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三年级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大全

历时两个月的养成教育强化月结束了,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我校利用多种有效形式开展了训练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养成了优良习惯,并培养了自立能力,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具体活动如下做一总结:

一、开学第一天,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卫生大清扫,让学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下学习,每名同学都动手参与劳动,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分工,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一看自己班的分担区是否清洁,并养成了同学们讲卫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每天自觉主动打扫室内外卫生的习惯。在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时各班值周生检查各班的个人卫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的习惯。

二、利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的良好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旗,会唱国歌。了解升国旗的意义,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借助宣传工具如板报、墙报、广播切合实际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如一年级的板报就增设了一个专栏,向学生进行108个好习惯的教育;五年级利用墙报粘贴本班自制的手抄报,定时更新。三年级同学每个同学一个“成长记录带”记录他们的收获和缺点;一年级利用墙报开展“我最棒!”活动,形成班级特色,评比优秀小组、文明小学生、班级之最,班主任并给予评价和奖励;我校的广播站和板报也定期地为学生提供108个好习惯和养成教育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晨会,各班组织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三字歌》等,学生不仅要达到会背还要会做。如三年级利用晨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养成教育;四年级也利用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比,把“规范”落实在实践中进行半内评比。表现突出的加分,使学生能达到严格自律。

五、自“文明监督员”的监督下,学生能使用文明用语,对人有礼貌,在走廊不打架、不骂人、不跑、不闹。室内外纪律保持良好。两操课做到快、静、齐。

六、在926我校举办了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积极认真地对待、准备活动,各班的班会都很有特色,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主线,开展扎实、有效的办法,培养了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加强“五爱”和“五自”教育。不进“三厅”,不抄袭他人作业,养成城市、谦虚、勇敢、正直的优良品德的文明行为。

校级文明之星

一年级:马子阳     高触天

二年级:杨秋雪    

三年级:涂强强     焦欣悦

四年级:王      邬佳明

五年级:张雅楠     杨欣彤

六年级:康海月     赵赛男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蕴含着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为了能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素质,我在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只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只要你真心地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一定能教育好孩子们”。在长期接触中,我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年龄小,比较有个性,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很多学生好讲好动,行为习惯不太好。上课时乱喊乱叫,自我约束能力差,班干部也缺乏威信,不能很好的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在卫生、自习等方面也缺乏自觉性。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懒惰,缺乏耐心,学习上没有上进心,经常有不交作业、不写作业现象。

