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博庞莱臣虚斋名画展讲座全记录

南博讲坛】 中国书画的鉴定与收藏——庞莱臣及其虚斋名画

2014.12.27

主讲人:萧平


|第一部分:庞莱臣与虚斋|


庞莱臣,名元济,号虚斋,浙江南浔人。父亲庞云鏳是南浔巨富,为“南浔四象”之一(象下面还有牛啊狗啊什么的)。庞莱臣本人算是个富二代企业家,在江浙沪都有产业,涵盖传统产业如米酱酒中药等,现代产业如钱庄当铺等。书画方面的造诣除了鉴定,自己能画也能写。



庞莱臣收藏的书画主要是三个来源:

一部分是清宫旧藏,内府流传出来的,行内俗称“东北货”,这批东西大多为《石渠宝笈》所记录;

一部分是江浙世家旧藏

一部分是北方世家旧藏


庞莱臣对自己的收藏进行整理,著有《虚斋名画录》16卷,之后又有《虚斋名画录续录》4卷,共计录入书画名作700多件。虚斋实乃谦称也。

庞莱臣所著《虚斋名画录》书函

《虚斋名画续录》内页


庞莱臣的收藏后来流入博物馆,在国内主要是四个地方,即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这一部分主要是由大孙子庞增和于六十年代捐赠,包括了宋徽宗《鸲鹆图》、夏圭《霸桥风雪图》、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倪云林《枯木竹石图》、吴镇《松泉图》、沈周《东庄图册》、仇英《捣衣图》、文徵明《万壑争流图》等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品。


明 仇英《捣衣图》 紙本水墨 28.2 × 95.3 cm 现藏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的元四家作品都是庞莱臣的收藏,不过上博没有黄公望,南博没有王蒙。南博两张黄公望也都是庞莱臣旧藏。


庞莱臣收藏眼光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两方面:

一是广交书画圈的朋友,如吴湖帆、叶恭绰、张大千等

二是组建自己的专家团队,如陆恢、张砚孙、张大壮、樊少云、樊伯炎等


庞莱臣对于如今收藏界的意义来说,他是一个时代的表率。他对于收藏的投入,不仅仅是爱好,更自己介入研究,将收藏作为毕生的事业和信仰,放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



南浔庞家故居门楼

南浔庞家花园——宜园旧影


|第二部分:“虚斋”特展部分画作赏析|


【宋代部分】


宋徽宗《鸜鹆图》


鸜鹆就是八哥。这幅画里面松针画得简洁挺拔。左上角的画押,天下一人。诗堂是乾隆题字,《石渠宝笈》有著录。这幅画是否为徽宗亲笔有争议。宋徽宗画风面目比较多,大部分是宋代院画风格,这幅在画法上较偏元代风格。抛开代笔与否,这幅画不失为一副相当生动的好作品,为研究宋徽宗画作提供了一个版式。



赵佶 《鸜鹆图》 宋代纸本,墨笔,纵88.2厘米、横52厘米


夏圭《灞桥风雪图》


关于这幅画的断代,个人认为在南宋绘画和明代浙派之间。虽然作品具备了夏圭的秃笔、大斧劈等特征,但是真伪存疑,应该是作于略晚于夏圭的时代,个人认为是元代作品。宋人画作多作于绢本,不易吸墨,所以宋人的画笔是相当有硬度的猪鬃制成;作画时绢又是绷在框上的,和油画画布一样,而元代是纸本作画。所以宋人下笔的力量和硬度都是比较高的,笔意沉稳,速度不快。浙派的笔意就快。这张作品的毛病就在快,连笔很多,和夏圭的风格还是有区别的。



夏圭《灞桥风雪图》


李迪《猎犬图》


李迪是以画动物花鸟为主的南宋画家。这张作品只有方尺左右,是一副写生之作。猎犬身上的毫毛毕现,背上的骨架和爪子都画的活灵活现,用笔非常清晰。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绢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


李东《雪江卖鱼图》


李东是南宋画家,以卖画为生,作品是马夏风格一路。雪江卖鱼是一个文人非常喜欢的题材,七八百年传下来经久不衰。



李东 《雪江卖鱼图》 绢本 水笔画 纵590厘米、横630厘米


无款《人物图》

签条题为梁楷,有其简笔画的风采,但整体水准达不到。


李嵩《西湖图》


李嵩以画人物居多。本幅断代个人看到南宋。(看展时候听到有行家觉得只到元,更甚者说只看到明)



李嵩 《西湖图》 手卷(局部),纸本,水墨,纵27厘米、横80.7厘米


【元代部分】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中国山水画到元代演变为文人画,半抽象,注重写意。黄公望的画作风格是平淡天真,气象温润。以这幅图来说,因为年代久远,纸张与裱都有一定程度的风化,更加重了温润之感。和立轴比起来,册页和手卷更容易保存,因而视觉上感觉比较新。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纸本墨笔,纵74厘米,横36厘米


