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小吃

小吃通常是指不是为了吃饱,而是正餐之余、茶余饭后的辅助食品。也可以是逛街购物、旅游时的好奇解馋、品尝异地风味的非主食,还可以藉此了解当地风情

小吃往往就地取材,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文化及社会生活风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地域风格特色食品,更是离乡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

  • 重庆小面

  • 重庆小面是重庆四大特色之一,狭义的重庆小面是指麻辣素面,分汤面和干溜两种类型,重庆小面还包括有浇头面食,如肉、肥肠、杂酱、豌杂、猪肝、臊子、酸菜肉丝排骨、猪蹄、猪耳朵、豆花等二十几种浇头。可能黑多地道的重庆人吃过的花市豌杂面、南纪门的"十八梯眼镜面”,味道确实不摆了!说句实话,我只要一想到就要流口水。



  • 巴渝美味——酸辣粉“

  • 酸辣粉是重庆乡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小吃,由于价廉物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酸辣粉主要采用红薯粉加工而成,分为两种:一种为水粉,即用红薯淀粉自己调配而成的;另一种为干粉,即加工成粉条装的干粉条。由于干粉条制作的酸辣粉较为简易方便,全国大都使用干粉的制作方式。其中八一路好吃街的好又来酸辣粉最为有名。


  • 磁器口陈麻花 

  • 特色:规格:每绞长10厘米,股条绞得均匀,美观,每绞绞花五旋,扭头整齐,每绞25克。色泽:鹅黄色。组织:松酥,无粘连硬结现象。口味:松酥脆,突出味精鲜香味,咸度适中。

    • 山城小汤圆

    • 特色:以其小巧玲珑、皮薄馅大、香甜滑糯而著名。山城小汤圆粉面揉匀,包甜馅心,煮熟。特色是白如玉珠,皮薄透明,隐约可见馅心,香甜滋软。

    • 现在还有流行的冰汤圆。



    •  小滨楼

    • 重庆小滨楼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位于重庆千厮门码头(河边),以经营传统小吃为主,1984年组建“老字号”以小滨楼招牌命名的名小吃中心,集风味小吃、川菜为一体。现迁置于小什字民族路,一楼一底的经营场地按巴渝民居建筑风格装饰,多年来这里的美味菜肴,名特小吃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宾客,使他们津津乐道,留连忘返。小滨楼名特小吃中心,由两名特一级厨师主理厨政,带领20余位青年厨师挖掘、整理、制作重庆特色川菜、重庆名特小吃。这里既有中餐筵席,也有中餐零餐、小吃,还有小吃宴、小吃套餐,食客在这里足不出门就可以品尝到众多的重庆美食。如今的小滨楼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品种多、选料精、做工细、味道好、小而全、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这里经营的小吃大部分是重庆名小吃、重庆风味小吃,是地道的重庆名小吃中心。

    •  小滨楼主要美食:百花江团、四味珍珠圆子、扬州烧麦、小滨楼红油水饺、小滨楼担担面、小滨楼素椒杂酱面、鸡蛋果酱熨斗糕、四喜汤圆。

    • 小宾楼四喜汤圆,重庆特色小吃 

    • 原料:糯米粉,粳米粉,赤豆,芝麻,绵自糖,桂花,猪肉茸,冬笋丁,猪板油丁,熟猪油,松子仁,瓜子仁,芝麻油,盐,味精。 制法:猪板油丁拌上糖、松子仁、瓜子仁。将糖、桂花、芝麻拌匀。鲜肉茸中加盐、冬笋丁、味精拌匀。赤豆煮熟,擦成细沙,拌入糖、熟猪油。糯米粉、粳米粉加沸水揉成米粉团,揉匀、搓条、摘剂,分别包入豆沙馅芝麻馅猪板油丁馅肉馅,成四喜圆子,下锅煮熟,装碗。

    • 特色:  糯黏可口,馅不雷同

    • 合川桃片 

    • 特色:规格:切面光整,厚薄均匀,长方形片状,长9.2厘米、宽3厘米。每公斤440片以上。色泽;玉白色,有光泽。组织:绵软俐片,散得开,卷得起,不粘结,不脱桃仁,无糖子、杂质。口味:香甜滋润,有桃仁、玫瑰香,回味清香。