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没有急于采取措施,而是本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活上、学习上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样,学生就敢于和我接近了,愿意听我的话,接受我的批评、教育了。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生中不交作业等不良现象大有改观。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思想认识的加强上来落实。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 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里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说脏话、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等不好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学期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所以,开学来,通过学校的三操、队列比赛和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教育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并通过参与,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我班学生都表现的比较突出。第三,学习重要性教育。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安排好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对子,负责督促、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采取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进行物质奖励。尽量克制自己,以免态度粗暴。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讲解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做好家访工作。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共同管教。以前有六、七个同学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因此,我及时联系家长,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并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对家长提出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和家庭辅导的要求。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现在改变很大,基本能及时完成作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本学期,虽然通过我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己经形成了班风比较正,学风比较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体。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比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强,学生课堂习惯不太好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等。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学习成绩差,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这都有待于下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加强。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下学期,我将扬长避短,竭尽全力,把三年级班主任工作做得做的更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素质就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意味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人受益终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制力不强,他们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老师从正面引导,学生才会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本学期,结合学校“主动发展、差异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同研一节课习惯培养的重要举措,我们确定一年级数学方面习惯培养目标为“认真倾听、主动表达”。在这次同研的过程中,我们一年级数学团队的五位老师,经历了理念的提升,实践的检验,我们的学生,也经历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数学思维的碰撞,收获多多。下面,请各位老师就着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高洪岩老师: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普通教师,以前我多是在职业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时常伴随着烦躁与无奈。但自从参加我校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理解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并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本学期的同研一节课,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我的学生观的变化:以前无论接哪一届学生,总是以抱怨始,以送走他们得到解脱为终。现在我的学生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抱怨转为欣赏,从不同角度欣赏,以不同的方式欣赏,欣赏每一个学生。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深深触动了我,也成为我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在欣赏学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发学生的潜能,我对魏老师这段话非常认同。
  2、对待随笔态度的变化:以前是学校要求,不得不写,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每到周五,到处搜集与历史有关的资料,抄上而已。现在是每天都想写,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让我想到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需要反思,一个团队的发展需要反思,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反思。现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方面摘录书中的精彩语句,另一方面写读后感,联系自己的工作,总结得与失。尤其是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我更坚定了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首先做到,然后才能去引导学生这样去做。
  3、对待教材态度的变化。以前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甚至直接把黑体字由书上搬到黑板上作为板书,内容也是照本宣科。现在我敢于大胆地处理教材,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组合,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内容。
  4、对待听课的态度变化:以前是害怕别人听课,公开课是不得不讲。根本原因是自卑,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怎么会理直气壮地去讲?每学期讲公开课的日子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从去年开始,我就暗下决心,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并且请人来听课。即使没人来听,也要做有人来听的准备。我告诉自己:课是为学生而准备,而不是为听课老师准备的。每个学生都是评委,他们喜欢上我的课并有所收获,这是我的努力方向。
  我的感悟? 付出才会有回报,抓住机会去展示自己,才能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为此我还需要更努力地去做,我想让成功成为一种习惯。
   5、我的困惑
   当然,在这一活动中我也有困惑,有待在以后的同研一节课中不断地探索、总结。例如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矛盾,在平时教学时常感到教学任务紧的问题。因此教学沿用老一套的比较多。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任务可能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有效的课堂活动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的,在课改中倡导的课堂活动是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从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包括学生在探研、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并不意味着每堂课都必须活动。我们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的关系。课堂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是服务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活动,那就是有效的、有益的课堂活动。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难以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关注学生上课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专心听讲,成绩是否优秀。而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应对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善于倾听同伴意见给予高度评价。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权利,学生可以互评、小组可以互评,学生可以自评。总之,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 。
  隋超老师:
  在本次同研活动中,我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方面,有几点做法收效较快,下面,我就想简单谈一谈。
  倾听姿势的指导: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课本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倾听应达到的目标: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无关的事,而是要带着问题去听:他说的对吗?你能给他什么样的补充?如果他说的不对,你觉得怎样说才正确?听完别人的话,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插嘴。
  例如:一个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提明细要求:某某来解答这道题,我们(指其他同学)来当检查官,认真听他说的对不对。如果他回答的对,就冲他笑笑,作为对他的鼓励;如果他回答的不对,就冲老师摇摇头,再想一想应该怎样回答。这时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应该干什么,知道“听”也是任务,是很重要的任务。就不会出现其他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
  倾听能力评价:对于能听出差错,并能给与补充或纠正的同学,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肯定他,并在班级评价榜上给其加章,每天评出“认真倾听小绅士”和“认真倾听小淑女”。
  刘彩虹老师:
  下面我就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拉近心理距离,让学生愿意表达。
       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愿意表达,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每一个孩子交朋友,使他们愿意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聊天是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尽快与学生建立友谊的途径之一,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感受到我就像他们的妈妈。在课上,我从不轻易批评任何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定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好朋友。长期以来,我与学生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喜怒哀乐也特别愿意向我倾诉。
 2、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班里虽然学生多,但我还是花了大力气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给那些表达能力不十分强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由衷地进行鼓励,使他们慢慢建立了自信心,尽快完成从不敢说到敢说并大声说话的训练过程。另外,对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在回答对比较难的问题后,我号召全班学生向他们学习,使每一个孩子明白应该怎样表达,并向着这一方向去努力。例如:在教学数字5时,我在黑板上画了5个红苹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苹果”,我说:“你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真不错!“有的说:“我看到了5个苹果”。我说:“你不但表达出观察到的事物,还表达出观察的数量,”还有的说:“我看到黑板上有5个红红的苹果”。听了三位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大家进行评价:“这三个同学谁说得更准确一些啊?”孩子们通过对比,知道了第三位同学说的最准确。我于是也由衷的夸了一句:“大家看他观察的多么仔细,把苹果的样子也描述出来了,大家一起夸夸她。”经过我这样经常性的语言训练,孩子们知道了应该从观察的是什么事物、数量是多少、颜色、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去观察与表达结果,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
       3、根据不同内容,多角度训练学生说清楚、完整、具体的话。
      (1)把观察的结果用语言清楚的表述出来。
       任何学生要想会说,他必须得学会观察。因此,我不管教语文,还是教数学,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都是从能够清楚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再进行想象训练。
       在建立减法概念时,我首先为学生出示了10个苹果一盘的多媒体课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马上举手说:“我看到10个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我肯定他观察到的并且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但把自己观察到地说清楚了,还把观察到的数量说清楚了。”学生这里立刻就明白了数学课要从数量的角度去观察。为了巩固学生的这一观察结果,我接着出示了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盘子旁边留下了4个苹果核的多媒体课件,问学生“你又看到了什么?”由于有了刚才训练的基础,学生马上就说:“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那你们能够把你们观察到的两句话连起来说一遍吗?”于是我请了一位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说。这个孩子马上就说:“原来有10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还剩下6个苹果。”“谁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一遍?”在表达能力强孩子的带动下,我依次按好中差的顺序强化对他们观察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快全班就能把自己所看到地事物说清楚了。从而为建立减法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把操作、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同研一节课中,我校提出了“主动发展、差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做了科学高瞻的引领。在同研中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遇到总结性的语言都是我帮孩子总结,现在在教学中我尽量放手,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让学生把操作、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再进而总结出相应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4+9”的教学时,就先让孩子们拿出小棒亲自摆一摆,看可以怎样计算,学生摆的方法很多,自然算法也很多。有的孩子说:“24加9,我先在十位上摆2捆小棒,个位上摆4根小棒,再在个位上摆9根小棒,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我把13根小棒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上,十位变成了3个十,个位上是3个一,合起来是33,所以,24+9=33。”对于刚才这一孩子的操作过程我除了给予肯定之外,还让其他孩子,按照他的操作过程再做一遍。还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已学的凑十法做的,先想24加6就凑够30,再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所以24加9得33。”在孩子们按他的做法叙述了一遍以后,又有第三个学生站起来了:“我的凑十法是这样的,第二个加数9,再加1就是10,所以,我就把24分成23和1,1加9是10,23加10是33,所以24加9得33。”由于学生有了以上三种计算24加9的方法,接下来对于总结多角度思考与计算24加9的算法,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听、说习惯的培养与训练,现在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用耳朵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并专心思考,准备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董俊杰老师:
     结合一年级教材图多字少的特点,我们在每节课读情境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主动参与的好习惯。
     第一次读图。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指导学生要说得完整,可用“图上有        ”句式来回答。下一个同学起来回答时,可以说:我还发现图上有        ,进行补充。
     第二次读图。你从图上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为避免个别学生偷懒,可以鼓励学生先大声地读出图上已给的文字信息,然后进行交流。由于一年级学生有很多识字能力不行,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读图,识字多的帮助识字少的,大家都能读出数学信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理清问题思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回答。如有些同学爱简单地说:“有几只小鸟?”教师要适时纠正:“屋里和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强调“一共”。通过教师的示范,教给学生一种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仿照模式进行思考和回答,体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应用。
  董秀凤老师:
  在指导学生读图和表达方面,我也有一点见解。
