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阅兵,介绍几部意想不到的战争电影给你

抗战胜利日就要来了,米街为你罗列了来自八个国家的九部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视角各异,但都表达了各自国家对这段历史的一种态度。各取所需。祝观影愉快。

德国·《我们的父辈》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德国二战题材迷你剧,全片分三集,另外有一个小时的纪录片。

素来以严谨认真闻名的德国人,从普通德国军人和德裔犹太人视角来主动反思那场人类浩劫,从非政治的层面、以五个人好朋友的不同命运为五条故事主线还原了战争的真实面目。

故事以原纳粹军官Wilhelm的回忆录的形式展开:因为战争,五个好友即将各奔东西,他们启程前在酒吧聚会,约定圣诞节相聚。他们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结果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圣诞节来了,但他们各自的命运在战争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战争爆发时,他们还那么年轻,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厄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战争会暴露出我们最坏的一面”,无论如何挣扎。有人些人沉沦,有些人默许,有些人无力承受。在战争的洪流里,每个人都那么无力。

最精忠爱国的Welheim做了两次逃兵

最不愿上战场的Friedhelm沦为战争机器

日本·《开拓者们》

同样是战败国,日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自己挑起的这场战争。

1936年,19岁的阿部初和许许多多同龄女孩乘船前往满洲,以新娘的身份来与他们的丈夫共同生活。而此前,她们甚至都没有见过面,完全靠一张照片千里寻夫。

早于数年前,日本政府从全国各地征集贫穷农家的男儿组成开拓团,在满洲实行移民计划。阿初嫁给了千振(今黑龙江桦南市)开拓团的男儿浅野速,凭借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浅野夫妇在黑土地上逐渐扎根,之后阿初也相继将老家的弟妹接了过来,一家人过上了幸福而短暂的平凡生活。好景不长,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千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无形的绞肉机中。

这部4集的电视短剧运用纪实加情景重现的方式,讲了这一段故事。而对于日本人眼中艰苦卓绝的开拓者们的另一种讲述方式是这样的: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拥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也称“满洲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战争一开始,人人都成了棋子;开拓者们是容易被遗忘和忽略的团体,有着所谓侵略者和被害者的双重身份。这种片子总会让人无聊地寻思一个问题:铭记历史是为了原谅,还是为了报复?

开拓者们最初踏上伪满洲国时候的样子。

历史题材的电影,很容易因为认识的对立而挑起我们的愤怒。这样来自B站的截图就是如此。

英国·《我的父亲是纳粹》

如果你的父亲是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而你的母亲因为不堪重负而自杀,长大之后的你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你会怎么办?

这部BBC拍摄的纪录片,就是讲述了讲述德国人莫妮卡与纳粹父亲留下的可怕阴影不断斗争的故事。Amon Goeth是一名纳粹首领,也是普拉佐集中营的最高指挥官,掌握集中营成千上万犹太人的生死。他残忍嗜杀,最后被处以绞刑。《辛德勒的名单》中就有他的角色。

莫妮卡一开始恨斯皮尔伯格,因为《辛德勒的名单》告诉了她真相,看完电影她觉得恶心。海伦是犹太人,在集中营,她失去了她的父母和男友,自己被莫妮卡的父亲挑中,成为了他的奴隶。

为了了解更多的真相,莫妮卡决定在集中营的遗址与海伦见面。BBC记录了两个人见面的过程,而这次见面打破了莫妮卡保留的最后一丝对父亲的幻想。

在影片的最开始,莫妮卡说,她很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影片的最后,她告诉镜头,她再也不会相信任何事情。

海伦说说,“他活得像个国王,和他的情人、狗生活在一起,还有两个奴隶。吃着新鲜的水果和肉,情人敷着面膜。他乐于训练他的狗把人撕碎的本事。”

见面前,莫妮卡听外婆说,他的父亲杀了几个犹太人,因为卫生问题,因为传染病的蔓延。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否认掉这个说法,但莫妮卡还是说服自己相信了,尽管她说:“他不是我父亲,他就是Amon”,但她说服自己,在心底给了父亲最后一丝庇护。海伦直视着她的眼睛说:“他是活生生的衣冠禽兽,我看过他杀人后的表情,是享受的。你听我说,根本不是因为什么卫生问题,只因为我们是犹太人!”莫妮卡从她父亲身上遗传了瘦高的个子,而此时,她因为瘦高而显得更加脆弱。

波兰·《钢琴师》

波兰裔法国导演波兰斯基,生在法国,父母是犹太人。波兰斯基本人在战前回到波兰。他的母亲死在犹太集中营,父亲幸存。而他自己当年8岁,是从铁丝网的一个被绞开的洞逃出去,才侥倖活命。

某天,波兰斯基拿到了钢琴家Wladyslaw Szpilman的回忆录。看到第一章时,他就觉得这个题材将成为他的新片。正如波兰斯基所说“该片以令人吃惊的客观笔触描述了那段时期的真实情况,客观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确的地步。书中波兰人有好有坏,犹太人有好有坏,德国人也有好有坏……”他希望他拍出来的影片最大可能地接近于事实,而不是那种典型的好莱坞风格电影。

