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精读」刘震云:《一地鸡毛》

新课标大语文

小说精读

栏目简介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六个板块,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有效辅助。

编者寄语

上世纪90年代,刘震云的一部小说轰动文坛,一举荣获第五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百花奖”、“世界范围内二十世纪百部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等众多奖项。它就是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的《一地鸡毛》。小说通过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日常生活琐事,叙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写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琐事下观念的转变。小说在看似琐碎的叙述中,反映出平常人真真切切的现实境况。克尔凯顿尔曾经说:当你把它当作小说一样阅读时,你会嘲笑他;当你听别人谈论时,你会取笑他;可当你亲身体会时,你就会理解其中的真谛。《一地鸡毛》无疑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同学们,请跟随老师,一探究竟吧。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一地鸡毛①  

 “一地鸡毛”形容琐碎微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也指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小说以“一地鸡毛”为标题,形象地揭示出生活的真相本相:生活就是如此驳杂无序,平庸无聊,毫无价值,令人失望。

作者:刘震云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 “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这句话开篇出现,貌似微不足道,实则大有深意。它分明在告诉读者,这不仅仅是一块豆腐,而是一个引发家庭矛盾的“火药桶”,一点就炸。这句话奠定了作品灰色的基调,拉开了小林的人生序幕。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起床,到公家副食店门口排队买豆腐。排队也不一定每天都能买到豆腐,但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每天清早”“每天都买”,作者连用两个“每天”来写小林买豆腐。这看似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节,隐喻着人生的哲理: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重复着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逐渐消解了人们的激情。)豆腐拿回家,因急着赶公共汽车上班,忘记把豆腐放到了冰箱里,晩上回来,豆腐仍在门厅塑料袋里藏着,大热的天,哪有不馊的道理?(豆腐因环境变化而变质,人呢,会不会也如此?)

豆腐变馊了,老婆又先于他下班回家,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老婆一开始是责备看孩子的保姆,怪她不打开塑料袋,把豆腐放到冰箱里。谁知保姆一点不买账。保姆因嫌小林家工资低,家里饭菜差,早就闹着罢工,要换人家,还是小林和小林老婆好哄歹哄,才把人家留下;现在保姆看着馊豆腐,一点不心疼,还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小林,说小林早上上班走时,根本没有交代要放豆腐。小林下班回来,老婆就把怒气对准了小林,说你不买豆腐也就罢了,买回来怎么还让它在塑料袋里变馊?你这存的是什么心?小林今天在单位很不愉快,他以为今天买豆腐晩点上班没什么,谁知新来的大学生很认真,看他八点没到,就自作主张给他划了一个“迟到”。虽然小林气鼓鼓上去自己又改成“准时”,但一天心里很不愉快,还不知明天大学生会不会汇报他。现在下班回家,见豆腐馊了,他也很丧气,一方面怪保姆太斤斤计较,走时没给你交代,就不能往冰箱里放一放了?放一块豆腐能把你累死?一方面怪老婆小题大作,一斤豆腐,馊了也就馊了,谁也不是故意的,何必说个没完,大家一天上班都很累,接着还要做饭弄孩子,这不是有意制造疲劳空气?

>>>果不其然,一场由“豆腐”引发的内战激烈上演,大家拿“豆腐做文章”,都把矛头指向对方,牵扯出一大串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小林在单位的遭遇,家中雇保姆的尴尬,上班族的匆忙,买豆腐的不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让人的心情变得粗糙,失去担待和包容,怨恨和不平由此产生。当浪漫和诗意被琐屑慢慢消解,生活最终成为一地鸡毛。这段文字最为真实,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作者借用“豆腐”这一物象逼真地反映了现代知识分子卑微而无奈的生存环境。

……

小林的老婆叫小李,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别看个头小,小显得小巧玲珑,眼小显得聚光,让人见了从心里怜爱。那时她言语不多,打扮不时髦,却很干净,头发长长的。通过同学介绍,小林与她恋爱。她见人有些腼腆,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淡淡的诗意。那时连小林都开始注意言语、注意身体卫生了。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愤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机关,都不在眼里,哪里会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你也无非是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你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狗屁,那是年轻时候的事,大家都这么混,不也活了一辈子?

