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融四岁能让梨,为何老师从来不说长大后的孔融,原来说不得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懂得谦让,孔融前半生的故事可能每个人都十分熟悉,但是后半生的故事,会让你大跌眼镜。

孔融,鲁国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出名并非四岁让梨,而是16岁,名士张俭受到迫害,一路逃到孔融家中,被孔融所救,就在官兵抓捕张俭时,其兄孔褒为他顶罪,孔融因不畏权贵闻名。在北海为相时,孔融在街头上看到了一个死了父亲的人,孔融看到哭得不够悲伤,就认为他不孝,于是就把他给杀了,孔融藐视群臣,极为傲慢,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有一次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就派人向刘备求救,刘备就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双方从春天打到了夏天,城内兵力仅剩百人,此时孔融还在读书,在得知城破之后,孔融就抛下了妻儿,一路逃到了山东,然而汉献帝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他更加傲慢了。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讨乌桓,当时饥荒战乱,曹操就上表要求禁酒,孔融又讥笑他,认为不要禁酒,曹操早就对他忍无可忍,而孔融的口无遮拦,终于让曹操找到了借口。

原来孔融在醉酒之后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句话的意思,他跟父亲没什么感情,他只是父亲发情的产物,母子之间也没什么亲情,把他生下来,只是将瓶子里面的东西分离了而已。曹操就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在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将他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死后,都没人愿意给他收尸,可见孔融的人品在当时有多么差劲。

孔融四岁让梨,让大哥孔褒心怀愧疚,替他一死,孔褒的死让孔融出名,孔融13岁又因孝行名天下,但又说出不孝的话,很显然四岁让梨,大概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作秀的成分还是很多的。美国也将“孔融让梨”当作反面教材来解读,其中一种解读将孔融描绘成了一个富有心机的人,从小要学会撒谎,只要不择手段,才会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另外一种解读是孔融不让梨,就会遭到哥哥的殴打,美国版的解读叫“约翰争梨”。

西方一些家长从来不鼓励让梨,他们会鼓励选择大梨的孩子,赞扬他们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鼓励选择小梨的孩子,来赞扬他的友爱。一味的谦让,不是弱小,就是心机太深,正如孔融一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名要趁早?一路开挂的人生竟是被低情商断送!!!
孔融四岁就懂得让梨,但你知道长大后的孔融吗?老师可不会告诉你
吃惊!这是那个4岁让梨的孔融?怎么越来越会怼人,最后结局如何
UC头条:让梨的孔融以不孝罪被杀, 究竟是怎么回事?
4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最终也变成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之人
[历史漫谈]孔融让梨的虚伪与卑劣——有孩子的家长都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