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 ▎日本茶道的缘起

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久远。中国的茶圣陆羽于8世纪著成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时候,日本人大概尚未清晰地知道茶为何物。


日本茶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叶从中国带回日本的。据说,传教大师将带刚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而茶见于日本正史则更晚一些,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蛾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畸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荣,这是日本正史中关于茶的最早记载。




然而,在随后的三百余年间,却再也找不到关于茶的像样儿的记载。为数不多的茶树也都荒芜殆尽或是沦为野生、半野生的状态,最澄带入日本的茶及茶的品饮习俗在昙花一现之后又悄无声息地泯没了。


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归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荣西将茶种于赠送给明慧上人,而后者则将茶种植在栂尾高山寺内,从此饮茶习俗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醉引起头痛病,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韦,借机宣扬茶之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开来。




因此,日本的饮荣文化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即僧人茶和武士茶


日本僧人自己种茶、采茶、饮茶,茶已经成为僧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僧人们在平淡的饮茶中充分体现脱俗的隐者风范。而与僧人茶相对应的武士茶,则显得奢华而热闹。


武士茶是以斗茶形式为主体的,和中国宋代的斗茶颇为不同,日本武士的斗茶主要是品鉴茶的产地,有时也附带着评判一下水的优劣。当时,将日本栂尾地区产的茶称为本茶,而将其他地区产的茶称为非茶。参加斗茶的双方耍品饮很多碗茶,以十碗最为常见,然后一一分辨每碗茶是本茶还是非茶,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艺活动。


不管是僧人茶还是武士茶,都有着浓厚的中国饮茶文化的烙印,这段历史通常被称为日本茶道前史,即被认为是日本茶道产生以前的茶文化史。




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的创立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本是一位僧人,同时也是为饮茶行为注入思想性的第一人,因此被后世奉为日本茶道的茶祖。


而其后继者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诸如厘定了茶会的种类,规范了茶器具的种类,确定了茶室、茶庭园的格局,制定了主人点茶和客人饮茶等的基本动作流程等等。


虽然日本的茶道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完善之中,但基本格局定形于千利休时代,因此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千利体之后,日本茶道界出现了许多流派。其中由千利休的后人开创的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和武者小路千家流派逐渐被视为茶道的正统,直至今日依旧占据着主流地位。各流派间的差异有大有小,但在发展过程中大都逐步确立起了近乎世袭制的掌门人制度,在日语中称为“家元制度”。这一制度使茶道具有了良好的传承性,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辍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致说来,日本的茶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是物质性的,包括茶室、茶庭园和茶会中所使用的一切器具;


第二部分是精神性的,如茶会中主人通过各色器具的搭配组合所营造的精神境界,主人与客人间的思想交融与精神追求,以及茶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所积淀下来的与禅密切相关的一切哲学内涵等;

第三部分则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具体的点茶和饮茶动作与流程。


茶道在其发展与继承过程中,曾几度被认为流于形式化,其实,所谓的形式化指的就是过于重视点茶的动作与过程而相对忽略了精神方面的修炼。勿庸置疑,没有了精神与思想的茶道也就不称其为茶道了;但那些被严格规范并固化的具体动作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因为茶会中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几代人反复实践而最终优化选择的结果,是合理性与美感的统一组合,同时,这细腻的一举一动才是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典型结晶。对茶道了解得越深,就会越清晰地感觉到茶道的诞生是茶文化日本化的必然结果。


(本文节选自赵方任著《日本茶道逸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艺与茶道有几毛钱关系?
《茶道六百年》:了解了茶道,才能懂得日本人生活中的美学底蕴
中国茶艺
[转载]中国茶道
中国茶的东传和日本“茶道”——【资料收藏】
开炉 茶人の正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