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初二八年级上学期上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方案下载大全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  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  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  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  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  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  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四、教学进度(略)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初二数学备课组计划
一、分析及策略
学生进入初中已经一学年了,  学生层次不齐情况有所加剧,两极分化厉害。所以如何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他们从怕学、厌学,不会学转变为想学乐学会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我们除了教以外,而且要研究当前数学发展和教学的新动向,深入研究教材,细致剖析学生,研究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总之,把教研、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积极稳妥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的优势,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抓好“备课”、“上课”两个中心环节。坚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长,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教学风格。
2.教研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开阔眼界。
3.多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
4.做好单元复习和测验工作,尽可能做到周周清、章章清、节节清。
5.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要求写好教案和课件的上传工作。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将这一工作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对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补漏。
二、认识与思考:
1、题材源于生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突出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给予足够空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使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根本的。
4、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浓厚,意味着对数学现象、成因、规律、关系的探索越深刻、越充分、越独特,也就越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
三、 学习资料: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学习评价手册》。
四、 考试备忘录:
2009年11月中旬期中考试;2010年1月下旬期终考试。
素质教育日渐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猜想、分析论证;不但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需要我们发挥集体智慧,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结合教导处的各项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本学期初二数学备课组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 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2、转变教学观点,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
3、优化教学情景,认真贯彻导学---迁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培优转差有成效,争取达到本学年度教学目标。
二 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校组织选学的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辅,开阔头脑,转变观念,指导教学实践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措施。
2.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尤其要抓好学生的常规检查工作,要抓好预习。
3.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听课活动。
4.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本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不断学习钻研,团结全体备课组教师高效率工作。围绕学校课题突出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抓教学质量。不断努力探讨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力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努力提高本学科成绩的优良率,严格把好本年级本学科教学质量关。
6.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教
数学是初中课程中较难的科目,初中的数学无论是在教法还是学法上与小学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不习惯新的学习方式,基础也有很大差距,因而这些学生在听课、完成作业上都存在问题,本学期将把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作为重点,重视对他们的辅导,多表扬他们给他们自信,争取实质性的进步。
7.努力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更多地进入数学课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实验的环境。所以我们组上课时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以此强化课堂交流、探索、创新、提高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图形、图形的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本学期将要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整式的加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2009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工作教学计划
二(1)、二(2)班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1)二(2)两班人数都是44人,二(1)班优生21人占47.7%,及格人数31人,占及格率70.5%,低分人7人。二(2)班优生22人优秀率50%,及格人数31人,占及格率70.5%,低分人3人。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好,好玩,不主动学习,缺乏上进心,有厌学情绪,课堂纪律时有不遵守,无自觉性。在初二学期,学生的的情绪更为困扰,教师必花更大的努力才有成绩可言。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科书有8章,其特点如下:(1)为学生的教学学习构筑起点。(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富有桃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的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课本中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数学,应用数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教科书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合作---扩展的模式展开。”(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科书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对全体学生,为他们所熟悉,巩固新学的内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带*的题则面向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目标:通过本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书本的相关的基础知识,能通过运用动手操作想一想、做一做等系列活动,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探索数学的学习规律,能会分析问题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以及运算过程,并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理解几何的定理、性质、判别,并掌握其推理过程,且熟练几种图形的判定过程。
3学会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并懂得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4通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高分率缩少低分率。
5以学生为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采用分层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让所有学生同时参予学习。
2、利用现有设备,尽量使用多媒体工具教学,以丰富感知的认识过程,使他们更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
3、建立教与学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
4、重视学生的兴趣与培养。
5、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学生无心、无方法、不主动等缺点。
6、重视培优扶困,重视章节过关。
五、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任教班级
学生人数
