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四)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四)

(2009-11-09 09:30:00)

第四十二式  左蹬脚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微右转,左脚向前提起(脚跟先离地);同时,两拳变掌分向左右下落,经腹前向前上划弧合抱。交叉于胸前,左掌在外;随划弧随着两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先关两掌划弧,当两掌将交叉时即转向左平视。

   动作二:两掌向左右分开;同时,左脚以脚跟慢慢向左蹬出,右腿随左脚蹬出渐渐起立,膝仍微屈。眼神关顾左掌分开,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要点与第三十七“右蹬脚”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蹬脚

   动作一:右脚跟离地,以右脚掌为轴,身体迅速向右后转;同时左脚随转体自左而前右摆,下落于右踝旁,先以脚尖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腿微下蹲,右脚提起;同时,两掌随转体自左右向胸前合抱交叉,右掌在外,掌心皆朝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

   要 

   1.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2.转身时须借右脚辗地(一经辗地,脚跟即离地)和左腿摆动之势,才能迅速圆润地转向后面。转身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否则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3.两掌合抱交叉要与转身动作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腰微右转。同时,有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弧形左绕,拳心翻朝下;左掌随左腿下蹲时稍下沉,即自左而前弧形向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掌心朝右下。眼稍关右拳左绕,即渐渐转向右平视。

   动作二、三、四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

   要点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

   (一)右分鬃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微左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左腿坐实,右脚收回经左踝侧向前提起。同时,左掌屈肘弧形移于左胸前;右吊手变掌自右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皆呈弧形。眼神关顾左掌。

   动作二: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身体渐渐右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向右上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于左胯旁,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眼神关顾右掌(扌列)出,稍先于右掌到达右方。

   (二)左分鬃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踏实,身微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坐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起。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移于右胸前,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左掌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与右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右掌。

   动作二:左脚向左(西稍偏南)迈出,身体渐渐左转,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左上方以大拇指一侧弧形例出,高与眉齐;右掌向右弧形下采于右胯旁。眼神关顾左掌(扌列)出,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

   (三)右分鬃

   动作与前(二)左分鬃动作相同,惟左右相反。

   要 

   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例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扌列)出。同时例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下采的一手不要离胯部太近,须稍从后分开,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两臂要呈弧形

   第五十式  揽雀尾

   动作一:身体微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下沉里收于右胸前,随里收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下,右肘稍坠,略低于腕;左掌同时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两臂呈弧形。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右臂。

  动作二、三、四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的动作二、三、四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一)掤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同。

   第五十一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

第五十二式  玉女穿梭

   (一)左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同时,右吊手变掌自右向前下划弧,左掌也渐渐下移。

   动作二:重心全部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右转,右脚提起;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掤,左掌继续向前下划弧。眼神关顾右掌向右上拥。

   动作三:身体继续右转;右脚向右(西稍偏北)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左脚经右踝侧向前提起。随转体,左掌经腹前向右弧形移至右小臂下侧;右掌也随转体继续稍右棚,即沉右肘,自然带动右掌向下移回。眼稍关右掌后移,即转向前平视。

   动作四:左脚向左前斜方(西南)迈出一步,以脚跟着地。同时,左小臂经右小臂下侧向前上棚;右掌(沉肘)经左小臂上侧穿回,随穿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前面下方。眼向左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臂前棚。

   动作五: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全部踏实,身体渐渐左转,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时,左小臂经面前上翻,随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前面上方,左掌停于额前;右掌同时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前推。

   (二)右穿梭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随转体屈肘横臂(臂呈弧形)移于胸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左臂外旋、沉左肘自然带动左掌下移,并使掌心翻朝里。眼神关顾左掌移回。

   动作二:身体继续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随转体移动。同时,右臂随转体右掤;左掌沉肘经右小臂上侧继续向下移回。眼神先关及左掌下移,即转视右臂前方。

   动作三、四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同,惟左右相反,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这一右穿梭方向为东南。

   (三)左穿梭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身微右转,左脚向前经右踝侧提起。同时,左掌随转体屈肘横臂(臂呈弧形)移于胸前,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里;右臂外旋、沉右肘自然带动右掌下移,并使掌心渐渐翻朝里。眼稍关右掌下移,即转视左臂前方。

   动作二、三与前左穿梭动作四、五相同,惟前左穿梭方向为西南,这一左穿梭方向为东北斜方;

