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   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2题

(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

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3题

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

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课后作业设计:

10

9

8

7

6

5

4

3

2

1

 

1、标出下列点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6,5)  (2,7)

 

  (7,4)  (3,9)

 

  (8,9)   (10,6)

 

 

5

4

3

2

1

2、下图是某棋盘的一部分。

 

 

 

 

 

 

 

 

 

 

 

 

 

 

 

 

 

 

 

 

 

 

 

 

 

 

 

 

 

 

 

 

2   3   4   5   6  7   8   9

                                      

说一说 各图形各在什么位置?怎样表示这些图形的位置?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2课时

1、              分数乘法……………………………………………..6课时

2、              解决问题……………………………………………..4课时

3、              倒数的认识…………………………………………..1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              ++         ++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 + =   = 

×3=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6

(1)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9

×6= =

4

3

×6 =   =

         4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1

×10×7==60(kg)

            1

2、课本练习二第12

四、课后作业设计

1、填空:看图写算式

 


                             

 

 

+  + =

×(   ) =

二、计算

× 7             ×8             ×3          ×4

×5              ×3            27×        16×

三、列式计算

13是多少?              26倍是多少?

3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          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2×              ×32            15×      ×12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 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 一袋大米,每天用去千克,3天用去多少千克?

(2) 某修路队,每天修路千米,5天修多少千米?

(3)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问题一: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1) 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表示什么?

经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就是求是多少,也就是说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

   画示意图分析。

 

 

 

 

 

 

每小时粉刷                                      这面墙的

这面墙的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面墙的,是占整面墙的

板书:×

   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板书:×    =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

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  =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问题二:小时粉刷多少呢?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

(2) 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3) 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注意:画示意图时,要紧密结合×的意义加以分析。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教学例4

4、          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1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

×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③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第34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             ×           ×           ×

4×             ×10          14×          ×15

二、列式计算。

1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三、解答下列问题。

1、高山村农民开荒,每小时开垦荒地公顷,小时能开垦荒地多少公顷?

2、一个长方形长dm,dm,它的面积是多少dm2?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练习课

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

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    基础练习

1、口算

×               ×               ×              ×

14×              15×              ×              ×5

2、计算

×                           ×4                   27×

过程要求:

(1) 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 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3) 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    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

1、第5

(1) 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 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 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 列式计算。

3、第7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

(1) 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 改正算式。

6、第10

(1)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    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             ×              ×              14×

×           120×               ×24             ×18

二、列式计算

1米的是多少米?

2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3吨的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米,宽 米,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三第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5×67×3           15×(3429        +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2、举例说明

计算:+×

(1)  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

(2)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

=

3、尝试练习

1×           ×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3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选出两题,请学生进行板演,学生评价。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                  +×           (+)×2

()×               7525×              ×

二、列式计算

1的差的是多少?

2减去,差是多少?

3少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教材第14页例5、例6,练习三的12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关键: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5

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

   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2)(××(×)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3) (+×+×

①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②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③用字母表示。

板书: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小结。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教学例6

1、计算××5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3)  汇报计算过程。

××5

              1

×  5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1

3   ×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

抽生板演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

5)试一试

××3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计算()×4

(1)  观察算式,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两位上台板演。

(3)  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4

        2        1

×4×4

5                                              1

  +1

  =1

(4)试一试

)×2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

3、计算:87×

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

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3)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87×

=(861×

  1

86×  +

        1

=3+

=3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的1245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    填一填

1×=×

2、(×)×=□×(□×□)

3、()×9=□×9+□×9

二、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                   2××21

3××6                        439×

教学反思: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12× =         × =            × =         × =  

10× =          × =           × =

2、口头列式

20的 是多少?       6的 是多少?   120的 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

1、出示第17 页例1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表表示数量关系,如:

                                                       

 

 


           ?㎡                                       ?㎡

                2500㎡       

                                                                 2500㎡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板书:

                     2500㎡

 


         ?㎡

 |     |     |      |      |       |

 


        

提问:想一想,应重点抓住哪个已知田间分析?这条线段表示什么?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问: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板书:  2500× =1000(㎡)        2500÷5×2=1000(㎡)

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先把2500平均分成5份,再求这样的份是多少。也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本书,看了 ,表示把(  )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  )份,看完的页数占这样的(  )份,剩下的占(  )份。

2、完成教材17页的“做一做”注意提示: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 ,这里把谁看成了单位“1”,把谁平均分成了几份?能用线段图表示吗?求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

3、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题,第3 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2=   ×3=   × =    × =     36× =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           公牛头数的 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 , 公牛的头书相当于母牛头数的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 ,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木牛的 ,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板书:

 

公牛: |   |   |   |   |   |   |   |   |   |   |

                                                

                            30头

              

母牛: |                            | 

 

                  

小牛:                             

 


                   ?头

3.分析数量关系:

   求小牛有多少头,必须先求什么?(母牛的头数)求母牛的头数应该怎样做?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

        30× × =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8页第4、5、9、10题,学生要说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每一步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

