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钥匙》:打开通向死亡的情欲梦魇

这样一部残酷的小说,谷崎润一郎竟能用如此从容淡定的调子来处理,即使是情节已然发展到了触目心惊、令人发指的地步,他的叙述仍旧是不动声色。


文 | 赵松


一位五十几岁的大学教授,有个小他十来岁的出身传统家庭、在性方面保守无趣却又欲求强烈的妻子。为了抵抗精力日益衰退导致的颓势,让自己重新振作,教授设局,诱使妻子通过互相偷看日记达成某种默契,将自己的学生加女儿的男友木村引入局中,与他的妻子发生不伦之恋,以让他因妒忌燃起欲火。结果沉湎偷欢的妻子利用了这个局,在明知他得了严重高血压时仍不顾医生的告诫,不断诱使他纵欲,直至他中风瘫痪,不久死去。在小说终了之际,在妻子、女儿与木村之间,新的三角乱伦关系已然露出端倪。

一九五六年,这部名为《钥匙》的小说发表在日本的《中央公论》杂志上之后,在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的日本社会引发轩然大波是很自然的事。传统人士当然一眼就能看出它的道德丧失伤风败俗,以及假借文艺之名的猥亵,甚至还有邪恶——堂堂一个大学教授,却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设不伦之局,把原本保守自持的妻子变得淫荡放纵,是为恶夫;在家中纵欲却不顾及已成年的女儿的存在,还把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是女儿的男友木村也引入局中,共为下流之事,是为恶父,更是恶师。

把这样一个诸恶集于一身之人的欲与死、把他妻子的纵欲与不伦之恋写得如此从容有致,而且还能让人有些同情,这谷崎润一郎简直就是个毫无道德底限的恶魔艺术家。卫道士们的激烈反应是意料之中的。

实际上,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即使放在今天,这样的故事情节也绝对是重口味的,会让很多人觉得是变态的。如果这样的小说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置于顶级艺术殿堂之上,那么还讲什么道德、说什么廉耻、谈什么人性呢?显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谷崎润一郎所关注的,本来就不是道德廉耻这些表层的东西,而是小说的艺术和隐藏在人性之下的那个深渊般的复杂世界。

卫道士们的激动恶评,并不影响《钥匙》在出版后立即被当时一些重要作家视为谷崎润一郎的经典之作,甚至被认为是即使放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当仁不让的杰作。这些都已然被时间所验证。这本充满欲望与邪恶感的小书,确实是有着极为独特的魅力。

它在形式上采用的日记体,教授夫妻二人的日记轮流出现,逐渐展开叙事。但是与一般的日记体小说非常不一样的是,两个人的日记不只承担着叙事功能,还分别是教授设局与妻子郁子反设局的主要工具,同时也为读者构建了两个时而坦白倾述、时而暧昧莫名的视界。因为设局与反设局的矛盾共存,使得这两部分日记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虚构性。

在教授那里,主要是企图通过自己的日记向妻子传达他对她的身体的迷恋和各种欲求,并希望通过偷看妻子的日记来实现妒忌催发欲火的目的。因此教授的日记内容里尽管也隐藏着一些花招,但大体上是并不虚伪的。

相反,他妻子的日记则非常狡猾,貌似在顺应配合着教授的安排,实际上却参杂了一个又一个谎言,用天真无辜的状态包裹着虚伪与残忍的本质。当教授天真地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并尽情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性爱乐趣时,却不知自己的脖子上已然被妻子随手套上了绞索。

吊诡的是,在教授准备设局的时候,让他处境尴尬的,并不是妻子在性方面的了无情趣,而是她的强烈欲求:我的体力逐年下降。近来,我在房事之后总感到十分疲劳,一整天都无精打采的,几乎连思考的力气都没有了……”显然,导致他陷入应付不来的困境的,其实主要就是年老体衰造成的精力不济。这是很多老男人都会经历的窘境。向来热衷性事的教授面对这么一个严重危机,开始反思: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讨厌和她做这事呢?事实正相反。我绝不是出于义务,才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应付她的要求的。我很爱她,不知这是我的幸福还是不幸。

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反思焦点,竟是投在了妻子那里,而不是自己身上。原因很简单,让他知天命地接受年老力衰的现实,不再去为欲望而折腾,在很大程度上比让他去死还要难以接受。这倒颇符合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宁肯死在冲锋的路上,也不能逃跑,更不能投降认输。尽管他也隐约预感到了某种不祥的气息,但他为了重掌主动,或许也很清楚,自己已没有退路。

注意,他谈到了对妻子的。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不难发现,他所谓的,其实只是一种恋物癖式的爱意。他爱的只是她的身体,是她的漂亮双足,是她那百里挑一的、极其罕见的器官。换句话说,在他眼中,妻子与其说是个女人,倒不如说是个既可以把玩、又能满足其性欲的美物。也正因如此,我们在教授的日记里所看到的,跟那阵阵强烈的恋物欲相比,实在是苍白无力而又微不足道的。更进一步讲,实际上在他们夫妻之间,根本就没有爱。

妻子在日记里写得很坦白,她完全是糊里糊涂地被父母嫁给教授的,还在新婚之夜被他那难看的身体吓到了,而且在性方面他也从来没有真正满足过她……所有的一切都证明,她嫁给他,就是一个错误。她那个非常传统的家庭不仅给了她一个荒谬的婚姻,还给了她循规蹈矩的习惯,以及虚伪的性格。或许在教授的眼中,她就像个光滑透明而又密封的瓶子,他只看到了她诱人的样子和微不足道的虚伪,却不知道里面还封着要命的妖魔。