>>>此段插叙内容形象地描写了社会生活给人带来的巨大改变:一个淡雅娴静、浑身散发诗意的女孩变成了邋遢唠叨、琐碎市侩的妇女;一对满怀激情、清高自许的年轻人变成了平庸粗俗、混天度日的常人。作者以冷静的笔触、严峻的态度,写出了赤裸裸的现实:一边是高洁理想的自我,一边是明码标价的生活。曾经以为自己是多么强大,最终也要跌入凡尘,泯然众人。谁也无法幸免,无法拒绝。这其中饱含着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后的无奈和对现实环境的极度失望。

……

小林的家里来了客人。老家来人,不讲卫生不算,还要招待吃住,还要给他们办事。时间长了,老婆受不了小林家的这些农村亲戚,两人总为这事吵架。可今天这两个人是小林没想到的,是小林的小学老师和他的儿子。这个老师教了小林五年,对他很好。原来老师得了肺气肿,不知有没有发展成肺癌,到北京来找小林给联系医院。这时老婆下班回来了,自然是不高兴,和小林吵了起来。争吵声让小林的老师听到了,老师把从家里拿来的两桶香油送到了厨房,老婆才开始做饭。好不容易吃完了晚饭,小林的老师坚决要走,小林只好看着老师坐着公共汽车走了。小林往回走的时候,感到身上像有座山压着。

……

>>>(“送走老师”事件写出了小林面对生活压迫时的痛苦与挣扎,不甘沉沦世俗的无奈和压抑,他“感到身上像有座山压着”。但人不可能每天背负大山生活,他只好一点点地和自己的内心和解,一步步地向生活妥协。这一情节为下文小林思想的彻底转变做铺垫。)

这天晚上,查水表的老头又来了。他这次来是求小林把他们老家压在他们处里的批件快点办理。尽管小林知道这事和女小彭说一声就行,但这时的小林已不是过去的小林,小林已经成熟了。(“成熟”即意味着堕落。豆腐受环境影响会变馊,人何尝不是如此?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孔不入。不知不觉间,人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成熟”究竟是可喜,还是可悲?)老头接着又忙把他的背包拉开,掏出一个大纸匣子,说:“这是老家人的一点心意,你们收下吧!”然后不再多留,走时对小林眨眨眼。老头一走,小林和老婆将纸盒子打开,掏出礼物一看,两人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小型的微波炉,在市场上要七八百元一台。小林说:“这多不合适,如果是一个布娃娃,可以收下,七八百元的东西,如何敢收!明天给他送回去!”老婆没说什么。晩上吃饭,老婆突然问他:“我只问你,那个批文好办吗?”小林说:“批文倒好办,我明天给女小彭说一下马上就可以批!”小林老婆拍了一下巴掌:“那这微波炉我收下了!”小林担心地说:“这不合适吧?帮批个文,收个微波炉,这不太假公济私了?再说,也给老头留下话柄呀!”小林老婆说:“给他把事情办了,还有什么话柄?什么假公济私,人家几千几万地倒腾,不照样做着大官!一个微波炉算什么!”小林想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

>>>小林夫妇在争辩后最终收下贿物,从滥用职权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就像开头的那块因高温变质的“馊豆腐”。生活的重压、环境的熏陶使人性的弱点被逐步放大,人们被同化被吞噬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去,小林头有些发晕,满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舒服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老婆见他喝多了,瞪了他一眼,一把将啤酒瓶夺了过来。啤酒虽然夺了过去,但小林脑袋已经发懵,这天夜里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又梦见黑压压的人群一齐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鸡毛”“皮屑”象征着琐屑无聊的日常生活,“蚂蚁”这一意象与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虫有异曲同工之妙。象征着人们在生活的腐蚀和重压下,磨损了所有的棱角,心理扭曲变形,变得渺小和无助,麻木与卑怯,最终被社会异化成一群乞食的“可怜虫”。“梦境”揭示了作品的主旨:生活就是种种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人都挣脱不得,让他们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丧失了精神上的自觉。

一九九零年十月北京十里堡

(有删改)

注:①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百花奖”是国内文坛唯一采用读者投票方式,完全依据票数而产生获奖作品;《小说月报》注重选发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优秀中短篇小说。

知 识 建 构

//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生动而冷静的笔触

展示社会下层中芸芸众生窘困的生存状态。写原生态的生活起源,具有世俗化、碎片化、平易化等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芳芳的《风景》,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内容:①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悲剧人生,突出他们窘困的生活状态。新写实小说大多描写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生活,如农民、工人、待业青年、教师、打工仔等,突出人们生存的挣扎与烦恼。②在对芸芸众生庸常生活的描写中,常常突出其中执着的生命状态,或生命的顽强与挣扎。③展示人们灰色的精神状态。

新写实小说的艺术分析:①人物塑造:展现生命个体生存的本相,并挖开掘其深层内隐的心灵世界。②叙事策略:作家进行了“消解激情”的写作方式,取消了情感的介入,让生活事实以原生态的形式直接呈出现。③观念的转变:现象即真实,反驳“本质现象对立”的传统反映论。作品写实并非“记流水账””式的不加选择实录,而是独具匠心的创新。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一地鸡毛”为标题,形象地揭示出生活的本相:生活就是如此的驳杂无序,鸡毛蒜皮。