原及格人数
目标及格人数
原优秀人数
目标优秀人数
二(1)
44
31
38
21
25
二(2)
44
31
38
22
26
六、拟定本学期培优扶差计划。
培优对象
班级
升级成绩
目标成绩
培优对象
班级
升级成绩
目标成绩
麦嘉仪
二(2)
77
80
许淑贞
二(1)
77
83
石典放
二(2)
78
82
凌倩彤
二(1)
77
83
薛钦红
二(2)
76
80
李颖仪
二(1)
76
82
冯伟装
二(2)
72
80
岑艳霜
二(1)
74
80
邓公毅
二(2)
54
63
黄瑞英
二(1)
58
63
叶嘉浩
二(2)
53
62
黄松铭
二(1)
53
62
梁兆堂
二(2)
54
63
何文豪
二(1)
51
60
尹燕定
二(2)
52
61
廖宙强
二(1)
28
32
许嘉晨
二(2)
27
33
黄伟聪
二(1)
75
80
刘韵晴
二(2)
52
60
叶汉波
二(1)
26
31
培扶措施:
1、  更新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2、  积极做好学习态度的思想教育,为学习进步提供必要的基础。
3、  实施培优扶困活动中抓好培优对象。
4、  培优主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
5、  扶困采用分层分组的方式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不足,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6、  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被动变为主动。
7、  特别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有进步的要大力表扬。
8、  做好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9、  对培优扶困工作要坚持不懈,要具体落实,同时要建立学生的跟踪档案。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
周次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
1.5
1、勾股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利用勾股定理求爬行的最短路程。
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它的逆定理的应用。
懂得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会用勾股定理求爬行的最短路程。
实数
2.5
1、了解实数的概念。
2、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3、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能进行有关的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能运用实数的概念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5
理解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作战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能作出平面图一半移、旋转、轴对称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四边形的性质探索
2.5
1、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等腰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关系。
2、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它的概念。
3、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和常用方法。
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
位置的确定
1
1、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坐标描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
2、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象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和各点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
一次函数
2
1、  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2、  能根据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元一次方程组
2.5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解简单的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初步体会方程组与函数的关系。
3、了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
1、会用“代入法”、“加减法”解方程组。
2、懂得用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会列方程组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据的代表
1.5
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八、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业格式:1、每次作业都有要在第一行中间写上作业的时间,包括月日和星期。例:9月10日(2---3)
2、每次作业之间至少留两行空行,再写下一次的作业。
批改要求:1、每题有批改痕迹,错打“x”对的打“v”。
2、每次作业都要及时批改,并写出具体的分数,且在分数下写上批改时间和次数。
3、学生做错了要及时纠正、重做。
4、印制资料的练习可以全批全改,或课上评,学生改。
5、《同步伴读》的目标测试要改。
九、级科出题计划表:(期末每位老师出综试题两份)
单元
内容
周次
练习出题人
单元(或综合)测试出题人
一/六
勾股定理/一次函数
2/12
刘爱枝
实数
3
张文
二/七
平方根/二元一次方程
4/13
黄小莲
二/八
实数/数据
5/15
叶家津
平移、旋转
6
梁敏仪
四边形性质
8
刘爱枝
五/七
位置确定/二元一次方
9/14
张文
一次函数
11
黄小莲
一. 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二.制定计划的依据:
1.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代数内容包括第九章《分式》、第十章《数的开方》,几何内容第三章《三角形》。
代数第九章《分式》的主要内容是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应用等。其中分式的四则运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探究性活动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本章的难点。
代数第十章《数的开方》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代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几何第三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和尺规作图。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难点。
2.    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2)班共有学生  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分别为    人,优秀人数分别为    人,与其他几个平行班比较,优秀生及格生都少,另外这两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在这样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生群体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  分,差的只有  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   分到   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分式的乘、除、乘方与加减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分式的运算。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实际生活中的“a=bc”型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5.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验根方法。
6.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方程式的建模能力。
7.  能准确的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能正确迅速的利用乘方运算求出一些简单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8.  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会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9.   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推论,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0. 了解尺规作图的意义,掌握基本作图,了解几何作图的一般步骤,会写出一些简单作图题的已知、求证、作法。
四.教学措施及方法
1.   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
2.     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
3.    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    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因式分解之(一)——提公因法、运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目标:1、会根据完平方差、完全平方式的的特点分解因式
2、会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解决一类求值问题
3、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重点:找公因式,运用公式
难点:找公因式、公式的理解、运用
2007-11-11 16:07回复
天汐恋你1位粉丝
2楼
第二周:因式分解之(二)——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目标:会用分组分解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因式分解
难点:如何分组成为本题节的难点
第三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会利用三边关系解决:1、边长范围求值  2、相关证明
重点:求字母取值范围,证明
难点:求适合条件的较为复杂的三角形边长问题
第三周:三角形内角和
目标:总结内角和的一些常见图形中的结论,并运用该结论解决“引伸”的几何题
重点:基本图形之分析
难点:基本图中的结论运用
