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沪者也 | “远东第一公寓”的摩登生活


 

苏州河北岸转角那幢河滨大楼,在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记忆中,有着"远东第一公寓"的美名。上世纪3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格,以及脚下浸染了历史色彩的河流,还 有住在这栋大楼里的人们,都让河滨大楼显得那么的摩登。作为一幢仍有数百户人家居住的历史保护建筑,河滨大楼被许多怀有老上海情结的人们所珍视,甚至地砖 上的几何图案,还留有当年的印记。


谁造了河滨大楼?

上世纪2、30年代,上海租界追逐着当时世界的一种潮流,以高楼大厦为现代化的标志。加之当时租界工部局征税,是按土地面积而不是按房屋面积计征,建高层公寓更是有暴利可图,房地产商岂能放过这种发财的大好机会。


当年上海滩的房地产大亨沙逊,便将他拥有的一大批里弄房屋拆去,翻造了整整10幢高楼,河滨公寓就是其中的一幢。河滨的原址是沙逊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购进的一块地皮建的宝康里。至今,北苏州路400号的墙壁上,还嵌有“E·D·S”字样的石头,这是新沙逊洋行创始人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姓名的英文缩写,也是新沙逊洋行行名的缩写。

谈到河滨大楼的地皮,就要谈到中国近代有名的一个人,他叫徐润(1838~1911年),他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一代买办,非常具有商业头脑。当年,他就预想到上海开了埠,大批的洋人到上海来做生意,人口越来越多,要住,要有商贸活动的场所,首先要有地皮。为此,他除了建议洋行投资房地产外,自己也陆续低价买了 2900亩地。


然而,中法战争爆发,一时间房地产、股票价格暴跌。徐润周转不灵,一时又无现金还债,匆促间以9.5万两银价把苏州河北天潼路附近四块土地卖给了沙逊洋行,平均每亩只卖了3374两。这块地就是后来建造河滨大楼的地方。当徐20年后去世前不久,这几块地至少值200万两——光翻炒土地,沙逊洋行就赚了多少啊!


谁设计了河滨大楼?

沙逊买下了这块地,但是,说实话,这块土地造里弄可以,造整栋的高层公寓在当年就有些难度。为什么?河滨大楼的地块面积很紧,像一把手枪,弄的不好,房间的采光和通风都有问题。但是,设计者巧妙地把大楼设计成了“S”状平面,呈带状,在枪把处划出一个弯式,既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问题,同时“S”形又是沙逊英文字的开首字母,深得沙逊洋行的赞许。


这个设计者就是英商公和洋行,该洋行在上海设计有永安公司、扬子大楼、汇丰洋行、江海关大楼等20多座大楼。大楼的承建方是新申营造厂。大楼1935年建成,初作为商住楼使用。原楼7层(78年的时候加建了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用料也十分考究,墙身采用大块防火石棉砖,地板用硬木细条拼花。整幢大楼交通方便,有出入门11处,楼梯7道,升降电梯9部。底层当年还建有设备齐全的游泳池一座。


“孤岛”的摩登岁月

当年有好几家美国著名影片公司,如环球、米高梅、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公司的上海分公司,都选择在河滨大楼的一楼里办公。底层和二楼基本被京沪、沪杭甬铁路局租用。三楼以上是公寓。当年在公寓居住的大多数是外国人,以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居多,多是在上海市区东北虹口一带经商的商人和供职的高级职员。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河滨大楼一带虽属于公共租界的范围,暂未被日军占领,但秩序混乱,许多侨民被迫搬到苏州河南边的租界“孤岛”存身。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整个沦陷,河滨大楼被日军强行占领,并在这里建了临时集中营,集中关押从各地抓来的英美侨民,一年后遣送回国。大楼的套房,则由日军的军官们居住。

抗战胜利后,大楼一度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使用。不久沙逊重新收回河滨,华纳公司、米高梅公司等商务机构,也再次租河滨办公。1946年,中国政府开始收回租界,沙逊就开始从中国撤资,河滨大楼由沙逊的子公司华懋经营管理。解放后,外国侨民陆续离开,河滨大楼由上海市政府接管,经过修理,分配给知识分子和干部居住。


不寒而栗的1968年

也正因为里面住了不少知识分子和干部,从1967年开始,这里便成了重灾区。


1968 年的夏季,清理阶级斗争运动进行到了后期。王洪文把持下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的机关报纸《工人造反报》,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揭开河滨大楼阶级斗争的黑盖子》,文中火药味浓烈,说河滨大楼是一个藏垢纳污的地方,里面居住的不仅是资本家、臭知识分子,还有走资派,有阶级斗争新动向,要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大清查。


随后,一支由造反派组成的工人宣传队进驻了河滨大楼,并换家换户进行了人口登记和清查。一时间,河滨大楼笼罩在一种人心惶惶的恐怖气氛中了。大楼里,人们见面都是低着头,尽量避开熟人,更别说是聊天了。家家都深居简出,唯恐一不小心便惹上了滔天大祸。

大楼里不断出现揭发别人的大字报,一大批居民被作为“地富反坏右、资本家、叛徒、特务、走资派”,列入了革命群众的监督对象。每天早晚,都拿好扫把,集体在大楼电梯口向毛主席像弯腰请罪,口中要按造反派要求说:“我是四类分子XXX,我向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请罪,向革命群众请罪”...


据住在这里的老上海回忆,在整个1968年的夏天里,河滨大楼,这幢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楼”的建筑里,连续发生十几余起自杀事件。其中,主要是采取跳楼自杀方式。以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没有人再敢沿大楼下人行道行走,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跳楼人的牺牲品。


重现“摩登”

多元化是上海的灵魂——如今的河滨大楼,就承载了这份灵魂。


时至今日,依然有700户居民住在这里,在大楼的电梯和楼道里,你还会随时可以看到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甚至不同肤色的住户。大楼里住着61户非中国籍住户,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大楼的业主委员委员中,还有一位美国人,何明凯,人们戏称他是“编外洋干部”。考虑到大楼里外国人居多,居委会原本还想在大楼里举办英语沙龙,但是,大家并不捧场,因为老外们都争相学着中国话,甚至上海话。

住在这里多年的老上海会提醒你,在这里坐电梯,当心被人当成“洋盘”。为什么?这里的电梯依然保持了英国式的“作派”,到底楼不按1,而是按0(英国的建筑中,通常显示为G)。门厅的地面上,依然能看到马赛克拼贴出来的EB字样,这是大楼名称,Embakment Building的缩写。


作为苏州河沿岸一栋难得的水景住宅,这里不仅有开价800万的豪宅,同样,也有住着在七浦路打工妹的5平米保姆房;住着千余人的高层公寓,却是几年都解决不了的停车难问题;某个寻常日子的下午,你甚至还会在过道里,看到一桌打麻将的上海老太,尽管过道很挤,但是,大家也已习以为常,侧身走过便是。

这就是上海。

河滨大楼仿佛就是一部讲述流动与融合的移民史,大家住在这里非常融洽,似乎什么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对于很多居住在这里的外来者来说,这里就是上海的缩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66 说上海# 在这幢有着“远东第一公寓”美誉的老楼中,抗日英雄、解放上海、越剧名家的故事曾...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五(虹口)
苏州河边的老公寓(作者:薛理勇)
苏州河畔唐晶的家,这个大楼有来头
靠鸦片发家!盘点犹太人沙逊家族留在上海的奢华地标式产业
曾经远东第一滨水豪宅,如今上海老公寓中的永远的神-河滨大楼125平1280万到手出售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