    • 江津米花糖
       

    • 特色:规格:每块厚薄均匀,长短一致。色泽:洁白。组织:酥脆化渣,不松散,不砂不化。口味:香甜可口,具有米花清香,无异味。


    • 老四川灯影牛肉干


      灯影牛肉干片薄似纸,可透灯影,故此得名。其色泽棕黄泛红,咸度适中,落口消融,酥润适口,腴美汁浓,清香鲜美,回味无穷。


    • 鸡汁锅贴


      所谓鸡汁即是鸡汤,此品特色为底面酥脆,表皮软糯,馅心味鲜。鸡汁锅贴如配合炖鸡汤同上则更具风味。

    • 怪味胡豆


    • 怪味胡豆产品原创于1958年的重庆市北碚区,现已成为重庆传统名特食品之一,主要生产厂家达30余家,年产销量在12000吨以上,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喜爱,并已远销到了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冷锅麻辣串

     


          用做好的竹签把各种蔬菜、肉食穿成一串一串煮熟,吃之前放入特制配方的调料盆里裹上调料即可食用。冷锅串串因其方便实用且经济美味的特性在市场上获得了迅速发展,现今的冷锅串串已成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小吃。

     (烤串)
     

  • 鸡丝凉面


    这种凉面可以选用机制的面条,入沸水中煮熟,煮时不能煮得太软,捞出后放在案板上趁热洒熟菜油少许,抖散让它快速降温,到互不粘连且已冷却为止,才能称之为凉面。鸡丝凉面,就是在凉面上淋上用辣椒面、花椒油、醋、味精、酱油、蒜泥和麻油调成的味汁,再撒上煮熟后撕成的鸡丝。后来,人们又发展出绿豆芽凉面——绿豆芽在沸水中煮到半熟,保持脆嫩,放碗中,上面盖上凉面,再浇上和鸡丝凉面相似的味汁;还有三丝凉面,就是将单调的鸡丝丰富为鸡丝、火腿丝和猪肉丝。  

正东担担面


担担面是重庆的风味小吃,据说担担面的历史已有150多年了。过去重庆有卖麻辣小面的小贩,肩挑一副担子,敲着竹梆沿街叫卖,担子的一头是火炉和方锅,方锅分为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熬有鲜汤。另一头装有面条、佐料、碗筷。人们把这种挑担敲梆沿街叫卖的面条称为担担面。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里担担面挑子就有上百副之多。正东担担面店创办于1950年,最初在保安路摆一副担子专卖麻辣小面,挂牌正东担担面,这担担面制作精巧,舍得放佐料,一时间从众多的担担面中脱颖而出,为大众所喜爱。1953年摊主租下一门面设店,以担担面为主,兼卖红油水饺、金钩抄手、油燃面等,仍以正东担担面为店招。正东担担面的担担面多次被评为重庆风味小吃、重庆名小吃。在2000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正东担担面从街头面摊发展成为一著名老字号品牌,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做工精细,调味地道,第一、面条精细均匀软硬适度;第二、十余种佐料都是精选的特色产品,吃起来微辣,味厚,香鲜滑爽。正东担担面店不仅担担面有名,它的红油水饺、金钩抄手、油燃面也相当精彩,多次被评为重庆名小吃


  • 吴抄手 

  • 重庆市风味食店。位于中华路,由李文生、陈尚智等五人合伙经营。于1952年开业,专营抄手。据该店老厨师辜骏回忆说,吴抄手这块招牌是借来的,因为成都青石桥有一家吴抄手很有名气,为了招徕顾客,就冒名为吴抄手,其实两家并无关系。


  • 过桥抄手

  • 过桥抄手——一道地道的重庆传统美食,因其独特的饮食方法而闻名,食用时将碗中抄手夹入味碟中,蘸上碟中调味后食用,犹如过桥,故名。特色是细嫩爽口,因人而宜,味多变化。过桥抄手以面粉为主要材料,口味咸鲜,食用时将煮好的抄手盛入碗内,将高汤舀入,接着配上一小碗的调料。将抄手放入味碟调料内点蘸,然后食之,犹如过桥,故名。故名。特色是细嫩爽口,因人而宜,味多变化。(地址:江北区观音桥金源不夜城正门对面)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是相当有名气的,当时解放碑周边以过桥抄手、吴抄手、丘二馆三家餐馆的抄手最为出名。以现在流行的爬行榜论资排辈的话,如果过桥抄手排第二位,就没有哪家抄手敢称老大。当时每天上午的10点半之后,过桥抄手餐馆那里就排起了两条长龙,一条长龙是排队交钱购票,一条长龙是在厨房窗口旁等着端抄手。其实,过桥抄手的抄手跟其它两家没有太大的区别,关键是就是在它的调料上,那是秘制的,仿都没办法仿。


