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350亿到571亿的“双11” 阿里巴巴认为这只是一场商业革命的开端
“双11”背后的商业革命
商业逻辑因数据而改变


曾鸣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


11月11日零点前的一刻。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Pad等各种终端面前,遍布中国各个角落的买家、卖家都在屏息静候。买家们在等待着一场超级购物狂欢的启幕;卖家们则等待着全年备战的年度超级促销活动。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这个消费狂欢节的创始者,也在静静等待着这个收获季的来临。

00:00,日历翻页的瞬间,遍布中国各个角落的点击声,汇聚成了网上购物的交响乐。25 秒,交易额达到1000 万元人民币;55 秒,交易额破亿;1 分钟,1500 万用户访问了淘宝网;6 分钟,交易额达到了10 亿元!当天,淘宝网吸引了全国68%的网民,也就是4亿用户的密集访问,其中有1.27 亿人通过手机终端点击到达购物狂欢现场。当天,在淘宝史无前例的购物狂欢活动中,总共达成了350亿元的线上交易。最高峰值时,更是创下7000 万人同时访问的纪录(编者注:此为2013年数据)。

7000万人购物,这个画面已经大到让你放弃想象。换个说法,假设有一座装下法国全部人口的商场,那会是什么情景?在此之前,全球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在毫无技术积累及用户粘性的情况下,完成一天交易350亿的疯狂促销。早在2008年,淘宝年交易额已超过1000 亿元。2013 年,淘宝年交易额达到了1.2 万亿元,5年增长了10倍。

天文数字的背后,是技术崛起的故事,也是互联网革新的故事——这场变革已悄然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场变革甚至将波及全球各行各业。

1
技术 就是未来的商业

与亚马逊等国外零售平台不同的是,淘宝本身并没有自营商品,仅仅是提供达成交易的基础设施。在这个运营稳定有效的平台上,方便其他商家赚钱,这既是我们的核心使命,也是赖以生存的方式。

实际上,我们承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压力。压力来自2012 年的“双11”,那年购物节前半小时产生的流量(访问量)超出了所有人预期。短短20分钟内,上千万的消费者排队等待付款,对服务器的压力冲垮了各银行的网上支付体系,网银陆续陷入崩溃、数百万笔交易骤然停止。5 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各系统才恢复正常。




2013 年,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升级,逐个排除所有可能招致宕机的隐患,并进行了多次预演。“双11”午夜,阿里巴巴技术保障团队“全副武装”待命,等待处理可能出现的故障。灾难并没有再次发生,平台的运作完全正常。无数买家上来了,选货下单付款,然后顺利走人。

“双11”的成功彰显了新商业的真谛——技术就是未来的商业。或者,一种更为准确的表述是——阿里巴巴做的就是数据业务。我们搜集、管理、共享买卖行为所产生的数据并使之流通,从而创造价值。

用户看到的只是全球最稳定、最可靠的电子商务平台,他们看不到数据的存储、计算、流动,他们也不必知道,在这个平台上的每一次点击、浏览、下单、支付的后面,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流动,支撑着每一笔交易行为顺利完成。

正因如此,阿里巴巴把企业愿景确定为“成为数据分享第一平台”。我们投入庞大的资金和人力,历经5 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了中国最先进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不在云上的数据,难以释放价值。阿里云的存在,可以帮助中国的庞大数据流创造价值。数据价值的释放与创造,也是未来商业的核心所在。

2
中国电子商务奇迹应归因于……


中国的增长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反之又推动着中国的增长。过去10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03 年的近8000 万(全国人口总数的4.6%)到2013 年的6.1亿,增长了8倍。目前网民规模已接近全国人口的一半,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一倍。“双11”的奇迹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的超常规发展,既有阿里巴巴自身的努力,也要归因于中国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

如今,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在地铁或公交车站,各种电商平台的广告随处可见。10 年前,淘宝诞生时,“网上零售”(在一个网站上,从远在千里的陌生人手中,购买一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并且“网上付款”,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神奇念头!仅仅几年之间,电子商务慢慢进入人们视野,已成为中国消费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中国电子商务的超常规增长,还必须归因于传统零售业的羸弱。在欧美国家,电子商务只是“锦上添花”的配角,往往只是成熟线下巨头的另外一种营销渠道而已。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角色却十分神奇。

中国并没有诞生像沃尔玛(Walmart) 或塔吉特(Target) 这样的全国性连锁零售商。原因很简单——疆域辽阔、现代经济历程尚短。离开了中心城市,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就变得严重匮乏,广大的乡镇、农村居民基本上享受不到现代零售体系带来的便利。

有一个数据足以揭示核心本质,那就是商场覆盖率。世界上最饱和的市场是法国,每百万人平均有25家商场,美国的比率接近10家,甚至韩国都超过了5家,而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国每百万人平均只有1家商场,中国的零售整合率(即总交易额中前20名零售商的占比)仅为13%,与西欧国家的高于50%相比,显然还处于发展初期。

多年来,中国的零售业无法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电子商务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众多中小卖家也得到了低成本的创业机会。1500万人因阿里巴巴得到了就业机会,这些人中农民占到了一半,其他还包括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我们通过一种商业模式的架构帮助了社会,这是互联网社会性的最佳写照。


3
企业的核心资产 将是数据和创新

中国电商的成长速度令人咋舌,淘宝的年销售额已超过了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展望未来,到2015年,我们预测中国电商的规模将超过美国,阿里巴巴也会超过沃尔玛,登上全球第一大零售商的宝座。而这仅仅是变革的开始。

互联网将沿着价值链一步一步移动,从广告、网上销售到物流配送,并最终渗透整个供应链。很快,网络平台就会促成各商业环节的实时打通、实时协同,让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变成电子商务。到那时,如果你还未在线互联,就意味着你可能已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传统企业也将面临落后的风险,他们必须把所有流程搬到网上,与客户进行互动。没有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接收实时反馈,无法实现互联网时代所需的持续优化。企业online 之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走向协同共赢,消费者反馈的数据会源源不断地流到供应链的上游,帮助企业形成决策。


这种模式推翻了工业时代的所有商业常识。更多地聆听客户之声,就意味着放下控制权,必定迫使企业改变传统做法以尊重客户价值。企业的运作方式必须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计划和规划,让决策自然产生。

这些变化已不是过去科层制架构下的线性控制模式,而是全新的生态逻辑链条。机械系统和生态圈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前者能执行命令但无法调整适应;后者的运行看似缺乏效率,却能遵循网络时代的需求而不断进化。

商业逻辑趋向生态化,是社会迈进数据时代的必然结果。未来企业的核心资产不再是劳动力和资本,而是数据与创新能力。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在以往商业模式下筑起的各种门槛将陆续消失,商业本质将因互联网技术而变。


当前,由小团队开发、市值却能过亿的小应用,例如美国的Snapchat 和Whatsapp,都足以证明个体商业发展其实并不需要庞大的资本和劳动力。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聚集全球的客户群,创下佳绩。

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当积极变化惠及整个中国时,那些与主流经济隔绝良久的尘封角落,将通过互联网连接人、物、资金与信息的力量,释放前所未有的能力,使每一个商业生态中的个体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数据就没有商业模式 从“双十一”到生态化的未来
阿里巴巴:商业模式创新引领者
先有AlphaGo战胜李世石,后有阿里交易额赶超沃尔玛,时代真的变了!
阿里巴巴:发家三部曲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0亿
支付宝的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