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一吟:一叶落知天下秋




“下周《东方文化周刊》推出特别专题《解读丰子恺》,丰子恺是一位全面打通的艺术大家,在文学、艺术、音乐、漫画都取得非常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漫画,更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入骨走心的解读。这次通过我们编辑记者的深入采访,重新解读丰子恺漫画的审美意义。”


By

老 克


第一次见到丰子恺先生的女儿、画家丰一吟老师,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那次我去上海陕西南路附近的丰子恺旧居采访,刚爬上那座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小楼,管理旧居的宋雪君老师(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就对我说:“你们来得太巧了,丰一吟老师今天也在。”据说,丰老师虽然是丰子恺研究会的会长,但平时很少来这里,事后我们只能归结是缘分。


丰老师给人的感觉很亲和,穿着也很朴素,就像一位退休教师的模样。那天下午我们坐在小楼上作了简短的交流,后来我还为她和其他亲友拍了一些照片,当然更多的场景就是在丰子恺先生的书房兼卧室“日月楼”阳台上拍摄的,更让我感动的是,丰老师十分积极配合,按我的要求坐在丰先生的书桌前,手拿毛笔,拍了假装作画的样子。事后想想,对一位83岁的老人来说,真是难为她了。


其实,当时觉得这些细节是丰老师是平易近人,或者是大家闺秀的教养所致,现在才觉得是她是对父亲的款款深情----能为父亲做点事,是她发至内心的一种情感流露。


回南京后,我很快就把那篇《丰子恺旧居:日月楼中日月长》的采写文章通过宋雪君老师转给丰老师在文字上把关,感谢丰老师的宽容,记得全篇文章只改几个字,很快就改好发给我发在我们杂志上。


这次我们做《解读丰子恺》选题,在春节期间我曾给丰一吟老师打过电话,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她人在老家浙江石门镇,等她回上海时让我再联系她。


也就在上周,我去了上海,感谢宋雪君老师的陪同,两个老男人先在陕西南路地铁站附近简单吃个饭,然后我们就打车去斜土路某小区的丰一吟的家里。




本文作者老克与丰一吟老师


今年已86岁的丰一吟老师,如今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当我们走进她家13楼的住宅里时,丰老师站在客厅里笑意盈盈接待了我们,记得客厅里的书橱都放满满满的书,墙上挂着丰老师临摹父亲的画,靠南窗户前是一张椭圆形餐桌,朝南阳台上种着盆栽花草,后来我们就坐在桌前开始我们的聊天。


三年不见,丰老师似乎精神状态更好,皮肤好像也比之前白一些,见到我翻包包,她马上就能猜到意思,大声对我说:你给我名片哉(其实真正的潜台词是,我也会给你名片的)!说完,她就递给我一张名片。丰老师名片上的名头很多,比如上海市文史研究所馆员,比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比如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等。其实几十年来,丰一吟老师的人生重心一直围绕着父亲丰子恺:从1990年起,丰一吟和丰陈宝、丰元草主编了《丰子恺文集》七卷本;1999年,丰一吟和姐姐丰陈宝合编《丰子恺漫画全集》16卷本;丰一吟自己不但先后撰写了三本丰子恺的传记,也是丰家唯一丰子恺绘画的传人。


在谈话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天丰老师家里正好来了一位石门镇的亲戚叫蒋镜娥,当年丰子恺60大寿时,她就是站在丰子恺身边的女孩(丰子恺妹妹的女儿),在这张黑白照片上,丰子恺先生和三个晚辈笑得非常开心,可惜故人已去,音容笑貌让人唏嘘。那天,我还特意让这位76岁的蒋镜娥,手拿那张照片与丰一吟老师、宋雪君合拍了一张照片。




丰一吟告诉我,她今年已经86岁,目前基本上已经不写作了,就是画画和写点书法,“在家整理书籍和资料,是我现在最大的任务----说得难听一些就是准备‘后事’了。”说完大声笑了起来。


近些年丰老师经常去老家石门镇亲戚家去整理东西。用她的话来说:“他们不是写字画画的,许多文字资料他们不懂,稍不注意就成了废品收购站的废纸了。”


我们很能理解丰老师的这种刻不容缓的“抢救意识”。


说起父亲丰子恺,在丰一吟的记忆里,全是朴实、琐碎的生活细节。她记得父亲睡觉的呼噜声,记得父亲最爱喝绍兴酒,还记得他有时把烟灰弹到酒杯里,照样一饮下肚。与世无争、不拘小节,但也直言不讳,以身作则让儿女们“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有人说我父亲是教育家、漫画家什么的,可我们在父亲身边,甚么都感觉不到,好像一切都是应该的。家里有7个孩子,孩子太多,大人管不过来,但父亲永远都是温和的,从来没教训过我们。”


丰一吟是丰家最小的女儿,她出生时,父亲已开创了中国漫画的艺术形式,并从事着美术和音乐方面的教学工作。其实当时对于童年的丰一吟来说,那些“没有颜色的图画”并不怎么吸引她,那时她和二哥留在乡下老家念小学,父母亲和哥哥姐姐只有在寒、暑假才回来团聚。“我那时有些怕他,不敢跟他说话。家里孩子多,他最亲的还是前面几个。”




“抗战开始,全家开始逃难,父亲开始画风景画,这时候上颜色才渐渐多起来,因为以前在老家没什么大山大水。”尽管如此,丰家的孩子常常是父亲画中的模特。《阿宝赤膊》、《打毛线》、《买票》等代表作品,让人认识了丰家大姐丰陈宝、家人昵称“阿宝”。丰一吟12岁的模样,也被父亲画了下来,并题有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父亲对女儿的箴言,她一直视为自己的座右铭。那天,我把玩着丰老师的名片,发现反面就印了这幅画。


