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觅画记】赵之谦:今日海派之源(下)

既然双方都已经形成了文字,魏稼孙总要在这两位大师之间做出调和,于是他在吴让之印谱的后面写了篇跋语,魏在此跋中首先介绍了吴让之的印风,而后谈到了赵之谦对吴的评价,之后作出了如下的调和语:

既而㧑叔为文弁首,论皖浙印,条理辨皙。见者谓排让之,非也。皖印为北宗,浙为南宗。余尝以钝丁谱示让之,让之不喜,间及次闲,不加菲薄。后语㧑叔,因有此论。盖让之生江南,未遍观丁、黄作,执曼生、次闲谱为浙派,又以次闲年长先得名,诫相轻,且间一仿之,欲示兼长。其不喜钝丁,习也。不病次闲,时也。㧑叔之论,所谓言岂一端,亦非排让之也。

赵之谦画像

魏锡曾的这番话其实是在替赵之谦进行辩解,由此可见,魏十分回护自己的密友。然而魏请赵之谦给《二金碟堂印谱》写题记时,赵之谦却写出了“稼孙多事”四个大字,同时在此字后又写了篇小记:

稼孙竭半载心力,为我集印稿、抄诗、搜散弃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则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书四字儆之。

赵之谦说他感谢魏稼孙费心费力为自己搜集印蜕和诗稿,认为真正的好朋友才会这么做。但赵之谦又接着说,他大半生的时间用来刻印赋诗,只是为了生存,但这绝不是父母养育自己的本意,所以他要用“稼孙多事”这四个字来告诫自己:不要在艺术方面耽误太多的时间,努力谋取功名才是正途。可惜的是,赵之谦一生未能考取进士,最后只能靠花钱来买官。

在当年,买官也要花一笔不小的银两,赵之谦哪里来的这些费用呢?虽然说赵之谦的父亲松筠公本来就是一位商人,但到了咸丰三年,松筠公去世,家道就衰落了下来。赵之谦自称:“咸丰癸丑,遭先赠公丧,鲜民之生,日益危苦,终岁奔走,卖衣续食而已。”

赵之谦书“稼孙多事”

生活困难,赵之谦常靠借债度日,他何以能够筹到捐官的大笔银两呢?好在他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使得他能够通过出售自己的书画作品来挣钱。但这样的挣钱速度还是让赵之谦等不及,于是他就对外接活,而后请人来代笔。黄涌泉在《赵之谦绘画代笔考》一文中引用了赵给他人所写之信:

昨失迓为罪。潘星斋侍郎有扇一,欲求阁下一画,以速为妙,原函呈阅。初十必相见,款写“星斋司空大人”可耳,下书“王□□”三字足矣。尚有一横披,欲求捉刀,画大笔,不论几笔,愈潦草愈好。未知日内开作否?当奉上也。此致子钦仁兄大人照。弟之谦顿首。

赵之谦请人代笔,同时还要求马上交件,并且还告诉对方不必认真,看来为了筹资,赵之谦想出了各种的办法。其实书画家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情应酬,赵之谦也会面对此况,比如他在信中写道:“以识人太多,应酬太巴急。即轿夫一项,一月可销去屏幅数张。米珠薪桂,穷交戚族,均取给于此,故无赢余,与清官同,今之所谓清官也。”

就算缺钱,但以赵之谦那种孤傲的个性,他也并非来者不拒,看不上的人即使给钱他也不写。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载:“(赵之谦)性兀傲,有心所不慊之人,虽雅意相乞,终不能得其片楮也。”

赵之谦 花卉图册

虽然性格孤傲,但赵之谦还是有几位气味相投的好友,除了魏锡曾,他与江湜、胡澍、沈树镛均有着密切地交往。然而巧合的是,他的这些密友都先自己而卒,这种状况令赵之谦十分的悲伤。张小庄在《赵之谦研究》中写道:“赵之谦的一生,真可谓是丧事不断,前半生是失亲连连,父母、兄嫂、妻女相继去世,三十四岁便已家破人亡。接着便是丧友,江湜、胡澍、戴望、沈树镛,四人皆寿不满五十而卒。赵之谦更号'悲庵’,虽是为悼念亡妻,但纵观其伤悲不已的一生,与其遭际最为贴切者,则莫过于此号。”

连遭丧乱,令赵之谦开始思索原因,而其总结出来的结果竟然是“金石之学不吉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金石之学不吉祥,今乃信之。同辈中如潘中丞(祖荫),贵矣,然无子女。弟则遭遇更惨。荄甫仅有子。韵初去岁失一子,今岁又丧偶。如兄于此事,自以去岁为最畅观,亦失二子。如影如响,可畏可畏。”他认为这样的结果乃是“此皆金石家恶报”。金石家为什么就会遭到恶报呢?赵之谦未能说出所以然来。

