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一、概述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学名粟,去壳又称小米,古代称“禾”,也叫“粱”等,为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草本植物,英文名称为foxtail,已有7300多年的栽培史。

谷子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为“五谷之首”,谷草又是在大牲畜(骡马)的主要饲料。小米具有健脾养胃、和中益肾、清热解毒、止消渴、利小便之功效;同时作为轻工业原料还可制醋、制糖、制酒等。

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之一,在西北地区尤其如此。而谷子在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可以不依靠人工灌溉而良好生长,比玉米、小麦可节约灌溉用水2次。小米在历史上是主要当家食物,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后发展杂交谷子生产对改善西部缺水状况下增加粮食产量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优良品种

1、冀张谷子1号  由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原名张13—237。1992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幼苗叶片、叶鞘绿色;叶片正常下披,株高155~170㎝,穗长28~30㎝,呈棍棒穗形,谷码排列松紧适中,穗码数110个左右;黄谷黄米,小米含粗蛋白13.3%,被评为一级优质米。该品种幼苗为绿色,鞘淡紫色;株高160㎝,穗长30㎝,纺锤穗型 ,谷码松紧排列适中,结实性好,穗粒重18g,千粒重35g,谷黄色,米色金黄,料粒均匀,适口性好。该品种表现耐旱、耐瘠、灌浆速度快,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生育期110天~120天,生产示范最高亩产500kg以上。

5、张杂谷1号  由张家粗脂肪5.19%,赖氨酸0.26%,适口性好;抗旱性极强,耐瘠薄,抗白发病、红叶病和黑穗病,较抗倒伏,适应性强,耐退化。一般亩产300~350kg。

2、冀张谷4号  由张家口市家科院选育,原名坝谷257。198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幼苗叶鞘绿色,成株高148.6㎝,穗长23.7㎝,呈圆筒形,码大,结实性好,单株粒重18.07g,千粒生3.75g,黄谷黄米,适口性好。突出表现为抗旱性强,成熟早,灌浆快,生育期短(90天左右),早播、晚播(≥0℃积温2300℃的地区6月10日)均能成熟,并具有耐瘠薄、适应性好,抗病、抗倒伏以及不早枯的特点,一般亩产200~300kg。

3、坝谷214  由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2001年通过河北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在全国第四次优质米品质鉴评会上荣获一级优质米证书。该品种幼苗绿色,株高138.4㎝,穗长25.5㎝,纺穗型,码紧,结实性好,单株粒重19.4g,千粒重3.9g,表现抗旱、抗病、适应性强,生育期108天,一般亩产300~500kg。

4、冀张谷5号  由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原名8311—14,199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1年口市农科院利用光温敏两系法选育。2000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1年在全国第四次优质米品质鉴评会上被评为优质米。该杂交种生育期115天,绿苗绿鞘;单株有效分蘖0~2个;茎高143.9㎝,茎粗0.63㎝;穗长26.3㎝,穗粗2.7㎝,穗为棍棒型,穗谷码99.5个,单株粒重23.3g,千粒重3.02g。黄谷黄米,出谷率77.5%,谷草比为1.02。抗病、抗旱、抗倒伏,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性好,一般亩产400~500kg。

6、张杂谷2号  为张家口市农科院育成的第一个抗除草剂谷子两系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2003年全国第五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该杂交种绿苗绿鞘,生育期115天,单株分蘖0~2个,株高162㎝,穗长25.8个,株高162㎝,穗长㎝,棍棒穗型,松紧适中,黄谷黄米;单穗粒重239㎝,穗粒重3.05g,表现抗旱、抗倒伏,抗白发病、黑穗病,小米适口性好,高抗除草剂拿捕净,通过在田间喷洒除草剂杀死杂草和谷子杂交种中的假杂交苗,解决了谷子杂交种假杂交种的去除难题。一般亩产500~600kg。

7、张杂谷3号  为张家口市农科院育成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在2005年全国第六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该杂交种生育期115天,绿苗绿鞘,单株分蘖0~225.8㎝,棍棒穗型,松紧适中,黄谷黄米,单穗粒重23.0g,千粒重3.1g。抗旱、抗倒伏,抗白发病、黑穗病,高抗除草剂拿捕净。一般亩产400~500kg。

8、张杂谷5号  为张家口市农科院选育的喜肥水、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种,2008年通过张家口市(代省)品种鉴定,在2005年全国第六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该杂交种生育期115天左右。幼苗和叶鞘绿色,成株高162㎝,穗长25.6㎝,棍棒穗型,穗谷码105个左右,小穗小花排列松紧适中,结实性好,黄谷黄米,单穗粒重22.4g,千粒重3.1g,抗倒伏、抗病,喜肥喜水。米质优良,适口性和商品性好,亩产一般可达400kg,最高亩产800kg以上。

