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读物丨作者:安妮蔡

选自豆瓣阅读专栏《爱上学英语

作者:安妮蔡

One language sets you in a corridor for life. Two languages open every door along the way.

——Frank Smith

回头看自己学习英语这几十年,着实烧了不少钱。从少儿阶梯英语,到四六级词汇书,到考研托福雅思,再到现在我爸用来垫桌角的字典,满满几大箱。这些书并未能彰显我的博学,反而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英语学习者血淋淋的惨痛教训。

前几天逛书城,发现里面恨不得一整层都是英语学习读物,什么“20天说地道美语”、“30天词汇突破”、“英语学习速成”、“快乐学英语”……没完没了,密密麻麻。我看着头晕,刚想逃跑,被一个穿短裙的姑娘拦住,她柔声柔气地说“同学,想学英语吗,来XX英语学习中心吧,词汇、听力、写作您想提高哪部分,包你一个月见成效……”

我想起家中储藏间里无法处置的各种“英语宝典书籍”,想起曾参加的各种英语培训班,我开始愤怒,心底冒出一种叫做“正义感”的东西,觉得自己也许该写点儿什么,为广大还在英语学习的“苦海”中不断投钱投精力,却仍然毫无成效、看不到边际战友们。

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那类速成似的书和培训班,我只想大吼一声“bullshit!” 其实要学英语,有关键的几本书就够了,用不着为我国的出版业做贡献,GDP冲7.5也不差你那点儿。想当年那些老前辈学英语,就靠一本中英文对照的《资本论》,也学成了语言大师。

在我们学习英语之前,有两个真相需要看清:一、语言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有打着“速成”旗号的东西,你可以直接忽视。二、正视一个“残忍”的现实: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native speaker的水平。一种语言,之所以成为“母语”,从我们牙牙学语,到后来的学习、工作、生活,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累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无法复制和替代。所以,如果你不是出生在一个英语的社会环境,并且与它朝夕相处几十年的话,请不要指望在有生之年成为(但牛人可以无限接近)native speaker。认识到这点,我们便不会被“让你说地道英语”这类的幌子所迷惑。这两点中,第二点最重要。清醒认识到第二点,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有目的性地学习,至少能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一定水平。

要选择一本合适的英文读物,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自测一下,你也许可以归属于以下某类:

Category A: 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英语

如果你拿起英文书的目的仅为了一个考试,那请拜托不要浪费时间去曲线救国,也不要骗自己考一个试就能提高多少英文水平。不论这个考试是迫在眉睫还是有个一年半载的准备时间,请现实地放下所有英文读物,直接买考试用书,做它的三四六七遍,想考不好都难。因为大部分考试都是目的性极强,并且有技巧和规律可寻的。

Category B: 想提高工作中的英语水平

若你在工作中要使用英文,需迫切提高自己本专业的英文水平的话。那么请相信我,读几本英文小说,看几部美剧对你没有多大帮助。你也许要说我太过功利,但拜托,人生苦短,你大好时光用来旅游泡妞运动下馆子,干什么不好,非要苦苦和英文耗?并且专业英文提高起来,比看明白一部全英文的世界名著要简单多了!

不论你是工作中要写大量的英文信函、阅读英文合同、参加外商谈判,还是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和文件。去找一本相关领域的(最好是该领域有点儿名气的)英文为母语的人写的书,在这些书中某个特定专业的词汇或句型会频繁出现,天天接触,保准阅读速度会大大加快,潜移默化中你也会提笔成篇。但是,我之所以要强调是native speaker的专业人士写的书,是因为非母语的人不可避免地会犯“不准确”的错误,并且把这种错误传导给你。

其他领域我不懂,在法律领域,若你需天天接触英文合同,就去找几个英美律师写的地道合同背,不出一个月,即使那些合同条款就算翻译成中文都晦涩难懂,但在你眼里却会清晰、明了的如萝莉般单纯可爱。

若你厌烦了工作文件的枯燥,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小说杂志看,例如学金融的可以看看Too Big To Fall(《大而不倒》),学法律的去看看The Nine(《九人》)。这一定比去看海明威的The Moveable Feast (《流动的盛宴》), 要轻松容易得多。我曾经去芝加哥图书馆Teenager(青少年)区借了一本关于猫的奇幻小说,看了一下午,电子词典快点烂,唯一收获是记住了6个描述猫爬行不同形态的词汇……

读到此处,你一定会疑惑:难道这辈子就不能像读中文一样对所有英文书籍都信手拈来,像写微博一样随心所欲地写英文了吗?还是那句话,人生苦短,你干点儿什么不好,非要和英语死磕?够用就行啦!还有一句话,要是你们个个都那么精通英文,你让那些专门学英美文学高级翻译的人情何以堪?适当给人家留点儿活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

Category C: 想提高词汇量

背单词这件事,我一直都不是很热衷。诸位可以回顾一下,你所有背过的,无论是“30天突破词汇3000”、“5000词汇轻松过关”、“如何挑战10000词汇量”等诸多书籍,有哪本你是背完过的?即使背完了,其中有几个词你到现在还记得的?更进一步说,有几个词你现在会使用的?