但无论怎样,赵之谦乃是篆刻学方面的一流人物,原本为他不以然的小道成为了后世对他的最高评价,篆刻之外,他的书法也广受后世所看重。而赵之谦在温州、福州避难期间,写出了《章安杂说》,此文中有不少的内容都是他研究书法的心得。比如他在此文中称:

汉以后书学传者不多。晋人书祖二王,二王之书,传者皆唐人摹勒。所存宋《淳化阁帖》,所搜甚富,实不及绛州本,此不能为外人道也。今人论书,动称二王,不知二王书果如此乎?据后世传写数过之本,而力信古初,反不如取每科状元策学之,尚是真面目也。

上面明确写着是“墓址”

赵之谦认为后世所流传的套帖以《淳化阁帖》最为有名,然而此帖内所收录的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难道就是他们的真迹吗?赵认为经过一次次地翻刻,各种套帖中的二王作品其实早已失真,无法从中真实地看到二王作品的本来面目。由此可以看出,赵之谦也属于尊碑抑帖派。而那个时代,碑学渐渐兴起,显然赵之谦也受到了包世臣的影响。并且他在《章安杂说》中也明确地称:“安吴包慎伯书,当代无过之者。”

赵之谦的书法不仅仅是得自于碑帖拓本,张宗祥在《书学源流论》中说:“㧑叔得力于造像,而能明辨刀笔,不受其欺,且能解散北碑用之行书,天分之高,盖无其匹。”

看来,至少张宗祥认为赵之谦的书法吸收了古代造像的气质,于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同样喜好碑学的吴昌硕对赵之谦的书法特别佩服:“先生手札,书法奇,文气超,近时学者不敢望肩背。”吴隐则认为赵之谦的书法本自魏碑:“余嗜书画,尤嗜悲庵先生书画,鹤庐所嗜与余正同。悲庵工橅魏碑,于规矩谨严之中,极神明变化之妙。其所为变化,即其画笔之超群轶伦、不可方物者也,则书中有画也。悲庵善画山水、花卉、以秀逸之笔寓朴穆之神,其所为朴穆,即其书势之还醇敛锷、静与古会者也,则画中有书也。要非其人植品高,读书多,弗克以臻此。此悲庵之书画所为可贵也。”(《悲庵剩墨》第一集,吴隐《序》)

融入青山

赵之谦在绘画方面同样颇有创见,其子赵寿伣等为父所撰《行略》中称:

府君幼即能书画篆刻,长更博观唐宋元明人真迹,无虑数千百种。书则初学颜平原,画则兼习南北二派,继而苦心精思,恍然悟书画合一之旨,在于笔与墨化,能用笔而不为笔用。……书法既进,更经篆与八分之意作画,神明于前人所立之规矩,而画之技又精。

对于书画之道,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也有过的一段论述:

画之道,本于书。书不工,而求工画,如小儿未离乳先哺以饭。虽不皆受病,而瘠与弱必不免矣。古书家能画则必工,画家不能书,必有市气。

墓前的小径

赵之谦认为书画不可分割,如果书法不好,绘画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成就,如果一个画家的书法不好,那么他的作品定然带有匠气。为此张小庄在其专著中评价说:“相对而言,赵氏后阶段的碑派书法对其绘画的影响更为重要,其中魏碑、篆、隶等笔法,极大地增强了绘画的线质,从而也改变了作品的风格。所以,赵之谦的画风是随着其书法风格的变化而转变的,而其前后阶段的划分,也正与书法相同。”

由以上可知,赵之谦无论其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尤其他的篆刻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面目所在,并且直接影响李后来的海派风格,因此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评价他说:“会稽赵㧑叔之谦,……开前海派之先河,已属特起,一时学者宗之。至是,南田派亦少人过问矣。”同样日本大村西崖在《中国美术史》中也有着相同的观点:“赵之谦之山水花卉,出自八大、石涛,为今日海派之源。”

但是张钰霖与潘天寿等持不同看法:“至于把赵之谦归入近代'海上画派’的说法,就显得比较牵强。”张钰霖在文中解释了她的看法:“从赵之谦的生平行迹来看,他从未在上海有过较长时间的逗留,他不曾加入过上海的任何一个书画组织,从时人对当时上海地区艺术家团体及交游情况的文献记载来看,也没有赵之谦参与活动的记录。也就是说,赵之谦并未介入海上艺术生态。”(张钰霖《浮生印痕——赵之谦传》)

路边看到了介绍牌

即便赵之谦算不上是海派之源,但他对海派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他之后活跃于上海的一批书画、篆刻者中,赵之谦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正如陈巨来在《安持精舍印话》中的所言:

