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葬礼仪中的宗教活动

丧葬礼仪中的宗教活动

人的生死是人类新陈代谢的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不可抗拒的归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生有所养,死有 所葬”的风俗,把处理死者视为重大庄严的事情。不同民族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又形成各自对死亡不同 的理解和态度,土族人民也如此。我们仍以霍村为例来简要介绍土族的丧葬礼仪。丧葬礼仪大致可分为 停尸、吊唁、火化三个过程。
 

① 停尸 该村的老人落气后(实际上这一阶段可以用“奄奄一息”来形容,藏传佛教称之为“中阴 阶段”),人们将其尚有余温的尸体摆成蹲坐状,两手置于头的两侧,形如胎儿,然后用死者的长衣服 盖住尸体,上搭各色哈达数条。之后将尸体停放在老人落气时的床上(称之为丧铺),不再搬动。丧铺 上设有供桌,位于死者头部的正前方,供桌上供有酥油灯、倒头饭、千层饼、冰糖等供品。
 

② 吊唁 吊唁是对死者的祭奠,也是对死者亲属的安慰。该村的吊唁仪式基本上全村人都要参加, 并且一般是送十二个蒸馍为礼。吊唁时间从人落气后开始直到入葬前,但一般入葬的前一天来吊唁的人 最多。这天,死者的灵轿(土语称为“多康”,意即死人的房子)已请工匠做好,由死者的亲属在灵轿 内放两个蒸馍,轿顶放一函经卷,吊唁者由孝子磕头迎入院中后,要对此灵轿磕头,但其意是为放在灵 轿顶的经卷磕头,死者不再接受这太多的以致无法偿还的礼节,孝子们也要对吊唁者磕头,以示替死者 回礼。对每个吊唁者,主人都有两角钱的回礼,意为替死者放布施。对死者的女儿、外甥等亲属,要回 较重的礼,如布料等。更为重要的是,人已落气后,亲属要从佑宁寺请来喇嘛念“引路经”,以引导死 者的灵魂顺利完成转世投胎的过程。
 

③ 火化 土族地区的葬俗有两类,一类是火葬,民和县的土族就多用这一方式,另一类是火葬,如 互助县的土族多用这一方式。霍村的土族就用火葬。其理由是他们认为这种葬法比较干净,并称土葬为 “生葬”,认为尸体被埋入土中后,会生虫、腐烂,很肮脏。火化的时间由喇嘛根据死者的生辰、死亡 的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所以当地停尸的时间并无一定。火化的那天,人们把死者的双手从头部推移到脸 部,用大黄水浸泡成黄色的绳子把尸体扎起来,然后装入一个同样用大黄水浸泡过的布袋,再放入灵轿 中,抬到事先砌好的火葬炉前(火葬炉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状,冬天在农田里砌成,夏天在土坎上挖成) ,把尸体从灵轿中抽取到炉内,然后由一位有威望的老人把尸袋捋下,点火焚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启东礼仪习俗之丧葬篇
[整理版]中国丧葬文明
唐沈琦,潘天舒 | 理解丧葬的社会维度——基于早期宗教人类学理论
殡葬服务中的常见概念
握手
酒在宗教、祭祀、丧葬的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