三、谷子的栽培技术

(一)耕作制度与茬口选择

1、耕作制度

谷子的耕作栽培制度包括主要作物的轮作、谷子同玉米和高粱等高秆作物的间作、谷子与豆类作物的混作、小麦地中套作谷子。由于谷子产区的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种植制度及生产水平不同,其轮作形式各有特点。从形式上可分为3种轮作类型:一是以一季春谷为主的轮作制,二是以夏谷复播为主的轮作制,三是北部高原、干旱地区的春谷轮作制。

华北平原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为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地区,谷子有春谷和夏谷。春谷轮作主要是二年三熟,采用春谷一小麦一夏玉米(夏大豆)、棉花一春谷一小麦(玉米、高粱)等轮作模式。夏谷轮作主要是一年二熟,谷子年内复播,采用小麦(豌豆)一夏谷—豌豆(油菜)一玉米等轮作模式。

黄土高原区热量资源较丰富,光照充足,实行一年一熟的年际轮作制,谷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采用大豆一谷子一马铃薯、玉米(高粱)一谷子一玉米(大豆)等多种轮作模式。

2、间、混、套作

谷子与高秆作物间作盛行于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不影响或小影响谷子生长发育为原则,尽可能选择适宜的搭配品种。高梁与谷子间作一般采用6:12、6:24、6:36或12:36行比、以谷子为主的栽培模式,玉米与谷子间作采用l:4行比模式,不同地区需选择不同的行距。

谷子混作豆类作物(绿豆等)可有效提高旱薄地的总产量,常见于华北和内蒙古地区,在谷子因灾缺苗时,也可以混播豆类作为救灾措施,弥补苗数不足。

套作主要指小麦套种谷子,多见于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南部,主要目的是延长谷子的生长期并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此外,谷子可以套种绿肥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3、茬口选择

根据不同前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谷子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谷子的优良前作依次为豆类、马铃薯和红薯、麦类、玉米、高粱茬等。豆类茬具有深翻基础和好的耕层结构,较好的氮素营养,较少的谷子伴生杂草。马铃薯和红薯茬的土壤耕层疏松,剩余肥力足,杂草少。麦茬的优势在于麦子收获早、疏松的土壤有利于谷子根系的发育。玉米茬的肥力条件好,草害较轻。高粱茬的优点是土壤紧实,容易保苗。此外,棉花、油菜、烟草等茬口,均是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

(二)施肥

1、基肥

按有效成分计算,基肥中的农家肥要占总基肥量的肥秋施应在前一半以上,而且产量越高,所占比例应越大。高产谷田一般以每公顷施农家肥75000~112500千克为宜,中产谷田22500~60000千克为宜,具体的施肥量要考虑土壤肥沃程度、前茬、产量指标、栽培技术水平及肥源等综合因素。基作收获后结合深耕施用,有利于蓄水保墒并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基肥春施要结合早春耕翻,同样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播种前结合耕作整地施用基肥,是在秋季和早春无条件施肥情况下的补救措施。基肥常用匀铺地面结合耕翻的撒施法、施人犁沟的条施法和结合秋深耕春浅耕的分层施肥方法。

2、种肥

在播种时种子附近,主要是复合肥和氮肥,施肥后应浅耧地以防烧芽。因谷子苗其对养分要求很少,种肥用量不宜过多,每公顷硫酸铵以37.5千克为宜,尿素15千克为宜,复合肥45~75千克为宜,农家肥也应适量。

3、追肥

在谷子的孕穗抽穗阶段,由于土壤供应养分能力降低和谷子发育进程加快,需要追施速效氮素化肥、磷肥或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每次追肥以每公顷纯氮75千克左右为宜。一次追肥最佳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氮肥数量较多时,最好在拔节始期和孕穗期分别施用。追肥可采用根际追施结合中耕埋入,也可叶面喷施。

(三)耕作与整地

1、秋冬耕作

秋冬耕作是春谷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活跃土壤微生物、减少杂草和病虫危害、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在土壤含水量为15%~20%时耕作质量最好,秋冬耕作、耕后耙地结合施用基肥,耕深以25厘米、施肥深度15~25厘米效果为佳。

2、春耕

没有经过秋冬耕作或秋季未施肥的旱地谷田,春季耕作要及早进行。以土壤化冻后立即耕耙最好,耕深应浅于秋耕。经秋冬耕作的谷田也应在夜冻昼消时耙地以保持水分,冬春季镇压也能减少水分损失。

