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性总义(上)

在之前的文章谈到了中药能治疗疾病是“药性”的作用,而这个“药性”里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又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就来聊一聊。

四气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物的属性,我们通常来说中医治病就是“以偏纠偏”,假设今天有个患者身体是处于一个-40的环境,那么就得使用热性的药来调整身体的状态,同理,身体若处于40的环境,就得用寒性的药来调理身体。这也叫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热温凉这四种药性里,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五味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怎么理解呢?像酸味的药如五味子,它就能收敛肺气,乌梅,一想到乌梅是不是口里一阵泛酸,有些乌梅还需要泡在醋里进行炮制后使用,够酸了吧,这个乌梅呢,它能固摄大肠。苦味的药能燥湿、通泄、坚阴,如苍术可燥湿,大黄可泻下,黄柏可坚阴(坚阴即泻火存阴)。甘味的药如人参能大补元气,甘草有国老之称能调和诸药,饴糖味甘能缓急止痛;辛者能性能散,如麻黄能解表散寒,木香能行气止痛,丹参能活血祛瘀;咸者能下能软坚,海带昆布味咸能软坚散结,芒硝味咸能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如茯苓甘淡能利水渗湿健脾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升降沉浮

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气为阳,味为阴。气浓者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浓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发散),浓则发热(温燥),味浓则泄(降泻),薄则通(利窍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象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气浓者浮而长(象夏),味浓者沉而藏(象冬),味平者化而成(象土)。气浓味薄者浮而升,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归经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甲木,肝为乙木);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脾与胃相表里,胃为戊土,脾为己土);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论中药归经入味
中草药药性
中草药归经入味法
《本草备要》
药性总义
论药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