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公愚的传奇人生

西泠印社社员在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期间相互合影。左起 :马公愚、高络园、唐醉石。


素有“艺苑全才”之誉的马公愚,集诗文书画金石于一身,尤以书法著称于世;可是作为传奇人物,他的许多事迹却是鲜为人知的。


富有革命激情的艺术家

马公愚(1893—1969)出生在温州著名的书香世家。辛亥革命前夕,他与兄长马孟容(1892—1932)一起从新式的温州府学堂 (温州中学前身)毕业后,升入位于杭州的浙江高等学堂 (浙江大学前身),成为既有深厚传统文化素质、又经系统新式教育的温州最早的一批文化精英。


早在 1909年,马公愚就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参加反清运动,秘密散发传单,担任演讲队长,还带头剪了辫子。


马公愚在印社六十周年大庆的笔会上泼墨挥毫。旁立者为钱君匋(左一)、方介堪(左二)、郁重今(左三)。


1912年的一天,马公愚在杭州大街上看到招贴,得知孙中山要在马坡巷法政学堂演说,便急忙赶去,抢先进了会场坐在第一排。听完孙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讲后,突然有一位姓沈的工作人员来到马公愚的面前,说是孙先生要找几位年轻人聊聊,于是马和另外两个青年人被引领进了休息室。孙先生问了一些青年人对革命运动的看法等问题,并且语重心长地对马公愚等三人勉励了一番。这次交谈时间虽然不长,却令马公愚终生难忘。


1919年“五四运动”那年,马公愚、马孟容昆仲和郑振铎、沈卓民等73人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在温州发起组织“永嘉新学会”,创办《新学报》,宣传反帝救国,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倡导新文化运动。


抗战时期,马氏昆仲在民族大义上气节凛然。他俩被誉为“永嘉双璧”,弟弟公愚是“艺苑全才”,哥哥孟容则是当时画坛极具影响力的大家。淞沪抗战时,日寇横行上海,孟容义愤填膺,画了一幅水墨五蟹图,并在画上题句:“看尔横行到几时。倭寇日深,写此志感。”马公愚则在其兄另一幅画上题诗 :“结队披坚执锐,原来无腹无肠。任尔横行江海,酒边终伴橙姜。”以表达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愤慨。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汪伪政权要进入上海租界,接收中国政府的邮政储金汇业局。那时,马公愚在该局任人寿保险处处长。他闻讯后马上辞职,宁可失业,也决不当伪官。从此靠卖字画糊口,生活一度困顿。他的同乡同窗暨姻亲梅思平当时在汪伪政府任要职,想让他在伪政府挂个空衔,即可领取一份薪水,但他以民族大义为重,婉言拒绝了。汪伪政府成立后,马公愚往昔的好友傅式说也当了汉奸,任浙江省省长,想聘请马担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也被断然拒绝。马公愚还特地书写了一副文天祥的《正气歌》,挂在自家客厅里,以明爱国之志。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红色特工”熊向晖受命到上海开展地下工作,临行前周恩来问他在上海有无合适的地方可住,熊讲了好几个地方,可是周考虑后说:还是住在马公愚的家里比较安全,他在上海地位高,特务不敢轻易打扰他。(熊向晖《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解放后,熊向晖曾多次来上海登门拜访马公愚。


马公愚在创作。旁立者为方去疾。


倾力救助朱自清一家

1923年2月,散文家、诗人朱自清(1898-1948)应聘到温州教书,与马氏昆仲同时执教于浙十中(今温州一中)。朱先生远离家乡,在温州人地两疏,而马家却是温州的望族,因此朱自清一家在生活上得到马家不少照应。文学艺术上的互相赞赏,更使朱自清与马氏昆仲之间过往甚密、情深义重。然而,由于军阀混战,以致教育经费拮据,温州的中学教师一学期只能领到三个月工资。