  一年级的孩子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不少的汉字,可在数学课上对文字信息的搜集仅限于教师的讲授,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本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朗读的标准,我就尝试搞了这样一个训练:让孩子大声朗读搜集到的信息,朗读要解决实际问题,朗读解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直观的感受。虽然时间花费了很多,但是看到孩子们阅读得仔细、解答得快乐,这些都是值得的。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时那摇晃的小脑袋,看着孩子们仔细聆听发言时那竖立的小耳朵,看着孩子们想要表达时那晃动的小手,我知道,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数学课特有的语言。他们通过对文字语言的了解,加深了信息之间的联系,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主持人:
  回首本次同研,我们组的五位教师都使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劲儿,其重视程度让人感动。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讨和观摩中,每个人都学到了他人身上的长处,虽然不能演绎得完美,但授课水平都在稳步提高,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甚至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做孩子迷路时的指路明灯。而同研一节课活动又给了我们老师一次学习他人,反思自己的机会,今后,我们要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二年级团队习惯养成团队展示
  鲁迅先生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第一个吃过螃蟹的人肯定也吃过蜘蛛,因为两者外形极为相似;只是他觉得螃蟹的味道可口而蜘蛛的味道不可口,他就教导人们只可以吃螃蟹不可以吃蜘蛛。所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人!在本轮同研一节课活动中,我们二年级数学组有幸成为全校“第一个吃螃蟹”的教研组,但我们声明我们可绝对没尝过蜘蛛的味道。因此我建议大家是否能给我们几位美女勇士来点掌声呢?
  回顾同研一节课走过的路程,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迷茫、彷徨、顿悟和希望。一直以来,我们教师习惯着扮演课堂中的主角,习惯了静悄悄的课堂,整齐划一的回答,习惯了自己一环扣一环的讲解。因此我们迷茫过:师生角色真的可以转换吗?真的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吗?一路走来一路探索,最终我们欣喜地看到 “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己逐渐在我们的教师头脑中“安营扎寨”,从开始我们不放心的领着学生走,到简单知识我们试着放手扶着学生走,再到最后课堂上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一路走来,我们也深切感受到要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需要具备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路石。教师也需要拥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现代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真正融合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
  下面我们就把我们同研中探索走过的路程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同研课后,我们每个人都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得我在反思中这样写到:假如用武侠小说里高手的对决来形容的话,潘小明和张红梅老师就是熟练掌握了各种招式后又达到了心中无招的武林高手,“心中无招”,只等学生出招,无论何等招式,都被他们轻轻化解于无形之间;而我自己就像是那“心中有招”的武者,在课堂上时刻惦记着我的下一招,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是啊,本次同研活动促使我们从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虽然有过困惑,有过矛盾,但我们一步一步尝试着,实践着,总结着,学习着,我们也在不断地进步着。我们渐渐发现,放手,也是一种美丽。
  下面先请于老师谈谈自己同研前后的感受吧
  于俊涛: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新学期的同研一节课会以这种如火如荼,甚至可以说是疾风暴雨式的洗礼方式,让自己的大脑经历了新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碰撞,最终是拨云见日,迎来了风雨过后的彩虹。
     这次的同研,真是事与愿违,组长讲完后,我的感觉和听课的其他老师的评价一样,“这节课真好,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设计有趣、学生的积极性高……”但毕校长的点评,可谓是给我们当头一棒。是啊,这学期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抓的重点是什么?是让孩子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主发展,而我们研究出来的这节课,摒弃了这一切,还是由老师为孩子将学过的知识串成了情景串,始终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以教师的不变应学生的万变。虽然孩子在忙忙碌碌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充分的练习,但是孩子的自主发展在哪里?对于领导的评课,我们二年级的老师在办公室里曾经展开了唇舌大战,二年级的新授课引导孩子自主探究还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整理和复习,岂能让孩子自己去归纳总结?我们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充分放手自主发展产生质疑。这种理念支配下的我,第二节课虽有改动,但依旧是换汤不换药,孩子自主发展在整节课中依然没有真正体现。
     针对这一现状,我讲完课的当天,我们几个就再也坐不住了。放学后,我们没有回家,而是在办公室里一起研究到底怎样上复习课。接下来的几堂课,终于可以看到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影子了。虽然,学生的年龄小,语言表达有问题,归纳问题不是很完善等等,但我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这次同研带给我的感受,用雪莱的一句话表达是最恰当不过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接下来的教学,又迎来了第二个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复习和整理》。我自己就在想,我一定按照放手给学生的思路进行。我的初衷有两点:一、在学生呈现、整理、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发展的能力。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复习课前一天晚上,我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①你认为本单元复习的重点是什么?②你认为复习中哪些知识最易令我们混淆和忘记?举例说明。③你准备怎样进行复习整理?第二天的课堂上,是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的: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整理和复习(小组内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交流整理,完善重难点,两次不同分量的作业,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让我吃惊。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该放手时就得放手!”
   这样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在运用思维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删除、归并、提取,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进行内化,从整理思路,系统问题,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对每学一点知识都进行整理和复习,如此循环往复,学生蕴含的能力是不容我们低估的。
晓明:
  对于在课堂上如何放手,让孩子主动发展这一问题,我想谈一谈。
在这次同研一节课活动中,正如我们组长说的,我们组是打头炮的。正在我们认为讲的最好的组长讲完之后,评课的领导却把我们全组成员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讲课思路全盘推翻,因为我们在教学思路上没有跟得上学校提出的让孩子主动发展、差异发展这一总体目标。而我们研究出来的这节课,老师已经为孩子学过的知识串成了情景串,一节课下来始终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虽然孩子在忙忙碌碌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充分的练习,但是孩子的主动发展、差异发展没有得到体现。回到办公室我们对这节课怎样上,才能体现孩子的自主发展产生了质疑。二年级的整理复习课,能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归纳总结吗?孩子的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先不说,书上连个标题都没有出现,孩子能总结出来吗?这一个个难题,在我们心中拧成了一个个结……后来,于老师运用知识树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与复习,给了我一点启示,在此基础上我加以改进,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并用知识树串成知识串,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发挥优势学生的作用,一节课下来,虽然上的我提心吊胆,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这足以说明孩子们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于是我们看到了静雯老师从整理到练习都充分放手的开放课堂。
  这次同研给了我很多启示,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的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学,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的更快一些。从这次同研一节课活动之后,我们的观念转变了,带领学生学习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做 “欣赏者”,才能锻炼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的能力。
  这一点从我们同研之后的课堂上便能看到: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总想得到老师的称赞,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愿意表现自己,在教学可实性、操作性很强的图形的拼组这一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上课后,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要求对折再对折,看一看可以折出什么形状?学生动手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折的方法和折出的形状。大家发现一张同样的纸有的折出了四个长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正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三角形。由于对折的方法不同,竟然折出了那么多形状,他们兴奋地起名叫多功能的纸。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顺利地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小组交流完以后,我鼓励他们到前面当“小老师”,学生争先恐后地来当小老师。之后,我又鼓励他们再拼拼摆摆,当个小小设计师,比一比看谁能拼出好看的图案。学生纷纷动手拼起来。同学们拼出的图案还真多,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大正方形的有几个,拼长方形的几乎没有,我出示了一道判断题: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只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好多学生都赞同,只有一人意见分歧,当他出示自己拼的图时,大家顿时茅塞顿开。学生经过拼摆才明白:原来自己常常看到的美丽图案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数学真有趣还能学到这样有意义的知识。
 这节课,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充当主要角色,我只是一个欣赏者,这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要大胆放手,做一个合格的欣赏者,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索,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记得有人说过: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
  事实证明:只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放手,把空间和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静雯:
还记得本学期开始,当毕校长告诉我任教二年级时,我感叹:那么小的孩子啊,真有点发愁。心想,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小教的时候肯定得手把手,绝不能像高年级那样放手。可是,还没等我把这种想法付诸实际,同研一节课开始了。我们二年级数学团队打了头炮。从周老师的第一节课到张老师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团队,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过本次同研后,我们团队对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倾听和表达的习惯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得敢于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是与老师、同学有不同的见解。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讨论交流时不耐心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甚至随意打断别人的话。我们班的于小川同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较长时间和多条途径培养而成的。那么我就谈谈在课堂上我是怎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因为今年我同时教四年级和二年级,所以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二年级的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有时还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不同而打断别人的回答。……这时我就给学生明确的“听”的目标,使这部分学生明确此时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要求学生:“你在听的时候,想想他说得怎么样?”“你是否还有补充?”“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想法?”等。
  其次,恰当评价,强化倾听的习惯性
  通过实践证明,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小小的表扬不费力气却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课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加减分,比如:当同学发言时,哪一组听的最认真,就加5分,当个别同学不认真听时,我就会点名,某某没认真听,给你们小组扣5分,这时,没认真听的同学就会立即集中精神听,而且采用这样的方法,当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听,做小动作时,有时不用你点名,他周围的孩子为了他们小组不扣分就会提醒他赶紧做好了,认真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张奕:
   经过同研自己上课和不断的听课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迅速成长。教学语言、板书、应变能力、整体环节的设计上都有所改观。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依托课堂评价督促学生各种常规习惯的养成。因为作为新手,我本人对这一点的重要性有所领悟。
   上学期,还不太了解二年级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每次上课,我都把他们当成善解人意的大孩子,上课为了能一气呵成,总是直入主题,从不兜无谓的圈子。课上得这么干燥,纪律上可想而知了。在学生不尊重我的时候,我一边难过一边想我尊重过学生吗?我很少放手给学生去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少提问学生。学生要是回答问题错了,我就沉重的摇头;要是回答对了,我也认为理所应当,生怕他们得意了。因为我,大家对数学课越来越冷漠,我立下决心,从课堂细节入手,打造适合孩子们各种特点的有吸引力的课堂。
   开展“同研“活动以后,跟我搭班的孙秀丽老师常常嘱咐我“去听听人家的课堂评价,怎样对学生评价的”。所以在张红梅老师的那节课上,我记了一堆评价“很好、请坐、嗯说得真好、非常棒……”等。这些即时表扬,听得出教师完全是平时的习惯,而且学生一直很受用。所以到我同研的课上,也学会了称赞。终于体验到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当孩子们听到我表扬他们好的时候,会做得更出色。他们活跃的状态也感染着我,我与学生走得更近了。我总结出,当学生受到表扬,回馈我的学习状态也是对我的一种称赞,谁都喜欢被称赞,所以我们一起在称赞中觉醒、一起在信心中前进!同研后的这几个星期,我渐渐把评价真正融入到了我的节节课中,慢慢走向了教学的正轨。并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改造,学生喜欢上数学了,自然就“言听计从”了。言听计从了以后,我就尝试着大胆放手。记得那一次的教学内容是口算多位数加法:560+270=   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很简单,先让学生坐端正,认真听老师讲解口算算理和方法,然后多练习一些口算题就可以了。但是这一次我改变教学方法,老师先不教,让学生尝试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算560+270,我今天不告诉大家方法,大家四人一个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的口算方法多,口算得快,开始吧!”教室里一片沉寂,学生们用疑惑地眼神看着我。为了鼓励大家,我走到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小组和他们坐在一起,主动和他们交流看法,其他同学也怯怯地交流起来。在这个组的带动下,各个小组也开始互相交流,很多孩子显得很惊讶,边说还边偷看我的脸色,孩子们完全放松了,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游走在各个小组间,听着他们的发言,结果汇报结果时,连平时最爱开小差的小木也高高地举起了手,孩子们那流畅的表达更让我吃惊,也让我惭愧。书上只列举了两种口算方法,可孩子们却想出了十几种口算方法,他们说的有板有眼,虽然有些方法并不快捷,却自有一番道理。小志的方法更妙:560借40就是600,加270就是870,然后还40,就得到830了。这一借一还,口算起来又快又准,方法多形象,多有创意啊!我站在了讲台上,由衷地表达了我的高兴心情,并允许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然后用师生、生生互相出题口算检查,效果很好,这让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下课后,几个孩子还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以后还这样上课吗?”看着孩子那兴奋的笑脸,我深深觉得;当倡导学生养成很多好习惯的时候,教师自身一定也要有一些好的职业习惯,好的管理手段。
   周:同研课后,每节课我力求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过不断地尝试,我的胆子也渐渐大了,通过学具操作、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尽量放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虽然还会有步履蹒跚的时候,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孩子们的手动起来了,在思维也活跃的同时,我欣喜地发现了他们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等良好习惯也在逐渐形成。(举例)
  