近百年来印人辈出,舍丁、邓外,其著称者如蒋山堂仁、奚铁生冈、黄小松易、陈曼生鸿寿,要皆谨守一派,未能脱去藩篱。洎会稽赵㧑叔之谦出,集取徽、浙、皖三派而更参以新室镜铭、六国币等,上师秦汉、内辟心源,错综变化莫可端倪,二百年来一人而已。李阳冰有云:“功侔造化,冥受鬼神。”㧑叔当之允无愧色。

赵之谦通过捐赀买得了官位,而后几经辗转,在光绪十年春,他转任江西南城县知县。这个阶段因为工作劳累,赵之谦的身体每况愈下,早在当年的二月末他的左耳就已失聪,到了三月中其继室陈氏病殁,这件事对赵之谦心里颇为悲伤,再加上南城县的治安环境并不好,几个因素加起来,使得他劳心劳力终于病倒。《行略》中称:“值援闽各军络绎过境,促供张严甚,或时与兵官龃龉。既念逝者,又廑公私之累,哀郁伤于中风,寒袭其外,遂病。绵惙浸淫,至于气喘神散。”当年十月一日赵之谦哮喘去世于江西南城县官舍,终于56岁。他去世后,友人张鸣珂写了一副挽联,以此来总结赵之谦一生的成就:

西汉文章,北朝书法;

南城仙吏,东浙通人。

马路对面的纪念亭介绍牌

赵之谦去世前,仍然有一些债务没有还清,所以其后事是由一帮朋友集资料理,这些朋友将赵之谦和陈氏的遗柩从江西运回了浙江,在光绪十一年九月十一日落葬于杭州丁家山。而在120多年后,也就是2012年6月29日,我来到杭州,前去朝拜这位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巨星级人物。

此程的杭州之行,得到了杭州古籍印刷厂董事长张国富先生的大力帮助,他安排自己的司机陪着我在杭州地区到处寻找,而赵之谦墓则是其中一站。赵之谦墓位于杭州市丁家山北部,按照地图我们一直开行到这一带,然而这样的模糊地址,在面积很大的丁家山颇难找到目标。这一带不属于热闹景区,问过几人均为游客,无人知道赵之谦墓的具体位置,于是我请司机把车停在路边,而后在这一带步行寻找。

丁家山的北部,一侧是山,另一侧平地,在这平地上看到了一个院落,从外观看上去应该是个会所。我在此院的门口看到了保安,于是向他打问,这位保安竟然知道赵之谦墓的具体位置。他告诉我说,由此向西往回走200米就能看到一个不显眼的小路口,由小路口向山的方向前进就能够找到赵之谦墓。谢过保安重新上车,请司机按其所言前行,果真在山的一侧看到一个小缺口。由此登上山坡,远远看到一座墓丘,走进一看墓碑上却刻着“盖叫天之墓”。

无奈只好重新下山,请司机沿着山路慢慢开行,我全神贯注地向山一侧探望:既然赵之谦墓处在丁家山北部,而我将这一带一一看过来,总能够找到目标。果真在一个小岔口上看到了赵之谦墓的标牌,于是立即停车,而后沿着这条小径向内穿行,穿过绿化带果真看到了在空地上建起的赵之谦墓。

赵之谦纪念亭

走近细看,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墓丘,一个平台上立着有些像灯塔或和尚墓塔般的石幢,上面刻着“赵之谦墓址”,如此说来,原墓已经不在,只能大约知道是在这里。虽然如此,还是让我有些兴奋:毕竟这是一位艺术大师长眠之地。这块墓址碑立在一个青石平台之上,不知道平台的下面是否就是赵之谦墓的墓穴。然而这个平台之上,却摆放着一个空酒瓶,从外形看是一瓶法国威士忌XO,细看瓶底上还有一些汁液,我不能断定这是雨水还是酒剩。这让我联想到了此前的祭拜者:他何以知道赵之谦喜欢喝洋酒。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位祭拜者是位嗜酒之人,他在前来祭拜赵之谦时带来了一瓶酒,不知道他会不会像李白那样:竹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㧑叔,对影成三人。

正当我沉湎于自己的想象之时,突然听到了马路对面的喧闹之声,走过去细看,原来这里还有一座木制结构的赵之谦纪念亭,而此亭的建筑手法突出于周围的景色,堪称丁家山脚下的点睛之笔。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引来了几人在此拍婚纱照。在赵之谦墓前,做这样浪漫的事,有可能这对新人也是爱好艺术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之谦|近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但这并非他的本愿!
海派画家(26)赵叔儒
【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吴昌硕 山水画】
/◥◣书法欣赏:赵孟頫书法欣赏_秋深帖/◥◣
他的金石书画,开海派之先河
赵孟頫《清华斋赵帖》书风遒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