    老麻抄手 

     


    老麻抄手分为清汤、微微麻、微麻、中麻、老麻及特麻6种味道,加上店家用香浓的骨头汤和鸡汤混合,抄手吃完的同时汤也会一滴不剩……

    老麻抄手分为清汤、微微麻、微麻、中麻、老麻及特麻6种味道,加上店家用香浓的骨头汤和鸡汤混合,抄手吃完的同时汤也会一滴不剩……

    • 特色:麻辣鲜嫩



    豆腐脑

        内脂豆腐下开水中烫十分钟,用勺舀出豆花(一片一片的舀,这样才有层次),.大蒜,小葱切成末,老坛芽菜也切成末,油酥花生,油酥黄豆、红油、葱花和芽菜、花椒面、酱油,猪肉臊子。舀出豆腐脑碗里,调入黄豆酱油,米醋,花椒面,芽菜,辣椒油,葱花,油酥花生米,油酥黄豆。最后浇上臊子,好吃的豆花做好了。


    • 冰粉

       是著名的夏季小吃。冰凉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凉降火。作为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价廉而倍受人们青睐。


      凉糕

       
      凉糕是一款传统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软,食之清爽可口,还有解毒排脓、利水消肿、清热去湿、健脾止的功效。主要原料为大米井水红糖


  • 磁器口椒盐花生

  • 当年重庆城有首民谣:“北培豆花土坨酒,好耍不过澄江口,高店子的黄糕蒸得泡,椒盐花生要数磁器口。”由此可见磁器口椒盐花生的知名度。这磁器口椒盐花生的由来,还有一段因祸得福的故事。相传有一年,有个叫徐老三的船老板运一船花生下磁器口,不慎触礁,通过努力才使船没有沉没。



  • 小脑壳羊肉串串


    地点就在江北海关对面,外贸下面。有一个小店店,叫小脑壳烧烤,最好吃的就是羊肉串和鱿鱼,个人感觉还是羊肉串来得稳当些。他的肉是那种半肥半瘦的棉羊肉,肉很入味,吃起来与别的其它新疆来的肉串完全是两回事。我一个人一般要吃20串左右,再加点啤酒…………舒服!



  • 鸡蛋熨斗糕
      

  • 重庆小宾楼名小吃,将米、面、蛋、糖浆用铁烙碗烙熟食用。因其烙制的器具很象老式的熨斗,故名。制品分甜、咸两种,外酥内嫩,甜香爽口。特色是酥香甜嫩。

     

     
    熨斗糕和白糕是童年最爱的甜点,熨斗糕个头小巧每次我一看到街边有卖的,就忍不住问大人买几个来吃,熨斗糕金灿灿的外层非常焦酥,内里则十分绵软香甜,带着浓浓的米香味,吃在嘴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三角粑

     
     
    以前街头巷尾里总摆着一口方正的小锅,三角粑,块钱两个的吆喝声和三角粑的香气,总能很轻易地就把整个巷子里的小孩都惹过去,然后将这口锅围得团团转,三角粑比较厚实,总给人一种量很足的感觉,但每次吃,总是不舍得吃太快,想让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停留更久一些,更久一些……


  •  
    南瓜饼(红薯饼)
    是由南瓜、糯米粉等材料制作的一道美食。

     

     





  • 重庆麻圆


    个大、皮脆、色泽微黄,一层芝麻紧紧的镶在皮面上,口感香甜绵软,性黏而不粘口。



  • 糯米团

  •  糯米1000克洗净,用清水泡2小时左右。猪肉末300克,鸡蛋三只,生姜,花椒粉,盐,鸡精 ;蒸锅里铺上专用湿纱布,把泡好的糯米捞出平铺在纱布上,并用筷子扎几个孔,大火蒸二十至三十分钟,若想吃软点,就在蒸的过程中撒几次水。糯米蒸好的,倒入盆里,稍凉,放入肉末,鸡蛋,花椒粉,盐,鸡精,姜末拌匀后尝好咸淡…… 再把糯米团成一个个团子……
    团好后再一个个放入蒸锅,大火再蒸二十分钟…… 大功告成,糯米团子做好了!




