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欲望都市里来了科学家

欲望都市里来了科学家

  文/陈朝


  我的科普阅读之旅是从小人书开始的。在一本已经记不住名字的书里,一个少年游历海底世界,与虾兵蟹将发生一番周折。书籍采取的是主人公游历讲解的形式,颇有点像《神曲》里的但丁和维吉尔,却是将知识嵌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娓娓道来。

  但就在我能够很好的阅读各类文字书籍时,科普阅读却经历了小小的断档,一时找不到深入浅出的读物。如今想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经把科普当作少儿教育的一部分,当我的阅读品味刚刚步入成年时,发生了一点读书的尴尬。当时好的成人科普书籍几乎只有包括《时间简史》的那套著名的“第一推动”系列。另一个角度讲,似乎科普是不能作为通俗读物出现的。我们找不到很多合适的书籍,一方面能让人获得一点智力愉悦,另一方面读起来又能不那么让人精疲力竭。 时至今日,在北京海淀的大型书店,标记为科普的书柜已有有足足两列,但是品类和我中学时还是很相似——一部分给低龄读者写的少儿科普,和经典的科普,后者喜欢和你谈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却很少关注为什么我们会非理性的购物,为什么要减少碳排放。

  还好近几年来,很多国内科普作者已经在做着探索,写出了一些新鲜活泼的科普文章,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快速反应,对大众科学事件的新闻敏感,都与过去的科普不同。这本《爱与性的实验报告》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本。

  书的作者小庄曾提醒我,看这本书可能会把你激怒;而另一位生物材料学女博士夏如则和我谈到她的观后感,说这是一本科学版的《欲望都市》。 这几个点好像都有点逼着你非看不可。欲望都市?大城市的高学历高收入女性,谈论“高端话题”,用比传统习惯更主动的方式对待爱与性,在故事里是真正的主角,从不需要男性的拯救,甚至连男性的支持也是可有可无。作为一个男性读者,这种故事虽然不至于激怒我,但是也并不是我喜爱的类型。还有,等等,科普?故事?难道成年人的科普不是靠硬邦邦的数据驱动吗?

  书的结构短小精悍,独立分篇,让我回想起我小时候的故事科普,但故事却是成人的。一开头作者就介绍了四位颇有点符号性质的女性角色:名校毕业、担任网站高管的唐纳薇,本书的很多科学道道就是通过她说出来的,此外还有海归博士M、广告精英莫扉、明星经纪人戴安。与其说作者想标榜某些价值观,不如说这是现代都市女性的某种投射——已经度过了青涩岁月,年龄在28岁以上,经济独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本书并非为了渲染高档的生活方式,而是展示了一个个当今社会具有独立人格的理性人,其背景地位大致如此。一个都市女性,经历的感情问题是现代的,但也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两性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情与性的博弈,等待与希冀,失望和痛苦,这些自古以来经典爱情故事描写的内容一次次上演。然而这一次,隐藏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却被犀利不失温情的女主角唐纳薇一一道出——没错,不再是言情小说的套路,已经轮到爱情被除魅了。

  和原来的版本想必,《爱与性的实验报告》最新的修订版稍微做了些调整,分为四大部分“实验爱”、 “解析性”、“论关系”、“情感圈”。读者不用担心在刚刚读了谈女性择偶的问题就突然跳转到高分子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模型什么的,如果让我概括这本书的科学脉络,私以为关键词是演化和认知。

  事实上,拜糟糕的教材所赐,国人对演化论的理解经常伴有很多谬误。这本书的内容尽管并不是着重介绍演化论,却大量援引了相关的研究结论,让读者结合科学实验去了解一些结论是如何导出。要知道,性选择正是达尔文研究伊始就关注的话题。两性间的大量行为都可能有着演化意义。 可不是吗,为什么男性喜欢青春少女而女性偏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男性?因为你的基因需要延续,而青春少女生育力旺盛,富有的男人能给孩子最好的资源。为什么有人会对异性的体味非常在意?因为某些体味可能表示了他或她免疫的特点,而与你免疫特点的互补很可能帮助后代获得好的免疫力。