这次采访,我读了丰一吟所著的《我的爸爸丰子恺》,现在看来,当年丰子恺一家人与其是逃难,不如说是带着孩子去旅行----是那种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旅行。从浙江石门镇到湖南长沙,再从广西桂林到贵州,最后抵达四川重庆,几乎横跨大半个中国,所经历的东西完全就是电影大片的感觉。


丰一吟说,对于子女的教学问题,爸爸一直挂在心上,并在书面简称之为“课儿”。那时是让我们学《古文观止》。几个大孩子由爸爸自己教,只叫我们背诵,很少讲解。我现在深深体会到这方法好。小时候背过的诗文,到老也不会忘记。至于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自会领悟其意义。我们一家念诗或古文,都学着爸爸拉调子,有点像唱歌一样----这可能是我家的一个独门绝技,唱歌是会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所以我们家的孩子像《滕王阁序》,像《古诗十九首》等诗词,都是这样唱下来的(在叙说这段话时,丰一吟老师和宋老师都情不自禁地吟唱起那些古诗词,像音乐一般,真好听)。


“前几年我和宝姐回忆,她说爸爸不相信学校的教学,所以宝姐到了学龄仍不进小学,由爸爸自己教。而且一开始就教《爱的教育》这本书。她记得读到其中精湛的文章和《每月例话》后,爸爸都要求她背下来。”可见,当时丰子恺先生就极具眼光,把“爱的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记得到遵义罗庄时,爸爸每周六晚上召集我们六个孩子开一次家庭学习会。会上有爸爸买回来的糕点果品给我们吃。起初每次买5元,他便定名此会为‘和谐会’。用石门话来说,‘和谐’二字的发音与‘五元’近似。后来物价涨了,爸爸就买十元,并把这学习会改名为‘慈贤会’。‘慈贤’二字在石门话里读音与‘十元’近似。从这两个名称看,爸爸即使在战乱时期,追求的还是‘和谐’和‘慈贤’。”


“在家庭学习会上,学习的内容很多。教我们学诗词古文当然也是内容之一。我现在自己看看诗词古文的书,觉得爸爸选给我们读的都是通俗易懂、内容精彩的好作品。除教诗词外,爸爸还给我们练习写作文。他先给我们讲故事。讲完后,要求我们凭记忆写下来。这种办法不仅能锻炼记忆,又能看出每个人的表达能力。”


“后来我们到了重庆,爸爸还办过一个家庭诗社,取名为鴒原诗社。虽然我当时年龄小,不会做诗,爸爸会出些简易的上联,教我如何对下联。”


丰一吟告诉我们,“当初我对画画的兴趣一直不大,念初一时害了伤寒,被迫休学,当时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陈之佛,是父亲的好朋友,我就因此混了进去,也算是专科毕业。”丰老师坦言,她小时候不懂得欣赏父亲的画作,长大后,她却老能挑出父亲作画的毛病。“画错地方、写错字都有。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那个‘问’字他就没写里面那个口。还有一张画,他画了一头牛,上颜色的时候,四条腿只有三条腿有颜色。”


“对我来说,父亲就是父亲,距离太近了,反而不觉得伟大。”


丰一吟告诉我们,她一直与父亲同住,文革爆发,她看到父亲偷着画未完成的佛教画《护生画集》。这是父亲从1928年为给弘一法师祝寿而开展的绘画计划,预计每年完成一集,由此呼唤对生灵的同情、悲悯,并养成慈爱和善良的心灵。但时局动荡,最后一集完成时,已是1973年。


丰老师说:“许多事情都记不清了,要是我弟弟丰新枚在就好了,他比我小九岁,拿过两个硕士学位,记性非常好。可惜有一次请我们吃饭,当场倒下来,头部触地很响的一声,脑壳都已经破了,当时就送了医院,结果被医院耽误5个钟头去世了!”当时丰老师的女婿要和医院打官司,诉状都写好了!后来被丰老师拦住了:“别打官司了,人死不能复生,何必与人家斤斤计较呢!”


当时我们听了这段话,特别感慨。我想这才是丰子恺先生的精神精髓,他对人世间什么东西都可以宽容和放过,唯一在乎的就是对艺术的认真!


那天采访结束时,我提出要看一下丰老师的书房,结果丰老师愉快地答应了,领着我穿过走道,来到最里面的房间。准确地说,这是一大间卧室兼书房地房间,丰老师的书桌就放在一个角落,周围满满当当都放着书,台灯下面的书桌上,放着书籍报刊和笔墨纸砚,甚至连书桌的抽屉都是半开的,给人的感觉每天都是工作状态,在书桌上还用线挂着一本日历,上面就是当天的日子:3月17日。


不过,最为显眼的还是挂在书柜壁上的那幅丰子恺先生原作《一叶落知天下秋》,画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仰头看着一片树叶从天而降----传达的是人类悲悯的情怀。据丰老师说,这是她仅存的一幅真迹。


说实在的,看到眼前的场景,当时我还真是被深深打动了,可以想象,几十年来丰老师就是在父亲的目光注视下,埋头读书、写字、画画、编书----这是一位女儿对父亲所能表达的、无尽的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门镇出了个丰子恺
丰氏姐妹与我
丰一吟的作品
丰子恺为什么爱画下等人?
现代-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爸爸回来了】
丰子恺:愿你颠沛流离,半生苦寒,归来仍是温柔少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