   (四)右穿梭

   动作与前右穿梭相同,惟前右穿梭方向为东南,这一右穿梭方向为西北。

   要 

   1.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方向是朝着四个斜角

   2.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不可起立,身体要保持正直,动作要连贯均匀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3.一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引肩上耸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变弓步、一掌前推时,脚尖、膝盖、身体、面目与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着斜角。

   第五十三式  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一: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右经右踝内侧提起。同时,右掌屈肘下沉里收于右胸前,随里收随着臂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下,右肘稍坠,略低于腕;左掌同时向右下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两臂呈弧形。眼神关顾右臂(参看图5)。

   要点与前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同。

   第五十七式 下势

   动作: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移向右腿,右腿屈膝下蹲,与腰胯同时坐下,以牵彼之力,而蓄我之气,成左仆步;同时,左掌随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下移(左手随重心后移,用圆活劲收回胸前),经胸前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眼神关顾左掌。 

   要 

   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后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节贯串带动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移到前穿要圆活,掌指要朝前(东),掌心朝南。

   2。做下势动作时要防止身体前俯、低头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体正直,并要注意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时,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4.眼神虽随左掌,但当左掌由下向前穿时,不可低头。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一)左独立

   动作:左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上体前移而起;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随即左腿渐渐起立,成左独立式。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前起左转向前上穿,即弧形下搂至左胯侧(掌心朝下);右吊手变掌自后而下,随着右腿向前提膝,以右前臂尺骨一侧贴近右大腿上侧向前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左。眼先关左掌前穿,当左掌左搂时即顾右掌上托,并稍先于右掌到达,并通过右掌向前平视。

   (二)右独立

   动作:左腿渐渐屈膝下蹲,身体渐渐右转;右脚下落于左脚跟旁,脚尖先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右腿随着渐渐起立,成右独立式。随着左腿下蹲和右脚下落的同时,右掌弧形下落于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前,随着左腿向前提膝,以左小臂尺骨一侧贴近左大腿上侧向上弧形托起,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右。眼先关右掌下落,即移顾左掌上托,稍先于左掌到达,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要 

   1.由下势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时,要左腿渐屈,右腿渐蹬,松腰胯,上体要平行前移,然后渐渐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状,不要两腿伸直而起。

   2.在过渡为左独立式时,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后右膝向前渐渐提起,同时左腿随着渐渐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后再提膝,形成不协调。由下势变为左独立的整个过程中,要防止上体前俯,须保持正直。

   3.由左独立变为右独立时,注意右脚下落时,左腿要同时下蹲,不要单是右脚下落而左腿仍然直立。当左腿提膝时,右腿也要随着渐渐起立。

   4.在做独立式时,须“沉肩坠肘”,“坐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要“肘与膝合”,即肘与膝上下成垂直,向前的方向要一致。独立的一腿直立时不要用力挺直。

   5.在左右独立式动作说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该动作的技击作用而来的,但在锻炼时不要为了“托”字的意义而将掌心朝上,应该手指朝上。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动作一:右腿渐渐屈膝下蹲,左脚经右踝内侧下落;同时,右掌向后(稍偏右)弧形上移,至与肩齐平;左掌伸臂前移;随移随着两臂外旋使两掌心翻朝上。眼关顾右掌向右后上移。

   动作二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一)右倒撵猴动作三相同。

   (二)左倒撵猴与(三)右倒撵猴动作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

   要点与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相同。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动作一、二与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动作一、二相同。

   动作三: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渐至全脚踏实,弓右腿,蹬左腿,左脚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右拳变掌继续随转体向前弧形下撇至右腰前,掌心朝上,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并要关及左掌前推。

   要 

   该式除在动作三内的“右拳变掌向前下撇”与撇身捶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要点也同前撇身捶。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左肘随转体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右掌变拳向前上伸于左掌上侧。眼神关顾右拳前伸。

   其余动作皆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相同。

   要点与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基本相同,仅衔接动作“右掌变拳”不同,其余动作皆同。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一)高探马

   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十式“高探马”相同。

   (二)左穿掌

   动作一:左脚提回,右腿渐渐下蹲;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着左脚提回,同时右掌渐渐屈肘横臂,臂呈弧形,以弧形向左而下内收,随收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当左小臂穿过右掌上侧时,右掌即臂内旋使掌心仍翻朝下,右掌落于左腋下;左掌由右掌上侧穿出,掌心仍朝上,高与颏平。眼稍关右掌里收,即仍向前平视,并要关及左掌前穿。

