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路过了世界,有没有遇见自己?

你生活的这个星球有多高?有多深?多么宽广和精微?从海洋到天空,一片蔚蓝和另一片蔚蓝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每个曾旅行而不是旅游过的人都越走越沉默?你路过了世界,有没有遇见自己?


这些问题,或许能从这部叫《喜马拉雅天梯》的纪录片中给出答案。




创办于1994年西藏登山学校,是至今为止全国唯一持续招生的登山学校,学员主要来自珠峰脚下的两个县:定日和聂拉木,大都是村庄里牧民的孩子。它创办的宗旨是协助更多的人去艰险的环境中探寻,从荒漠、极地,直至地球之巅。学校创办之前,全球登顶珠峰的人数仅有400多人,有了这些专业的高山向导之后,这个数字攀升到6000人次以上,也让更多没有登顶的人离自己更近一步。


他们让山变得不那么遥远,随之而来的,除了骄傲也有困惑:人们为什么要去登山?我们是否应该鼓励他们络绎不绝地打扰高山?尤其当这种行为和藏民的传统背离时,怀着信仰攀登和怀着信仰守候的人怎样看待彼此?而这些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孩子又怎样看待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带着这些问题,《喜马拉雅天梯》将镜头对准这座山、这群人。




片名,来源于青藏高原岩壁上画着的那些白色的小梯子,当地人称它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魂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8848当成旅行的终点,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起点与成年礼。


为期四年的拍摄,摄制组把脚架抗上珠峰,把藏族高山向导培养成职业摄影师,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航拍、最高海拔的震撼延时摄影、完成了首次珠峰北麓登顶全记录……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带着这部纪实电影冲顶大银幕了,也终于发现“让人们放弃80分钟的娱乐,来看一部安静的纪录电影”才是这一切中最困难的事。




好在力挺这部纪录片的名人也不少,比如短片中出现的名字:王石、陈坤、黄怒波、谭盾、杨澜、鲁健、党勇、杨磊、梁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是西藏登山学校的服务对象,并坚信这些人就是自己生命转折处的“天梯”。




哲学家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所以,如果你想看见“刺激”,就不用去电影院了,但如果你想看见真诚的思考,真正的攀登,真实的震撼和美,或者只想平静地在这星球上坐一会儿,不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影院的一角,和这部“用心”的纪录片,一起看看地球最高处的旷野,那里除了星空、信仰和你,空无一人。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电影,豆瓣阅读也送上电影幕后全纪录给你↓


这里有珠峰藏地的海量图片
如果说,银幕是对风景的万里挑一

那么图片,是对银幕的再次凝结



它们静谧无言,它们刻骨铭心



它们值得每一个人用目光反复流连


这里有多位主创的独家讲述

导演日记、摄影心声……

七年酝酿,四年拍摄……

太多的幕后故事,期待着喷薄而出


“和扎西旺加的第一次长谈,标志着最后一次前期调研工作圆满结束。回到住处后,我和老雷一边萎靡在各自的床上、抵御着难熬的高原反应,一边隐约听到旅店的院子里,来自各地的旅行者们正谈论着各种人生问题。我想,也许只有在西藏这样的地方,陌生人之间敞开心扉、探讨点人生哲学,才不算是突兀或者不合时宜的。”

——梁君健(导演)


“一直记挂着一早需要完成航拍的任务的大白,睁开眼抱着机器就冲出了帐篷。起飞,出奇的稳定。拍摄,竟也顺利的完成了。6500米的含氧量已经非常低了,大白再次回到帐篷,来不及开心,只觉得累又睡了过去。再次睡醒,他兴奋的冲出了帐篷,想告诉大家航拍顺利完成的消息。帐篷外巨大的风,眼前极度恶劣的天气让他开始怀疑,我的航拍真的已经完成了吗?拖着灌了铅的身体再次挪回帐篷。看着躺在角落里一动未动的航拍器,绝望了。那么真实的起飞,拍摄,狂喜竟然只是一场极尽真实的幻觉。”

——郭伟松(副导演)

点击此处立即领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攀登珠峰有什么用?没有任何用!
站上8848米之后的世界!超震撼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
央视给这部纪录片打了满分,历时拍摄4年,陈坤、王石都大力推荐
2016年珠峰攀登季大幕开启 花40万登珠峰你嫌贵吗?
萧寒:夏巴尔,喜马拉雅的天梯
《喜马拉雅天梯》包场即将上映,敬请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