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例丨探索光大特色金融控股集团之路

来源《中国金融》

文丨唐双宁


2014年12月8日,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整体改制而成的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历时11年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顺利完成,光大集团从此步入新的纪元。重组改革的完成和新光大集团的成立,将成为推动光大集团加快发展的重大红利,同时也为光大集团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集团运行模式注入强劲的动力。

  

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是光大集团基于国际国内金融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规律的选择

  

从国际上看,金融业一直沿着“混业经营—分业经营—金融控股集团”的路径螺旋式发展。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的大半个世纪里,以美国为代表,国际上盛行金融分业制度。上世纪末,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分业经营体制废止,取而代之的是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此后,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各金融子行业的金融集团在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大型单体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华盛顿互惠银行等纷纷破产或被并购,硕果仅存的最后两家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几经波折,介于分业和混业之间的金融控股集团成为大型金融机构谋求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从国内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同时,为了顺应综合经营的国际金融趋势,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均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根据这一规划精神,一些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尝试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探索金融综合经营,并在实践中出现了两类金融控股公司,即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为代表的集团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型”,以及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代表、以商业银行为母体扩张形成的“全能银行型”。

  

光大集团改革重组的目标之一是“办成真正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为金融综合经营模式探路。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来探索综合经营,是由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和金融服务需求的综合化决定的。

  

一是从整个集团层面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范围经济效应,也就是说,各子公司经营的业务性质不同,具有互补性。商业银行主要为企业间接融资服务,证券公司主要为企业直接融资服务,而企业外部融资不是通过商业银行或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的间接融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而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有很强的互补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资产管理业务较强的互补性,使集团内部形成庞大的金融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失之东隅”可“收之桑榆”,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范围经济效应。范围经济说的是“加法”的概念。

  

二是从各子公司相互关系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协同效应。无论是银行业务,还是证券、保险、信托或资产管理业务,都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营销金融产品的,都需要在获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好有关风险。金融机构在品牌建设、客户信息管理、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等方面有共同或类似的需求,不同的金融机构可以共同开发并共享统一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这就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说的是“乘法”的概念。

  

三是从客户需求角度来看,同一客户的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客户财富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或综合金融模式可提供“一站式”服务。就公司客户而言,既需要从银行获得流动性资金支持,也需要通过证券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长期性资本;就个人客户而言,既需要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又需要进行适当投资以获得资产收益,还需要投保人身险和财产险以防意外。如果同一客户在同一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公司获得“一站式”服务,客户可省时、省力、省心,而金融机构则可以从客户那里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

  

四是从监管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同一金融机构不能跨业经营,“集团综合、法人分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很好地兼顾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实现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和“一站式”服务综合效益的较好模式。

  

近年来光大集团在金融控股运行模式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光大集团根据自身实际,提出“内部联动”这一战略举措,并把它作为金融控股公司运行模式和综合金融的“初级阶段”大力推进。我们希望,先通过“内部联动”加强集团各企业的业务联系,时机成熟时再“升级”至综合金融服务,最终形成成熟的金融控股集团运行模式。

  

集团推进“内部联动”,提出于2007年,全面实施于201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光大集团已发展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为核心,金融机构和服务功能齐全的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这是一般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优势。另一方面,光大旗下企业的劣势是“小”,出路在于联动。光大集团虽然机构多、牌照全,但都不算大。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不具备规模优势,种类虽多但体量小。“光大系”企业只有拧成一股绳,加强业务合作才有竞争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安的全能攻略
金控集团在中国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建议
西方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架构对我国金融控股集团构建的启示之一——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优势 | 中国...
银行或将持有券商牌照,金融业混合经营充满更多的遐想
金融控股公司:国有商业银行理想模式
什么?!资管新规后还有这两个大招?(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