  我们的困惑:
  课堂走向开放,是促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关键环节。当我们教师终于克服心理上的担忧,冲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尝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之后,一个新的问题会紧接着浮现出来:开放以后怎么办?课堂的多向、多元、多样化延伸常常会让老师感觉到无所适从;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教师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学生的答案常常是“出乎意料”、“答非所问”! 整堂课似乎效率也不高。是啊,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个性鲜明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生成欲望”与“生成潜能”的孩子,这就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老师及时准确的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提炼归纳,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开放”的“回收”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智慧挑战。课堂的“开放”并不是毫无边界的“信马由缰”,更不是无目标、无指向的“一放到底”,而是要通过“放”,达到更好的“收”,在“放”与“收”的节奏变换中集聚出新的能量与智慧。因此,“开放”并不以课堂的“活跃”、“ 热闹”为价值追求,也不以学生形成“你说我说他说”的场面为终点,而是谋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集聚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提炼出新质,展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之魅力。

                                   
三年级数学团队习惯养成展示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有人好奇地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越发感到这些伟人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本学期我校重点打造主动发展、差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刚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主动性较差,因此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达成共识,决定首先从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进行培养,比如主动倾听、主动表达、主动参与……….等。
徐忠红(倾听)
措施: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听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往往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我首先应该调整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接近生活实际,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爱听。我们的教材,现在都配有根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信息窗,把教材变为生活的影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顺应儿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学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譬如,跟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了故事情景,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在去年讲解小数的性质时,张红梅老师曾经启发我先编个孙悟空西天取经的小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只有被吸引,才会去倾听。还有,记不清啥时听得一节课了,一个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逛超市”购买货物的生活情景。在教室内办一个小超市,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大家边选物边算帐,同学们都瞪大眼睛认真听着,算着。这个时候,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  
二、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听,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三、 对学生明确要求:
  1、 别人在说话时,就应该认真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而且只有听得好,才能说得好。
2、 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3、 三要用心,在听取他人说话时要动脑,有选择地接受,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让新发言的同学针对前面发言的同学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说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有没有不同意见?你对他的看法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四、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对善于倾听的学生加以正面评价和激励,一句赞扬的话,伸出一个大拇指,不费时间,不费力气,却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倾听带来的愉悦感,但我们也应该注意,我们的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比如说:你听得真认真,你真善于倾听等等,我们可以这样说:看这个同学听得多认真,不仅听得明明白白,还能指出其中的不足,真不简单。
五、 还有些土办法,拿不上桌面来,比如说我们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来个紧急刹车,提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问题,给个别走神的学生提个醒,如果回答不出,就请他站一会听,并告诉他准备“将功补过”,逼着他不得不听;手里摆弄得文具临时没收以示警戒;我甚至还下过上课时间任何东西掉地上都不许拣的禁令,如果违反,就给小组扣分或写B类作业等等
取得效果:
1、 上课随便摆弄文具的学生少了,桌子、凳子等响声基本上消失。
2、 越来越多的学生善于起来说“我不同意xxx的观点”、“我想给xxx同学补充一下”
3、 提问简单问题时,难倒李洁权、邓凯军等一类的学生的次数明显减少。
困惑:
  1、 相当多的学生仍然把表现自我放在第一位,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好多时候就知道一个劲的举着手喊:我,我!
  2、 好多时候,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场面有些失控,面对那么多着急发言的学生,沉下脸来急吼吼的让他们按规矩做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们的课还要恢复秩序往下进行,这个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呢?(不过这点雷老师的做法我感觉可以借鉴,我常听她在学生的喋喋不休声中喊道:奖励xxx,奖励xxx)
  对于有些学生不会组织语言,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我们该怎么办?
杨建民:
一、 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初期表现
     刚入三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了很多问题:
(1) 学生表意不够完整,有说话说半截的现象。
(2)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所问非所答的现象,经常会有说了半天就是说不到关键点上。
(3) 学生语言重复、哆嗦,没有条理,不够简洁。
二、 具体目标
   针对学生出现的以上问题,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具体的目标:
  数学语言与其它语言不同, 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的 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
  ( 1)完整性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根据学生的这种弱点,训练时 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 2)准确性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要求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 3)条理性
  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条理性。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具体措施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
  人际关系的平等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也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在教学中,我经常演示教具,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然后让学生说说我演示的过程,和从中发现的奥秘,以此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老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在学生要表达时,引导学生参考以下几方面。
1、 想想你重点想说什么?
2、 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3、 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 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见。
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认为……..我知道…….
  (四)、重视评价的方式与语言。比如: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相评议、互相批改,通过相互讨论、相互评定来达到主动探索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评议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出现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直接讲解,而是由全班讨论来解决,再次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使其思维得到螺旋式上升。当学生表达的十分完整、准确时,教师应该大加鼓励 与赞扬,并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此外,对于评价,我们也可以发挥家长的评价作用,如:对于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讲解学生也可以回家讲给家长听,经过一段时间,通过家长的反馈我们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得到提高。
  (五)、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说学语言。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形式如:我发现……,我看到……,我猜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多数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会应用:“我认为……,我觉得……”并且在回答问题条理性方面也比以前强很多。
宋红青:
  做为三年级的老师,我们经常可以在办公室里听老师们讨论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每次举手发言的只是廖廖数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另外,我们在课堂当中还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学生或是没有围绕同一目标,各做各的事,不会合作,甚至不愿合作;或是由“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别人走,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或在谈论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表面上热热闹闹;或在玩学具,津津有味。
  针对这一现状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习惯。这一习惯包含的方面很多,像前面两位老师刚才谈的倾听的习惯、自主表达的习惯都是自主参与的一种形式。接下来以我个人为例,谈谈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这一学习习惯其他方面的几点做法。
  首先,让孩子们学会质疑能提出问题。
  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要经常问一句,“对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认为,这样的话绝不是摆摆样子,而是切切实实给学生以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要真正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耐心和爱心。我记得,我刚开始这样问的时候,学生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并不表明他们都学懂了,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于接受和回答问题,而不是自主学习去提出问题。可是,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不懂的可以马上提出问题,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你有不同想法的,也可以马上提出时;当我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大加表扬和鼓励,即使有的问题毫无价值时,学生的质疑提问渐渐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更变得有价值和有针对性。
  案例一:
  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已经有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我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来整理信息窗中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孩子们都可以列出算式“223×18”。下面就是来解答。在这里我让孩子根据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自己来试着解答。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五种答案:
① 223≈200  18≈20  200×20≈4000
② 223≈220  18≈20  220×20≈4400
③ 18≈20  223×20≈4460
④ 223≈200  18≈10  200×10≈2000
⑤ 223≈220  18≈20  220×20≈11
  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答案分别书写在黑板,根据自己的答案向别人提出质疑。我们班的雨扬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做法属于第二种,然后她向第一位同学发问:“请问你为什么要把223看作200?看作220不是更接近准确的数吗?”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种答案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显然不能把雨扬同学说服。正在双方辩论激烈之时,杨尚霖同学发言了:“估算的目的是要求我们算起来比较简便,把223看作威作200不是更简便吗?再说估算求的就是一个近似数,又不是准确数。”多么精辟的发言。雨扬同学也信服的点点头坐了下来。结果本节课下来,孩子们在估算过程中都力求用最简便的方法,迅速得出答案,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其实,问题意识和质疑提问习惯的培养不是我们能教给学生的,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些示范和指导,给他们一些方法和帮助,给他们一点支持和鼓励,更要给他们一点自信和赞美。
  其次,给学生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对老师依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上课时很多学生看到的是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要给学生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案例二:《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中,我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1)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因数与积之间有什么联系?
   (3)是不是因数与积之间都有这些规律,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4)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培养。
  第三,促进小组合作,让弱势有话可说。
  我们在课堂当中也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同桌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由“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别人走。针对这种情况,就让强者作小老师,弱者做小学生。每次发言让小学生先说,先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小老师作补充或加以完善。这样就让弱势的孩子可以有优先发言权。
  以上就是我们在“自主参与”这一习惯中的几点做法。
学生现状: 
一、当老师在讲授新知时,好多孩子在下面常常坐不住,腿脚不停摇晃,手里不断摆弄东西,桌子响、凳子响,时不时还来个大响,铅笔盒掉地上了.。甚至有时在黑板上写完字回头一看,人没有了,原来趴桌子下捡东西去了;也有时候,我们讲课刚开个头,咱问题还没出来,他刚知道一点皮毛,嘴里就嚷嚷着:“我来,我来……”,让他起来回答,又说不到重点。
二、很多孩子的一个特点是好表现自己,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他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孩子的发言甚至还没有结束,其他的孩子很焦急的样子说“老师,我”, 当没有被老师叫到名字回答问题时,就发出阵阵叹息声,这时对于别人回答什么内容,根本不关心。以致于第二个同学的回答又是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
三、有的孩子看似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坐得端端正正,其实如果点名回答,他似乎还在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说什么……
邹桂娟:比如审题习惯
现状分析:依赖性强。课堂上遇到字多的题目时,就发懵;家长反映,在家写作业时,跟在屁股后妈妈的叫;家长把题目刚念完,孩子就会了。主要原因不会审题。三年级教材有低年级的图画向纯文字过渡,审题习惯势在必行。
培养目标:
  三年级学生要养成自主读题的好习惯,通过读题,能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主动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时能进行条理性思维;并能完整、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
具体措施:
     指导学生读题,并引导学生在读题后思考并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读题后,你知道题中说了件什么事?
     2、再读题后,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要表达时,引导学生参考以下几方面。
5、 想想你重点想说什么?
6、 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7、 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8、 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见。
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方式,例如:我认为……..我知道…….
     评价:教师进行评价时,也按照上述几方面进行具体评价,让学生明确知道他那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通过读题、整理信息、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杂乱到条理性转化。
苗雨林:猜测、验证、纠偏。
         观察物体。
         课外实践。  
徐忠红:检验习惯
  老师们有关数学特有的习惯还有很多。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及时纠错的习惯、及时写作业的习惯等等。
  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已有段时间,各个习惯成效不一。如主动表达,主动质疑方面比较明显,倾听的外显良好,内在隐形的思维度还有待提高。总之,习惯培养的路很长,并且任重道远,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人只能说正在路上,并且一如既往,继续前行。

                                       小老师开讲
                                        ——四年级团队习惯养成展示

  本学期,我们学校德育处与教导处双力合一,在“主动发展、差异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共同制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课题,那么在学习习惯方面,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有些习惯已基本养成,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主动表达、主动质疑的习惯等等。虽说这些习惯已基本养成,但仍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到底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特色习惯才能将各种学习习惯融为一体还能有所提升呢?我们四年级数学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不断的研讨、碰撞,最终确定为“小老师开讲”这一特色习惯的培养。要知道多种习惯的培养中,主动思维的习惯是数学习惯的重点,而“小老师开讲”这一活动可以辐射很多方面的习惯:
  (秀霞)比如说第一个环节“小老师备课讲课”:小老师要备好课,必须要有知识的积累积淀,上课认真听讲,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要想备好课,还需要整理概括自己所学的这节课的知识,必须经过严密的思维,这样对于培养小老师们的思维的严密性,广度,发散性,深度都有很大的提高。而讲课的过程就是培养小老师们的有效表达能力。(每人举例说明)
  (于老师)第二个环节就是小老师要给家长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并批改作业,咱们听过肖成全的讲座,也都知道:学生听别人讲自己吸收的仅仅是百分之5到百分之10,而小老师要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讲给别人听自己掌握的就是百分之80到百分之90,并且还要内化成自己真正的知识出题给家长做,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人举例)
  (慧丽)第三个环节:就是家长参与评课:这个环节体现了家校联系,从家长的一些评课内容,能够看到一种浓浓的亲情活动,一种亲情游戏式的学习,家长和学生都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博客展示)
  我们的小老师开讲,以级部统一组织的形式进行了两次,每位老师在班级上自行进行分层作业,把小老师开讲作为作业的一种形式,进行了好多次,~~~~~
  小老师开讲我们现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就是停留在家庭开讲。当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下一阶段,就要进行班级开讲。现在每个班级大约能有10~15名小老师很优秀,坚持下去,不断训练,最后会涌现出一批有讲课才能的优秀小老师 ~~~~~~~~~~~
  我认为任何一项措施,要想开展得有声有色,那就少不了多样化评价的辅助。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采取先在小组内讲,选出一名优胜者参加全班范围的讲课比赛,将来要评选出优秀小老师,为他们隆重颁发奖状,以示鼓励。
  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而通过家长的反馈,感觉效果还不错。因为这个形式学生喜欢,家长也感到新鲜,再加上老师的大肆表扬、点评与鼓励,学生越来越重视这一活动。而且为了搞好这一活动,他们会积极地调动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包括主动表达、主动质疑、主动思维、认真倾听等,而且这些都是以“小老师开讲”这一活动为载体,学生真正是主动去养成的一系列习惯,教师相对放手多一些。不是说“懒老师培养出能干的学生”吗?但要想有懒的资本就必须付出前期的努力。