  认知科学则是这本书的另一个关键词。这门科学诞生时间不长,把过往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交叉,系统的研究人类的知觉、记忆、思维,乃至复杂的社会行为。 它能告诉我们什么?在这本书中将会包括诸如以下的这些:快速约会的人数大大影响约会质量,因为我们大脑处理不了那么多人的信息,只能简单粗暴的分析一下异性的相貌,而这可不是一个判断异性好坏的充分指标;有些人在恋爱关系中总是处于守势,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依恋类型存在问题,而这种问题在他们的幼年和妈妈的关系中就可能有所表现。Blabla。

  当认知科学遇上演化论,就会将有关人类的研究整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我们得以饶有兴致地分析更多问题:排卵期的女性分辨异性相貌的能力好于平时;幽默的男性更受欢迎,和他们体内的睾丸素水平高可能有关;某些认知能力有效的适应环境,在严酷的竞争中得以保存。 读这本书的乐趣,就在于看一看我们平时见怪不怪的两性现象,其实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机制。而男女间的一点勾心斗角,还可能有着重要的演化意义。别担心,这本书可不是为了让你对爱情失望的,如果你的爱情观是建立在少女言情小说基础上的,那这本书会让你在它破灭前吃上一剂清火药。而如果你是一个对两性有着成熟看法的人,这本书还能修正你的观点,给你的看法提供一些经过检验的佐证。

  虽然里面有一些小说笔法,文章还是显示了作者接受的科学训练,引用的研究结果都有作者名、发表时间和内容的清楚表达。可惜和很多国内科普书很像,就是这些研究没有提供参考文献格式的论文出处。虽然作为专栏文集结集出版的图书,这个要求似乎有些苛刻,但不能不说算个小小的遗憾。

  现在我来说一下,为什么男人应该读这本书。如前面所说,作者告诉我这本书可能会激怒我,果不其然,当读到《对不起,我不负责赞美你》这一篇时我感到很是恼火。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在《性别角色》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显示,自恋人士对异性恋女性更不友好,摆出更多大男子主义倾向。难道作者在暗示我是容易发火的自恋男吗?呵呵,此处不过开个玩笑,不过我其实还是好奇的,这本书的其他男性读者会如何看待这些内容呢?

  我在认知科学的领域里已经浸淫数年,对书中提到的实验方法很熟悉,而对于一些结论则能如数家珍。但这本书可是有着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不管这种视角是作者的态度还是一种传播策略,恐怕都能让部分男性感到不爽。 但正因如此,激愤过后,倒是建议男人应该读读这本书。书中提到,过去几十年来择偶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性的智力在男性择偶的条件中正在越来越重要。这很可能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好处,真的有人开始注重心灵的匹配。当男人想方设法表现的更有男性气概时,别忘了,这只是你的基因起作用,更多的激素让你做出更多冒险行为。这些冒险行为一方面大大吸引女士的眼球,可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男人受伤或死亡的概率。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和百万年前的祖先有着太多的相似性。读一读这本书可以让很多男性朋友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你拼命搞定的豪车和努力学出的绅士风度背后是什么。 对于女性读者,就不需要这种建议了。希望你能在书中的角色身上找出一点带入感,在感情生活中做一回积极而理性的独立个人。了解你自己,也了解男人,他们基本是另一种动物。

  如何定义《爱与性的实验报告》呢?枕边读物甚至是厕上读物,因为篇幅短小,可以随便翻开一页开始读;地铁读物,因为内容正适合无聊的都市交通时间;成人读物,因为文笔虽然含蓄,但是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两性话题;休闲读物,书不厚,也不打算和你讨论国计民生,没有公式和定理,不讲弦论或者宇宙学,不需要背景,仅仅需要一点对生活的好奇心。如果科普书在中国一度意味着或是低幼或是繁难,那么这一类书籍正在提供一种新答案。作者没有打算让你亲近“神圣的科学”,而是和你谈谈情,聊聊性,说说这些事情背后的客观道理。而读者也不需要学习知识的预期,完全可以放松阅读,就像看美剧,并不是抱着受教育的目的,却能身心愉悦而归。



  小庄著

  果壳阅读/蓝狮子图书/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志平:心智十二宫
读书笔记-2023-30
9套优秀数学读物:让孩子爱上数学
特级教师多年搜集整理:孩子真正学好数学的分级阅读大全
【悦读时光】科普书单之数学篇
世界读书日 | 我们精选了20本最受欢迎的数学阅读读物,给爱阅读的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