B. 小说在叙事时先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馊豆腐意象: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里生长出来的。

C. 小说的叙述是一种冷静的客观写实,创作主体的情感并不介入小说,叙述者的声音完全被取消了。

D. 主人公小林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只是浑浑噩噩地做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愈加滑向平庸和贫瘠。

【答案】

C   

【解析】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冷静的客观写实。看似不动声色地压抑到零度状态的情感叙述,也不乏戏谑滑稽调侃的意味,其实这正体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苦楚,达到了一种反讽的效果。

2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含意。

【答案】

第一问:用了反讽的手法。

第二问: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任由自己的意愿,生活中要紧的是吃喝拉撒睡,唯有物质要求牵动着人的一举一动,诸如师生之情、个人爱好等精神层面上的内容都可抛开不顾;②是一切繁琐小事造就了人生,而不是任何浪漫的理想或精神的追求。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故事的情节和主旨去分析。小林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琐碎中生活,早就没有了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了长远的目标,对生活已经丧失了激情。因此他心境失落,逐渐变得麻木,。最终丧失个性,失去自我,成为千人一面、万人同貌的现代社会“复制品”,而其他的浪漫、爱好、情操等都可以置之脑后,一切唯物质是从。

3

本文获第五届(1991-1992)《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请你结合文本内容谈三点获奖理由。

【答案】

①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本文(《一地鸡毛》)主人公是小林夫妇,他们是普通人,在身份层面更贴近大多数普通读者,他们的生活遭遇也更符合大多数普通读者的生活遭遇。

②符合《小说月报》的要求。本文(《一地鸡毛》)内容和主题与《小说月报》要求契合,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展示出在新的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中国人的生存困境、精神困境,以及以小林夫妇为代表的一些底层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态和无可奈何的悲哀。

③构思巧妙。小说标题为“一地鸡毛”,但作者却不忙于在鸡毛上做文章,而是首先推出“豆腐”这个意象——“小林家一斤豆腐变馊了”。馊了也就馊了,作者却要让这一斤豆腐影响人物的情绪、夫妻的关系和家庭的气氛。整篇小说,整个生活,都是从这一斤豆腐生长出来的。篇末,鸡毛终于出现了,小林梦见自己睡在一堆鸡毛当中,小林的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整体感觉——生活就是由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组成。

④叙事客观写实。本文(《一地鸡毛》)的叙述是一种冷静的客观写实,创作主体的情感几乎不介入小说,叙述者的声音最大限度地被隐藏起来,或者以程式化的语气和句式叙述,或者稍有感想也都被混同于人物的意识,并不显示出独立判断的倾向。

⑤隐约闪烁着一种讽刺精神。本文(《一地鸡毛》)在冷静地客观写实之外还隐约闪烁着一种讽刺精神:文本叙述的所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所有这些都被揭露为无价值,正是这无价值本身构成了人生的沉重,而这种沉重看起来则是极不合理,无比荒谬的。

【解析】

此题属小说中的探究开放型题目,回答必须结合注释中对“百花奖”的介绍、《小说月报》的作品特点和小说的创作手法等内容去分析。另外注意答题规范,先概括后分析,分点阐述。从“百花奖”的评选角度,可以答出“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从《小说月报》的作品特点角度,可以答出“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角度,可以答出“叙事客观写实”“隐约闪烁着一种讽刺精神”等。

反 馈 检 测

1.请分析“豆腐”这一物象的含义。

2.刘震云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上刀山下火海,上刀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反馈检测答案解析获取请见文末)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张晓燕

河南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巩义市教育教学先进教师

巩义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巩义市优秀班主任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左佐

 审校:罗莉 / 美编:赵宝茹

相 关 链 接

烦恼人生

池莉

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惊天动地,紧接着是一声恐怖的号叫。印家厚一个惊悸,醒了,全身绷得硬直,一时间竟以为是在噩梦里。待他反应过来,知道是儿子掉到了地上时,他老婆已经赤着脚窜下了床,颤颤地唤着儿子。母子俩在窄狭拥塞的空间撞翻了几件家什,跌跌撞撞扑成一团。

他该做的本能的第一件事是开灯,他知道,一个家庭里半夜发生意外,丈夫应该保持镇定。可是灯绳却怎么也摸不着!印家厚哧哧喘着粗气,一双胳膊在墙壁上大幅度摸来摸去。老婆恨恨地咬了一个字:“灯!”便哭出声来。急火攻心,印家厚跳起身,踩在床头柜上,一把捉住灯绳的根部用劲一扯,灯亮了,灯绳却也断了。印家厚将掌中的断绳一把甩了出去,负疚地对着儿子,叫道:“雷雷!”

