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讲义(二)有无妙窍----黄元吉
(2012-11-27 12:57:43)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一章 有无妙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由者也。”其实生天生地生 人生物公共之理,故谓之道。天地未判以前,此道悬于太空;天地 既辟而后,此道寄诸天壤。是道也,何道也?先天地而长存,后天 地而不敝;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内,无可见亦无可闻。故太 上曰:以言夫道,费而且隐,实无可道,所可道者,皆道之发见耳, 非真常之道也;以言夫名,虚而无物,实无可名,所可名者,皆道 之糟粕耳,非真常之名也。人不知道,盍观之《诗》乎?曰“上天 之载,无声无臭”(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毛亨传:“载,事。” 孔颖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道不可有言矣。 又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语出《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郑玄笺:“命,犹道也。天之道, 於乎美哉!动而不止,行而不已!”毛亨传:“穆,美也。”朱熹注: “於,音乌,叹辞。穆,深远也。”维,句首助词。),道不可无称矣。 须知至无之内有至有者存,至虚之中有至实者在, 道真不可以方所言也。太上慈悲度世,广为说法曰:鸿蒙未兆之先, 原是浑浑沦沦,绝无半点形象,虽曰无名,而天地人物咸育个中, 此所以为天地之始也。及其静之既久,气机一动,则有可名,而氤 氤氲氲—段太和元气,流行宇宙,养育群生,此所以为万物之母也。 始者,天地未开之前,一团元气在抱是也;母者,天地既辟而后, —气化生万物是也。学人下手之初(张三丰《玄机直讲》:“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 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别无他术,惟有一心端坐, 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 息息常归,任其一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不顷刻间 神气打称一片矣。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 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 —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 死灰。修士于此,当灭动心,莫灭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 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 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谓之玄关妙窍,只在一 呼—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 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 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 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有此—觉而结金丹。但此一觉犹 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所争只毫厘间耳。学者务于平 时审得清,临机方把得住。古来大觉如来亦无非此一觉积累而成也。 修士兴工,不从无欲有欲、观妙观窍下手,又从何处以为本乎?虽 然,无与有、妙与窍,无非阴静阳动、一气判为二气、二气仍归一 气而已矣。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为一阳生、活子时;以其 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要皆一太极所判之阴阳也, 两者名虽有异,而实同出一源。太上谓之玄。玄者,深远之谓也。 学者欲得玄道,必静之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为无欲 观妙,此一玄也。及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 存一动想,有一心,无二念,是为有欲观窍,此又一玄也。至于玄 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非众妙之门而何?所惜者,凡人有此妙窍, 不知直养,是以旋开旋闭,不至耗尽而不已。至人于玄关窍开时, 一眼觑定,一手拿定,操存涵养,不使须臾或离,所以直造无上根 源。而成大觉金仙
下手功夫在玄关一窍。太上首章即将无名有名、观妙观窍指出, 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窍,余无可进步也。故开首四句说大 道根源实属无形无状,不可思议穷究。惟天地未开之初,混混沌沌, 无可端倪,即如人致养于静时也。天地忽辟之际,静极而动,一觉 而醒,即人侦气于动,为炼丹之始基。第此倏忽之间,非有智珠慧 剑,不能得也。要之,念头起处为玄牝,实为开天辟地、生人育物 之端,自古神仙无不由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又曰无欲观妙、有欲 观窍,两者一静一动,互为其根,故同出而异名。凡有形象者可得 而思量度卜,若此妙窍,无而有,有而无,实不可以方所名状,纵 舌如悬河,亦不能道其一字,所以谓之玄玄。学者亦不得视为杳冥 (杳冥,深广幽暗,看不见,摸不着。杳冥,同窈冥。), 毫不穷究一个实际下落。果于此寻出的的确确处,在人视为恍惚 (恍惚,隐约不清,难以捉摸和辨认。杳冥、恍惚,在丹法中乃是“先天之景, 须要亲自做工夫证验,方能领悟。”(陈撄宁语)), 在我实有把凭,久之著手生春,头头是道矣。
附注:张三丰用老子哲学讲玄关
元末明初张三丰是大家久已闻名的,他有一篇《道要秘诀歌》,完全把《老 子》第一章最高深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修炼工夫上面,比较《参同》《悟真》 容易明白。今特转录于此。
道要秘诀歌
道要歌,效用多,不知道要必遭魔。看玄关,调真息,知斯二要修行毕。 以元神,入气海,神气交融默默时,便得一玄真主宰。将元气,归黄庭,气神 团结昏昏际,又得一玄最圆明。一玄妙,一玄窍,有欲观窍无观妙;两者玄玄 从妙门,异名同出谁知道。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气静神恬合自 然,无极自然生太极。古仙翁,常半语,天机不肯完全吐;或言有定在中央, 或言无定自领取。到如今,我尽言,此在有定无定间;有定曰窍无曰妙,老君 所说玄又玄。指分明,度有情,留与吾徒作赏音;闻而不修为下士,超凡入圣 亦由人。初学者,实难行,离了散乱即昏沉;松不得兮紧不得,贵在绵绵与勿 勤。用工夫,牢把握,须将神气分清浊;清是先天浊后天,后天窝里先天出; 扫开明浊现清阳,闭塞三宝居灵谷。这灵谷,即窍儿,窍中调息要深思。一息 去,一息来,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冲和八脉开。照此行持 得妙窍,玄关何必费疑猜。
此歌是根据口口相传的字句写下来的,比较已往木刻本《三丰玄要篇》上 所载大不相同,因为这种工夫与老子哲学有关,故把它在此处公开发表,以证 明老子之道无往而不适宜。 (陈撄宁《道教与养生》,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一10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6道德经(huiyeyuan ppt)
修行,需要在梦中五个做得了主(原创)
丰城历史上两位名为黄元吉的道教名人
温信子著《女道德经·众妙之门篇第一》(选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