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菲特教子给我们的启示

 

巴菲特教子给我们的启示 

老巴

                    小巴:彼得巴菲特,音乐家,沃伦.巴菲特之子
 
 
  彼得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富二代”,他已婚,双胞胎女儿已经三十岁。但这不妨碍他的魅力,因为,他是是“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也是著名音乐家、艾美奖获得者。 近日,彼得·巴菲特再次亮相由财新传媒、《浙商》杂志联合主办,今日早报协办的“财富之子的人生选择”活动。不过,日前彼得·巴菲特来中国,带来的不是父亲的致富经,而是一本关于他的自传———《做你自己》。 巴菲特在首发现场透露,父亲让他自己为音乐剧巡回演出筹款,这引得嘉宾李开复、徐小平笑言老巴菲特“太抠”。 

        也许因为有个巨富老爸,人们自然认为彼得的人生起点很高,没有谋生压力。对此,彼得给予否认,“小时候我走着上学,没有车接车送。离开大学后,我便开始独立生活,不仅要负担音乐工作室的开销,还有房贷的压力。”彼得-巴菲特说,他希望这本书能在中国读者中引起共鸣,因为父亲从没为他开过一张支票,他和哥哥姐姐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事业并拥有了自得其乐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中国读者没什么太多不同。父亲虽然非常富有,但至今一直住在没有围墙的房子里,生活方式没有丝毫改变。“如果有一天你走进这所房子,你会看到我父亲穿着睡衣坐在他的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烤土豆片,没有任何奢华的场面。” 

    巴菲特说,有一个“股神”爸爸当然很幸运,最幸运的就是从这个“股神”爸爸那里学到了一套处世哲学——人生得靠自己打造。不过,有一段时间,他特别讨厌别人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那是我在为一部音乐剧的巡回演出筹款时,那些投资人、赞助机构都不解地问,你怎么会需要钱,你向你父亲要不就可以了吗。这让我有一种挫败感。”彼得-巴菲特说,“在这件事情上,父亲让我先自己去筹款,剩下的10%或许他可以负责。他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体验到了他对我的爱和尊重——他给了我自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听到这里,嘉宾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皆说老巴菲特太抠门。李开复说:“要是我儿子有搞音乐剧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支持的。”徐小平直言 10%太少,如果是他,会给更多,至少一半。

  请不要叫我 “巴菲特的儿子”

  父亲从未给他写过一张支票   他从未向父亲请教投资理财

  彼得·巴菲特并不乐于别人以“某某某的儿子”介绍自己,他有着与父亲浑然无关的头衔——美国著名音乐人、艾美奖获得者。与商人老爸的睿智精明不同,彼得身上充满了艺术家气质。昨天,他还现场演奏了一段自己创作的钢琴曲《寻找你自己的家园》。

  但对彼得而言,父亲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做你自己》这本书就展现了他的人生经历及父亲对他种种的影响。“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一张支票,我离开大学校园后,不仅要还房贷,还有音乐设备等贷款要还。”

其实彼得20岁左右,父亲的财富就被世界津津乐道,“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父亲一直跟我们说,幸福快乐是你要追求的,金钱是跟随着你的幸福和工作而来的,而不应该引领你的工作。”

  所以,老巴菲特至今还生活在原来的房子里,80岁仍然每天自己开车。“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正巧进入我的家庭,可能跟我8岁时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吃着三明治、炸土豆片,穿着睡服享受着生活,没什么特别。” 而如今,彼得·巴菲特也早已是一位父亲,他的双胞胎女儿已经三十多岁了,都在旧金山的零售店里做售货员。

  《做你自己》有许多版本,但老巴菲特只为中国版写了序言。他在序言里说,其实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不一定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有可能是带着一个金匕首,它可能是一个双刃剑。正因如此,他为教育孩子花了不少心思。

  曾经有一段时间,彼得非常不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父亲是谁。“我最大的梦想是让自己的音乐剧《灵魂》能够演出,但这需要很大一笔钱。当我寻找赞助时,很多人会问我,你找你爸爸要不就行了吗?但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解释,其实我父亲不会给我这个钱。”

  两年前,巴菲特决定将自己400亿美金财富中的370亿美金捐给比尔·盖茨和马琳达基金会,给自己的孩子各自10亿美金。但这笔钱不是让他们花销,而是分别给了他们不同的基金会。

  老巴菲特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教他们去寻找自己的人生和价值。“我从来没有真正请教过父亲投资理财方面的事情,他也没有主动跟我谈。”
 
什么是成功?
 
 在日前的新书发布会上,担任主持人的杨澜首先抛出了最被中国读者关注的问题:“你为什么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彼得回答说:“我和父亲都在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因此可以说我继承了父亲的信仰:享受每天所做的,便是真正的成功。”“金钱是副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工作的实质”,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彼得认为:选择薪水低但能给予自己更大满足感的工作。金钱并不能买来幸福,而人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谁希望牺牲自己的快乐,去过毫无意义的生活呢?
        总有一种方式可以两者兼顾。你可以在解决温饱的同时,还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就我个人而言,我热爱创作音乐,而为了谋生,我要为电台的商业广告谱曲。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是我人生最大的目标,但它却成全了我既能创作又能谋生的需要。此外,我对生活的需求很低。
 
 
小巴菲特眼中的老巴菲特
 
  彼得:我小的时候父亲并不那么知名,我二十岁左右时父亲的财富积累才被世界津津乐道,但父亲从来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至今我的父亲还生活在我长大的房子里,没有任何的围墙,他80岁了,仍然每天自己开车,如果你有一天晚上正巧进入我的家庭,可能跟我8岁时见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吃着三明治、炸土豆片,穿着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我在做自己事业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自己的环境,因为别人都对你有所期待。我作为一位职业音乐人最大的梦想是让我的音乐剧《灵魂》能够演出,当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筹款才能让这个梦想实现。我去问不同的投资人,问政府机构、文化保护的机构,说你应该来赞助我音乐剧巡回演出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会需要钱呢?你找你爸爸要不就行了吗?我没有办法跟每个人解释,其实我的父亲不会给这个钱。但我恰恰认为这是我感受到的父亲对我的尊重与爱,那就是父亲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自己去获得成功,自己去筹到这些款项,让这个音乐剧演出成为非常成功的案例。
 
 小巴教子
 
    彼得-巴菲特不仅从老爸那里学会了“做你自己”的人生哲学,还将它传递给了女儿。 “我有两个双胞胎女儿,她们都30多岁了,在旧金山的零售店里做售货员,自食其力。”彼得-巴菲特认为,教育孩子的核心不是要把什么东西灌输给孩子,而是为孩子提供充满爱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过有创造性的生活。彼得:我的双胞胎女儿已经三十多岁了,我很快要做外公了。两个女儿在旧金山的零售店里做售货员,她们自食其力,也过得非常快乐。我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能做自己,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开创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彼得·巴菲特:人的价值观才是最稳定的货币
巴菲特之子:父亲从未给我写过一张支票
彼得·巴菲特:我并不在乎拥有奢侈品
对话彼得·巴菲特
做你自己
不值得定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