儿子打着干噎,小绿豆眼瞪得溜圆,十分陌生地望着他,他伸开臂膀,心虚地说:“怎么啦?雷雷,我是爸爸哟!”老婆挡开了他,说:“呸!”

儿子忽然说:“我出血了。”

儿子的左腿有一处擦伤,血从伤口不断沁出。夫妻俩见了血,都发怔了。总算印家厚先摆脱了怔忡状态,从抽屉里找来了碘酒,棉签和消炎粉。老婆却还在发怔,眼里蓄了一包泪。印家厚利索地给儿子包扎伤口,在包扎伤口的过程中,印家厚完全清醒了,内疚感也渐渐消失了。是他给儿子止的血,不是别人。印家厚用脚把地上摔倒的家什归拢到一处,床前便开辟出了一小块空地,他把儿子放在空地上,摸了摸儿子的头,说:“好了。快睡觉。”

“不行,雷雷得洗一洗。”老婆口气犟直。

“洗醒了还能睡吗?”印家厚软声地说。

“孩子早给摔醒了!”老婆终于能流畅地说话了:“请你走出去访一访,看哪个工作了十七年还没有分到房子。这是人住的地方?猪狗窝!这猪狗窝还是我给你搞来的!是男子汉,要老婆儿子,就该有个地方养老婆儿子!窝囊巴叽的,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算什么男人!”

印家厚头一垂,怀着一腔辛酸,呆呆地坐在床沿上。

其实房子和儿子摔下床有什么联系呢?老婆不过是借机发泄罢了。谈恋爱时的印家厚就是厂里够资格分房的工人之一,当初他的确对老婆说过只要结了婚,就会分到房子的。他夸下的海口,现在只好让她任意鄙薄。其实当初是厂长答应了他的,他才敢夸那海口。如今她可以任意鄙薄他,他却不能同样去对付厂长。

印家厚等待着时机,要制止老婆的话闸必须是儿子。趁老婆换气的当口,印家厚立即插了话:“雷雷,乖儿子,告诉爸爸,你怎么摔下来了?”

儿子说:“我要屙尿。”

老婆说:“雷雷,说拉尿,不要说屙尿。你拉尿不是要叫我的吗?”

“今天我想自己起来……”

“看看!”老婆目光炯炯,说:“他才四岁!四岁!谁家四岁的孩子会这么灵敏!”

“就是!”印家厚抬起头来,掩饰着自己的高兴。并不是每个丈夫都会巧妙地在老婆发脾气时,去平息风波的。他说:“我家雷雷是真了不起!”

“嘿,我的儿子!”老婆说。

儿子得意地仰起红扑扑的小脸,说:“爸爸,我今天轮到跟你跑月票了吧?”

“今天?”印家厚这才注意到已是凌晨四点缺十分了。 

“对。”他对儿子说:“还有一个多小时咱们就得起床。快睡个回笼觉吧。”

“什么是——回笼觉?爸爸。”

“就是醒了之后又睡它一觉。”

“早晨醒了中午又睡也是回笼觉吗?”

印家厚笑了。只有和儿子谈话他才不自觉地笑。儿子是他的避风港。他回答儿子说:“大概也可以这么说。

“那幼儿园阿姨说是午觉,她错了。”

“她也没错。雷雷,你看你洗了脸;清醒得过分了。”

老婆斩钉截铁地说:“摔清醒的!”话里依然含着寻衅的意味。

印家厚不想一大早就和她发生什么利害冲突。一天还长着呢,有求于她的事还多着。他妥协地说:“好吧,摔的。不管这个了,都抓紧时间睡吧。”

老婆半天坐着不动,等印家厚刚躺下,她又突然委屈地叫道:“睡!电灯亮刺刺的怎么睡?”

印家厚忍无可忍了,正要恶声恶气地回敬她一下,却想起灯绳让自己扯断了。他大大咽了一口唾沫,爬起来……

在电灯黑灭的一刹那,印家厚看见手中的起子寒光一闪,一个念头稍纵即逝。他再不敢去看老婆,他被自己的念头吓坏了。

当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发现黑暗原来并不怎么黑。曙色已朦胧地透过窗帘,大街上已有忽隆隆开过的公共汽车。印家厚异常清楚地看到,所谓家,就是一架平衡木,他和老婆摇摇晃晃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你首先下地抱住了儿子,可我为儿子包扎了伤口。我扯断了开关,我修理,你借的房子,你骄傲。印家厚异常地酸楚,又壮起胆子去瞅起子。后来天大亮了,印家厚觉得自己做过一个关于家庭的梦,但内容却实在记不得了。

(节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生活不易,你要很努力
陈道明最接地气的作品:万人高分评价的小说,竟始于一块豆腐
《一地鸡毛》解读(上)
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不过都是一地鸡毛
如何解读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