第四周:全等三角形中的线段,角的相等证明
目标 :1、会寻找恰当的三角形
1、会完成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补充
2、通过分析体会综合,分析法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重点:线段,角的相等证明
难点:条件补充,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第五周:三角形中二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
目标:掌握三角形中的二直线垂直的常规方法
重点:垂直证明
难点:方法选用
第六周:分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目标 :1、熟练运用分式的定义,基本性质解题
2、计算技巧
(1)化整为零,分组通分
(2)步步为营,分步通分
(3)裂项相消
重点:1、计算技巧  2、基本性质运用
第七周:线段和,差的证明
目标:掌握线段和,差的证明方法“截长补短”
重点,难点:证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第七周:线段不等关系证明(运用全等三角形)
目标: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线段集中,从而完成线段不等关系之证明
重点:不等关系证明
难点:线段的集中
第八周:分式的求值问题
目标:1、理解求值的常规方法
2、会运用如下技巧求值:
(1)恰当引入参数
(2)取倒数或利用倒数关系
(3)整体代入
(4)利用比例
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训练
目标:1、会完成相关计算
2、完成边、角、垂直等方面的证明
重点:运用性质完成相关边,角计算
(2)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完成证明
难点:性质的灵活运用
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目标:1、完成常规证明
2、善于构造等腰三角形
重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构造
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综合训练
目标: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完成相关计算与证明
重点:综合运用
难点:线段倍分关系的证明
第九、十周:勾股定理
目标:(1)完成常规计算(2)完成相关证明
重点:计算
难点:证明(旋转变换)
第十一周:几何综合训练
目标:总结(1)线段相等,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2)垂直的证明方法
(3)线段和,差证明方法
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  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  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  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  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  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  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2006-2007初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深化学生自治,从细处着手,分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健康、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力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在本学年里,我们校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行为规范、法制及人生观等诸方面的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道德上高尚,行为上文明,心理上健康,文化上有修养,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一代新人。
初二年的重点是进一步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和适当增强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学期主要是加大对作业,上课听讲效果的策略教育,让他们强烈感觉到习惯不好带来的坏处。思想品德方面主要是培养责任感,做事要有始有终,力争做好,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特别是初二年段,比较特殊,一些学生开始以“老大哥”自居,厌倦了规距的生活,因此更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由于班级教室的重新调整,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初二年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 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初二学生由于熟悉了校园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打架、赌搏、打游戏机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政教处执行《一日常规》,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穿好校服,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放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4:三到制度:每天早读到教室,下午第一节课到教室,晚上自修时间到教室。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学生的表情反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让同学感觉到老师时刻在我身边。
5:每周一升旗后总结上一周的班级情况以及本周的工作要点,及时疏导学生的思路,同时表扬,暗示,提醒部分同学。及时解决同学之间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
6:每周检查一次作业缴交情况,质量情况,强调作业的反复性。
7:层次化学生群体,针对性开展工作。三大群体,清晰工作。
8:经常开展座谈,小范围聊天,网上咨询,心理问答等,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发泄。
9: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扶贫的活动,继续对同安22中的陈养梅同学进行资助。
10: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为此,我先后开过多次主题班会,中《规范一道德》,《我是主人》、《理想与信念》、《要学会学习》、《神圣的使命》。还开过优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举办过语文知识抢答竞赛,说成语故事比赛,古典诗歌背诵比赛等,效果都很好。
四、严格的要求的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初二(2)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曹 俊一.
制定计划的目的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二.制定计划的依据:1.
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代数内容包括第九章《分式》、第十章《数的开方》,几何内容第三章《三角形》。代数第九章《分式》的主要内容是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方程的应用等。其中分式的四则运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探究性活动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是本章的难点。代数第十章《数的开方》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代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几何第三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和尺规作图。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推理证明是本章的难点。2.
学生情况分析:初二(2)班共有学生52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分别为10人,优秀人数分别为
0
人,与其他几个平行班比较,优秀生及格生都少,另外这两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在这样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生群体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弱,特别是几何题目,很大一部分学生做起来都很吃力。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最好是79分,差的只有几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70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三.教学目标1.   正确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约分和通分。2.  掌握分式的乘、除、乘方与加减运算法则,能够进行分式的运算。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  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4.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实际生活中的“a=bc”型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5.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初步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验根方法。6.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方程式的建模能力。7.  能准确的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能正确迅速的利用乘方运算求出一些简单数的平方根、立方根。8.  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会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9.   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推论,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10. 了解尺规作图的意义,掌握基本作图,了解几何作图的一般步骤,会写出一些简单作图题的已知、求证、作法。四.教学措施及方法1.   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2.
