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自己加压

    我们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公开课。对于这项规定,有些教师不太理解,说天天上课没必要再上公开课,尤其是老教师,说上公开课对她们压力很大。为此,校长带头上公开课,他说,人都有惰性,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上公开课就是给自己加压。

    我觉得校长的话很有道理,因为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记得一次上公开课,课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既然是公开课,必须得上个样子出来,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首先,我反复读课文,因为我始终认为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必须要先理解课文。就在我一遍又一遍地细读课文时,我逐渐地被文中的语句所感动,与此同时,课文在我的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不仅找到了课文的关键语句,还体会出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更多含义。

    其次,我反复读教参,根据教参中的教学建议开始设计教学思路。我决定用“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为突破口,让学生找出描写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然后细读课文,从而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读教参的同时,我阅读了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以帮助我更好地设计教学思路。比如,我读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篇文章《追问语文教学》,感受很深。孙老师在文中谈到:“学生已经大部分能懂的课文就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理解了。”他还说有人讲过一句话,理解是学生的本能,食物吃到肚子里,消化是胃的本能,把书读到脑子里去,理解也是大脑的本能。你老师不讲,学生都会去理解。孙老师这番见解,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学生懂了的内容就不必要再花时间去指导了,而要把时间留在关键处、难点处。于是,我调整了思路,原本准备将描写父亲与儿子了不起的语句都细读调整为只读关键点和难点,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再比如文中3次出现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样,我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指导学生运用本课的描写方法去写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让学生不仅会学语文,而且要会用语文。

    最后,我按照上述思路,在心中进行“试教”。说是“试教”其实是没有学生的,主要是在头脑中将思路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梳理,直至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精心准备,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课结束时,我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心里是满意的,因为这堂课基本上达到了孙双金老师所说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状态。评课时,同事们给予了我许多肯定,尽管这里面多少有些夸奖的成分,但我相信同事们的话语都是真诚的。

    上完这节公开课,我进行了反思,不仅反思了教学内容,更多地是反思我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如果没有学校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的规定,或许我还是跟过去一样慢吞吞、懒洋洋地在教书;如果不上这节公开课,我根本就不会感到自己有压力;如果没有这个压力,我根本就不会熟读文本、学习教参和研读专家的话;如果不去努力准备,或许就根本不会有令自己满意的这节课。所以,校长说有压力才有动力,真的是这样,没有公开课的压力,我根本不会自觉地动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压力是好事,做教师的,就应该时时给自己加压,只有这样才能“学高为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选项
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课堂札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值得思考的几处(第一课时)
[转载]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教师执教应确保的底线
语文教学目标有了,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了,为什么课堂上仍然凌乱了
语文有效教学二点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