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 | 除夕

年夜饭是过年的一个象征,吃过年夜饭,守岁到零点,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年就算热热闹闹地过去了。大年初一新年,总是从一地鞭炮残渣的冷清伊始。人们于是就感叹:生命中的又一年凝固成了记忆。


年夜饭在过年程序中,阖家团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从字义,夏朝时称辞"岁",商朝称元"祀",到周朝才称过"年"。按照东汉刘熙《释名》的解释:岁是超越,超越故限。祀是已经,新气生,故气已。年是进,进而前。年三十称除夕,起码在晋朝周处记录风俗的《风土记》中已经有记载了。周处是江苏宜兴人,《风土记》在隋朝时记载有3卷,现在《说郛》中只有残存的1卷18段。其中有一段:"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这里,三个顺序都说到了--先是互为馈送,再是年夜饭酒食相聚,然后才是达旦守岁。还有一段:"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吃年夜饭前先祭祖先,祭完才不分长幼欢聚,团圆饭也就是祭后结果,或是在祖先注视下,与祖先一起闭门团聚。守岁是为全家一起守候到凌晨的新与旧分岁,将旧岁送走,才安然变成新岁。


除夕的除是去,夕是日暮,此词从岁暮演变而来。岁暮的根源在《诗经·唐风·蟋蟀》里:"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聿在这里是助词,是将要,莫就是暮的古字。蟋蟀还在叫,一年又到岁末。今天不乐,日月将除。本无安康,须慎思其居,好乐亦不应有过,良士应多虑。我总觉得,这首诗是到除夕对自己最好的警示。


岁末夜要除残去秽,方能进入新年。为何要除残?吐故纳新,先要吐故。我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读到一段有意思的记载:晋侯病了,郑伯派子产去探问,与叔向有一段对话。他说晋侯的病一定不是山川、日月、星辰降临的灾难,而是自己劳逸、饮食或哀乐不当所致。他说,君子一天应顺应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才可顺应四时散发体气,不使壅塞。血气集滞,就生病了。这"令"并非政令,我以为指修善养身。古人倡导睡前修善,其实就为吐故,吐故后才能安身入睡,纳新进入新一天。


岁末除的另一种表达是送或逐除。《礼记·月令》中说,岁末第一要务是"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有司是指掌管驱疫的官吏,这个难是傩。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季冬纪》中也记录了这一句,据东汉高诱对它的解释:"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也。"驱疫建立在冬至后,阳气推阴气上升而弥漫的前提下,腊日是腊月初八,是进入岁末仪式的开端。从腊月初八开始就要以大傩,禳祭驱鬼,这驱鬼其实与除夕的祖先团聚相互关系--迎回祖先必须驱除外来邪气。"旁磔",按唐朝孔颖达的解释是,在四方之门分别披挂肢解的牺牲,即鸡、羊与狗,与大傩目的是一样的。大傩的形式,在《周礼·夏官·方相士》中有清晰记载:专驱鬼怪的"方相士"由武夫担任,他们手掌要蒙熊皮,头戴面具,面具上以黄金点目,穿黑衣红裙,执戈扬盾,挥戈时要呼"傩,傩"之声。


东汉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留有著作《独断》,比《风土记》早记载了很多民俗。他说方相士做大傩,主要驱除的是疫神颛顼和他三个儿子。颛顼的三个儿子,一个死后在长江为瘟鬼,一个死后在四川雅砻江为魍魉,另一个专在宫室门角落处吓唬小孩。其实是变成了邪恶象征。《独断》中还说,以桃木制弓,荆棘制箭,通宵击土鼓,以赤丸、五谷播撒,立桃木俑,在门上悬苇草编成的绳索,画虎,以神荼郁垒为桃符,目的都一样,都为新年阖家安宁。苇索是神荼与郁垒的驱鬼工具,春联其实就是桃符。


整个腊月主题,就是祭与除,除是为祭。唐朝的孔颖达在注解《礼记·月令》时说得清楚:腊就是猎,"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五祀是指五种神,住宅内外的五种神。按东汉郑玄的注解是,门户、井灶与中,门户是人出入处,井灶是人饮食处,中是房中央,人所寄托处,也就是宅。为什么整个腊月主题都是祭与除呢?《礼记·郊特牲》说,"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伊耆氏是神农,合聚万物是指各种祭祀,以隆重的祭祀驱除邪鬼,向祖先与宅灵索要保佑。《礼记·明堂位》说,伊耆氏蜡祭时使用的乐器是土鼓、蒉、苇。蒉是用土块捏成的鼓槌,苇是芦苇做的笛子。索要什么呢?《独断》中说:"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母作,丰年若上,岁取千百。"这个"反"是"返","母"是"勿","若"是"顺"。土地镇宅,水流归位,昆虫勿犯,丰年安顺,财运亨通。


在晋朝周处《风土记》之后,南朝梁宗懔有《荆楚岁时记》,现留存一卷,其中的最后一条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诣是一种境界,宿岁之位,我以为包含了对过去之年的怀恋情。有了这种怀旧迎新的感伤,宿岁饭也就不仅是为过年期间不再做饭,而是要在新年开始时留住已逝的旧年。这样的背景下,阖家一起守与辞才有了意义--毕竟团圆与欢乐的日子是有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三 岁时部上 ○夏第二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你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吗
风土识小|小释“照虚耗”
《诗·豳风·七月》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卷九十七 鳞介部下、虫豸部
艺文类聚卷九十七·鳞介部下、虫豸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