   要 

   1.左穿掌动作要同左弓步、身体右转协调一致。

   2.迈步时要防止上体前扑,仍须中正,要做到“迈步如猫行”,落步时要轻灵。

   3.左掌穿出时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紧。如果逼紧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姿势上显得别扭,达不到处处求圆满的要求,另外在动作转换中也会失掉圆活之意。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回(脚跟先离地)。同时,左臂屈肘右移,掌心朝里;右掌经左臂外侧随身体右转合抱,随合抱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两掌合抱交叉于胸前。眼随转体向右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合抱。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

   要点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十字腿这个动作,原来的练法是单摆莲。上述这种练法,是杨澄甫最后修订定型的,目前按此法练者又最普遍,因之本书按最后定型的编著。但为使读者对原来练法有所了解,兹将原来练法介绍如下:

   自左穿掌后,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同时,左掌屈肘随转体经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体继续右转,此时,两掌在胸前交叉合抱成十字手,须全身松沉,环臂圆满,分清虚实,圆转自如。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不过肩,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

   下面就接进步指裆捶,在衔接动作上,即进步指裆捶动作一的说明,所不同的只是将右掌自左腋下经腹前左绕变拳。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拳心转朝下;左掌也随左腿下蹲和身体右转下沉前移。眼稍关右拳,即向前平视。

   动作二:右脚脚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左掌同时随转体弧形向右前拦,掌心朝右。眼神关顾左掌前拦。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前上步,先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右微转;同时,右拳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搂。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

   动作四: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渐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渐渐左转,微折腰。同时,左掌向左经左膝前弧形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齐。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搂和右拳打出。

   要点与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同。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直起。同时,左掌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于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变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捌式动作四相同。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向。

   第七十八式  上步七星

   动作:左脚尖外撇,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前起左转,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经左踝内侧提起,向前迈出半步,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左掌上抄至胸前变拳,右吊手变拳随右脚前迈自后经腰部向前交叉于左拳下侧与左拳同时向前上掤,两拳高与颏齐,左拳心朝右面里侧,右拳心朝左面里侧。眼向前平视,眼神关及两拳交叉前拥。

两拳交错封棚架打,随“上步”逼冲之势,“七星”突发,劲冲而势涌,犹如天崩地裂,浪涛汹涌,排山倒海而来。

   要 

   1.同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要点1。

   2.由下势过渡为右虚步时,注意身体不要摇晃。1上体要保持正直,2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为了保持平衡而僵硬。3不可用右脚尖来分担身体重心。因为此时右脚为虚,左脚为实。如果右脚尖用力着地,分担重心,就会犯步法上“双重”的毛病,也就是虚实没有分清。4裆要圆而虚。

   3.右拳向前上掤时,要如掤如打,注意不要做成向前上扬的动作。

   4.两拳前掤时,两肩不可因两拳交叉而上耸或锁住,两臂要呈弧形,使姿势达到曲蓄而又圆满的要求。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动作:右脚经左踝内侧退后一步,身体随着微右转;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左脚略向后提,距原地半脚许落下,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身体随着仍转朝前。同时,两拳变掌向左右分开,右掌随身体右转由前而下,然后随即随身体向前转而向右而上划弧,停于身体右侧上方,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朝前(稍朝上侧);左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落于左胯旁,掌心仍朝下,手指朝前。眼先关顾右掌向右划弧,当右掌自右,向上划弧时,即转向前平视,眼神并关及两掌。

     要 

   1.向后退步时注意右脚的落地点,不要踏在一条线上。撤步和成左虚步时,重心不要上下波动。

   2.成退步跨虎式时,上体不可朝右侧倾或后仰、前俯,仍须正直右腿随转腰向右后踏下时,落下坐实,腰随往下沉劲,右腰隙要虚,要放松,腰胯微微松沉,就有利于重心的稳定,而且必须在左腿坐实,右腿才能缓缓退步。

   3.转腰撤步时,左手尚在右臂肘弯处。两手分开不宜过早,过早就不能充分运用腰力。两掌分开后,两臂要呈弧形,注意两掌不要距离身体太开而形成松散的现象。

  4.此势的关键在于拉转腰胯,通过弧形撤步后退,将正中点闪开,以引化改变敌来劲的方向,使其全身劲落空。

“退步跨虎”外形似“白鹤亮翅”,但两手分开要比“白鹤亮翅”展开得多,腰胯下沉亦相对较低,以显示其“跨”势。

第八十式  转身摆莲

   动作一:左掌自左胯旁向左弧形上移至左额前,左臂斜着护额;右掌自上向右而下经腹前弧形移至左胸前,掌心朝下,略朝前侧。

   动作二: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着略踩地而起.左腿向右随转体平摆;两掌向右后随转体移转,随转随着右掌渐渐亡移至高与鼻齐,左掌渐渐下移至与胸平,两掌心皆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