3、播前整地  

播前整地主要是平整土地,减少水分蒸发。经过秋冬耕作或早春耕的谷田,播前若干天应进行浅层耕作。

(四)播种

1、种子准备

种子需进行筛选或水选,用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供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晒2~3天,用水浸种24小时,以促进种子内部的新陈代谢作用,增强胚的生活力,消灭种子上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力。

2、播种时间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谷子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谷子主产区的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种植春谷,播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个别早的在3月中下旬,晚的在5月下旬。山东、河南、陕西关中、河北和山西南部地区种植夏谷,播期均在夏收后的6月中上旬,个别晚至7月上旬。

3、播种技术

谷子的播种方法有撒播、穴播、条播多种,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墒情、播种方法来定,以一次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匀为原则,一般每公顷用种子7.5千克左右,播种深度以3~5厘米左右为宜,播后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以利种子吸水发芽。

4、覆膜栽培技术

覆膜播种是干旱少雨地区的节水栽培技术。试验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达到15%以上时覆膜效果好,小于10%时不宜覆膜。先覆膜后播种,采用打孔穴播,行距25厘米,穴距10厘米,单株留苗;人工点播后覆膜,行距25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留苗2~3株;条播后覆膜,行距20厘米,单株留苗。此外,可起垄覆膜,在膜旁播种。

(五)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谷子栽培密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与肥水状况、种植方式及所用的品种密切相关。东北平原区的品种一般穗型较小、种粒小、中早熟、株型紧凑,本区气候冷凉,植株繁茂性较差,适宜的密度为每公顷留苗90万~120万株。内蒙古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的品种大多属高秆大穗不分蘖类型,气候干旱,土壤较瘠薄,宜留苗30万~45万株。华北平原区的密度为52.5万~82.5万株。早熟、矮秆品种应适当增加植株密度,根据出苗率控制播种量,实行精量播种以基本实现谷子不间苗。

1、种植方式

(1)东北平原区传统种植方式。

大垄宽幅播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一般垄距50~70厘米,播幅10~15厘米。优点是能提高地温;缺点是垄距较大,光能和土地利用率较低。

垄上双行播、三行播:一般垄距75厘米,行距6.5~12.5厘米,植株分布较为合理,但三行播的中间一行谷苗生长受抑制,整齐度较差。

平播:以15厘米等行距或12.5厘米与17.5厘米宽窄行距平播,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利于密植,穗数多,穗头匀,叶面积大,封行好,杂草少,产量高。

机械双行穴播:采用35厘米与14厘米的宽窄行距机械播种,穴距12厘米,每穴3~4株(播种种子6~8粒)的栽培方法,具有省工高效少间苗的优点。

(2)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华北春谷区种植方式。

耧播:采用双腿耧(行距33~40厘米)、三腿耧(行距20~26.5厘米),一次完成播种和施肥,具有省工,省籽、保墒、易保苗的优点,主要用于丘陵旱地。。

犁播:用犁开沟再撒种条播,优点是播幅宽,便于间苗和匀苗密植,还可以集中施肥,缺点是开沟跑墒,易造成缺苗,主要用于冷凉山区或顶凌播种。

机械播种:优点是播深一致,出苗整齐,苗匀苗壮。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以早疏苗、晚定苗、查苗补种(移栽)保全苗为原则,在4~5片叶进先疏一次苗,留苗最是计划数的3倍左右,6~7叶进再根据密度定苗。对生长过旺的谷子,在3~5叶时压青蹲苗、控制水肥或深中耕,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谷子抗倒伏能力。

2、灌溉与排水

谷子虽是耐旱节水作物,但适时灌溉还是取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播前灌水有利于全苗,苗期不用灌水,拔节期灌水能促进植株增长和幼穗分化,孕穗、抽穗期灌水有利于抽穗和幼穗发育,灌浆成熟期灌水有利于籽粒形成。灌水次数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情况确定,灌水方法以畦灌和沟灌为主。谷子生长后期怕涝,在多雨地区谷田应设置排水沟渠,避免地表积水。

3、中耕与除草

中耕可以松土、除草,为谷子的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谷田大多进行3~4次中耕,幼苗期中耕结合间苗或在定苗后进行;拔节期中耕结合追肥、浇水进行谷子浅培土,中耕深度在7~10厘米;孕穗期中耕结合除草进行高培土,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谷田主要有谷莠子、狗尾草、苋菜等杂草,其防治以秋冬耕翻、轮作倒茬为主,还可用化学除草。