    「糯米团」

    小时候上学来不及在家吃早饭的时候,大人就拿点零花钱,让拿去买个糯米团路上吃,热乎乎的糯米被压成饼状,把油条和榨菜碎放上去,再裹成一个团子,蘸点白糖和黄豆粉就可以吃了。糯米紧实Q糯,油条香酥,加上外层的香香的黄豆面,口感层次非常丰富,再配一袋香甜的豆浆,这个早餐就很豪华了。

  • 蛋煎糍粑

  • 蛋煎糍粑”也叫做“蛋酥泡粑”,是川南的一道地方小吃。这道小吃的用料简单,制法也不复杂。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糯米洗净泡透,蒸成糯米饭后再加糖舂成糍粑,然后将糍粑切成块状,再拖匀鸡蛋液,入锅用油煎至色黄酥脆即成;另一种是将糯米粉加糖及水和匀,揉成糯米面团,入笼蒸熟后取出,晾凉后制成方块,再拖匀鸡蛋液,入锅用油煎熟即成。“蛋煎糍粑”做好后,若蘸蜂蜜而食,其效果尤佳。有些用葡萄糖或白糖。


  • 油炸糍粑块

  • 糍粑块,脆脆的外皮,边用舌头舔下粘粘的糯米,边小心翼翼的注视着手里的糍粑块,好随时揪出隐藏在糯米深处的地雷——花椒。花椒!!花椒!!!!一不小心,地雷爆炸,糯米竹叶的清香,混合着舌头麻木的颤抖,又别有一番滋味。。。 


  • 凉糍耙

  • 特色:糯软香甜,白润美观。重庆凉糍粑色香味俱佳,糯软醇甜,入口凉爽化,沁人心脾 ,香甜可口。 配上黄豆面,怎一个爽字了得。

     


    红糖糍粑

     还可以配红糖水。




  • 锅贴饺子

  • 1.在猪肉糜内加酱油拌匀;将蔬菜洗净剁碎,挤去水;将葱、姜、面酱、五香粉、麻油(约250克)放在一起拌和。然后将肉糜、碎蔬菜、调料放在一起拌成锅贴肉馅。
    2.将面粉倒在面板上,加水约2.5千克和成面团,稍饧后揉成长条,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面剂。面板上撒干面粉,把面剂一个个放在干粉上按扁,再擀成直径6~7厘米左右的圆皮,用每张圆皮裹适量肉馅对折起来,再捏成带裥的花边,形如月牙状的锅贴生坯(俗称老虎爪)。
    3.将带边的铁铛放在火上,用油抹遍,再浇上一层麻油,将生锅贴一行行整齐地排入铛内,随即洒上一些水,盖上铛盖,烧到水快耗干时,再洒点水继续煎到水耗干,揭开铛盖,浇点麻油,一面将铛不时转动,一面用慢火烙,待锅贴底呈焦黄色用铲刀铲出即成。
    特点:焦黄色,皮薄馅多,一面脆,一面柔,鲜美不腻。
     

  •  

    老字号九园包子

     


    起源于重庆民国时期的 1931 年,在重庆城鱼市街(现在的较场口得意广场轻轨通风口前),享有中华名小吃、重庆老字号、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包子名店及中国特色包子等荣誉,是"老重庆"耳熟能详的食店,婆婆辈儿提到九园包子总是舌下生津。上个世纪30年代,九园老板叫苏泽九,苏原为孙中山革命军喻毕威部的参谋长,后退伍,由开书画店的公孙长治资助 2000 个大洋开办餐馆,公孙长治以苏泽九名字的第三字"九"为题材,取名"九园",有期盼"长久"之意。而后九园落户小什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什字附近以新华路、打铜街为主的几条街道,被喻为中国的"华尔街",从朝天门到小什字的公路上汽车很少,从车里出来的人,常常是著名的银行家。"九园包子"是那个时候的重庆"城里人"最"资格"的食肆。


  • 泡凤爪

  • 泡凤爪是重庆的著名的小吃之一,起口味酸辣,而且做法简单,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做凉菜食用。平常家里一般是把凤爪煮熟后放进泡菜坛里浸半天取食,但泡菜味较重,我不大喜欢。经比较,发现有友出品的袋装凤爪很不错,凤爪先斩细,再用糟辣子和多种调料腌制,胶质和骨头尽数入味。既有泡的风味,又不掩饰凤爪的本味,而且耐品。我很多外地朋友吃后都赞不绝口,更有文静小姐连食六袋的“骄人”记录。这种泡凤爪在家乐福和很多小店都有得卖。