(四)课堂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二)、教学实施

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可以一步解决?明确任务,重点研究第二个问题

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      |      |      |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 ,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列式:   600×(1 -  )或 600 - 600×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 — 花生油的桶数 = 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 — 一个量 = 另一个量”

5.出事例2:  明确题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来少)减少了哪个量的 ?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原来噪音的几分之几?请个别学生尝试板演画线段图

                     “1”

 

原来:        |    |    |    |    |    |    |    |

 

                  

 85分贝

                                       降低了                    

 


现在:        |    |    |    |    |    |    |    |

 


                   

 ?分贝

根据线段图想到了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该怎样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多少;还可以先求现在声音的分贝占原来声音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列式解答:

方法一:80 — 80×                 方法二: 80 ×(1 —

=80—10                               =80×  

=70(分贝)                           =70(分贝)

(三)、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0 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2、4、5、8、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需要两步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计算出这类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回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周围分析方法,正确熟练的解决时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  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 题,并把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连接起来。

2.  说出单位“1”及单位“1”比较量是”1”的几分之几。

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一瓶墨水已经用了

草莓酱的瓶数比沙拉酱的瓶数多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2,集体读题,理解题意,提问:“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是什么意思?

3.  指导学生画图

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着单位“1”?板书:

 

                  “1”

 


青少年: |      |      |     |     |     |

                                         

                     75次                比青少年多

婴儿:   |     |     |     |     |     |     |     |     |     |

 


                            ?次

4.  列式解答:

借助线段图想想,婴儿的心跳次数相当于哪两部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相当于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多少?

方法一:  75 + 75 ×                 方法二:75 ×(1 +  

 请学生将这两题的解题思路完整的叙述出来。

5.  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1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3、7、9题

(三)课堂作业设计

分析数量关系

小红读一本书,已读了这本书的 ,(  )是单位“1”, 表示(  ),没读的页数用(   )表示。

    面粉比大米多 表示(    )。

(四)课堂小结

今年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3、倒数的认识

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找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           土———干            吞———吴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              ——(             ——(   

能根据分之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个名吗?揭示课题:倒数

(二)教学实施

关于倒数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习倒数的含义

1.  观察教材24 页的例1,归纳,总结倒数的含义,

2.  举例验证:4和    7和     3和

4乘 的积是,所以4和 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 ,所以7和 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特殊数:0和1 (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教师归纳板书:0没有倒数,1 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4.  学习例2——求倒数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集体订正,教师归纳,板书:求倒数的方法

5.  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24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3、4题

(二)          课堂练习

找一找下列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                 1        0              

填空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10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 的来年各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课后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及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6=       ×5=       ×8=

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

75 × =          × =         × =     36× =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二)复习乘法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三)复习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1、完成教材第26 页第3题,练习七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一讲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在计算中把什么数量看着单位“1”。教师要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是要把哪个数量当做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关系看作单位“1”,在两步计算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四)复习倒数的知识

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我们能正确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课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1  1课时                      上课时间: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一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大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          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

出示例1

   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1、          读题 理解题意

2、          列式   100*3=300

3、          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         300/100=3

4、          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

1/10*3=3/10

5、          |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

出示例2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     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1/5,就是2/5

2、     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1/2,也就是4/5*1/2

3、     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略)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          31 做一做1 2

 

        

 

 

 

      

 

 

 

 

 

 

 

 

 

 

 

 

 

课题:分数除法2   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得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说明列式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2、探索计算方法。

1)、2/2/3  如何计算?让我们画线段图看看。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样表示2/3  小时走了2千米这个条件?

3)、指着图启发:已知2/3小时走了2千米,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以下。

4)、找出计算方法。

观察:除法转化成了什么运算?什么没变化?什么变了?是怎样变的?

强调:被除数没有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5)、小结: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活动二:巩固练习。

1、          完成31页做一做

2、          334

3、          活动三:质疑问难

 

 

     

 

 

 

 

 

 

 

 

 

 

 

 

课题:分数除法3  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掌握分数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4: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了米的彩带。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几多花?

1、          读题 理解题意

2、          怎样列式

       8/2/3-4=

3、          怎样计算?先计算什么?

4、          同桌间说一说运算顺序

小结:(略)

活动二:

巩固练习

1、          34 做一做

     

 

 

 

 

课题:分数除法4  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          爸爸的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体内水份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份?

3)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活动二:出示例1

1、          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          要求小明的体重应该知道什么条件?为什么?

3、          以知小明体内有水份28千克,要求小明的体重,需用到哪个数量关系?

4、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5、          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略)

1、          要求学生自己做第二问

1)、要求画图分析

2)、与第一问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小结:

活动三:巩固练习

1、          38页做一做

2、          4012

        

 

 

 

 

 

 

 

 

 

 

 

 

 

 

课题:分数除法5  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4、          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5、          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6、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年一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年一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5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出示例2

一、

1、          审题。

2、          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          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4、          理解数量关系

二、

1、          分析、解答

2、          说说数量关系。

3、          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          交流各自的解法。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

巩固联系:

1、          4178

2、          4110

        

 

 

 

 

 

 

 

 

 

 

 

 

课题:比的意义                             上课时间: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因为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学生有生活的一些体验,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比的含义和特征。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活动二:
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

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

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 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    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              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a:b= a÷b=

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2)              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 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3)              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4)质疑:对本节课的内容你又不清楚的地方吗?

