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如惜取眼前景

蔚蔚-文、图


2013年8月至12月,是我体验“北京书店小旅行”的日子。这是我计划中要从头到尾完成的一部书稿(从采访到撰写,从摄影到插画,从设计到编辑),也在“蜜思”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个人专栏(一周一篇)。从农历“处暑”到“大雪”,我先后走访了北京20多家大大小小的书店,采访近10家,从中体验到旅行的另一种可能。


之所以叫“小旅行”,因为它既不需要遥远而漫长的旅途,也不需要“非裸辞不足以明志”,仅仅花一个下午或者一天的时间,去书店、小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或是参加读书会,逛逛布料市场,甚至在街头巷尾散散步,亦可以感受到旅行的乐趣。


重要的不是走多远,重要的是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比如,穿行于北京的各家书店,我曾发现其中灯的丰富性丝毫不逊色于藏书。库布里克书店丰硕的果实灯,照亮MOMA香河里幽静的书籍森林;老书虫书吧的灯更像“记忆的发光体”;而雨枫书馆那盏漂亮的风铃灯下,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女孩依偎在妈妈身边,灯下母女共读的画面如此温馨;最好玩的,是在字里行间书店发现的书灯,既是书,又是灯。“喜上眉梢”,名字亦好。


有时不只是灯。坐在三联书店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看到不知是谁在灯罩上写下刘喻的话,读来深得我心——“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这些书店的灯光,带来细碎的幸福感,微小却有生命力,它照亮了在这个城市中学着与自己的孤独感相处的我们。对身在异乡学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尤为复杂,它既不是故乡,也不是与你毫无关系的城市,它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唯一遗憾的是,当你默然走过它的身边却错失了对它的觉察。


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帖子总是《此生一定要去的N个地方》,“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已变成一种时髦的标题。我很喜欢的却是李静睿在《愿你的道路漫长》里的一句话,总结地那么彻底,她说,我们终其一生不辞辛苦地寻找各种各样的背景板,但我们终究不过是同样的自己。


所以有时我会暗自庆幸,在“环游世界”的梦想之外,还能找到另一种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发现城市中的小而美”何尝不是一场壮游呢?


而“小旅行”给我带来的另一个微妙的改变,则是与陌生人人交流的“勇气”。这得感谢第一位愿意接受我采访的店主——豆瓣书店的卿松和他的夫人小花。


在采访卿松之前,我惯常的旅行方式是一个人默默行走、思考。这种只要你愿意可以一天不说话的独自上路的感觉,很适合人静下心来与“自我对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可“小旅行”不应该只有一种可能,所以mercury姐姐提醒我说,可以试着去采访下别人。


“是啊,为什么不去采访呢?”

“可是会不会被对方拒绝呢?我可以做到吗?”


去豆瓣书店的前三次,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两个小人”的追问,一个“小人”是想要改变的我,另一个是自我怀疑的自己。


第一次去豆瓣书店,就很喜欢书店的氛围,那天遇到亲切和蔼的老板娘小花,觉得她应该不会拒绝我的采访吧,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没敢提出邀约,加上天色已晚,只得买书结账回家。


第二次下午再去,从下午待到黄昏,眼看日暮余晖把窗台上的植物浸染,期间在店里发现了三本好书,却还是对采访一事犹豫不决。不过从mercury姐姐那里得知,豆瓣书店的店主卿松也做装帧设计,“八月之光”正是他的设计品牌,原来,我们还是同行啊。


说来惭愧,直到第三次去豆瓣书店,我才鼓起勇气和店员打招呼,请他引荐店主卿松,卿松欣然答应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次和卿松小花一起聊天,竟聊了五个小时!也许是因为大家有很多共同的编辑好友,又或者是因为我们都是书籍设计师,自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卿松和小花也愿意和我说说关于豆瓣书店的心里话。


现在想来,前几次的纠结,实在是挺好笑的。如果不是卿松和小花,我大概还是那个说话小心翼翼害怕被人拒绝的姑娘,在纠结中浪费了大量时光。而因为他们的鼓励和信任,之后我再邀约其他书店的采访,无论是相谈甚欢,还是遭受拒绝,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其说有了与人交流的勇气,不如说是有勇气面对自己。几个月后有朋友评价说,你好像变得自信了。而我心里明白,所谓自信是在真的做过一些事情之后,才慢慢长出来的。


现在回到了上海生活,我仍然在“小旅行”的路上。它让我越来越能够用自己的视角看待生活的城市和世界,体验与另一个自己好好相处的时间。那些被微小幸福击中的瞬间,那些终于找到同路人的瞬间,以及摔倒之后爬起来独自面对的瞬间,都未必是走到天涯海角能换来的礼物,它一直都在身边,它是人生这条旅程的每一天给予我们的礼物。


就像我最喜欢晏殊那一句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嗯,不如惜取眼前景,不如怜取眼前人。


作者介绍

蔚蔚

蜜思成员之一,“小旅行”的践行者。

转基因白羊座,非典型上海姑娘。

爱美爱吃爱笑爱旗袍,但最爱的还是文字的力量。

曾经的美术编辑,现在学着成为会设计的好编辑。

辗转腾挪之后,体悟人生重要的不是身份的界定,而是你真的做了什么。

立志成为“设计师里最像编辑的,编辑里最懂设计的”创作者,并为之努力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书店
一则书店老板写的招聘启事
这是个拍照的好地方,你去过吗?
从广交会馆到留灯留灯
忆秦娥四首
全世界最不孤独的图书馆: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