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两个吃货,一本奇书

作者: 高军 / 徐路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4-3-1

ISBN: 9787533938840

作者信息:

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20世纪60年代末生人,画家,现居合肥。著有散文集《世间的盐》。

徐路:豆瓣网名“张唐”,20世纪70年代生人,金融从业人员,爱读书,马拉松爱好者

国人可怜,饮食男女,男女谈个不好就算黄赌毒里的事儿了,所以只好议论一下饮食,所谓舌尖上的中国。当不了登徒子的文人们,没奈何,只好当吃主儿。这风气,也不是自本朝始。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圣人都讲究了,大家自是风行景从。书堆里略翻翻,笔记小说啊、随园食单啊、梁实秋、汪曾祺、唐鲁孙、逯耀东,谁谁谁,谁谁谁,一路看下来,我虽非吃货,纸上阅历是有的。


看得多了,略有心得。这类书的理想作者,该是左手拿着铲子、右手拿着笔的吃主儿,馋,懂烹饪,能执笔。不过,向来罕见。苏东坡的招牌肉是小妾朝云的手艺,李渔的《闲情偶寄》时时闪出一句“予尝授意小妇”,所谓“君子远庖厨”,君子们谈吃往往只是纸上的盛筵,细考起来有些靠不住。这类书又有两大门派,一类是富吃派,珍稀的食材,优秀的厨子,精致的餐具,菜谱出自某显宦某妖僧某名媛的私厨,座上客都不讨厌,什么都有来历,什么都有档次,不仅勾人口水,还勾出多方位的艳羡。可一般文人口福尚浅、难有这样的豪华体验,只好去当穷吃派,故人鸡黍,故乡莼鲈,故去老奶奶的那一碗豆腐,江湖菜山野菜弄堂菜家常菜,乃至于路边摊的一碟黯然销魂叉烧饭,同样津津乐道,同样其味醰醰。总体而言,谈吃不比谈别的,有个“我”绕不过去,所以口腹不过是个话头,作者的识见、才情与胸襟才是根底。


所以我觉得,《快活馋》这一本,写得实在是好,是左手铲子右手键盘的那种真知灼见,有肚里一只鸡、眼前江山万里的境界。就是放在自古以来的食文序列里,亦不遑多让。


风老师是奇才,不落畦径,不入时趋,写古人,写近人,写土改、文革、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都写得活色生香、历历在目,更兼对世事人情目光如炬、直扣命门,怕是灵猫转世,大有来历也。他的半本“画厨”,名为厨事,实则人事。其中,奇人异事两篇最有神彩,《咬蛇》一篇的丁三,为吃蛇而被蛇咬,兀自把蛇收拾停当才去医务室,馋得大无畏,可谓馋人至境。《鳖精》一篇的“鳖精”,没落子弟,技惊一方,掺杂世代更替的况味,让人徒增感慨。篇什最多的是性情中人的性情中事:《花生米与鱼》里的“他”,因离婚而习厨艺,因厨艺而又结婚,两道家常菜,一把悲欣泪。《胡适一品锅》里的厨子,那“饲养员一样的目光”,提刀四顾的成就感,写活了一位民间大厨。《杯酒人生》里的“醉泥鳅”、《下酒菜》里摔着火柴盒边喝边骂的同学父亲,都是酒鬼里的班头、醉乡里的英雄。《一点善念》里喜欢做菜的画家,略有几分骗子之嫌,毕竟心存一点善念;《画厨》里的夏勃,泯灭了宏图大志,洗手为家人掌厨,也是一门艺术。剩下的篇目大体都与家乡菜、家乡人有关,素鸡、牛肉、茶叶蛋、年豆腐、南瓜粑粑、榆钱、米饭、粥、牛奶、蒿子粑粑、胡辣汤、问政笋、草鞋底烧饼,食材寻常,做法无奇,只因衬了穷困的过去、无邪的少年,既有人情也有野趣。


如果只讲故事,相当于做菜预备了真材实料。而风老师的功夫在于通过语言和叙述,将这些材料转化成美食,其中,刻画的刀工,诙谐的调料,起承转合的火候,抖落包袱的腕力,紧要处收的汁水,不经意间燎的一把草,皆非语言所能尽述,恐怕只有知味者有所会心。风老师的文体十分独特,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遣词用句也是混着来的,古的今的,中的西的,随心所欲,十分潇洒。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语境的比喻和辞藻,加上有节奏的长短句,加上鲜活的动词,加上灵活的视角转换,我想了半天只能用个美食流派加以形容:Fusion。或者更确切地说,从技艺上看,是细致入微而看似大化的“分子美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货绝对吃过猜得出的有名中国菜,你能猜出几个?
世界上最嚣张的植物,竟成了我国吃货的下饭菜
汪曾祺|深夜千万不要看他的书,因为你会很饿
除了吃美食、还有比这跟美好的事么。关于吃货的说说
爱上佛山
舌尖美食-吃货摄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