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的三条路

选自刘墉作品《跨一步,就成功》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
许多人听到「诗经」这两个字,都会吓到,其实诗经因为多半来自民歌,内容很平民化、多样化,甚至有些还很浪漫、很香艳。
譬如我们常说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就出自《诗经》中的<采葛>篇。
又譬如我们常说的「有女如云」,出自<出其东门>篇。我们常形容男生追女生的「君子好逑」,则出自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里还有一首<氓>,描述一对男女的自由恋爱,也写得传神极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臭男生笑嘻嘻,抱着布来换我的丝,其实不是真来换丝,是想来接近我。」你说《诗经》是不是很好看?

诗经虽然距今已经有三千年,但是写作技巧非常高明,单单前面我举的这些例子中,就已经用了「比」、「兴」和「赋」三种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像是「有女如云」。「兴」是从远处谈起,先说河上沙洲的水鸟在叫,把大家的兴趣带起来,再引到君子好逑的主题;至于「赋」,则是开门见山地直说:「你哪是来换丝啊,根本是打我的主意!」
由于我上一篇讨论「格物致知」,已经谈了不少「比」的写作方法,所以今天专谈「兴」和「赋」。
如果你很细心,说不定已经发现,我写作很爱用「兴」的技巧。
譬如在<热笔与冷笔>那篇文章里,我明明谈的是写作的技巧,却在一开始先说美国人嫁女儿时,有个习俗是由父亲带女儿跳舞,宾客在旁边唱歌‥‥。
在<读书的微量元素>那篇,我的主题虽然是谈读书,却在一开头先说我从年轻就有气喘的毛病,然后谈到十全大补汤。
至于上一篇写的<处处有文章>,说的虽是格物致知的方法,却先讲土耳其人用咖啡渣子算命。
我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是:为了在一开始就引起大家的兴趣。因为我知道人们对父亲带女儿跳舞的习俗、十全大补汤治气喘的功用和看相算命这些迷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所以好像用糖果引小朋友,先绕个弯子,把读者的好奇心带起来。

「兴」确实常绕弯子,它跟直说的「赋」恰恰相反。举几篇大家熟悉的名作为例──
孟子<离娄篇>谈到「齐人之福」的「齐人」,开头就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一开头就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他们都开门见山,两三句话就把主角交代了,属于「赋」的写法。
可是碰上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用「兴」的写法,就不一样了。明明是写「醉翁亭」,他却由「环滁皆山」谈起,先谈到琅琊山、酿泉,再慢慢带到亭子,却还吊着大家胃口,只讲那「醉翁亭」是由当地太守命名的,直到文章最后一句话,才点出来:「太守谓谁?卢陵欧阳修也。」原来是作者自己。
又譬如沈从文写<边城>,他也不直接由那主角说起,而先讲湘西的风景,说了一堆地名和地理位置,以及河上的渡船和乘客之后,才把爷爷和孙女引荐出来。

同样的道理,今天如果你写自己的家,可以用陶渊明写「武陵人」的方式,直接讲:「我家里有几个人,住在某市某街」也可以用沈从文写<边城>的方法说:
「当你到高雄,出了机场,就会看到一栋蓝色的十四层高楼,楼顶上像个公园,有好多树,如果你眼力好,还常可以见到在那片绿荫之间,有个白白的头,那八成是我奶奶,正在空中花园浇花。」然后把你的家逐步介绍出来。
同样的,你今天写<父亲>,可以像孟子一样单刀直入:「我父亲是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从我很小,他就‥‥‥。」
你也可以学欧阳修:「看电视里播出莲花节的新闻,看到好多荷花,就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带我去植物园赏荷,父亲总是一手牵着我,一手拿着相机,碰上‥‥‥‥」于是你由电视新闻谈到荷花,想到植物园,再忆起带你去赏荷和摄影的父亲。
由以上这许多例子可以知道──
「赋」比较强而直接,「兴」则活泼而委婉。所以写论说文、短文或新闻稿时适于用前者,写景言情和小说时比较能用后者。当然「写作无定法」,任何题目到手上,你都可以把那「开门见山」、「格物致知」、「迂回引带」的三种方法想一遍,挑最适宜的入手。甚至能将三者融合,以「兴」的方式带入,以「比」的方式申论,以「赋」的方式作结。相信只要你不断试探、不断练习,遇上任何难题,都能循着这三条路,一一化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欧阳修《醉翁亭记》
朗诵《醉翁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王树山书法 首发
醉翁亭记·欧阳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