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溥仪晚年回故宫,从龙椅下翻出个“宝贝”,宝贝是什么?

在影片《末代皇帝》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太阳已近西下,橘红色的光线不见温暖,反而显出一丝悲凉。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头发已经斑白的溥仪买了票,进了故宫。

此时的故宫没有什么游客,他佝偻着身子,偷偷进了太和殿。绕过阻挡的红绳,他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下翻出了一个已显破败的盒子。那是他藏了几十年的“宝贝”蟋蟀罐子,拿着罐子的溥仪想得很高兴,很兴奋。

一个蟋蟀罐子有什么珍贵的呢?曾今坐拥天下,见过无数奇珍异宝的皇帝,怎么就对这个褪了色的蟋蟀罐子情有独钟呢?难道是斗蟋蟀有什么叫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吗?

秋日斗促织

蟋蟀,又称作促织,秋季的百余日里正是它们破土而出、精力旺盛的时候。而斗蟋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古人其实很有雅兴。它们爱好赏菊,爱好品茶,也爱好听促织鸣叫,到后来甚至开发出了斗蟋蟀这个娱乐活动。那什么是斗蟋蟀呢?

顾名思义,“斗蟋蟀”就是两只蟋蟀之间相互比较,选出优胜者。这个比较可不仅仅是看哪一只蟋蟀长得好看,长得强壮,而是要这俩个小家伙“真刀实剑”得来一场,虽不见血,但也是一场激烈的搏击。

搏击的场地一般是在小巧的罐子或者盆子里,但也不完全如此。稍微不讲究些的,甚至直接在空地上就开始比赛了。

在农村的秋日里,经常会看到孩童斗促织的场景:两个才扎了小辫子的小男孩蹲在地上,目不转睛的看着地上相互撕打的蟋蟀,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同龄孩子。更有甚者,到了晚上还会点着灯来一较高下。

叶绍翁《夜书所见》里就说,“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引得人夜晚还要来上一局的斗蟋蟀,和今天多姿多彩的娱乐项目相比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的历史可是十分悠久的,我们中国人最少斗了上千年的蟋蟀。

秋斗历史

斗蟋蟀,也就是秋斗,具体是什么朝代兴起的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在唐朝斗蟋蟀已经流行开来了。那时斗蟋蟀还主要是有钱有权的上层人物们才会做得闲时娱乐。到了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斗蟋蟀也从权贵们的游戏变成了大街小巷都可见的娱乐。

宋代的斗蟋蟀流行范围很广,上至高官权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这秋斗有所听闻。不仅如此,这斗蟋蟀也变得十分有讲究有规矩。

南宋的贾似道就写过一本书,名叫《促织经》。这本书是第一本专门来写蟋蟀的。大体描述了什么样的蟋蟀才算是好的蟋蟀,怎样才能养出厉害的蟋蟀,秋斗时又应怎样比赛等等。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秋斗是真的很喜爱。宋朝以后,秋斗也没有就此消失,反而愈加流行。到了清朝,仍然是百姓和权贵们颇为喜爱的一项活动。蛐蛐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燕京岁时记》里说,“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品相好的蛐蛐,可以达到数金。而这往往是当时人们普通家庭1年,乃至几年的生活费。

旧时记忆最是浓

清朝如此流行斗蟋蟀,身为皇帝的溥仪小时候自然也是斗过蟋蟀的。虽然以咱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斗蟋蟀实在没有什么乐趣,但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可是个“流行项目”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不同的时代,生活背景不同,乐趣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乐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记忆。现在的我们喜欢手机、游戏,喜欢冰淇淋、奶茶,当初的溥仪就喜欢斗蟋蟀。

三岁就继位的他,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那些风光,还有背后的无数艰辛。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讲确实不容易,而斗蟋蟀就是他的放松方式,是不需要面对文武百官和他人严词厉语的难得时刻。

尤其是当他后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穷困潦倒,经历了心疲力竭后,童年那些细微记忆就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蟋蟀罐子是他的珍宝,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把小小的罐子藏在了龙床下,把发光的记忆刻在了生命里。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斗蟋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溥仪晚年游故宫,从龙椅下翻出一物!工作人员仔细一看顿时傻眼
溥仪临终前为拿出龙椅下藏了多年“秘密 ”,“想尽”办法进宫!
“促织”为何是指蟋蟀
溥仪想方设法再次进入故宫,其实龙椅下藏着一个“秘密”
故宫这个地方从不对外开放,因为里面这宝贝就连溥仪也只看过一次
赵占说陶瓷】第四十四期 风流皇帝的珍爱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