播种抗除草剂谷子品种条件下,谷子生育前期可用相应除草剂灭草以简化管理技术。

4、后期管理

谷子抽穗以后既怕旱又怕涝,应注意防旱保持地面湿润,缺水严重时要适量浇水,大雨过后注意排涝,生育后期应控制氮肥施用,防止茎叶疯长和贪青晚熟,同时谨防谷子倒伏。

5、收获与贮藏

在谷子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应及时收获,此时谷子下部叶变黄,上部叶黄绿色,茎秆略带韧性,谷粒坚硬,种子含水量约20%左右。多以收获谷穗为主,及时晾晒、脱粒,干燥保存。谷子粒小壳硬,库存期间虫害不重,主要应防止鼠害。

四、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瘟病、白发病、黑穗病、锈病、褐条病、红叶病、线虫病、纹枯病等,谷子种子可能带有谷瘟、白发、黑穗、褐条病、线虫病病原,用55℃温汤浸种、1%石灰水浸种或以阿普隆、托布津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0.5%),可有效消灭种子所带的病原,谷瘟、锈病的病原主要来自谷草和杂草寄主,白发、黑穗、褐条病病原主要潜伏于土壤和病株残体,线虫病是由线虫危害产生的谷子病害,主要通过土壤、肥料传播,实行多年轮作倒茬、清除谷田周围杂草、拔除感病植株是防治这些土传病害的有效办法。谷子红叶病是由蚜虫的主要来源,应以灭蚜来防治红叶病。纹枯病是主要发生在夏谷区的新病害,病害的轻重与夏季的降水量有直接的关系,防治的主要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其他防治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谷子的主要害虫包括地下害虫、蛀茎害虫、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等。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和网目拟地甲等,以幼虫、若虫、成虫危害谷子的根部,也采食新播种子,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辛硫磷、乐果等拌煮熟的谷子制成毒谷,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以减少地下害虫对谷种和根系的危害。

蛀茎害虫有粟灰螟(钻心虫)、玉米螟、粟茎跳甲虫、粟芒蝇等,以幼虫蛀食心叶与茎秆,破坏生长点和输导组织,造成枯心、死苗、白穗和秕谷。防治的主要方法:选用相应的抗虫品种:秋冬谷田中耕,改变害虫的越冬环境;冬春消灭田间和地边杂草,及时处理谷子残株,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拔除谷子田间的虫株、枯心苗,以防虫转株危害;在生长期可用毒土诱杀粟茎跳甲虫;以赤眼蜂(卵寄生)防治粟灰螟和玉米螟也有较好效果。

食叶害虫主要有黏虫和粟鳞斑叶甲,危害叶片,造成缺刻、孔洞等,严重时吃光叶片、只留下光秆和叶脉。黏虫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为主,以黏虫散等粉剂配制毒土,顺垄撒施,效果较好;辅助措施以田间草把诱集成虫和卵块,集中销毁,减少危害。粟鳞斑叶甲的防治以除草减少虫源,早播避过幼虫的主要危害期。吸汁害虫有粟小缘椿象和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穗粒的汁液,并传播病毒。防治粟小缘椿象的方法以选用抗虫品种为主,蚜虫的防治以药剂为主。

五、贮藏加工方法

1、贮藏特性

谷子是较好保管的粮种,耐贮藏,故有“陈谷子,烂芝麻”的说法,谷子的外壳比较坚硬,对虫霉的侵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谷子的耐热性较强,虽然在烈日下暴晒,或初期发热,经加工后对米质无大影响。谷子入库时如水分含量高或出现返潮现象,经3~4天即会发热,故要及时通风晾晒。

2、贮藏技术

据实践经验,谷子水分在12.5%以下,一般可安全过夏。谷子和其他秋粮一样,入库后正值气温下降季节,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降温、降水、除杂、趁冷入库,密闭保管等处理。

收获的谷子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能进行呼吸,对水分的吸附能力也较强。故在贮藏期间要注意降低温度和水分,仰制谷子呼吸作用,减少微生物的侵害,谷子的贮藏方法有两种:一是干燥贮藏,在干燥、通风、低温的情况下,谷子可以长期保存不变质;二是密闭贮藏,将贮藏用具及谷子进行干燥,使干燥的谷粒处于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隔绝的情况下进行保存。

谷子一般不易生虫,但能感染蛾类害虫,可用敌敌畏悬挂法防治蛾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杂谷3号栽培技术 阿里巴巴 fuaoz571的博客 BLOG
谷子栽培技术
项城技术指导员手册
玉米
玉米株距怎么算(内附玉米种植密度换算表)
山区春播玉米出苗率差?不用陈杂交种,做好野生动物等3方面预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