教授精心设局,终于实现了重燃欲火的目的,可是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所打开的瓶子里,放出了欲望的妖魔。最初给人留下老谋深算印象的教授,渐渐暴露出其致命的天真的一面。这个非常典型的老文青,尽管活到了五十几岁,经历丰富阅人无数,可是竟然毫无洞察人性的能力,好像完全没有人心险恶的概念。

他知道妻子的虚伪,却不知道她的冷酷无情与残忍;他知道女儿的孤僻冷漠,却不知道她对他的深切怨恨;他知道弟子木村也是个不安份的家伙,却不知道他还是个心机极深的坏蛋,是螳螂捕蝉时躲在后面的黄雀。当他像个老男孩似的天真而又不知死活地享用胜利果实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妻子只是顺势一推,就把他送到了死神那里。

妻子这个女人的冷酷与残忍,让人不寒而栗。以通常的思维,很难理解这个生于传统家庭并且被教育得极其循规蹈矩甚至很古板的女人的行径。事实上,这个女人身上所呈现的,与其说是人性的复杂,不如说是动物性的存在,或说是昆虫性的一面——就是交配之后,雌昆虫会吃掉雄昆虫那种。她所经历的传统教养只不过是给了她一个守规矩的古板外壳,却没能给她一颗有情有义能爱的心,也正因如此,在那个外壳里,那股近乎原始的强烈欲望才会悄然酝酿成最终要了她那天真丈夫命的无情业火。

我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谷崎润一郎塑造这个女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揭批传统家庭的僵化教育对人性的扭曲,可是有种种迹象在暗示我们,教授设局让自己重燃欲火的方式和内容,其实很像艺术创作的过程。

没有欲望,当然不会有艺术,但如果只有欲望而没有想象与形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艺术。而当想象与形式最终都成了欲望的助燃剂时,就像吸毒一样,留给作为体验者的主体的,就只有毁灭了。正像把妖魔封入瓶子里,是艺术,而把瓶子打开,放出妖魔,就是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妻子并不是妖魔的化身,她的欲望才是。这个妖魔不但会吞噬她的丈夫,将来还会吞噬她本人。

在小说的结尾处我们可以看到,木村的构想,是与她、她的女儿住在一起,形成新的不伦三角。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想象:在这个三角关系里,她将为因为欲望和对女儿的妒忌,而在越来越狂热的燃烧中被木村榨干能量。她难道不会有些不祥的预感么?在小说的后三分之一部分,在无力地完成了自辨的同时,她已开始对木村和女儿的行为多有怀疑了。

再来说说这部小说的名字。谷崎润一郎用钥匙为题,其意图是耐人寻味而又显而易见的。作为实物出现在小说里的钥匙,不只是用来找到日记的工具,它还开启了整部小说。当然不言而喻的,它还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比这个更重要的,显然它还是开启欲望的象征,是开启死亡的象征。读罢整部小说之后,细心的话,还会发现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没能拥有另外一把钥匙,那就是能够打开人心甚至打开灵魂的钥匙,更进一步说,即使有了也没有用,因为这里所有的人物,说到底,其实都是空心人。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谷崎润一郎大师的写作艺术确实令人惊叹。这样一部残酷的小说,他竟能用如此从容淡定的调子来处理,即使是情节已然发展到了触目心惊、令人发指的地步,他的叙述仍旧是不动声色。作为间接心理写法的高手,他对各类细节的选择可以说是准确到毫发之间,虚实的转换微妙而又自然得如同呼吸。

在结构设计上,虽然表面上看是以两个人的日记来轮换叙述,但在视角上却不只是夫妻二人的,还隐含了木村与他们的女儿敏子的两个处在不同层面的视角,两明两暗四个视角的存在,加上谷崎润一郎的巧妙穿插嵌合,就使得整个小说在层次感上显得特别的丰富,结构的纵深感、叙述的节奏感也都非常的好。前半部分内容那种充满设计感的戏剧性,与后半部分那种高潮过后的涣散感与解构性所形成的对应也很是别具匠心。

还有一些小插件的设计也极见功力。比如小说刚开始时,教授在读的那本福克纳的小说《圣殿》,写的是个冷酷残忍的变态男人金鱼眼对谭波儿姑娘的反复强奸和性扭曲,其中有个叫鲁碧的女人告诉她,女人跟男人之间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性关系,嘲笑她不懂真正的男人。这本小说的存在让人不免要想象,不仅教授读过它,妻子也很可能会读过。只不过他们所对应的角色恰恰是颠倒的。

在这本充斥着性梦魇的小说里,显然教授关注的不过是变态刺激的可能,而妻子领悟到的却可能是男女之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性关系以及冷酷与残忍的必要性。再比如,教授开始设局时,让弟子木村带他的妻子和女儿去看的电影,竟然是《红与黑》,读过它的人都知道,那本小说写的是年轻的家庭教师与女主人通奸的故事。

另外,在教授中风瘫痪之后,女儿的房东太太特地从院子里的丁香树上摘了一束丁香花送来,教授躺在床上很痴迷地长久注视着它们的场景,让他妻子一阵心惊,因为她跟木村曾在丁香树旁边的房子里私会偷情。象征着纯洁无邪的丁香花,出现在因纵欲而陷入生离死别的这对夫妻面前,无疑既是莫大的反讽,也意味着无望的怀念,它只是存在了那么几小时,却营造出极为微妙复杂的气氛。


《钥匙》

(日)谷崎润一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11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崎润一郎: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那么,撕开来吧文学报2014年02月20日 星期四15版
键│情欲是人永恒不变的母题
《疯癫老人日记》解说
日之不得,夜以记之
男子设局中局诱妻子出轨再溺亡 骗保45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