  • 合川羊肉米粉(少水粉)  

  • 在合川,最基本的米粉汤就是羊肉汤,我一直喜欢羊肉的鲜,合川是山羊的产地,所以羊肉很便宜普遍,而且山羊肉没有那么严重的擅味,伴米粉的羊肉都是大锅文火焖的,红红的羊肉汤在锅上汩汩的开着,起锅的米粉放上少许盐,花椒粉,蒜泥,然后舀一勺羊肉汤,合川的米粉店都很实惠,1.5元的羊肉粉会有铺满碗的羊肉,最后加上香菜,上桌的时候白色的米粉,红色的鲜汤,绿色的香菜,让人食欲大开。特别是冬天吃米粉,喝下热腾腾的羊肉汤,暖意流遍全身。 吃米粉有个禁忌,不能放酱油,米粉吃起来比米线顺滑,对汤的要求比面和米线高得多,汤鲜才能让人吃起来格外爽口。

  • 火腿鲜肉包子

  • 特色:皮薄馅大,松泡如棉,鲜美爽口。


  • 叉烧包子

  • 特色:色白皮薄,甜咸爽口。 (虾饺、蛋挞、烧卖)


  • 粉丝鸭血灌汤包

  • 临江门重百负一楼粉丝鸭血灌汤包,代表了重庆包子界的水平,除了曾经的九园包子,就数它了。(不知和小宾楼的包子有啥区别,也是蘸醋吃)


  • 金汤包 

  • 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社保局旁)  ,皮薄馅多,无需什么佐餐菜肴,便宜而美味,实属性价比颇高的一款美食。其实,说句公道话,金汤包原来的味道是不错的,那个老头还在的时候!现在是个女的,老板应该没有换,但包子整体质素有较大下降!但是即使如此,在重庆的包子界,应该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 开水米花糖 (爆米花)

  • 特色:规格:正方形块状,底面平整,每块边长11厘米,厚3.5厘米,中分4小方块,表面撒糖均匀,每块重100克。色泽:纯白色。组织;炒米颗粒松泡,呈“灯笼壳”状,组织松紧适度,无焦粒黄米。口味:以开水冲泡后食用,入口滋糯,突出炒米的清香味,芳甜可口,无异味。 有的地方是用爆米花加糖冲开水,一样的效果。



  • 江北土沱麻饼

     

     

  • 特色:底面呈此褐色,块形饱满完整,每块50克,皮薄馅大,松酥滋润,味美甜香,风味独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


  • 酥心脆糖

  • 特色:规格:圆条形,大小均匀,体形完整,面麻满华。色泽:白色略黄。组织:酥脆,剖面皮心均匀。口味:酥脆爽口,纯甜清香,有浓郁的芝麻香味。



  • 醪糟麻花

  • 特色:规格:略似绳状,扭结成花。绞花3~4旋,长10厘米,均匀整齐,每绞25克。色泽:深鸭黄色。组织:松酥,无杂质。口味:松酥香甜,蛋香正常,回味有醪糟的甜香,爽口宜人。醪糟麻花为重庆南岸食品厂特产,形制美观,香脆松酥,突出的特色是食后有醪糟的甜香,回味沁人,在小食品中独具一格。


  • 冠生园核桃糕

     

     

  • 特色:规格:长条形,大小均匀,体形完整,楞线分明。色泽:白色。组织:细腻、柔软、滋润、切面层次清晰。口味:纯甜,有突出的桃仁清香。

  •  


    「油茶」

     

     


    小时候,街边有随处可见的油茶摊,现在,已经很难寻了,想想距离上次吃油茶,也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碗正宗的重庆油茶粘稠鲜亮,上面的馓子堆成小山一般,朴实的粗颗粒感清晰可见,将米糊与馓子拌匀后,馓子的香脆与米糊的咸辣完美融合,舀一大口送进嘴里,馓子发出的清脆响声,让这顿早餐回味绵长。

