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影 | 当我们谈论《鸟人》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马庆云

刚过去的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电影《鸟人》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于摄影技巧一面而言,《鸟人》大篇幅运用连贯的长镜头叙事,在摄影调度中确实体现出摄影师和导演极为用心的运筹,能够获得最佳摄影奖,不足为奇。然而,该片能够获得最佳剧本、导演和影片三项大奖,里边一定有一些美国人正在思考或者说深陷思考之中的时代元素。

电影《鸟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昔日明星试图通过一次百老汇歌剧重新找回辉煌,在这次倾尽财产的演出中,每一位演员都深陷戏剧其中,最终因为这种深陷,造成大量新闻娱乐点,一部文艺戏剧,携带上了大量娱乐元素,终于在票房成绩上获得成功。这样的故事套路,其实并不新鲜。



戏如人生的电影故事套路适合塑造疯癫的艺术性格




演员深陷戏剧之中不能自拔的故事,非常普遍。中国较为代表的,则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程蝶衣便深陷到自己的戏曲唱腔之中。当然,在这种艺术的深陷之外,电影本身还有另一条主线,便是时代的风云变迁。两条线相互推进,造成了时代变迁背后对艺术深陷的不能容忍,最终造就悲剧。

较为近的电影,如顾长卫导演的《微爱》,实际上也塑造了这种戏如人生的人物。该片男二号在电影排练中,于楼顶纵身一跃,以死亡的方式实现了艺术的“永生”。最近几年,国外的电影也多采用这种疯癫成魔的人物塑造方式,比如2011年上映的默片《艺术家》等等。

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均认为痴迷于艺术,是一种高端的人生品格。精于此道的哲学家尼采甚至在《悲剧的诞生》中告诉我们,悲剧是人生的写照,只有痴迷于艺术,才能有悲剧性格的解脱。将人生托付给认可的一种艺术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生其它无奈的最后反抗。所以,我们经常能够在痴迷于艺术的人身上看到莫名的感动。当下的电影,也善于运用这种痴迷,来实现自己悲剧意义上的高尚。



戏中戏的方式更增添了悲剧现实的多重性




电影《鸟人》中,戏中有戏。一边是电影本身的故事,一边又是电影男一号排练的戏剧的故事。这两层故事,其实都在为一个终极目的服务:在人生悲剧面前,我们将以何种方式进行超越。

2013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穿裘皮的维纳斯》也是这个叙事套路。影片一面是挑剔的导演与女一号试戏的故事,一面又是被试的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故事的展示。戏中戏的方式,在古希腊戏剧时代便被经常性的应用,到了英国的莎士比亚那里,也屡见不鲜。

中国某些电影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但往往没有注意戏中“戏”的部分,更应该为主题服务的原则。电影《鸟人》戏中戏的部分是《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故事。这些桥段,实乃改编自雷蒙德·卡佛的同名著作。无论是电影主线故事本身,还是电影的戏中戏部分,无不在探讨人类的悲剧命运问题,这则更增加了电影的多层次感。


故事之外的反讽价值更大于故事本身




如果说《鸟人》的故事本身,不过是一个昔日的明星如何试图通过一场文艺的戏剧重塑当年的红火景象的话,那故事之外的东西则更值得注意。昔日明星虽然辛苦,但最终的商业票房的成功却并非这种辛苦所导致,反而是那些本身应该给文艺戏剧减分的东西造成的。

比如,男二号试演过程中的突然勃起,要当着800观众的面强奸女一号,再比如,男一号为了不耽误已经开始的表演而不得不脱下被门挤住的衣服裸奔回剧场等等。这些,于人物而言,是戏如人生、为了戏剧不顾一切的表现,但与要上演的戏剧本身的文艺性而言,则又是胡闹的,是为文艺丢分的。

这些混乱不堪,已经为要上映的戏剧的文艺性大打折扣,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戏剧的售票收益。因为勃起与裸奔,该戏反而火了,更多的人关注此剧。这种讽刺的意味,要比男一号用台词的方式感慨娱乐越发侵占文艺要来的更直接有效。

这便是故事之外的反讽价值。类似的叙事套路,其实也是非常寻常的。比如,彭浩翔编剧导演的《低俗喜剧》。该片本身的故事是在讲述一个导演如何搞砸了一部电影,而故事之外,又因为导演的这些糗事,而引起了某大学听讲座的大学生的兴趣,纷纷转发负面新闻,最终却又炒火了被搞砸的影片。可见,这种画龙点睛的转折,并非《鸟人》独创,早便有影视同仁运用的得心应手。


《鸟人》或多或少地在告诉我们美国人正在思考什么




该片获得奥斯卡多项大奖,当我们在谈论它们的时候,实际上更想谈论中国。奥斯卡如此关注该部影片,或多或少的可以去窥见一下,美国人正在思考什么。他们的思考,可以返照到我们这里来。个人以为,他们也正在处于一种困局之中:我们如此泛滥的娱乐化是否伤害了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哲学与文艺。

泛娱乐化的美国电影,能升起这种思考,是难能可贵的。大陆能在院线见到的美国电影,大多是好莱坞大片,我们很难知道,在这些娱乐大片之外,实际上美国也在每年生产一定量的文艺片。如果影迷举着钱拿脚为影片投票,那选出来的,一定是娱乐大片,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为娱乐片提供精神源泉的,依旧是文艺作品。个人认为,没有文艺片的精神开拓,娱乐片也不可能有继续的进步。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实际上都面对了这种娱乐消解文艺的尴尬思考。《鸟人》的悲剧价值正在于任何的文艺最终都屈从于娱乐。在商业帝国大厦面前,这是必然,还是我们做错了什么,造成如此?在美国,票房最好的电影,必然是商业大片。中国亦然。王小波在杂文中说,欧洲人嘲笑美国电影没文化。美国人至少正在通过《鸟人》来反省自己的这种泛娱乐化的问题。中国亦非常值得跟进。这些思考,是具备时代性的。

但另一方面,电影《鸟人》通过演员的故事来呈现时代思考,却忽略了演员与所处时代的更紧密的联系。《鸟人》中的人物,并未生活在寻常大众之中,所有人物的手捏痕迹均太重,不鲜活,不真实。

《鸟人》中的美国,并非真实的美国。剧本故事一旦离地三千英尺,再好的意旨,也不过是凭空说物。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个值得商榷的观点,中国的很多文艺片更接地气,更接近真实,我能看到的大量的美国文艺片均手捏痕迹太重。这可能与他们红红火火的创意写作背景有关系。

创意写作,更注重技法,而忽略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与感受。《鸟人》的不够真实,或多或少的是技法太重造成的形式大于内容。中国也有类似的创意写作瞎胡闹的例子,比如严歌苓的《危险关系》等等。作为中国影迷,我期待在美国电影中看到真实的美国。奈何,可能这个国家从未有过现实主义对电影的照射。

当我们在谈论美国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谈论中国。中国故事,从来不缺现实,缺少的是把更多的现实以故事方式呈现的可能。当然,这是《鸟人》之外的一点思考,点到为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货 | 编剧的核心技巧,一个剧本 修炼42式
影视场景创造能力是编剧的基本能力(2)
《文艺名家讲故事》尚长荣:“老戏骨”的创新之路
没有传统做根基,谈什么文化创新
为什么说汤姆·汉克斯的背后就是好莱坞影史的半壁江山?
将舞台剧搬进电影,这10部戏别具一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