                                
五年级学习习惯培养交流材料

一、我们对于习惯培养的认识:
   我们一向认为,好的学习习惯与好的生活习惯一样,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不好,没有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也会一团糟。这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五年级数学团队一直非常重视,每位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在着手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平时的教研工作中,我们也注意时刻研讨培养学习习惯方面的内容。
   二、我们对于习惯培养的目标:
   1.学生已有的好习惯:升入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地订正作业,书写做到工整认真;同时在课堂学习中,很多孩子思维活跃,能主动参与、主动表达,主动质疑。
   2.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习惯养成目标:
   继续巩固已有的好习惯;继续加强主动表达、主动参与、主动质疑等习惯的培养;针对高年级的特点,重点培养学会思考、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具体措施:
   1.主动表达、主动质疑习惯的加强和培养:(丛秀美老师谈自己的做法)
   升入五年级,很多以前喜欢发言的同学课堂上变得沉默了,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不愿意发言的原因是因为担心自己说错了,其他同学会笑话,面子上过不去。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讨论中,错误的发言也非常有价值。即“对有对的理由,错有错的价值”,现在这些活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同时在评价方面,对于课堂上用于发言的同学、小组大力鼓励,通过加分等途径让学生们意识到:只要参与就有价值。这样一来,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都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
   2.关于倾听与思考的习惯培养:(苏涵老师交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就尤为重要,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的努力,也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这样持之以恒,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学会倾听是一个人会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而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要求老师要用各种方法去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涌流“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否则大家手举起来就说,七嘴八舌不就成讨论了吗?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
  很多学生不会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应该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课重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老师也会觉得他们真的会说话听声、锣鼓听音了。
      同时,适当的表扬和评价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也是个鼓舞,促使他们更好的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3.关于及时订正作业、收集作业的习惯培养:(孙庆华老师交流)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同样,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并能把每次作业及时钉好,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我就从我们班的作业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我们两个班的作业采用的是夹子收集作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每次作业写在作业纸上,批必改完后,发给学生订正,订正完后放在作业夹里。这样做的好处是:
  收集起来比较方便。以前用作业本做作业的时候,有的同学用不了几天,本子就不见模样了,甚至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练习本混在一起。其次作业纸的使用,使老师在批改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便于保管好每次作业。学生对于作业夹的使用还比较新颖,所以不会轻易丢失订正过的作业;一个月内我会随时抽查他们的作业情况,另外对于那些订正作业不及时的同学,我会随时跟踪他们的作业,学生会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找到每次的作业。
  每月一查。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五,每位学生将这个月的作业订成一本,仍然放在夹子里带到学校。(学生可以自己订,也可以带到学校老师帮助他们订好))
  便于复习。单元小测试或学校统一组织考试的时候,复习比较方便,特别是对于作业中的错题更要多看。
  便于家长了解情况。以前也用过作业纸,但通常情况下,为了禁止学生的照抄情况,订正完的作业我一般不发到学生的手里,可是这样家长就很难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
   四、我们的思考:
   1.教师有好习惯,学生才会有好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在检查、评价方面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在老师的督导之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习惯培养要抓小、抓实。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小做起,一点一滴的培养,实实在在做起,不能搞表面文章。
3.习惯培养需要不断研讨、不断学习,需要高层次的引领。对于习惯培养,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但这些做法往往不系统,因此需要
养成教育总结
针对班中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期初制订了养成教育计划,并在本学期根据计划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有的做为主体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在一日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针对性地给予指导,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进行养成教育培养。
一、    通过主题活动“眼睛”,培养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正
确的用眼习惯。
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我班有的幼儿头很低的画画儿、写字,看书时趴在图书区的地板上或距离书较近地翻阅,从测查视力结果看有的幼儿视力偏低,目前有两位幼儿戴上眼镜,另外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反映孩子回家看电视时间过长,距离较近,根据孩子目前眼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眼睛的作用入手引导幼儿了解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还可以用来交流、沟通感情,从而了解眼睛的重要,形成自觉保护眼睛的意识。
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与环境互动,体现幼儿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家长调查问卷中反映幼儿看电视的时间多为一小时以上,距离为2米,根据幼儿现状引导其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功能,知道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5岁的幼儿连续看电视时间为半小时,距离3米左右,我们和家长、幼儿三方共同制订了看电视公约,并开辟了评比专栏,每天将幼儿看电视的情况在专栏中显现出来,在幼儿自己感知3米的基础上在家中能自己用脚测量好距离后将椅子放在此处看电视,不会认钟表的幼儿有父母提醒半小时时间,会认钟表的幼儿能自己管理自己,半小时后自觉关电视,由原来的他律变为自律。@@的妈妈在联系本上写道:贾雨涛不但每天能按公约做事,而且还主动提醒父母也应该这样做,有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责任意识;@@家长反映开展这样的主
  
题活动很好,它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过去为了让幼儿少看电视,我们只有用家长的权力限制幼儿,结果幼儿哭闹,家长生气,现在自己能主动关电视和父母外出锻炼,既保护了眼睛又增强了体质,如今我班小朋友用眼睛情况大有改观,如写字画画时能有意识地注意坐姿、距离等效果较好。
二、    发挥眼睛传递心情的作用,引导幼儿礼貌待人,从而培养
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
孩子们通过观察不同眼睛的神态发现它能表达人的不同心情,老师与幼儿展开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眼睛,为什么?怎样让自己的眼睛明亮,知道每天要有好心情,进而引导幼儿如果别人的心情不好时你应该怎样做,从中渗透礼貌待人,友好交往教育,孩子们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道歉、讲道理、一起游戏等让伙伴高兴起来,使幼儿友好现象增多,告状、打人、发生矛盾的现象较少了,心情预报专栏中展现的是幼儿高兴的心情,如果偶尔有的幼儿心情不愉快,伙伴们会主动接近他用不同方式让伙伴高兴,培养了幼儿良好交往行为。
三、    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小肌肉动作协调性,从而使幼儿进
餐常规大有改进。
在进餐中看到有的幼儿桌上、地上、身上到处都是饭粒,吃得很脏,观察发现是使用筷子不当,方法错误而限制了幼儿发展,如@@夹细小菜粒时夹不上,就用左手帮忙,一顿饭吃完左手油乎乎且到处都是残渣,影响了进餐质量,在区域活动时老师引导幼儿练习家豆,纠正用筷子姿势,先练习夹纸球,再夹桃核最后加圆球,渐渐的进餐习惯自然有了变化。
     经过三位老师的
  
共同努力,班上幼儿活动常规、进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有了很大进步,礼貌、文明的孩子多了,但是在下学期我们在幼儿坚持性上加强培养,养成自觉的行为,如自觉便后洗手,自觉饮水,形成动力定型,培养幼儿自控力,虽然幼儿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但个别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较弱,有时出现手脚乱动,搞小动作等现象,尤其··。在卫生习惯上加强培养,每天带手绢,会正确使用。安全意识上还应增强教育,做事踏实、认真、避免因乱跑乱闹而发生意外,保持良好的习惯,纠正不良的行为。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本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了大队部制定的《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每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九月份,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活动月,我校扎实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了更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学期初,我校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校的实际,制订了月主题周安排下发到各班,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围绕月主题,每周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文明礼仪训练。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宣讲周主题,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充实内容、扎实开展

 

  1、我校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和迎接国庆等活动,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2、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学期初各班出一期文明礼仪教育专题黑板报、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大力开展“五小”活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充分挖掘学校与课堂的教育主导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到学“守则”、“规范”教育活动之中。通过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领会《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引导广大学生共同来制定文明礼仪常规,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逐步形成崇尚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风气,把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转变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6、以“弘扬民族精神,学习英雄少年”为契机,通过让学生唱优秀歌曲、写书法作品,办手抄报等活动,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三、方法多样 做活工作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例如:三年级的朱琳和韩贝贝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其他同学就纷纷效仿他们。

 

  2﹑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例如二年级有的同学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站没站相﹑左右摇晃,还小声和别人讲话。班主任周老师就找这两名同学谈话,首先向他讲道理:升国旗时要站直,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凝视着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本周内班主任再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训练同学站的姿势,立正时五指并拢,中指指向裤缝。并且行队礼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国旗,高唱国歌,每天坚持训练。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为止,否则还要继续练习。从此,同学们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还有,开学初,村校来的同学进老师办公室不知道喊报告,见了老师说话没有礼貌,通过文明礼仪活动月的教育,有了可喜的转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集体教育法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极大限度的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比如五年级把班级分成四个小队,,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四个小队名单的量化表贴在墙上,从文明礼仪方面对四个小队进行评比,按照四个文明礼仪周主题常规要求检查,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队加1分,小队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队加2分。每周评一次,评为优秀礼仪小队的同学成为班级礼仪之星,老师送给他一颗星,在班会上进行表扬。同时激励其他小队努力争取,并且向优秀礼仪小队学习。小队长具体检查,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量化表上显示。班级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将被推荐评为学校文明礼貌之星。现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集体的荣誉,集体舆论,集体评议活动,教育了同学,规范了言行。

 

  4、树立典型,激励后进。

 

  本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涌现了一批文明礼仪之星。他们是:韩兆鹏、张瑞、孙奕、张鹏、赵茂兰、陈琳、汪洋、方铁军、付琳、王慧、叶方正等。但也还有极少数同学有骂人说粗话的现象,希望其他表现还不够好的同学以上面这些同学为榜样,努力争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也希望以上同学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出现反复。

 

  2、个别班级对养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成效不够显著。

 

  五、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对学生出现反复的现象,老师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老师注意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总之,一学期来,我校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促进我校形成了更好的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我校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学期的三月份,我校按照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个月的活动,取得了初步性地成果。为了更加长期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养成教育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现将我校的养成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抓组织,使工作责任到人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并逐级细化工作内容。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大队部牵头,坚持按学校要求对各班进行检查的监督,每周评比一次,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学校设立行为规范评比栏,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公布的同时,在评比栏上进行公布。各班要在开学前出一期以关于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和法律法规宣传为专题的黑板报。

二、抓动员,让各班全面启动

学校于在31在举行开学典礼的同时,举行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动员大会,校长于良同志在会上做了专题动员报告,使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学校少先队和各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班级宣传栏、校园文化橱窗等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和发动,使教师、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任务、措施和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

大队部和各个班级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举行了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中队会,围绕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解决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学习,让学生晓之以理

深入学习市局文件精神,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五大连池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永丰学校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重温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近10天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到会背、会讲,并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四、抓宣传,营造育人氛围

1、校园温馨话语随处可见

为了让每块墙壁活起来,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性,本学期我们在各楼层及校园内都设计、张贴了许多温馨提示话语和名人佳句。如:“上下楼梯请靠右行”;“为了一切学生,请家长不要上楼接送孩子”;“请来访人员进出校园自觉登记,谢谢合作”和“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时刻警示学生如何从点滴小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进一步规范、导向,从细微处着想,从小事中育人,从言行中培养。