吴镇《松泉图》


吴镇这个人性格较孤僻,不大喜欢与人交道。他的邻居是盛懋,也是元代一个有名的画家。到盛懋家里面求画的人很多,而吴镇的画就不怎么好卖,所以吴镇的老婆就数落他。吴镇就说,且看身后名。果然,之后吴镇被后人尊为元四家之一。虽然盛懋也画的很好,但是在今天看来,是无法和元四家比肩的。这张《松泉图》以手卷的形式装裱,可以更好的保存,也以示珍贵。画面的三分之一都是书法题跋,可以充分体会吴镇书法的高妙。画面主题的松树昂扬挺拔,瀑布奔腾下来氲起的水汽充盈,整体画面的意境是朦胧中又见风姿。吴镇在元四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笔意中保留了宋代的风韵,笔下的竖点十分雄强有力,是四家中用笔最刚健的。


吴镇 《松泉图》 纸本水墨 纵105. 6厘米、横31. 7厘米


王蒙《丹山瀛海图》


是幅笔法密密麻麻但层次清晰,意境苍茫繁茂。王蒙被称为“画中龙”,欣赏他作品关键是关注他的笔法。这幅作品运用了王蒙典型的解索皴,笔力沉厚送灵,堪称元代最好的笔墨。



王蒙 《丹山瀛海图》 手卷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80厘米


倪瓒《丛篁枯木图》


这幅画里面的竹叶是用了典型的“介”字点,整体笔墨简练。右上角的题跋,记录了和朋友的小聚,两个面筋一点苦菜一点酒,就是倪瓒笔下的“天厨”,可以一窥文人生活的清苦。 倪瓒的艺术创作大多是枯木石竹,山水构图多为一河两岸,变化不多,但是他的笔墨极好,成就非常之高,非寻常人可以把握。沈周每次临倪瓒,每次都说自己临的太过。就这幅画来说,树枝树梢的笔墨是十分精妙的,侧峰用笔沉厚不浮。整幅画面呈现出来的是非常冷清干净的高士逸气。倪瓒这个人有洁癖,他的画面也是十分干净的,他的画作大部分都不用印,怕印泥的红色污染了水墨的画面,我们看到他画作上的很多印大部分是后来的藏家印上去的。倪瓒的书法也极妙,需要仔细欣赏。



倪瓒 《丛篁枯木图》 纸本水墨,纵103.7厘米 横43.9厘米


张中《吴淞春水》


张中,擅长花鸟画,他的水墨画鸟是开了沈周之先河的。张中的山水画数量极少,这幅画并没有张中的签名和钤印,左上角只有倪瓒的题跋,所以王穉登和董其昌的边跋都认为这是倪瓒的画。但是倪瓒的题跋中提到张,帮助后来的鉴定断为张中作品。这幅画的风格是比较像黄公望的。



张中山水画师黄公望。这幅画的实物参观,画面比较密比较满,确实和倪瓒清疏空旷的风格有明显差别,不太明白董其昌等为何认定为倪瓒画作。


【明代部分】


戴进《春山积翠》


浙派代笔人物,直接继承了刘李马夏的风格,用笔是典型的大斧劈皴。庞莱臣收藏比较讲究南宗正脉,选的这张戴进是文人风格比较重一点的。



戴进 《春山积翠图》 纸本,墨笔,纵141cm、横 53.4cm


沈周《东庄图》


这套册页是沈周好友吴宽画的庄园写生之作。中国画的写生和西画不太一样,是观其大意,写其大意。这套册页笔墨简洁,意趣朴拙淳厚,是一套中国画写生标本之作。



沈周 《东庄图》(局部) 纸本设色,纵28.6、横33厘米


文征明《石湖清胜图》

63岁作,细文,赵孟頫气息,画面富丽婉约。


文征明 《石湖清胜图》 纸本设色,纵23.3厘米,横67.2厘米


文征明《中庭步月》

粗文,笔墨淡雅。粗文细沈。


文征明《中庭步月》


文征明《万壑争流》

细文风格。右上角的题跋全部是蝇头小楷,流水全部是双勾的,这张画是文征明81岁时候作的,可见他身体健康状况相当好。

文徽明 《万壑争流图轴》 纸本,设色,纵132.4、横35.2厘米


唐寅《春山伴侣图》


文征明的画作大多有纪年,而唐寅的是很少有纪年,所以唐寅各个时期的风格研究有点困难,一般来说现在是根据唐寅的签名风格来断代。唐寅的绢本画南宋风格,纸本画结合元代笔法。唐寅师从周臣,他和仇英是“吴门四家”“明四家”,但是他们不属于“吴门画派”。唐寅的笔法特征主要是柔化的小斧劈皴。



唐寅 《春山伴侣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81.7厘米、横43.7厘米


董其昌《秋兴八首》


这次展出的两本册页都是董其昌的亲笔画,真迹无疑。他的画表面笨笨的,所谓“拙”,其实巧都在里面。这本册页只有题跋,没有钤印。说一下,董其昌最好的画都是不钤印的,送给身边至亲的。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 纸本水墨设色,纵29.4厘米、横22.8厘米


后来因为讲座规定时间到,南博小讲座接下来有别的活动,关于清代四王部分萧老师比较粗略地带过,就不录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却道天凉好个秋——倪瓒的一三三九
倪瓒(zàn)题画小楷,三件作品成神品之上的“逸品”
一幅南宋画作,赵孟頫、倪瓒、张绅三位大家题字
倪瓒|小楷时尚前沿——性冷淡风(附高清作品20件)
倪瓒《六君子图》主要题跋注释及简析
从富家子到船翁,倪瓒经历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