰斗程泰宁,工业设计国际人才John Christoph,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家纺设计精英李加林等文创高层次人才20多名。实施“创意蓝海计划”进行文创人才专题培训,强化镇街、部门工作推进动力,提升文创企业管理、经营能力。
    (二)加强文创与实体经济互动,促进传统产业文创化
    1.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余杭区积极培育文化和科技融合类企业,推动杭州立体世界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优势,紧跟全球3D产业发展,开发健康3D视觉产品研发项目,其高清双机立体投影产品在2012年全球3D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得“全球3D产品创新奖”。培育遥望科技、浙江小布叮动漫有限公司等电子商务、创意平台类文创企业,拓展产业链。
    2.构建“互动平台”。深化“From 余杭”品牌的产业转化,加强与天堂伞业、老板电器、楠宋瓷业、中艺实业、凡邦、力达纱线等本土传统制造业企业合作,带动传统企业借助“From 余杭”的平台,顺利进入世界顶级设计圈,引导传统制造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杭州天堂伞业量产“From余杭”限量版雨伞“檐”的售价达到1000元。启动构建“To余杭”设计师聚落,打造设计服务产业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3.形成“产业集聚”。余杭区做精做足“湿地文化”,形成以永乐影视、杭州市文交所、中国西冷网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类企业的集聚。依托良渚文明和玉石文化,打造良渚玉文化产业园,集聚国家级和省级玉雕大师、业界高端人士和专业机构,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玉文化研究交流基地;精心培育临平新天地文创园等创意生活类园区,形成临平产城融合的文化新地标。
   
    三、余杭区“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余杭区三面拱卫杭州主城区,是长三角南翼城市融入大上海的门户和桥头堡。余杭区拥有良渚文化、禅茶文化、运河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家纺制造、服装生产、竹制品加工等良好的版块式传统制造业基础资源。面对制造业的能源瓶颈与深厚文化资源、传统创意手工艺等流失的现实问题,如何将丰富的资源进行发掘、保护、利用、弘扬,将资源转化为资本,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全面提升社会、经济、文化竞争力,是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招商引资,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按照产城融合和产业集聚导向,主动服务和融入余杭区“五城一基地”文创产业项目招引和布点,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融合带动性强的旗舰企业和项目,积极培育标杆企业和知名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延伸和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提高文创产业有效投入。二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将人才作为最重要创新要素,深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创新团队引进培养,持续引进和培育文创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
    (二)加强园区培育,构建融合发展空间
    将文创园区作为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突出主题性,按照专业化要求,进一步创新文创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资源,为文创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努力打造具有高知名度的精品园区。与全区众创、科创园区政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重点关注文化和信息经济、文化和科技融合等新型企业的发展。结合主要产业平台产业拓展的契机,挖掘新的文创产业空间,引导产业选择和项目招引。
    (三)加强平台建设,提高融合发展效力
    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中构建有助于形成、延伸产业链的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影视后制作技术平台、家纺行业设计提升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孵化平台等。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带动作用,建设区域性文化艺术产品(版权)公共交易中心。引进国内外的基金公司与投资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文创产业支持机制。加快发展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提升文创产业发展的商务环境。
    (四)加强载体创新,激活融合发展动力
    加强“From 余杭”品牌运营和“To余杭”设计师聚落、“书香余杭”、“余杭设计奖”等载体创新,做好设计师图书馆和传统材料图书馆、创意客厅等的运营,营造设计师喜欢的氛围和硬件空间,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原创领衔设计师落户。围绕区竹制品企业、家纺企业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开展主题式创业计划等,以人才带团队,吸引更多青年设计师来余杭区创业,逐步形成高端设计服务企业和相关产业的集聚,推动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和融合,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五)加强政策扶持,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完善产业导向,加强面向文创企业发展过程的政策设计,加强对薄弱环节扶持的针对性,优化和提升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实施微小文创企业的孵化培育,促进领军标杆企业的做大做强。积极调动各产业主体和招商主体对文创产业的关注与支持,进一步营造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氛围。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文创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300亿 | 经济新常态下的余杭突围
各国文化产业化探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思维”
美丽浙江——杭州余杭区
为杭州街道办崛起而读书
666!余杭“全域创新66条”新政已正式实施!
“腾笼换鸟”,经济生态同步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杭州调研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