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3.    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4.    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五、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周:因式分解之(一)——提公因法、运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目标:1、会根据完平方差、完全平方式的的特点分解因式
2、会利用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解决一类求值问题
3、解决相关计算问题重点:找公因式,运用公式难点:找公因式、公式的理解、运用第二周:因式分解之(二)——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目标:会用分组分解法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因式分解
难点:如何分组成为本题节的难点第三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目标:会利用三边关系解决:1、边长范围求值
2、相关证明
重点:求字母取值范围,证明
难点:求适合条件的较为复杂的三角形边长问题第三周:三角形内角和
目标:总结内角和的一些常见图形中的结论,并运用该结论解决“引伸”的几何题
重点:基本图形之分析
难点:基本图中的结论运用第四周:全等三角形中的线段,角的相等证明
目标
:1、会寻找恰当的三角形1、会完成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补充2、通过分析体会综合,分析法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重点:线段,角的相等证明
难点:条件补充,角相等的证明方法第五周:三角形中二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
目标:掌握三角形中的二直线垂直的常规方法
重点:垂直证明
难点:方法选用第六周:分式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目标
:1、熟练运用分式的定义,基本性质解题
2、计算技巧
(1)化整为零,分组通分
(2)步步为营,分步通分
(3)裂项相消
重点:1、计算技巧
2、基本性质运用第七周:线段和,差的证明
目标:掌握线段和,差的证明方法“截长补短”
重点,难点:证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七周:线段不等关系证明(运用全等三角形)
目标: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线段集中,从而完成线段不等关系之证明
重点:不等关系证明
难点:线段的集中第八周:分式的求值问题
目标:1、理解求值的常规方法
2、会运用如下技巧求值:(1)恰当引入参数
(2)取倒数或利用倒数关系
(3)整体代入
(4)利用比例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训练
目标:1、会完成相关计算
2、完成边、角、垂直等方面的证明
重点:运用性质完成相关边,角计算
(2)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完成证明
难点:性质的灵活运用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目标:1、完成常规证明
2、善于构造等腰三角形
重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构造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综合训练
目标: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完成相关计算与证明
重点:综合运用
难点:线段倍分关系的证明第九、十周:勾股定理
目标:(1)完成常规计算(2)完成相关证明
重点:计算
难点:证明(旋转变换)第十一周:几何综合训练
目标:总结(1)线段相等,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2)垂直的证明方法
(3)线段和,差证明方法以上计划从制定之日起执行,若有不妥之处,请学校教务处给予指正,并督促执行。
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本途径,进一步学习、研究、借鉴洋思、杜郎口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以学案做牵引,积极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首位,深入挖掘中差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5章内容 第16章分式、第17章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第19章四边形、第20章数据的分析。第16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全章共包括三节: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16.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第17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八(上)“第11章 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本节中,教材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利用描点法画出了函数和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中,教科书以例题的方式,给出了四个实际问题,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数量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的(依次是圆柱的底面积与高,做工时间与做工速度,动力是动力臂,输出功率与电阻),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第18章 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18.1节中,教材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材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梯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推证,也都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也常常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依据,所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学好本章的关键。第20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全章分为三节。第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
三、学生分析
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初步具有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有待加强。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每个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后任务,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四、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程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努力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期末数学科达标率达到65%,优秀率达到20%.