  动作三:左脚向左前(东北)斜方脚尖里扣落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继续右转,左腿屈膝坐实,右脚仍为脚掌着地,如右虚步形状。两掌继续随转体向右平移,右掌移于身体右前方;左掌移于右腕左侧,稍低于右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掌右移。

   动作四:自左向右转,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不超过肩部,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两掌自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左先、右后。身体此时由右向左转)。眼神关顾两掌拍击右脚面。

脚过似疾风摆荡莲叶,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转身摆莲:转要转得平稳,踢要踢得圆转有力。

   要 

   1.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时,要借左脚略踩地、左腿向右后摆和转体之势,才能转得圆活。在转体时,身体不可摇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而挺硬,仍要放松。立如秤准,活似车轮。

   2.左脚落地时,要渐渐下蹲,左腿坐实,形成象右虚步的过程,然后随着腰部自左向右转和右脚自左向右上摆而渐渐起立,但也不可挺直。

   3.右腿摆莲是横劲,要用转腰来带动右腿外摆。由于右腿外摆是横劲,又要由腰来带动,因此右脚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时右腿不要挺直,要微屈。如果腿部伸直和脚的高度超出肩部,则势必胯部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量用得少;反之,腿部微屈,脚的高度不超过肩部,就能充分运用腰部力量,达到横劲的要求,并且所发到右脚背的劲力也更大。

   第八十一式  弯弓射虎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身体继续左转,右脚下落于原地(仍为东南斜方),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同时,两掌随转体向左平摆右臂随着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关顾两掌左移。

   动作二:身体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两掌随转体自左而下经腹前右绕变拳,继续向右弧形上绕;1右手随绕随着臂内旋使右拳心渐渐翻朝外,经右耳侧(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前斜方打出,高与额平,置于右额前,臂呈弧形;2左手随绕随着臂内旋使拳心渐渐转朝下,向上经胸前(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前斜方打出,高与胸平。眼先关顾两手向右上绕,当身体左转、两拳向左前将要打出时,转向左前斜方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拳打出。

   要 

    1.两手要随腰转动。腰部随两手拍击右脚面后先左转,随即右转,两手也随着向右上绕;当右拳绕至右耳侧和左拳绕至胸前时,身体又变为左转.两拳也随着体左转而向左前斜方打出。身体转动、两拳打出与变左弓步等动作要协调一致

   2.成为弯弓射虎时,要防止右肘上抬,肩部上耸,身体前扑。腰下沉劲,略如骑马裆式。

3.“右打虎势”和“弯弓射虎”两拳打出的区别:1右打虎势的左手握敌之左腕,向右下方采沉,谓之盖拳,而右拳与之相向击出(右拳向左上,左拳向右下)。2弯弓射虎两拳同向(东北)击出,两拳眼大致遥遥相对。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拳变掌随转体向左后捋,随掘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右拳向前弧形下落于左掌前上方,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左面里侧(右拳高与肩齐),随左掌左搌。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同时。右拳自右前向下经腹前左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眼神稍关顾两手划绕,即渐浙转向前平视。

   动作三、四、五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

   要点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相同。

   第八十五式  收势

   动作:两掌向前随伸随分开,两手距离同肩宽,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掌心转朝下;随即两肘下沉,自然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收其心意气息,复全归于丹田,凝神静虑,知止有定,不可散失。

   (全套杨式太极拳结束)

   后记: 这是一部学习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极好的教材,脉络清楚,语言精要,深入浅出,重难点突出,笔者学拳以来,一直手不释卷,认真研读,不论学拳初期还是后来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始终指引着我不断取得进步。我看书时喜欢在书中点点圈圈,加上批注,写上自已的感想和心得。学拳几年来,遍读太极拳的经典著作,和全国各地太极拳爱好者们进行深入广泛交流,把从其它书中看到的精典词句在自已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本教材中或用以注解或用以引伸或用以强调或用以加深理解。所以,在本教材中融入了本人多年来遍读精研各太极拳大家的精典著作和自已练拳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欢迎转载交流,但须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32~61) - 无住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杨式太极拳图解(85式完整版)(47~85)
史上最详细的历史原版详解:揽雀尾
传统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动作详解(三四)
杨式太极拳图解(三)
杨氏太极拳85式动作图解与要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