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察布查尔大渠奠基“粮仓”百年大业

岁月流逝,英雄而去,魂驻边陲,永垂不朽。

察布查尔大渠遗址被纳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8月18日,阳光明媚,笔者站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大渠遗址龙口,环顾四周,能细细品味出当年锡伯族西迁官兵凿渠和筑建龙口的艰辛。

在伊犁河南岸劈开龙口的岛上中间,清代锡伯营总管图伯特半身雕塑像昂立中心,两眼远望,好似永久看守他亲自带领开挖的察布查尔大渠龙口守护者,下方“图公精神世代相传”汉锡两种文字特别醒目。

目前,察布查尔大渠遗址被纳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民缅怀图公辉煌功绩的重要教育场所。

察布查尔大渠渠首原无坝龙口遗址

站在图伯特雕塑像前看到,迄今209年历史的察布查尔大渠龙口是无坝龙口,至今仍然引进滔滔不绝的伊犁河水,再通过与当年一起开凿的察布查尔大渠源源不断地流进“粮仓”田地。原龙口工程保存完好,几名绘画爱好者正在描绘百年龙口宏伟庞大的形象。  

那么,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西迁锡伯营官兵决定凿建察布查尔大渠和筑建察布查尔龙口呢?

据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农历4月),世居东北的沈阳、辽阳、开源和盛京等十几个城镇的1020名锡伯官兵和家属3275人奉命西迁伊犁驻防。

西迁锡伯族军民经历一年零五个月,坐牛车风餐雨露,横越杭爱山、阿尔泰山、蒙古沙漠,行程1万多里,于1766年农历7月20日和22日,分两批先后到达伊犁河北岸的绥定(今新疆霍城县),完成了西迁万里长城的戍边伟大任务。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农历正月),锡伯营军民被伊犁将军明瑞正式调驻伊犁河南岸驻守纳旦木卡伦、古尔班托海、沙布尔托海等卡伦(边防哨所)的守边巡逻任务。

那时,伊犁河南岸一片荒野,锡伯营军民口粮所剩无几。

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锡伯营果断决定疏浚准噶尔时期开挖已被废弃的绰合尔渠,经过8个牛录军民的同心协力、昼夜苦干,终于疏浚了全长180多里的绰合尔渠,并开荒造田1万多亩,使锡伯营军民初步解决了自耕自食的生存问题,从而人心安定,边防巩固。

时隔37年后的嘉庆七年(1802年),锡伯营人口繁衍到7000余人,人口和耕地比例严重失调,加之绰合尔渠北地隘,渠南地势高,虽有大片荒地,但虑在缺水,无法扩耕,因此开发新地成为锡伯营军民面临的新的挑战。

面对严酷的现实,已由佐领官提升为锡伯营总管的图伯特在军事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再往南迁移(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另凿新渠定居的方案。但立即遭到少数官吏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仍然抱着清政府承诺的60年后允许返回东北原籍的幻想。图伯特早已识破清政府不会轻易兑现承诺局面,他向与会者晓明大义,明确自己的态度,锡伯营的重任是为国守边,就必须巩固戍边屯垦的后勤保障工程,才能成为强有力的卫国部队。会上,尽管出现了极少数官吏们的反对意见,但在图伯特的远大抱负的感染下方案还是顺利通过。

紧接着,图伯特多次到伊犁将军府胸有成竹地提出兴修水利、屯荒造田对巩固边防的重大意义方案,并当着伊犁将军松筠等众目睽睽之下立下军令状:“如若7年内凿渠不成,愿以九族担保,斩亲灭族在所不惜!”。

图伯特的胆略和智慧,深深地感动了伊犁将军松筠等文武官,挥笔批准了图伯特的宏伟大略。

嘉庆七年(1802年10月),图伯特取得开发祖国最西陲的兴修水利权利后,丝毫不敢怠慢。在戍边军事繁忙情况下,采取军民共同凿渠垦田措施,立即动员锡伯营8个牛录军民参与,挑选400名身强力壮军民,分成两队人马,组成春秋轮番施工队伍。

经多次实地勘察,决定了从察布查尔山崖(今该县坎乡麻扎村附近)劈开龙口,在无准确仪器勘测条件下,采取每天测量计算打标,试水验证,确定每天挖渠路线。

当时已是47岁的图伯特身先士卒,挥先挖土,与挖渠军民同甘共苦、荒地露宿的带领下,挖渠军民意气奋发,不分昼夜奋战在戈壁荒野上,风雨无阻,春秋凿渠,坚持采取边挖渠、边试水、边垦田耕种办法,力求做到当年动工,当年受益,确保军民口粮供应。

终于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经过6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斗,成功地挖成了渠上宽10米,渠底宽4米,渠深3米,从东向西总长100多公里的锡伯族军民自食其力人工开挖的察布查尔大渠胜利竣工,使西陲万古沉睡荒原顿成绿洲“粮仓”。

察布查尔大渠渠首后人筑建的拦水坝龙口

察布查尔大渠的建成,不仅改善了锡伯营军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而且8个牛录各自修筑了防御城堡,成为伊犁河两岸各军营的联络基地。与此同时,居住在伊犁河岸边的各族群众纷纷南迁,在锡伯族军民的热情帮助下,在新挖成的察布查尔大渠南北两岸安家落户定居了下来,使锡伯营开垦的耕地日渐扩大,由原来的凿渠伊始2、3万亩耕地,逐渐增加到78700亩良田,边疆各族群众互助互爱、携手种田、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使锡伯营成为伊犁诸营中兵强马壮、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营,也成为西迁锡伯族军民与其他兄弟民族并肩作战,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共同生活根基。

不仅如此,锡伯营驻守的卡伦军事任务由当时的7、8座增加到18座,还前后3次为索伦营和满营共补充兵员3460名,并保证军需给养。对此,图伯特受到嘉庆皇帝的赞赏。

嘉庆十四年(1809年),图伯特进京朝觐嘉庆皇帝,被晋升为新疆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任职5年。  

1814年图伯特因病卸任回家,道光三年(1823年),在正黄旗(今该县寨牛录村)家中病逝,享年69岁。

锡伯等各族群众为纪念图伯特为民造福的历史功绩,在察布查尔大渠渠首和该县纳达齐牛录村(图伯特的老家)各建一座“图公祠”永志纪念。

如今,察布查尔大渠已风风雨雨走过209年历史足迹,已成为新疆最古老的大渠之一,也是伊犁河流域最早人工开挖的迄今依然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主要引水灌溉命脉。

目前,察布查尔大渠两岸已形成百万亩罐区,罐区内各种特色农产品年年收获匪浅,不断销往国内外农贸市场,惠及边陲各族儿女。愿图伯特的历史功绩,与堪称“粮仓”的察布查尔大渠永存。

作者:华岩明(察布查尔报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锡伯族历史:开渠功臣图伯特
民族人物·锡伯族|兴修水利垦荒种田,他被誉为锡伯族的大禹
清代“锡伯西迁”与新疆的统一和建设
【走进察布查尔】不能忘记的锡伯族西迁故事
祖国风光(2196)锡伯民族风情园
18世纪锡伯族“大西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