2、文明安全宣传栏内容丰富

结合上级“创建文明平安校园”活动的开展,在开学伊始,我校就设计、制作了的“文明安全”宣传栏张贴就绪,其设计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教育性。

3、大型宣传标语言简意赅

根据《五大连池市教育局行为规范养长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精神,我们在校门口悬挂了一块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内容的大型宣传标语,为我校开展这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五、抓引导,让学生自查自纠

1、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各班主任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狠抓了行为的训练过程,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了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了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2、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时刻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每一位教师都经常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六、抓关键,各方面形成合力

1、各班级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08份,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各个家长征集了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评价以及家校联系方式与学校工作方面的建议。各位家长积极认真地参与了此次调查问卷活动,活动共收到调查问卷108张。此项活动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征集了到家长们对学校的众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情况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对存在的极少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种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一个月的努力,我校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但作为各班主任,没有放松,要常抓不懈,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地成为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孩子。

七、抓检查,使学生行为规范

由少先队大队部牵头,每天安排学生值日,一天三检查,一周一总结。表现好的就在行为习惯评价表中加一颗红色标志,表现不好的,就加一颗蓝色标志,对各班继续执行流动红旗制度。这样一来,班风、校风显著改善。每天坚持晨读、中午集体唱歌、每天坚持练字、写日记,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形成静心学习的习惯,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的乐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明的生活环境。

七、抓评比,让学生感受快乐

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通过评比,刘婧怡等12名同学被评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标兵,六年级被评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八、抓特色,使活动色彩纷呈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各班级呈现了各具风格的不同特色。五年级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部分条款改编成了校园童谣,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背起来轻松快捷,他们在每堂课前都要背诵一首童谣。这种方法,收效很大。在五年级的带动下,全校各个班级都纷纷地编起了行为规范校园童谣,全校说童谣、唱童谣蔚然成风,到目前为止,全校各班已经编写了近30首童谣,极大地促进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六年级的师生演讲别具特色,有关于在家做个好孩子的,有关于在校做个好学生的,有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的。另外,六年级还利用结对子的方式,对新鲜、卫生等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分别结成不同类型的帮扶对子,使行为不良的学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四年级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小学生日日常行为规范,并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查自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级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资源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班主任和家长每隔两天进行一次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充分调动家长规范学生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家长的一些好做法、好措施、好经验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及时地推荐给其他的家长,规范学生的行为,从点滴做起,从家长做起,从教师做起,从学生的自我做起,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通过各个班级的共同努力,我们看到了学生行为的深刻变化,看到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在明显好转,看到了一个个文明、向上、奋进的班集体,看到了家长由衷地笑容,听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和赞扬,得到了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提高的双丰收。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的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会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引导和激励我们需要的精神力量。五大连池市教育局这个非常英明而伟大的举措,使全市中小学生深深受益,也将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推动五大连池市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2009.9~2011.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9.9—2009.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09.11—2010.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2010.5—2010.6)

(1) 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 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教师文明用语与文明忌语》、《禁烟规定》、《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教职工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全校大会,以及其他各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干部教师的工作中,使全体干部、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也督促教职员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保证了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德育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生活课程,规范群体行为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既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务,又为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更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提出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课程化,使校园生活成为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

 

 

  在初一刚入校时,学校就对学生提出“来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规”的指导口号。教育学生明白“一日生活规范是一周规范、一年规范、一生规范的基础”。“生活规范是做人规范、学业规范、事业规范的基础”。入学第一课是十天的军训,同时进行的是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指导、模仿、强制、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规范、认同规范、直到自觉执行,形成习惯。管理细节,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毕业,从不间断和放松,同学们在这样的引导和约束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同学团结友爱。很多家长更是感受到学生到市九中后发生的显着变化。

 

  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序进行。欢快的小品比赛,紧张的辩论赛,激烈的篮球赛,开心的风筝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把感恩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体现在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上、体现在对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上。

  9月份,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主题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人人都是环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实践教育月活动,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政教处也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为贫困同学捐款活动,在政教处、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将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对贫困同学的帮助之中,全体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同学献上一份爱心,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几十名家庭的同学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捐出的是慰问款,获得的是一份责任和心灵上的满足。获得资助的同学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同学的关心和友情。这项活动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八年,让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面对有困难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学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如: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讲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国防教育”表演,丰富师生的国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黑色网吧”、“文明上网”、“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震川高中是一所办学不长,地处城郊的省级重点中学,校园面积147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现有34个班级,1822名学生,其中住校生1102名。这样一所规模大,学生来源于全市各校,如何在办学上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办出水平,与兄弟学校一道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学校一创立,从领导到教师,就意识到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的具有朝气和活力的重点中学,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具体的办学措施都必须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必须高起点、高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是一项铸魂的事业,因此,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大家的共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以道德品质的实践养成为基础,育德为目标,坚持“抓基础、严管理、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围绕“贯彻规范树新风,自觉行为品德高”中心;扎实工作,改进方法,知能同步,训练强化,提高德育实效,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高尚品格,现已初步形成“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内化素质—重塑自我”育人氛围,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德育道路,育人效果日益现显: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

一、加强认识,重新审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养成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人们往往限于口头上,这正是要搞好养成教育难点之一;难点二在于工作的细微、琐碎,不能做到常抓不懈,落实在实处,点子上;难点之三在于现在重点学校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是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学生一些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都为养成教育乃至整个德育教育带来难度。正视这些困难,承认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知难而进,才能体现工作之可贵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养成教育之“变”与“不变”,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机制来应对,变则通,通则顺,不变则落后于实践,丧失其对学校全局工作的推动功能。顺势而变,以变求实效,在变中加强,在变中改进,与时俱进。当然我们在强调变,不是要改变其宗旨,而是为了坚持基本点的不变,是在手段、方法、形式等具体做法上的推陈出新。

 

为了贯彻中央历次关于加强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我校德育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习惯,学会做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成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模范。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几年来在推行养成教育的实践中,校长、教师、家长认识到位,都把这一重大举措变为自觉行动,做到常抓不懈,这是养成教育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养成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理念,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抓住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结合多年来教育的实践,加强学习,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明确办好示范校工作目的任务和要求,做到“五个到位”(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把办好养成教育的示范校成为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出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规律,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学校成立了养成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教导主任、学生科干事、班主任、各年级任课教师都是组员,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二、明确工作思路及内涵要求  

在新形势下,办好小学强化养成教育示范校总的要求和内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校风、抓学风,严格执行校规校纪,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管理,强化要求,严格训练,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两全”目标。  

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先导,以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为起步,以落实管理制度为保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  

三、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的师德建设,切实发挥三大作用  

教师在养成教育中责任重大,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者,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发挥好表率、指导、示范三大作用。以德施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推行师生养成教育一体化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纪律、敬业、礼仪、道德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养成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是联结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好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班主任队伍,加强班级管理,注重班级活动的设计,注重经验总结,使班主任工作进一步专业化、制度化。  

四、完善内容,全面提高  

 小学生行为习惯训练内容主要是:纪律、诚信、礼仪、卫生、安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劳动、科普、环保、心理健康、勤俭节约等项,结合学校实际,要随时充实增加新的内容,并把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融贯在有关的训练活动中。  

五、坚持教养结合,把思想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统一起来。  

思想是先导,在强化训练的同时,要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明事理,辨是非,让学生理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去做。要精心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校本课程《诗海拾贝》和养成教育课,每周一节,纳入课表;二是结合思想品德课,针对有关教育训练内容进行点拨灌输;三是在每周班队会上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话重点进行教育;四是精心设计开展形式新颖的,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五是充分发挥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各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学生科、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校执勤干部负责每天的 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 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 文明班级优秀中队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4、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系列活动  

校园生活规范教育系列活动:“学规范、见行动”活动、“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创编“文明小报”活动、“作平凡小事、塑美好心灵”读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月”活动、 “一年级新生系列活动”、“毕业生系列活动”、“校园游戏”活动……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系列活动,如:  

   植树节——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到公园、新村植村,开展“我是绿色小卫士”活动;  

   学雷锋活动月——学雷锋做好人好事  

   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  

劳动节——热爱劳动教育,到工厂、农村调查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并亲自参加劳动实践;  

    母亲节——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开展“亲情献给妈妈”的亲子活动;  

    教师节——尊师教育,开展“老师,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诗歌、故事大赛;  

国庆节——爱国主义教育,慰问英雄,继承革命传统;  

重阳节——孝敬老人活动。  

六、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古诗文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我校从多年前就开展了“每周一诗一语一言”活动。让学生至少每周学习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三字经、一句名言。每天早晨上第一节课前10分钟,让学生学习古诗文。早晨迎着朝阳,教室中传来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琅琅书声。  

学校文化墙的建成,楼道和教室楹梁上的古诗文语句都为学校平添了浓浓的古文化色彩。让墙壁说话,充分利用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了解了楹梁中每句话的出处、作者、含义以及相关的内容。学生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感受爱国情怀,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学会关爱他人,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引发学生对学与思的思考。  

利用学校上下课的钟声,滚动播放配乐诗朗诵,对学生进行有声的熏陶。学校规定,无论学生在干什么,只要配乐诗朗诵一开始,就要跟着一起朗诵古诗。  

体现“仁爱”,实现制度育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人仁”、“仁爱”的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中,该校处处体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理念。在具体操作时,要求老师本着“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的道德操守,怀着对学生无私的爱,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在班级评比中,在学习活动中,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仁爱爱人、诚信守约、谦恭礼让、躬行自律”等传统美德中的价值取向,并融入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中。  

