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始社会,远比你想的文明发达
 本帖最后由 一瓢斋 于 2017-6-23 20:05 编辑

许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原始社会是一个野蛮未开化的时代;在那四五千年前,那是一片绿色的黑暗世界……
我们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或许五千年说的还是太短了……
原始社会,在很久很久以前——

随着我的一步步尝试性的了解,便不断跃出让我“叹为观止”的文明产物;印象中那片本来黑暗的绿色世界开始不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成为一个灿烂的世界。
他五彩斑斓,一时让人无法枚举。思考再三,今天先让我们看看那些那时创造、一直沿用、却从没被超越的事物——器物形制(造型)。

先不赘言,让我们先从感官上看看那时的器物的美——
图1:三角斜线圆点纹彩陶钵·仰韶文化早期(距今7000-6000年)·甘肃省博物馆
图2: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900-5500年)·甘肃省博物馆
图3:黑陶盖罐·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国家博物馆
图4:黑陶把杯·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国家博物馆
图5:弧边三角纹彩陶盆·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900-5500年)·甘肃省博物馆

图6:葫芦形网格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000年)·甘肃省博物馆
图7:涡纹四系彩陶罐·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000年)·国家博物馆
图8:彩陶觚·大汶口文化(距今6200-450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图9:白陶鬶·大汶口文化(距今6200-4500年)·国家博物馆
图10:蛋壳陶高柄杯·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国家博物馆
图11:黑陶刻纹盖罐·崧泽文化(距今5800-4900年)·上海博物馆

最直观的,从实用性延用性上来看,像盆、碗、罐、把杯等都一直延用着,即使有些许差异,也未曾脱离当时的规范。自然在后世不断的演化中,又不断出现了许多更加细分的器型,但也遗失了许多器型。这种创新和遗失是否标志着文明的进步呢?我不敢妄断,从个人角度来看,称之为“发展”是客观的,但称之为“进步”,则有些厚今薄古了,至少远未达到飞跃式进步的地步。
之所以古瓷汇认为后世历朝历代相较原始社会,在器物造型上并没有“进步”,古瓷汇从实用性、艺术性、礼制化上做了一些简单的思考。

实用性
从我们常用的碗、盘、盆、罐、杯等器物上,现在依旧沿用着原始社会时的规范。从这点上看,后世人并不比原始祖先更有突破性。加之原始祖先的原创性、“专利权”,所以我们更不能轻视他们的意识先进、文明发达程度。
而一些“奇形怪状”的器物,则由于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好妄加判断优劣,现在的器物不一定适用于当时生活方式、反之亦然。

艺术性
个人浅识,受限于艺术修养之不足,仅借用判断书画的优劣来评断。一件作品的优劣需从整体协调性、线条优美性、色彩的感受性上来看。再回头看看上面的那些原始社会的陶器,加之以“稳重”“端庄”“大气”“俊俏”这些形容词语是不为过的,再去网上随便搜一下那时的陶器,歪瓜裂枣、摇摇欲坠、惊心瘆人的是非常鲜见的。再看看这些陶器的线条,流畅、顺滑、有的甚至能感觉非常有弹性。比如下图这件良渚文化高柄盖罐,其造型曲线便非常饱满富有弹性。
图12:黑陶高柄盖罐·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上海博物馆


仅从器物普遍使用“唇口”上看,原始社会陶器的造型上已经摆脱了单纯实用,而上升到艺术性上了。这些唇口即使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即使当今世界未离其宗。
再看看下面这个仰韶文化的鹰鼎,在未知其由来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说它是一件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又有谁能否认呢?
图13:陶鹰鼎·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国家博物馆
礼制性
一件器物上升到艺术性上,是个人意识升华的标识;而一件器物上升到礼制性上,则反映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化。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应当知道尊重和感恩的。敬天礼地、事死如事生并不仅是出于对未知神秘事物的畏惧,也出于自己所生养、所依靠的感恩和尊重;知所从来、知所从养、知所从生、知所从往是一个社会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尊重。而这种文明意识发展出一种定式、一种制度,更是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体现。
当然,对于当时的鼎、豆等后世的礼器是否已经完全脱胎成礼器我们不得而知,但却是可以想象的,毕竟与后世相比,这些器物的造型并没有再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图14:红陶弦纹盆形鼎·崧泽文化(距今5800-4900年)·上海博物馆
图15:黑陶豆·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上海博物馆

看着这些赏心悦目的陶器,想想已经相对成熟地追求“艺术性”的原始祖先们,我们要问——万年前,中华大地上是否已经出现熙熙攘攘的繁荣?那时已经有一个成熟的社会结构?要知道,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距今已有20000年之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兆文化——历史人物精编之古代原始社会(二)
寻寻又觅觅(2)管窥全豹博物馆藏
洛阳博物馆讲解词
古人发明了多种生活器具,但此物用途至今是谜,它是古代密封罐?
陶瓷100款,让你看个够
展览探秘 | 走进中原文化 寻找历史印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