  • 鳝鱼鸡蛋卷

  • 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

  • 做法:
    1、用油布将煎蛋锅毫无遗漏地擦一下,然后将好鸡蛋的1/3一点一点倒入锅内,向四周摊开。鸡蛋半熟时,将鳝鱼横放在摊开的鸡蛋上并卷上。
    2、用油布往锅上擦油,将卷好的鸡蛋卷往涂上油的地方挪动一下,使没涂上油的地方也涂上,然后将剩下的鸡蛋倒一半进锅里,将刚才卷好的鸡蛋卷作芯,再按刚才的顺序卷一遍。同样,将剩下的1/3的鸡蛋再按上述做法卷一遍。
    3、趁热将煎好的鸡蛋放在竹帘上整形,切成适当的大小放在盘子中。

  •  特点: 滑润爽口,清鲜味美,老少皆宜



  • 彭水心肺米粉


    心肺米粉乃彭水一大风味小吃,心肺米粉色泽美观,颜色红亮、质嫩鲜美、软糯适口、麻辣鲜香、细嫩化渣。这种小吃风味浓厚,鲜滑爽口,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是彭水的大众早餐。


  • 彭水嘟卷子


    嘟卷子是彭水最为特殊的小吃之一,以前采用特殊的一种蕨类植物为原料,(现今改为红薯)磨成细面,加水成糊状,再放进热锅里烙成块,然后卷成圆条,切成一卷一卷的,蒸熟,拌上调料于是就成为晶莹剔透,软糯滋润,别具苗家风味的彭水名特小吃--嘟卷子!


  • 彭水荞面豆花


    彭水荞面豆花的历史年代久远。今天的彭水县,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趁热蘸食,鲜香嫩滑,食欲顿开。


  • 黔江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据说,重庆油茶都是从毗邻的贵州“引进”的。乡里的男女老少,一概会喝,一概爱喝。早起的主妇,第一件事就是为全家准备好油茶。喝过以后,该出早工的就各行其事,做一阵活路,再 回家吃早饭;也有的是在饭后喝,俟各人酒足饭饱,坐在火槽边,再捧上一碗油茶,细品慢酌,别有一番情趣。

         油茶的做法:在锅里放上油,熟后把茶叶倒入快速炒匀,掺上少量水煮一分钟左右,用长把木瓢把茶叶搓烂,然后掺进适量的水,烧开后,放盐,满屋飘香的油茶便大功告成。贵客临门,主人还会在烧开的油茶里打几个鸡蛋,搅匀后起锅。稍殷实的人家,-般会在桌上摆几盘瓜子、花生、糖果之类,名曰下茶。


  • 秀山洋芋花(狼牙土豆)


    洋芋花是用特殊工具把洋芋加工成花一样的形状,油炸后,加上调料,味道独特,是好吃的人最喜欢的风味小吃。洋芋花的做法非常简单:工具也非常简单,就是用不生锈的一小块锑铁皮做成瓦一样一高一低的形状,然后用这块铁皮先将洋芋切成块,再将块切成条留着待用。锅里倒入油,烧至七成热,将洋芋花倒入锅里炸一分钟即可,炸的时间太长了,不脆.炸好之后捞入盆中,放入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味精,,蒜泥即可.当然,根据不同地方的口味,调料上酌情增减。


  • 荣昌黄凉粉


    说起荣昌黄凉粉,那可是80万荣昌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的美食,既价廉又物美。荣昌人到了外地,想起最多的小吃莫过于它,回来后最先尝的也必是它。


  • 长寿薄脆

  • 特色:棕黄色,薄而不碎,脆而不焦,又酥又香。


  • 长寿血豆腐


    血豆腐是重庆长寿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清光绪年间,由当时在北京、广东任道台的长寿人孙志平带到京、粤、沪等地而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因而传遍大江南北。


  • 酉阳麻辣牛肉片

  • 特色:外观紫红透明,麻辣兼备,焦酥香脆,瘦不塞齿,久嚼味长,开胃诱食,且保鲜期长。


  • 酉阳酿豆腐


    酿豆腐这也是一道土家族的传统菜肴。据传,明代时的酉阳宣慰使冉玉岑就曾以此酿豆腐为主菜招待过前来巡视的朝廷大臣文安。


  • 龚滩绿豆粉


    在乌江边的千仞绝壁上,有一个小小的镇子叫龚滩,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龚滩人爱吃绿豆粉,爱做绿豆粉。绿豆粉清热,吃了不上火,口感好,食用方便,非常受古镇人欢迎。