七、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养成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  

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以学校为龙头、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营造校内校外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相辅相成。  

“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等调查问卷。班主任走访调查反馈学生在家、在校外情况,加强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即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请诸往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长进行遵纪守法的讲座。  

八、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楼道内混乱、拥挤的现象得到了改观,课下学生活动非常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守纪律了,学生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例如,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五年多的风雨历程,我们确定的办学目标“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已基本实现,并形成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及“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和谐治校”的管理理念。

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养成教育的领导与组织,认真学习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把养成教育“三个十”基本要求作为今年养成教育的实施重点,从细处着手,科学、规范、有步骤的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现将我校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制度管理重养成

建校初,学校就提出了以养成教育特色立校的工作思路,大家一致认识到,养成教育是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仅学生行为习惯需要养成,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行为习惯也需要“养成”,养成教育不是口号,不是运动,不是靠背下来和记得住就能养成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养成教育做得好不好的检验标准就是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此,建校五年来,特别是市教育局提出“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加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以来,大家一致认识到细节决定管理的成败,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此我们不断实践人本管理、民主管理、动态管理、精细管理理念,制定和修改了《凤鸣中学制度汇编》,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这些制度出台后不是挂到墙上就了事,而是考虑可操作性和量化性,注重细节,不断修改完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和教学常规管理有关的制度:《凤鸣中学教假与工资待遇挂钩实施办法》、 《凤鸣中学班级教学常管理考核评比实施办法》、凤鸣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凤鸣中学环境卫生责任考核方案》、《凤鸣中学师生一日常规》、《凤鸣中学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凤鸣中学学生会、团支部文明监督员职责考核》等,这些制度的出台,量化、细化了教师的签到、坐班、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听讲教研、班级管理、后勤管理服务等行为,为学校考核、评价、搭班选用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各项制度的实施也规范了教师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同时也促进了良好的习惯养成。

二、结合实际 精细管理助养成

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学生在一个校园,年级多,班级多,教师多,学生多。除了行政上实行处组班级分级管理体制外,学校近几年加大科技投入,建成了校园网,班班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建起了学校,建成了有16个监控探头的校园室外安全视频系统,48个教室的室内监控系统,大屏幕LED显示屏,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这些科技装备的投入,可以实时监控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达到垂直管理,定点管理的目的。如学校网站可以公布学校大事小情,让学生快速进行考试成绩查询,老师可以快速进行校内和校际的;网站还设立了养成教育有关的栏目;校园监控保证学校的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杜绝了小偷小摸、抽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LED显示屏每天显示和养成教育有关的名人名言;校园广播系统通达到教室和所有的科室年级组,军号声及轻松的音乐取代传统电铃的传统声音,每天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提醒教师或学生要注意的问题等等,老师们说,尽管喇叭有些“吵”,但能从中感到学校工作的事无巨细,养成教育内容就是这样每天“喊”出来的。事实证明这些现代化的装备为学校的养成教育创特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配备先进科技装备的同时,学校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凡事只有布置没有落实结果只会落空,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扬全体师生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养成教育走进班级,走进学生。为此学校首先成立了校中层以上领导为组长的养成教育值班组,现在共设9个值班组,每天24轮流值班,重点抓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以及师生一日在校行为习惯,领导带头,严格管理,真抓实干,几年来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学校管理落到了实处。学校政教处成立了学生会,设立了文明监督岗,从各班分期分批选调学生担当文明监督员,每天负责学生车辆停放,统计迟到、旷课、早晚自习人数,维护上下学秩序,不间断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调解班内学生的矛盾。此举规范了学生的在校一日行为,并记入班级管理量化考核,与班主任教师和代课教师工作挂钩,起到了很好的联动作用;政教处牵头利用每周周会时间,以班为单位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对照“十个一”要求,每月确定一个养成教育重点,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在我班”主题教育活动,并认真组织实施。如:为了加强初小衔接、初高衔接,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生源状况,制定了初、高中在学习方面要养成四个习惯。即:一是主动适老师的习惯。指导教育学生从小学教师包班包办的保姆式教育到积极接纳初、高中13个学科教师的转变。从心理上尊重不同形象,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教学方法和风格的教师,不以个人或父母的主观意愿去选择或排斥。二是自觉整理错题集的习惯。针对我们高中生源杂,基础差的状况,强调教师指导督促高中生从高一起就建立各科错题纠正本,将错误当资源,将错误当财富,为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打基础。三是预习的习惯。我们提出“把预习当作业看待”,每天确定预习提纲,教师督促、学生互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是考试习惯。中学阶段,考试成为学生必须面对,必须认可的一项学习常规。如果对考试存有恐惧、紧张、消极的心理,并且有舞弊现象,那将很难在中、高考中取胜。因此,我们坚持把考试当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诚实应考、平和待考、理智析考。不以一次考好为喜,不以一次考砸为悲。在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方面,学校团委指导各班团支部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如:“重温入团誓词活动”、“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学校十佳团员”“我身边的团干部”评选活动等,树立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形成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为了促进教师良好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导处通过学习委员每天登记《教到课情况记表》,监督教师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迟到等问题,组织学生填写学科意见,每周一教导处都要公示教师到课情况,并针对问题找教师谈话,找出解决办法,对旷课教师以教学事故对待,令其写出检查,并进行劝诫谈话。教导处每两个月发放《教师课堂情况查问,并将调查结果以专题会的形式组织教师讨论,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环境熏陶  活动宣传促养成

养成教育强调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我校从宏观角度上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育人机制。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的氛围,我们着重抓了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校坚持每一周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例会,每次校长都要发言,除布置一周工作外,还以思想教育为主进行动员演讲,以此来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三八节登山活动,教师节拓展训练,元旦期间趣味健身运动会等。学校领导还利用老师婚、丧、嫁、娶,住院和坐月子时间亲自到教师家中进行慰问,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鼓励了教师工作;我校在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做到了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在教学楼内布置了“养成教育篇”、“榜样激励篇”、“名人名言篇”、“理想信念篇”等,根据初高中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教师办公区内布置了“师德师风篇”、“课程理念篇”、“教学技能篇”、“视野拓展篇”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对教师起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大厅LED显示屏“每日一句 ”温馨提示,让学生一入校便受到美好语言的启迪。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典雅,呈现出“一墙一壁会说话,一草一木都有情,一沙一土能育人”的养成教育氛围。 通过创建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起到了环境熏陶的作用,促进了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

为了把区教育局提出的“千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引向深入,我校规定每学期各班都要组织一次家长会,辅以平时针对部分学生的情况与家长做面对面的沟通,争取到了家长对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支持。

我们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进养成教育。通过“一台”(校园之声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报”(校报《凤鸣清声》)、“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使养成教育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我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十余个兴趣小组组织活动,如管乐队、合唱队、威风锣鼓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篮球队、美术小组等,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有了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去年10月举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知识问答”活动,去年12月举行的“我的好习惯”征文活动,既注意了系统性又注重了不同年级的差异性,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意识,提高了和道德思维判断能力。今年3月开展了校园“感恩教育月”活动,让学生感激母亲、感老师、感恩学校,组织了毕业年级学生毕业动员大会,保证了毕业年级学生心理稳定,积极投入到中、高考冲刺中;4月确定为行为习惯重点目标推进月,各班根据具体实际,以“三个十”要求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5月为诚信教育月,要求学生诚实应考,诚信做人。配合团区委组织迎奥运百人合唱、百人广播操比赛、千人广播操表演。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6月开展感恩教育回望母校活动,9月份将开展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10月将开展学生纪律作风整顿活动,11-12月将开展了迎元旦校园趣味体育和艺术节等,做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四、课题引领,科学规范抓养成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习惯养成的时段、内容和方法,所以不得不在日后干预或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了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典型问题上升到课题层面上进行研究,根据晋城市城区〈建立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课题指南(城教字[2007]31)文件精神,2008年,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经过讨论研究,将原本的课题《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一般性规律的研究》课题更改为《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正强化教育的方法的研究》。因为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校安全、和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突发事件,不单是道德、纪律问题,而是心理、家庭性因素等诸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从而把养成教育工作从学校一般性的常规工作上升到典型性行为个案、跟踪研究的高度,从表层面的工作落实深入到规律性的研究总结。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我校的养成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化,为养成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

五、成绩与不足

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从踏踏实实的实践中尝到了“甜头”,我校被推荐为晋城市首批养成教育示范校、养成教育课题实验校,荣获了晋城市“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级“德育示范校”、区“名牌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迎接了国家综治委平安城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创建的验收、市级示范高中验收,受到了国家、省、市检查组的高度称赞。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校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初中班容量比较大造成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有缺陷,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与养成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等问题等,都是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的。还需要和市、区兄弟学校加强交流,需要认真反省学校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随着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我校还会面临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反思总结出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里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不仅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而且以亲善、礼貌而倍受称颂,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建设人才,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显得特别重要。

良好的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包括遵守校纪校规、讲普通话、与人说话使用礼貌用语、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公共场所讲秩序等。可能有的同学说这都是小事,无关紧要。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他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决定一个人的学习与事业的的成败,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学校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精神,于新学期伊始就开展起了养成教育月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我们小学分校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并围绕该项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  统一认识:组织学生参加了“告别不文明行为”的签名仪式。及时组织召开了分校全体教师会,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2、  建立组织:为了搞好此项活动小学分校专门成立了养成教育督导小组,该小组由张校长为组长,王振涛、赵晖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在少先大队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养成教育检查小组,分组轮流进行检查。