朱自清迫于生计,于1924年2月只身前往宁波教书,而朱母、朱夫人和二个子女留居温州。1924年9月中旬,军阀战火蔓延温州,城里居民纷纷逃匿山中。这时,朱夫人正生病,又举目无亲。她和朱母正急得无计可施时,马公愚来了,请她(他)们随同马家一起到枫林避难。于是,她们匆匆收拾细软,坐上马家租来的一只蚱蜢船去了枫林。半个多月后,朱自清才经过艰难的跋涉,赶到温州把家眷接走。后来朱自清在给马公愚的信中提到此事说:“先生于慌乱之际,肯兼顾舍间老幼,为之擘画不遗余力,真为今日不可多得之友生!大德不敢言谢,谨当永志弗谖耳!”


女杰施剑翘投入门下

马公愚学贯中西,更是艺苑全才,故而交游很广,门生众多。早年在温州中学执教时,教的就是英文,大数学家苏步青、大考古学家郑振铎都是他的学生,马家以前还曾保留了一张苏步青当年英文96分的考卷哩!


马公愚的国学功底也很深厚,他早年在上海大夏大学教的是国文;浙东沦陷前,蒋经国在奉化溪口读书,蒋家特聘马公愚为家庭教师,讲授《曾文正公全集》等。


至于书画金石方面,他的门生就更多了,连大书法家于右任都让女儿拜在马门学习书法,马公愚当年的书名之大可见一斑。另据1947年出版的《美术年鉴》记载,“耕石簃同门录”中即有姜半秋、金鍼三、任政、翁运凡、何骏、贝聿玿等等30多位书画家,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是轰动中外的“民国女侠”施剑翘。


1947年4月4日,马一浮(1882-1967)与印社同仁方介堪(左二)、马公愚(右二)、吴振平(右一)合影于杭州葛荫山庄。左一为夏承焘。(方爱龙供稿)


施剑翘是济南镇守使施从滨之女,直皖战争中,施从滨被大军阀孙传芳戕杀。剑翘闻讯大哭道:“孙传芳不仅为杀父之仇人,且亦一贻害人民的大罪人。”便立誓铲除他。


有一次,孙传芳将要检阅军队,剑翘携一炸弹混入人群,可是掷弹时误中孙的副车。于是孙大索凶手,剑翘从容脱身,但父仇未报,仍耿耿于怀。几年后,孙被解除兵权,便学佛忏悔,寓居天津,经常到佛教居士林诵经,剑翘乘机带着父亲遗留的手枪前往,就在孙伏在蒲团上念佛时,连发两枪,击毙孙氏于佛座前,成为轰动天下的大新闻。剑翘以父仇己报,自己牺牲在所不惜,便赴官衙自首。经审讯,被判十二年徒刑。冯玉祥嘉其孝义,为之申诉,仅囚禁半年余便开释了。


从此,施剑翘声名大振,要求签名、题词者络绎不绝。但她觉得自己的书法水平太差,难登大雅之堂,决定立即补上这一课。当时海上书画界流传一句话“四体书应以马公愚为第一”,于是经人介绍,这位“民国女侠”终于见到、并拜在马公愚的门下,走上学书之路。


据沪上文化名人郑逸梅回忆,抗战胜利之初,施剑翘设宴于沪东某酒家,所邀者大都为文艺界人士。酒酣,书画家们展纸挥毫,立成数十幅。郑午昌更在素缣上绘一刀,姜丹书为添一剑,马公愚则题上“剑气刀光”四字。剑翘很高兴,也挥毫写下“正气呼声”四字,很是道劲。

文 / 何国栋


作者简介

何国栋,1934年1月生于上海,祖籍温州。中共党员,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编审,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新闻出版界京剧联谊会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莲居|海上名家马公愚
马公愚临王羲之墨迹
他们被誉为“海上艺苑的双子星座”,写一个字就要一根金条
“书画传家三百年”,马公愚马孟容昆仲书画展出
马孟容国画在朱自清妙笔下生花(郭谦文)
马公愚篆书和篆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