  • 忠县香山蜜饼

  • 主要原料有面粉、蜂蜜香油。先和成面团并加入蜂密揉搓成胚。然后,锅抹油经烘烤而成。色泽黄亮,香味四溢,入口外皮酥脆焦香,内里酥软甜美,倍受食者喜爱。

  • 忠县(现属重庆)的传统小吃,传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旅游去过忠县的读者可能会问,忠县有个玉印山,何来香山?不错,忠县有个玉印山,也叫石宝寨,位于忠县城东九十公里的长江北岸,山势陡峭,形如玉印,因此叫玉印山。倚山而建的楼阁共有十二层,层层相叠,从山脚一直通到山顶,有五十六米之高。远远望去,孤峰拔地,崇楼接天,宏伟壮丽,引aa*i。此楼阁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是为便于游人登山而建的。这座塔形的楼阁,每层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有泥塑,有的有碑刻,有的题有诗画。游人进了楼亭,只需一层层地上去,边欣赏.边登山.且口可直达山顶,而不必再攀岩附索地登山了。楼阁顶端已是山顶,项阁对面有一座三层大殿的绀雨宫。此宫建于清咸丰年间,巍峨辉煌。宫前有一石洞,名鸭子洞。为何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这是因为有一个传说,有人将一只鸭子放入洞中,结果发现这只鸭子在山脚下的长江浮起。意谓此洞深可通江。

  • 石柱绿豆面

  • 特色:绿豆面柔中有韧,色泽嫩绿,有豆类和菜汁的清香,营养丰富,物美价廉。

     
  
石柱嘟巴粉


       嘟巴粉是一种用纯天然蕨粉做成的食品,用筷子夹吃时用力要均匀,否则它会滑得像泥鳅,跑到地上去。


  • 铜梁花根


    是铜梁县传统名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名兰花根。本品制作要经过制料、过筛、熬糊、出坯、炸制、挂衣等十多道工序。成品形似蚕壳,色黄饱满,组织泡酥,香脆化渣。


  • 大足三驱李甜粑


    甜粑产于大足县三驱镇,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三驱镇河街居委李顺儒、何琼夫妇制作的甜粑,远近闻名,故得名——李甜粑。


  • 三驱田凉粉


    田凉粉产于三驱镇,历史悠久,现有100余年的历史,可称之为田家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绝活。田凉粉每年一万公斤以上豌豆作原料,制作凉粉四仟盆,八万碗左右,广州、泸州、成都、重庆、永川、大足等市内外客人颇为喜爱。


  • 永川鸳鸯包子


    鸳鸯包子用上等面粉为皮,以边油,好肥肉瘦肉、白糖为馅,是永川传统食品,创于清时,迄今百余年,本品甜咸兼备,鲜香肉嫩。"口吃包子甜烫背"早在群众中成为戏言。


  • 涪陵油醪糟汤圆

  • 特色: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 武隆羊角豆干


    武隆县羊角镇是中国豆腐干之乡。羊角镇豆腐干系列产品是羊角镇传统名特产品,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中国豆腐干之乡之称。豆腐干系列产品采用该地独特泉水和优质大豆为原料,配以各种名贵中药材,利用几百年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精制而成。 



  • 巫山翡翠凉粉


    在很久很久以前,三峡人的祖先是住在山洞中的,山洞的外面长满了这种树叶。他们经常用树枝叶洗炊具,不小心水泼到了满地草木灰的炉灶边,说来也怪,锅中的水马上就凝固成绿色亮晶晶的块状物,诱惑着老祖宗不由自主地的去品尝。当尝到如此好吃的东西后,就天天想吃,于是用这种树叶煮成汁拌上草木灰做成凉粉。因为当时是洗碗水做的有点臭,取名为臭凉粉而原用至今,因为五山旅游开放后,游客说那么好吃的东西不能被臭字玷污了,后来就改名为翡翠凉粉


  •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 解放碑的银丝米线  

     

  • 这个地方不错哦,虽然环境不怎么好,也就是说看起来不怎么干净,但是吃的东西确实很多,几乎你能想到的卤菜,他那里都有,而且味道也不错,而且好象最出名的是他那里的米线,还有卤肉饭~反正品种感觉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种成都名小吃(pp)
​历久弥香的自贡小吃
四川十大人气早餐,全都吃过就厉害了
陪伴重庆直辖18年的老字号美食…你吃过几家?
这8家“老字号”,竟让老重庆人吃了几十年还深爱着!
去重庆必吃的十大小吃?重庆十大特色小吃 重庆特产小吃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