  3、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小学分校根据总校的精神和活动安排制定出了分校的活动计划和措施。

  活动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第二阶段实施检查,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4、  重视落实

  各班利用墙报这块阵地,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主办了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墙报。二年级班主任姜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把学校的各种规范化要求能够理解清楚、记得牢固,将学校对学生的规范化要求编成儿歌,使学生愿意学、愿意记;其他班的班主任老师也,充分利用好每一周的班会和每天的晨会、晚会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而那些事情不能做,逐渐树立起“遵规守纪光荣、违规违纪可耻”的认识,进而使遵规守纪形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各班还办起了评比栏,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有的加分,有的加星,有的加红旗。 生活指导教师在此次活动中也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设计制作了量化考核表,把每一位同学在宿舍内文明礼貌、卫生、纪律各方面的表现都通过这个量化考核表体现出来。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全体教师同样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认真做好身体、物品和知识方面的准备;上课坐立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写字执笔姿势正确、书写工整,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课下积极阅读健康有益的读物等。

  这次养成教育月活动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刻苦学习、讲究卫生蔚然成风,随地乱丢垃圾、吐痰的现象减少了,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废纸,投入垃圾桶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同学之间打架、骂人的现象不见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事迹层出不穷;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没有了,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多。通过开学以来的几次作业检查和周考、月考可以看出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并且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分别授予这些同学“礼仪之星”、“学习之星” 、“卫生之星” 、“自理自律之星” 和“内务整理之星”;授予这些班级“养成教育先进班集体”的荣誉,并授予这些班的班主任老师以“优秀班主任”的荣誉。

  被授予“礼仪之星”的同学共14名,他们是李延明、刘浩然、张珂、张浏晗、杨凯妮、袁春科、付敏、宫秀营、李燕、刘大鹏、张莹、胡浩然、曹万仞、孔明明。

被授予“学习之星” 的同学共14名,他们是陈卓、徐林辉、刘鑫淼、秦雪迪、王楠、赵冲、刘岭、李鹏举、张帆、梁政、朱本旭、付东、冯斌、盛兆威。

  被授予“卫生之星”的同学共12名,他们是谢择巨、陈林梅子、丰帅、田洋、尹梦羽、马进、孙松、栗泉东、张国辉、勾志闯、李欣然、李怀亮。

  被授予“自理自律之星” 的同学共12名,他们是李浩、沈择雨、任杉、宿正祥、任绪淑、牛可依、王康、席泽祁、赵馨昕、张诗雨、王昊、宫秀洲。

  被授予“内务整理之星” 的同学共12名,他们是吕正晗、高原、朱永辉、张天歌、张怡春、张翔、刘明璐、任季、张晓雨、洪华昊、史佳、付娜。

  被授予“养成教育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的班级有二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和五年级二班。这三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姜永宁、张玉珍、刘义平被授予“优秀班主任”的荣誉。

  在即将过去的养成教育月活动中我们的收获是丰硕的,这些收获所产生的作用不是短暂的,它必将对每一位同学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因该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零距离跑操有待进一步提高。零距离跑操是我们孔子学府的一大亮点,引来了不少的学习参观团体,并且得到一致的好评。零距离跑操不仅是跑起来整齐,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2、就餐和就寝纪律还不能尽如人意。世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要求他的弟子“寝不言,食不语”,我们作为以孔子命名学府的学生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我们一个养成教育月所能完成的,要依靠我们全体师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三国时的刘备曾告诫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同学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点点滴滴做起,随手关掉滴水的水龙头和白天亮着灯,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随手扶起摔倒的小同学;做错了事及时承认错误,不小心碰着了其他同学,说声“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作业中有错误及时改正……这样坚持不懈,自身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优点越来越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就形成了。愿每位同学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不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成为一个举止文明、学习优异的学生,为自己成长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往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刻苦学习用知识能摆脱贫困”的意识已经大为淡薄。有些学生由于长辈的溺爱,染上了追求吃名食、穿名牌而不思上进的不良习惯,其中的部分学生甚至认为父母能够挣孩子花不完的钱,自己不要说长大后没有好的工作,即便是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由此导致其缺乏认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没有压力,相应的就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散漫、无组织纪律性。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坚持奉行“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按照细、活、实、新的管理思路,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中,坚持全面贯彻实施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优化育人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在育人环境方面,学校加大投入的力度,在学校校园建立了48米的德育长廊,德育长廊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分为“励志篇”、“劝学篇”、“科技篇”等,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教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适合学生特点班风、班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感受教室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在制度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目的性强、易操作良好养成教育规定《学生一日常规》,“一日常规”的内容从学生的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等方面都提出了详细、明确的要求。学校制定“一日常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够有一个参考的依据,做到有据可循,但再详细、可行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是废纸一张,因此在落实方面我们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班主任深刻认识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学校的具体措施,从思想和认知两个方面加强班主任和学生的认识,接着学校要求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和每周班会等时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一日常规”的内容。通过本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日常规”并落实到行动上,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朝着一个文明守纪的方向发展,明确了要求,行为才具有导向性,有章可循。良好的环境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得影响学生的言行。正是通过制度的确立、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见成效,为我们以后深层次的引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精细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一)全员参与,管理精细化  
从长远目标的考虑我们确定了“全员参与,强化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管理模式的确定,使我们学校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就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高速前进。   
“全员管理”即不管你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还是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职员,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员,这一步就打破了过去学生管理只靠学校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变成了人人参与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全校23个教职工以教研组为单位后勤职员为补充,分成了7大监护组,每组(班)设立组长(班子),组长(班子)的职责是给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学校方面对于值周教师的考核以每周1次记录为准,学期末进行汇总,与评估挂钩。所以现在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宿舍,只要有学生活动的场所都能看到我们教师值周的身影。这一做法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学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学生违纪的现象明显减少,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已经形成。  
针对值班教师记录的学生中的问题,我们改变过去只要学生犯错就是批评、找家长,无限扩大化学生错误的做法。现在我们从“理”字着手,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让他自己说出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这一工作方法的改变极大保护了学生家长及学生的面子,不去触及学生的逆反心理,改善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自从处理学生方法的改变学生能够理解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学生家长现在也经常的到校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一个工作方法的改变却带来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带来了学校想要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效果。现在学生在校内表现的是校园文明就读、餐后自觉收拾、班级安静有序、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宿舍被褥整齐、空气清新的良好局面。  
正是由于我们学校在“管”和“理”方面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才使学生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促进了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注重养成,习惯自主化  
1.学习习惯的养成。  
1)抓实课前预习、错题集使用。要求老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在下一次上课时,予以检查反馈;在错题集使用上,要求学生每天收集整理,上交老师批改,通过此举措,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落实“随堂检测” ,巩固教学效果。每位教师每节课都配有“随堂检测”,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针对空班、自习时间,学生转头、抬头看的现象多,政教处采取推门进教室后快速查堂的方法,然后让班主任老师去调查是谁不遵守自习纪律,及时给予纠正。现在不必说白天的课堂上,就下午辅导课、早辅导课、晚自习,学生都能自主得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进入教室就要自主开始学习的习惯,即使值班教师走进教室,也很少有人会抬头观望,做完规定的作业后,都能主动去学习其他的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坐等下课。  
2.生活习惯的养成。  
1)培养了学生节约粮食、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2)、为了抓好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组每天按时检查和抽查。每周进行卫生大检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走入我们的学生宿舍,你会发现他们的物品摆放有序,人手一个洗脸盆,牙缸中的牙刷都摆成一个方向,甚至手帕棉被都叠成了小方块。
3.文明习惯的养成  
学校利用集会时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针对学生遇到老师打招呼问候而老师无动于衷的现象,学校及时要求 老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问候,或点头示意或说“你好”,促进学生养成讲礼貌的文明习惯。  
现在不仅是在学校,即使放学后,学生也能自觉回家,没有了以前的搂肩搭背,高声漫骂,取而代之的是文明规范的言行,这些改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我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渠道、分层次强化,提高养成教育,就会学生做人。如今,人人、班班争创“文明”已蔚然成风,“养成教育”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  
三、存在问题反思及整改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1、个别不当的行为,造成一定的矛盾激化  
我们对学生的养成过程中,主要采取监督与自律方式的相结合,然而在监督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值周教师和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恰当,以及个别班主任在处理违规学生的方式过于急功近利,造成很多学生的畏惧心理,是学生对于制度的遵守,完全停留在只是为了不被值周教师抓到,一但被抓,就千方百计的找理由辩驳,甚至采取逃离的方式,更有甚者会与值周教师发生争执,激化了师生的矛盾。这样的情况严重违背了我们通过监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从监督的方式上寻求改变,对全体值周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的监督,不仅仅是停留在只记录不教育的层面,对违规学生的处理第一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白应该怎样去做,让他们心服口服,敢于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其次,在班主任会议中,对违规学生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要求,让班主任改变处理方式,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另外通过召开学生会议、专题培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监督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监督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措施的改变,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课题研究和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行为养成的层次化不足,削弱了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我们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采取了分级定目标的养成方式,每个年级都有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注重单一习惯的养成,而在前一阶段已养成习惯“遗忘”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思路,采取“全面养成,突出重点”的思路,在继续强化各阶段严惩重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前一阶段的养成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发挥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作用。  
3、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严重。  
在前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养成的重点是在校内,然而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为此,我们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争做文明小市民”、“校内外的我”等活动,设立“校外行为监督员”,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等。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  
总之,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会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行教育 从点滴开始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精选5篇)
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 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学校家长会讲话会议发言
好习惯奠基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