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介绍(附图) - 景点发现 - 远方社区 让自助游更轻松!
爨(音cuan,一般干脆叫川底下)底下村是一个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较好且集中的村庄,因访古热的名声大噪。目前有76家保存较好的农宅可供游览,最古旧的一些农房则只是一堆废墟。
景点信息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咨询电话:010-69819333
门票:20元
交通:苹果园地铁站乘929支线路公交车川底下路口站下车即到。
自驾  1、航天桥走阜石路到门头沟,再走109国道行10公里至担礼村路口有路标。
2、自苹果园向西行驶到门头沟龙泉宾馆沿109国道到斋堂,再向西行驶5公里即到。
住宿:村里有不少民房既可参观也让住宿。
住宿推荐
爨底下古迹山庄(老村长家)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古风苑
价格: 30-50元/人  包吃住
联系:010-69816398  13716126645
推荐理由:老村长那抑扬顿挫的解说是最有意思的,村子的来历和历史都会给你讲解的津津有味。去黄草梁灵山都可以住他家中转。
爨底下村地图
爨底下村方位地图
爨底下村自驾图
景点相关资料
这里是北京通往陕、晋和口外的要塞,繁华一时;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飞扬着八路军打击日寇,保卫家乡的炮火硝烟。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明清古居。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全村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76套,住房656间,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的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被称为“京西的不达拉宫”。
爨底下村民有财神的化身关公庙,有盼子的娘娘庙,有保佑太平的观音庙,村民们世代相安而息。爨底下村民合着时代的节拍,迎改革创业之风,民俗旅游业蓬勃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已成为村民的一种时尚。爨底下村又是京西传统教育基地、影视基地。
国家1A级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109国道可通达,距北京市区90公里,该村是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体,具有独特建筑历史文化特点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人文旅游景点。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是随山西向北京移民迁移至此而建立。
爨底下全村都为韩姓,据村里“祖先堂”记载,韩姓是第一世族韩福金、韩福银、韩福仓之后裔。排列辈分为: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共20辈,现已繁衍至17辈。
古村的发展得益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修建的古驿道,它是通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必经之路,因此既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又是对外交流与发展的商旅之路,为村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落环境与70余套灵巧、精良的山地四合院,正是古山村当时经济繁荣发达的象征。古村重视宗族、血缘的维系,在推崇爱家爱国思想和伦理道德规范村民行为的教化下,村民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历来有报国献身精神,至今村中还保存有韩家子弟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立功喜报。村民对国家有着炽热朴实的爱。
日本侵略者入侵家园时,仅有108户的村庄,就有70余名青年参军,其中34名青年为国捐躯,另有30多人随军南征北战,展示了村民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和事迹。解放后,由于丰沙线铁路和109国道的开通,使古山村失去了古驿道商品交易及客栈的地位,从商旅必经之地转为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小山村。
爨底下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村内至今仍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成为历史的遗存。20世纪80年代处于封闭贫穷的山村,大量青年外出求知、安家,村内只剩13户人家,30多人,至此古山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也正是因经济的衰退,村民无力建造新房的特殊情况,却保留了古村原始风貌和融于自然的田园环境,保留了一处具有珍贵历史文物价值的古村落,它已成为京西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人文资源。
古村群山环抱布局随地形高低变化依山而建,在以龙头山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控制下,将76座精巧玲珑的四合院民居,随山势高低变化,分上下两层,呈扇形向下延展,以放射形态灵活布局在有限的基地上,建筑布局严谨和谐,变化有序。村落的整体布置形似“元宝”,气势宏伟。
广亮院
位于村落中轴线的最高点,是古村四合院中等级最高的院落,门楼为中型如意门,七级台阶,门口地面两块石板铺砌,一块青石喻“脚踏青云”,一块紫石喻“紫气东来”。正房五间,其建筑装饰非常精美,充分体现了当时主人的家庭地位。
古驿道客栈
为双店式四合院,临街而建。是昔日过往商旅的落脚之地。双店院集居住、商业、货物仓储为一体的组合院落,各院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临街铺面,三开间倒座房,明间前后均由四扇大门组成,设置很有特色。
关帝庙
位于村东半山之上,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村民祈雨、祭天、转灯、游庙等多种活动的场所。大庙的建筑等级也是村中最高的,有高大的台基和檐廊,建筑十分精良。
南坡梁
是村前一座景色俊美的山梁,沿山石铺砌的步道,登上山梁,可俯瞰古村全貌,还可观看到金蟾望月、神龟啸天和蝙蝠献福等自然景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是击退日本鬼子进攻的战场,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线天”
是古驿道上的一处景观,全长150米,大道直通其中,周围有双龙洞、八奇潭和九柏九石阵等自然景观。
来历
此地为京西韩氏家族聚居之地。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川底下村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在村口,有一块一人多高的黄色花岗岩,巨大的“爨”字书写其上。“爨”(cuàn)的解释:1、烧火做饭;2、姓;3、灶。
巨石背后说明
“爨底下村”是因为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
当地村民另有一说:爨底下村居民全部是明初山西“韩”姓移民的后代,因韩与寒同音,寒者,乃贫穷之态,寒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能富足,便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使这个难写难认的“爨”字让别人认识和理解,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取其“大火烧二木,韩姓也兴旺”之意。
全村都姓韩,据村里“祖先堂”记载:本村为第一世族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哥仨的后裔,并记有本村韩门二十代辈分,排列辈分为“福、景、自、守、玉、有、明、(奉)、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二十辈分,雍正年间前后为“玉”字辈,现村中70岁左右的老人基本都是“晓”字辈,现已传到“茂”字辈。
景点图片
古老土墙记载着爨底下村的历史
爨底下村——碾子
爨底下村留着三个时代印记的墙(最上处为明清壁画,中间文化大革命标语,最下边是改革开放)
一枝黄花春意闹
爨底下村民居
村口的巨石
老村长家的院子
鬼子“三光”的遗迹
爨底下村一景
村里的碾子
爨底下村——关帝庙
登上村前南坡梁,可俯瞰古村全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村传奇|岳 强
北京这个藏在深山的古村,已有400年历史,被誉为北京的布达拉宫
500年前的一个村子——爨底下村
北京门头沟区有哪些古村落
中国名字最复杂的村子,人们看第1字就晕了,很多电影都在此取景
\“爨”名天下:蹿出深山的京西名村爨底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