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年高考考点有变化!来看华师一附中名师的备考建议(干货)




明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内容相比今年有所修订。宝妹昨日从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网站了解到相关考试知识点的变化,并请华师一附中名师们进行了解读。







语文:文学阅读必考内容多了


[考纲变化]


一是取消了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调整必考内容;二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备考建议]


针对以上变化,华师一附中高三级部语文备课组长袁昉建议,考生的复习备考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在文学阅读上要花费更多气力,“十八般武艺”(小说、散文和人物传记)要样样精通。尤其要摒弃以前“押宝”实用类文章阅读的投机复习法,扩大阅读面,培养人文素养,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同时,古诗文复习中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节日、宗法礼仪、人才选拔、地理常识、传统历法等的发展脉络要有基本了解。


此外,学生还要增强“时事语文”的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从新闻、科普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积累生动鲜活的事例,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数学:删去“几何证明选讲”


【考纲变化】


数学学科的新考纲,将现行考纲三个选考模块中的“几何证明选讲”删去了,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高三年级数学备课中心组长黄进林认为,明年的数学考题将会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考生们在数学复习中,应该注重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注重解题过程的准确、规范;关注数学背景、数学文化、数学本质。


他介绍,数学试卷必考题保持21个不变,选考题从原来的“3选1”变成“2选1”。高考必考题和另外两个模块的选考题的题型、题量、顺序会保持不变,而难度将会稳中有变。


文科试题、理科试题中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相同题、相似题。教师和考生应该针对文、理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复习。





英语:注意优秀旅游资源的宣传


【考纲变化】


英语考纲,目前没有发布调整内容。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英语高级教师陈岚建议:

1.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记考纲中的3500个单词和和由词形的变化产生的相应的派生词。 

2. 重视篇章。全国卷所有题型都是以篇章形式出现,考生不能像以前学习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上。

3.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旅游资源的宣传。近几年的全国卷在短文填空题型中,大量出现此类篇章。

4. 写作中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如建议信、申请信、道歉信、感谢信、推荐信和安慰信等等。表达中注意语言的得体性。





物理:学科复习压力增大


  

【考纲变化】


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备考建议】

  

修订后的物理考试大纲将原来的选修内容3-5改为必考。华师一附中物理高级教师李爱华表示,这意味着今年高三学生比去年的将多学一个模块,这对早已安排好的高三复习计划有较大的冲击,因为一般认为3-5较其他选修难度稍大,选的学校不多,没学的学校一方面至少安排4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新课教学。


另一方面,新增了动量单元后,涉及知识点多更多,动量能量综合性很强,有可能使综合题目的难度变大,所以还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适当进行相关的综合题训练。动量和能量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左膀右臂,本就不应分开,现在动量重回到必修完全是理所当然的,这同时使得命题人在压轴题命题范围上可操作空间显著增加,将显著增强物理考试的区分度。





化学:删掉两个选考模块


【考纲变化】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高三年级化学备课组长刘南建议:


1、第一轮复习还是以课标为准,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力求细、全、透、实。 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并向其它学科进行渗透,这一轮复习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复习内容应细致全面,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即要使学生掌握双基,又要避免简单重复,复习有新意,使学生在双基的基础上有新收获与新提高。总之对学生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从2016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元素化合物复习要加强,小型框图题将成为考查热点。


2、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近年的命题趋势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与“现实生活立意”转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  活中求快。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复习中特别注意掌握课本上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并善于类比与迁移。


3、根据高考凸显育人导向,在复习中可关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命题、关注化学与前沿科技及生活的联系、关注无机知识与有机知识的结合、关注实验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评价等等


4、修订后的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两个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从修订的考纲来看,化工流程题在必考题中出现理所当然,也进一步强化了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5、要求学生学会认真阅读,仔细审题,例如关键词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出;注重规范性、科学性、简洁性答题;同时提高应试技巧与心理素质。




生物:关注诺贝尔奖等热点问题


【考纲变化】


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生物教师汪江一建议:


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以外,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近期发生的生物学热门事件等,了解其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另外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这个专题包括“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两个课题,删去这部分内容对于选考选修1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减轻了复习备考任务,可以集中精力复习其他考试内容


选修1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从增加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在微生物分离的基础上要求掌握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会结合专题1发酵技术综合考查。另外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增加的PCR技术是选修1专题5第2个课题的学习内容,选考选修3的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花适当时间熟悉这部分内容。




政治:重视思维能力训练


【考纲变化】


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政治教研组长吴绾茹建议:


 1.夯实基础。高考再怎么变化,始终是依据教材知识的,所以老生常谈的还是一轮复习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尤其关注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知识体系上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和训练,不留死角。但是第一轮复习,要避免搞成单纯的知识复习,而应联系重大时事热点、社会生活中的焦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张试卷要拿高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一个都不可少,因此,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教材上有思维含量的知识点要重点突破,要训练学生对语言变式的识别,要强化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合理拓展知识层次;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逻辑,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训练基于知识的推理与引申;要精选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和训练题,以题引讲,以题精练,题组反思;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因此也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养成正确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3.重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考备考总是侧重于知识层面的理解和掌握,但近几年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要求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高中的政治学科并不仅仅是通识教育,更是以三观的构建和植入为目标的。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也应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公民素养,树立家国情怀。同时也应该借助情境式教学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地理:选考部分得分难度增大


【考纲变化】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备考建议】


华师一附中地理教师李巍巍分析:


从(仅有的)过往数据看,选考三个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难度最小。那么考试大纲的修订,直接导致选考部分得分的难度增大。这种改变也会同时增加命题的难度,在仅剩的两个选考题中,题目难度、设问数量以及得分点数量需要更加接近,差异会小于之前的三个模块,从学生选择角度来讲,难度有所降低。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生需要备考的内容减少,但真实情况是否这样呢?“自然灾害与防治”虽为地理学科选修部分内容,但这部分知识无疑应该是公民教育中最基础的知识甚至是常识,应该贯穿公民一生的教育和生活中。所以无论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哪个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都是及其重要的,既具有考查价值更具有实用价值,在选考中删除,不代表高考不会涉及。从“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的修订原则来说,这部分内容更容易出现在必考部分,所以在复习备考中应做充分准备。


在高中地理必修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课本结合不同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案例形式介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理及防灾减灾措施,例如:《必修1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台风和寒潮”。同时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如何趋利避害的布局人类活动,例如:《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地形影响交通线布局、河流影响聚落的分布,都遵循人类活动趋利避害的特征,避开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


总结来说,选考删除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是重要的地理知识和素养,在备考中注意一下几点:1.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和防御措施有全面的掌握;2.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组织人类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背景对人类活动进行趋利避害的布局;3.全国卷通常有三套,每套试卷的命题都是结合了选用试卷的区域背景,所以在各地复习备考中应结合地方特色,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例如,湖北地区西部北部以山区为主,东南为江汉平原,同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山区易发滑坡、泥石流,平原易发生水旱灾害。4.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多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等几乎每年可见,可以结合时事进行复习备考。



历史



【考纲变化】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探索历史的奥秘” 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备考建议】


联系了一个老师解读。但据说他老婆在生伢,忙去了,到现在也没发来信息……(等不到了,也不好意思催啊。默默祝福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解读:2017高考大纲新变化对全国卷考生有何影响?
独家整理!2017新考纲数学复习备考全攻略
高考理综二轮要怎么备考?广东名师最新支招了!
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一些建议——化学复习策略(3)
近5年高考地理全国卷高频考点分布图 2017年复习建议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策略及建议教师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