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乡族的民间曲艺

东乡族的民间曲艺

 

一、 民歌民歌是东乡族民间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叙事歌、东乡号子、端斗拉、宴席曲等 。
 

1、叙事歌。叙事长诗较古老,都是说唱体。大多用东乡语演唱,有时用于伴舞,主要是在婚礼中表 演。
 

2、东乡号子。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东乡语唱的。
 

3、“端斗拉”音乐。花儿音乐。曲调属平 板山歌,不紧不宽,无大起大落,以其中庸适度而区别于其他花儿。上下乐句略趋于方整,调式多为五 声徵调式或商调式。润腔装饰多为倚音,少用颤音。声调高亢、悠长、嘹亮,跳跃幅度大,多采用真假音相结合的唱法。与回族,汉族“花儿”相比较,在旋律上更突出级进和同音反复。但总的来看,与当 地的回族、汉族民歌较为接近。
 

4、宴席曲。一般通称家曲。由民间传统仪式曲发展而成,有散曲、说 唱曲、叙事曲三种。
 

散曲,一般指恭贺、赞美之类的内容,曲调很多,大多一词一曲,固定不变;说唱曲,兼说兼唱, 由起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叙事曲,一般吟唱爱情悲剧故事和生活故事,多为二句式和四句式, 可换调演唱。
 

此外,东乡族人民还演唱小调和酒曲。小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小型民歌,酒曲是 在猜拳行令时演唱的小调。东乡族的小调、酒曲和当地回族、汉族的小调、酒曲无大区别。
DYCMS_info_next

二、 民间乐器东乡族的民间音乐有四弦、迷迷和什鸦。四弦,跟一般四弦子不同。弹时用两只手, 手指在四根琴上来回拨动,曲调优美。有《四季歌》、《绣荷包》、《五更曲》、《十二月》等曲子。
 

迷迷,又称筚筚、筚篥,气鸣乐器。原为中亚一些民族牧人的乐器,由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从中亚传入 。开始用骨制,后用竹子制成。其制法:用长短音高相同的双管并扎,把筷子粗细的竹子,截成约四寸长的两节,每节开上四个小眼,然后并排用丝线扎紧,口吹处再放进两条以榆树此内皮制成的音筒。
 

奏时,两手执管按孔,口含簧哨竖吹。音域两个八度,高音区柔美、清新;低音区淳厚、洪亮。多为年轻 小伙子于夏秋之夜用来抒发爱情。什鸦,东乡族语,系用红胶泥捏成的一种形似葫芦的罐罐乐器,这种 泥制乐器,只在胸部开两个小眼。奏时,嘴吹罐口,只动小指,声音节奏就可即时而起。今已失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特的东乡族音乐文化】
湖南民歌(湖南民间小调50首)
【民歌欣赏】东北民间小调精选40首
湖南民歌(民间小调50首)
青海民间小调 乐器演奏5
民族经典轻曲妙韵15《山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