3、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完善学案的开发和使用过程,逐环节研究操作要领,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使教师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1、不断学习、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
2、利用刊物、学校下发的学习资料、网络等方式学习各种新课程理论,使每位老师的心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 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材料,从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好教研手记,本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案例,写一篇教学反思和一篇听课总结,检查自己对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教学改革实质的理解水平。
(二)抓规范,统一教学常规要求
1、集体备课
本学期强化教师的集体备课意识,每天集体备课时间为下午第五节课,每节课提前安排好主备人。在“有备而备,有备而学”的基础上,做到“三个统一”“五个结合”。备课时突出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研究,结合学案对课上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准确把握,先进行个体评注,经集体评议后,整理出融集体智慧与个人特色于一体的教案。
2、讲课
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定导,当堂巩固,稳步提高”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坚持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目标让学生明确,知识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掌握,检查让学生反思,得失让学生评价。尽量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范围,提高课堂的效率。每节课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指导课前预习
本学期我组把指导学生预习作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每天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至少15分钟)根据学案预习导航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学法指导,自己能学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出现困难的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在困难的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辅批工作
反馈矫正是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的过程中,堂清、周清、月考题都要进行精选,难度以基础题、课本原题为主,题量适中,作业有留必批,必反馈。自习课上教师根据堂清反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班辅导,辅导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5、教研工作
实践表明,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学期,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
(1)积极开展“研---讲——评——改”系列活动,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及时做好记录,每位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2)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优化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杜郎口学校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力求做到为学生减负增效,确保数学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2010__20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16分,最低分3分,平均分73.5,102分以上10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仅63.1%;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五、本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期末考试优生率40%以上,合格率75%以上,平均分75分以上。
六、教学目标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1、让学生经历又一次数系的扩展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发展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2、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认识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间的关系;会用平方、立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并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及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估计某些无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计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第十三章  整式的乘除
1、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出乘法公式,了解两个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运用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并了解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能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辩证思想。
7、会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
8、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实践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9、通过本章一些生活实例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十五章  平移与旋转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特征,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以及“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等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特征,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基本性质。
4、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后的图形。
5、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这一性质,并理解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度为180°的旋转对称图形。
6、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能识别全等多边形(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和对应边,知道全等多边形(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分别相等。能体会图形的三种变换与图形全等的关系。
7、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和欣赏这些图形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8、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第十六章  平行四边形
1、通过经历运用图形变换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2、在对平行四边形的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探索并掌握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4、掌握梯形的概念,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并会运用将梯形分解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
6、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七、教学进度见进修表格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任务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的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对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第十三章本单元首先通过平方根、立方根的学习引入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给出了无理数的概念,实现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之二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1班、2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2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1.1.1变量(1)   11.1.2函数(2)
2  11.1.3函数的图象(3) 11.2.1正比例函数(1) 11.2.2一次函数(1)
3  11.2.2一次函数(3) 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  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第十一章小结(3)
5  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 12.1.2折线图(1) 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 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  12.3课题学习(2)  第十二章小结(2)
7  13.1全等三角形(1)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  段考
10  14.1轴对称(3) 14.2.1轴对称变换(1) 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平方差公式(2) 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  15.3.2完全平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17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
18  总复习
19  总复习
20  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之三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虽然有12人达到优秀,但却只有25人数学及格,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从上学期期终统考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本班最高分104分,不超过50分的也有,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优生仅8人;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差,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丧失信心,谈数学而怕,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以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介绍的是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明了命题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对易关系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梯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推证,也都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是一个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位置代表值,能够表明一组数据排序最中间的统计量,可以提供这组数据中,约有一半的数据大于(或小于)中位数,对于中位数的这个作用,教科书通过一个比较典型的考察体育比赛成绩例子来体现。
三、具体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多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虽经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很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与兄弟学校优秀班级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这两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差,而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面
1.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2.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明确技能,能力培养要点.
3.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4.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5.备教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备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7.课堂教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另外, 要关注学困生,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对于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帮助其解决,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8.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身边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课堂教学,做到精讲细练。即:教学语言简单明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话,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做到手勤、眼勤、脑勤。
(4)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二、提优补差。
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
