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于喜欢哲学,尤其认同中国哲学,因此经常...
由于喜欢哲学,尤其认同中国哲学,因此经常会收到评论说,“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据说这话是钱钟书说的。我对钱钟书非常尊敬,但我对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却不能苟同。本文我就给大家把“哲学家学家”这件事情讲清楚。文中的观点可能你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因为它是本人的原创观点。如果您知道有人有类似的观点,请一定告诉我出处,我要学习。
 
关于这个观点,至少,我对今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的。

引用这句话的人,其实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对的。还有另外一派,认为中国当然有哲学家,但是近现代中国没有哲学家,只有研究哲学家的人。
 
这两派的观点都有问题。
 
先说第一个派别。这个派别的人错得离谱,逻辑都非常混乱。他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这句话来彻底否定中国哲学。然而,中国的哲学家学家,研究的都是西方哲学家?这明显和事实不符。

这第二个派别,肯定了中国有哲学家,也就肯定了中国哲学。但是他们认为中国哲学已经太久没有出现新的哲学思想了,现在只有拾人牙慧者,在研究前人的思想成果。所以这第二个派别,在抱怨的就是中国思想一直都没有进步。
 
大家都知道,中国哲学是追求道的,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而在道的层面,是不能有创新的,也不能有发明创造的。老子是《道德经》的创作者,但是,是老子发明了道吗?是老子创造了道吗?当然不是,老子悟到了道。
 
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如果你掌握了非常接近真理的东西,那么,你对其的进一步篡改,就远离了真理,就会走向谬误。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在道的层面的创新,就是背道而驰,就不是无为而是有为,就走向了伪。
 
因为真正的大道,是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说出来都会有偏颇。历史上的悟道之人,都深谙此中奥秘。他们甚至不愿意自己著书立说。

有很多实际的例子。比如佛祖拈花不语,迦叶微笑顿悟的典故;比如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比如孔子的述而不著。传说老子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然后骑青牛出函谷西去,但是他老人家上来就说“道可道,非常道”。甚至西方古代的哲学家,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的苏格拉底,也不著书立说。
 
在知识的层面,在术的层面,我们都可以不断发明创造,但是唯独在道的层面,这是万万不可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道,要做减法,要把那些有为的东西(也就是不符合道的东西)摒除,最后达到无为的状态(也就是符合道的状态)。

所以从中国哲学的角度,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其实都是在发明创造自己的思想,看似非常伟大,但是为什么那么成体系的逻辑严密而又完备的东西,最终仍旧经受不住时间和世界的考验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因此真正悟道之人,是不会轻易去创立新的哲学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哲学特别注重实践性。因为悟道者应当去行道,如果你去创立自己的一套东西,你是在追求道,还是在追逐名利呢?

所以,大家研究《道德经》难道真的是在研究老子吗?如果真有人认为研究老子的人是在研究哲学家,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研究《道德经》的人,其实和老子的追求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道,而《道德经》,以及其他的思想经典,都不过是通往道的桥梁而已。

所以,谁说哲学家学家不是哲学家?认为只有创立了新的哲学体系的人才是哲学家的观点,其实是完全落在了西方的思维模式当中,完全不懂中国哲学。

思想是不能有专利的,你们说呢?[微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生活之道
论老子之学术归止
老子的“道”让外国专家头疼,研究得出结论:老子是世界哲学鼻祖
《老子》诠释有无限度?(下)
《老子释微》——第三十三章
中国哲学系列: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真的读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