活动三
1. 填空:

1)完成一项工程,甲8天完成,乙12天完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是(  ):(  )。

2) 如果a:b=c,那么a是比的(  ),b是比的(  ),c是比的(  )。
(3)求比值:72:24,0.8:3.2,1.5小时:20分钟。

2、完成44页做一做内容。

3、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想到那些问题?

(1)    六年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6人。

(2)    张师傅5天加工300个零件。

(3)    2枝钢笔11元。

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材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学过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通过让学生猜想——验证——应用,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出示例1,出示例1,让学生解答。

2、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想: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

生: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证明。你们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几个小组的代表说一说验证过程并板书在黑板上。)

①根据分数、比、除法的关系验证。

②根据比值验证。

……

③教师小结: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指板书)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④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

1、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请同学们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样的用途?

比的基本性质主要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2、     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3、     请同学们解答的例1(1),这两个比是最简比吗?让学生试着化简比。

让学生试做后,总结方法。

4、     出示例1(2)① 1/6:2/9   ② 0.75:2  

学生先讨论方法,再试做。

5、     小结方法:化简时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时,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化简;是小数先转化为整数;是分数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但要注意,这个结果必须是一个比。

6、     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7、     质疑

 活动三

1、做一做46页化简比。

  2、48页第4题

 

 

 

 

 

 

 

 

 

 

 

 

 

 

课题:比的应用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帮忙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课前调查

奶茶中牛奶和红茶的比是2∶9。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牛奶是红茶的2/9,红茶是牛奶的9/2,红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实际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红茶?

学生讨论,研究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

解法二:2+9=11 220*(9/11)=180ml  220*(2/11)=40ml

讨论出几种就是集中不强求,比较后找出自己认为的最简单的解法。

学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尝。

活动二

1、教学例2

书上例2,列式计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  接下来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

1、 请帮忙配糖: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励求异思维)

3、 帮刘爷爷收电费

   刘爷爷管收四家电费,四家合用一个总电表,四月份供付电费83.2元,按每家分电表的度数分摊电费,每家各应收多少钱?

 

      户 王                  

分电表度数   40     38     29    53

3、陆老师和高老师合租一套房,高老师住30平方米的房间,陆老师住20平方米的房间,客厅厨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积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样分配才合理?

4、 总结全课

   比的应用广泛,在工业、农业、医药……用途很广,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

第四单元:圆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圆,在这个单元中,教材安排了“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个具体的内容,这三个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简单统计图打好基础。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中,结合动手操作、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圆的特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3 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亲历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画圆、折圆、测量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

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                                 备注:

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师: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  1

2填表

半径(cm  

0.24

 

1.42

 

直径(cm)

 

0.84

 

1.04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活动三、实践与应用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

(二)按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

1.半径2厘米.

2.半径2.5厘米.

3.直径8厘米.

(三)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

活动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题:圆的周长

教材分析:

教材向我们呈现了什么是圆的周长,以及通过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展示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可见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发现的,教学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关系

1

 

 

 

2

 

 

 

3

 

 

 

4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大屏幕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3.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如果我们任选一个圆再进行测算,结果还会怎样?(课件进行验证)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3.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活动五:课堂反馈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等于

3、实践操作

⑴、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活动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 书 设 计

 

 

 

 

 

 

 

 

 

 

 

 

 

 

 

 

 

 

 

 

 

 

 

 

 

 

 

 

 

 

 

 

 

 

 

 

   题:圆的面积

教材分析:

初步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及学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面积,到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平面几何图形的经验,知道运用转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图形的面积,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操作中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找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4、在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曲”与“直”的转化,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羊吃草的动画:"一个放羊娃将一只小山羊用一根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请问小山羊最多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呢?

  2、圆的面积--含义: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如果将绳子加长一点,又会出现什么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猜想比较:

出示图

 

 

 

     

 
 

 

 

 

 

师:看了这两幅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右图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左图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能猜一猜圆的面积和大正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吗?

活动三: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引导转化:

    师:回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分别怎么推导出来的?

    以上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进行推导。那么圆是否也可以把它剪拼转化成为熟悉的平面图形呢?

 2、动手操作:

    (1)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剪拼转化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好,拼出的图形多。

    操作引导:A、剪--怎样剪?剪成几份?B、拼--怎样拼?拼成什么?

    (2)展示交流并介绍,选出最合理的剪法。

    (3)拼成后的近似长方形和标准长方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把边再变得直一点?

    想象一下,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会是什么情形?(课件演示)

    (4)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边越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3、自主推导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1~2个图形,尝试推导公式。

    (2)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推导过程

     (3)教师板演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4、情景延续:

    (1)如果绳长为5米,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2)将绳子加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羊能吃到草的面积也是原来的2倍。对吗?

5、小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你们真了不起!那么,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呢?(是否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活动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量出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的直径,并计算出面积。

2、社区公园有一个圆形水池(中有假山),请想办算出水面面积。

活动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导学稿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