三、自我提高。
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教育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周及时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周一篇小字,几篇学习笔记,定期到图书室看书学习等。
四、课题研究。本学期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本年级学生基础差,能力也很差,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较差,因此学习兴趣不浓厚,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这一课题。
五、综合实践活动。
利用教材中每章后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材的教学内容,研究新课标以及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分析:
由于基础、天质、家长期望、学生个性等方面差异,学生的成绩分化极其明显。差者几乎 连听懂 老师讲课都成奢望,优者轻松地独立完成课本学业并在课外拓展知识。在数学学习上,学生原来的薄弱知识点主要在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几何的证明比较差,不大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逻辑推理。在数学学习上,学生原来的薄弱能力是逻辑思维没有真正形成,不会分析问题。对于实际问题无可奈何,尤其是方程函数等实际问题。学生的能力普遍不足,尤其是自学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大部分学生的方法是有缺陷的。都是依 赖 老师的管理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学习品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和研究,不断探求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法。
2、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一节课的知识背景、问题的情境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异同点。做到有教必备、有探必究。
3、正确处理好课堂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与活动,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育,精心设计教案和适应学生的作业量。切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4、充分准备和利用好教具、课件等教辅资料,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5、团结合作,互相交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总结教学得失,推广教学
6.因材施教,备两种教案以不同的内容深度来教育学生。对于学生学习上方法问题,本人在平时时刻给予指导,提醒,纠正。在知识、能力上薄弱点上,本人在课余时间加以回顾复习,增加这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精讲精练,给他们信心,逐步提高他们成绩。
7.学生交流,这个交流在指课外的交流,多进入教室,当面评价学生作业,询问学生对课堂的意见。然后根据这些意见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难度、内容,改进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
四、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一学月       分式                              共15课时
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3
分式的运算                        6
分式方程                          4
本章小结                          2
反比例函数                        共10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图象与性质      4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
本章小结                          2
二学月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共9课时
勾股定理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本章小结                          2
期中复习与考试
三学月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共16课时
平行四边形                        5
特殊平行四边形                    6
梯形                              3
本章小结                          2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共14课时
数据的代表                        6
数据的波动                        4
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                2
本章小结                          2
四学月         期末复习与考试                    18课时
五、教材分析
一) “第16章 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3节安排。16.1节类比分数的概念给出了分式的概念,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分数的约分、通分介绍了分式的通分、约分等,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首先研究了分式的乘除运算,类比分数的乘除,探讨了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接下去,教科书也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采用与分数加减相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得出了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由此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接下去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教科书采用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的问题。
(二)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八(上)“第11章 一次函数”后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17.1节:反比例函数,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三) “第18章 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32+42=5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 “第19章 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教科书按照对边之间的平行关系把它们分成2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教科书首先利用温差的例子研究了极差的统计意义。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为了便于教学操作,教科书根据“中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提供了一个样例。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 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   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2、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   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4、   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 的化简与计算,难点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公式
5、   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
6、   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7、   相似形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行线段之间比的相等关系。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   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   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四、教学进度(略)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 教学要求
全级组老师应以高度的集体精神相互促进。认真细致备好每一章节的课,全面透析知识与能力要点,归纳概念规律,总结方法技巧,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知能的整理与提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 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勾股数,运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距离。
第二章:无理数的概念,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分,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区分平方根和立方根,掌握估算的方法及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意义、运算、分类、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三章:平移性质的理解与掌握,作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图形,理解旋转的定义,注意旋转中心、旋转角与旋转方向三要素,会根据已知条件作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对图形的形成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设计图案应注意其寓意,既要注意形态美,又要注意内容健康为上。
第四章: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综合应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有关运算,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公式,了解能够密铺的多边形有三种: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及运用。
第五章: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第六章:函数概念的理解,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依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性质,由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第七章: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检验一组数量是否为方程组的解,掌握用代入法、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列表分析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关于行程问题、数字问题列方程组的方法,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第八章:理解算术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计算,会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及特征和求法,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五个步骤。
三、 教学目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中考    53分以上     36%以上   18%以上
期考    56分以上     40%以上   21%以上
四、 授课时间及主备教师安排
第1-2周   第一章 勾股定理              谢永皆
第3-5周   第二章 实数                 黄永浩
第6-7周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曾辉霞
第8-10周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谢永皆
第11周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袁罗
第12-14周   第六章 一次函数              袁罗
第15-18周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黄永浩
第19-20周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曾辉霞
2005年9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我校七年下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62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主要介绍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理解乘方与开方之间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进度安排表
教材版本:人教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9、1—5
11.1全等三角形,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9、8—12
1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3角平分线)
9、16—19
单元复习与测试12.1轴对称
9、22—28
12.2作轴对称图形12.3等腰三角形
9、29—10.5
国庆长假
10、6—10
第一次月考    12.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0、8—14
小结单元复习
10、13—17
13.1平方根13.2立方根
10、20—24
13.3实数    单元复习
10、27—10、31
14.1变量与函数
11、3—11.7
期中考试
十一
11、10—14
14.2一次函数
十二
11、17—21
14.3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十三
11、23—28
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十四
12、1—5
第三次月考
十五
12、8—12
15.1整式的乘法
十六
12、15—19
15.2乘法公式15.3整式的除法
十七
12、22—26
15.4因式分解
十八
12.29—元、2
期末复习.5
十九
元、5—9
期末考试
二十
元、12—16
期末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数学代数部分整体性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数与式”学习研究与教学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
2015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考纲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