现实告诉我们,除了那些专业研究英美文学的人,即使是日常工作需要经常使用英文的人,他常用的词汇永远都是那几个,而这些词汇往往都来自于工作中的反复阅读和使用,而并非来自于哪本词汇手册。

而词汇量真正的用处在于对阅读的帮助,因为你在写作时可以用“frenzied”(疯狂的),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在表述同样的意思时,用“bacchanalian”。这个逻辑是,既然增加词汇量是为了看懂更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背了单词,却不进行大量的阅读那又有什么用呢?反过来说,如果你已经有很大的阅读量了,那你为啥还要费那个老劲儿去背单词呢?

有点儿绕啊,anyway,就是我觉得每天啃本单词书,然后故意炫耀词汇量上万的人,着实闲得那儿疼……例如,背个“Dionysian”(疯狂的、狂欢的)这么傲娇的词语,却不会用,或者用了,没几个人能看得懂,也是一件挺孤独的事儿。

如果你非要找本词汇书的话,我建议果断放弃市面上那些一个单词,一个汉语注释,干净利落的不像话的词汇书吧。找一本英文为母语的人编的词汇书,放弃背一个单词就对照一个中文解释的Chinglish思维,尝试着用英文思维去学习词汇。因为词汇本身就不应靠另一国语言去注释的。

推荐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这是一本我唯一背过的词汇书籍,但是程度适合六级以上水平。这是一本全英文的书,它每一个小节只有四个单词,这四个单词有相同的词根或词缀,每一个单词下面用其它简单词汇加以解释,接着是例句,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段介绍这个词来源、历史或趣闻的话。所以一个小节四个单词,却常常让你不知不觉阅读了两三页的英文。整本书读下来,我没有觉得背单词的枯燥,反而有种读杂志趣闻的快感。

例如,“amphitheater”的解释是“an oval or circular building with an open area ringed by rising tiers of seats, used in ancient Rome for contests and spectacles”, 写到关于它相关的来源和历史时说“the most famous of the ancient amphitheaters was Rome’s Flavian Amphitheater, now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Colosseum. Built between 70 and 82 A.D., this structure could hold nearly 50,000 people.” 你恐怕已经猜到“amphitheater”的意思了吧,如果没有猜到的童鞋,本文最后揭晓。

Category D: 想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写这部分的时候,我有点儿心虚。我不是研究英美文学的,也对翻译一知半解,所以我并不懂如何写出优美的修辞、完美的语法、独特的文风的英文,这些beyond my ability (超出我能力的范围)。我只会写点儿还算过关的合同和法律意见书,拼凑几篇美国人中国人都凑合读懂的学术论文,但你对这些也许根本不感兴趣。

要想generally(一般性地)提高写作,我还是建议去找英文为母语的人写的书,不用多,根据自己的程度挑一、两本书,认真读下来便足够。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的英文写作,似乎没有专门看过什么写作的书籍,我通常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无论是看专业书籍、新闻、小说,若我在阅读时看到一句话,觉得这句话的内容或结构在今后我的写作中可能会用到,就把它抄下来。慢慢的,自己也积累了厚厚一本笔记,成为自己写给自己的写作宝典。

例如,若我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句话“three main themes run through this essay” (这篇文章贯穿三个主题)。它会触动我的神经,因为这样一句话基本可以在任何论文中像“万精油”一般使用,我就会毫不犹豫把它抄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Category E: 想提高英文听说水平

对于抱着这类目的的战友们,到是可以“饥不择食”,只要是Native Speaker的视听资料都可以拿来练练,关键在于坚持。

但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很多人练英文,往往逮到一个机会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说,通常会让听的人无聊地离开。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和英美人聊天,不妨多听少说,心中默默记住他们所用的词汇和语句,这比你絮絮叨叨不断地说“My name is…” “I am from…”有效果多了。例如,当我们说某人勤奋时常会用“diligent”,但若你留心听英美人说话,他们很少用这个词,而是用 “hardworking”或“studious”。

听力属于信息“输入”,口语属于“输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输入”比“输出”更为重要,因为即便你口语再差,能蹦几个单词,老外还是能大致听明白的。但若你听力太差,就将自己置于“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市面上练习听力的资料很多,但我首推“美国公共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NPR),它免费、实时更新,练习听力的同时还可以练习新闻阅读,一举双得。

要练习听力口语,听说找个说英文的男/女朋友也是不错的法子,但本人没有体验过,所以不敢妄下结论。

以上仅为我一些肤浅的经验之谈,但不论选择何种读物资料,我都建议选择native speaker所写的书。因为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是将我们大脑中主管母语的程式暂时关闭。模仿英文的思维模式,学习他们的习惯用法,如孩子一般,尽量抛弃自己的原有思维,无负担地学习。

这些仅是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之谈,大牛们大可不必浪费时间阅读此文。若此文对你有些许帮助,那么我就非常开心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果妈无意挖到的一个大宝藏,孩子英语路上的不可缺的指引书,详细的理念精华部分奉上
孩子英文入门阅读到流畅阅读的六个阶段,家长如何参与其中?
备受追捧的原版娃和原版路线,到底有多少坑等着我们跳?
考托福需要多大的词汇量?有读原版书那么多吗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就从这本书开始~~
从英语小白到神,4000词汇量是个分水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