故事很简单,史标曼是波兰一家电台的钢琴师。二战即将爆发之时,他们全家被迫被赶进华沙的犹太区,家人和亲戚最终被纳粹杀害,而标曼本人也受尽种种羞辱和折磨,在废墟的阁楼上他遇见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要求下他弹奏了钢琴曲。美妙的琴声令德国军官萌发了恻隐之心,他暗暗帮助标曼直到俄军对波兰的解放到来。

影片自始至终,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感觉二战对波兰及波兰犹太人的伤害。人性的复杂面,在冷峻的观察中一一显现。

影片中没有任何的英雄式对白。对于帮助,或者被帮助,人们都用心灵做了最终的记录。

中国·《南京!南京!》

1937年12月13日,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

故事讲述了各种身份的人所作的选择,以及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的结果。军官陆剑雄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拉贝的秘书唐先生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代价,舞女小江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日本人角川随部队进驻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在这个人间炼狱,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这是一部中国导演拍摄的以日本人的视角观察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听起来很绕。当时陆川的解释是,他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结果日本史料最全,士兵日记很感人。

但是这个立场太拧巴了。战争受害国的故事里,主角却在讲加害者的内心挣扎,有人评论这就好像是:日本人还没有说对不起呢,我们就已经说没关系。

英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孩子靠所嗅、所听、所见来认识世界,直至理性占据一切的黑暗时刻到来。这句英国诗人约翰·贝杰曼的话被放在影片的最开始。也是影片讲述的全部。

八岁男孩布鲁诺是纳粹军官的儿子,他生活里没有战争,无忧无虑。因为父亲的调令,他们由柏林搬迁到了乡下。失去了朋友们的布鲁诺很快对新家附近的“农场”产生了兴趣,那里有一群身穿“条纹睡衣”的人终日忙碌。那其实是父亲看管下的集中营,而“条纹睡衣”则是他们的囚服。

布鲁诺溜到“农场”,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男孩施穆尔,并时常带给他食物吃。在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变化中,施穆尔是布鲁诺惟一的朋友。

某日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以便见到施穆尔的父亲。

布鲁诺终于换上了条纹睡衣,到了铁丝网的这一边,而此时我看了一下进度条,已经快到尽头……

美国·《父辈的旗帜》

美国太多战争的大片了。如《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制造英雄并在不知不觉间输送了美国价值观的电影是好莱坞工业擅长的。但《父辈的旗帜》不属于这一类。

这是一部讲述二战中美国和日本之间硫磺岛战役的故事。

硫磺岛战争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从1945年2月19日起至3月26日止。硫磺岛战役战役中美军共牺牲6,821人,而日本的22,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阵亡。随后美军将该岛建设为供战斗机起飞的机场,为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护航,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工业核心的东京进行战略轰炸之效率。

在战斗的第5天时,随队的摄影师抓拍到一张士兵将美国国旗插在硫磺岛制高点折钵山上的照片,照片上有五名美军海军士兵以及一名军医。这张照片广为流传,成为了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也令该战斗有别于其他太平洋的岛屿登陆战。

虽然离战役真正的胜利还有32天,但这张照片被当做美国战斗胜利的象征,迅速片登上美国各大报纸头条。照片里面的士兵成为了英雄,可惜,照片中有三位士兵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全国奉为英雄的时候就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剩下的“英雄”被请回国内巡回演讲,为了说服民众购买更多的债券支持战争。

虽然战争场面紧张刺激,但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以故事线紧绷,视觉冲击强取胜的美国大片。甚至在剪辑上因为主人公的各种插叙、倒叙而稍显混乱。导演更在于用这样的一个战争故事去讨论关于“英雄”的母题。

官方大多愿意在战争中制造英雄,用以宣传和激励为国家而战的宏达概念。但这部电影在最后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英雄的称号会让他们这么不自在,英雄是我们塑造出来的,我们需要英雄。他们出生入死,是为了他们的战友。他们也许曾为祖国二战,但他们都是为了战友而死。如果我们真要缅怀这些人,就应该记住他们真实的一面。

俄罗斯·《女狙击手》

以女性为主角的战争片不多,好不容易有一两部,还被放在导演的男性视角下“蹂躏”几番,最终逃不过“男人保护女人才是王道和终极真理”的窠臼。这部俄国片也不例外。女主在每次的险境中都由男友相救。但对女主如何在战场上成长的部分探讨的太少。好像她天生魔力,忽然就成为了英雄。

片子讲述的是二战时期苏联著名的女狙击手柳德米拉,是红军2000名女性狙击手中的一员。1942年,她25岁,就跻身苏德战场上功勋最卓著、“最致命”的狙击手之列,被她击毙的敌军至少有309名。

1942年底,为敦促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迫使纳粹分兵,从而减轻苏联承受的压力,苏联派柳德米拉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游说美国,故事从这里开始。在柳德米拉和第一夫人结成忘年交、接受美国媒体质疑的过程中不断闪回到过去的故事,讲述她的两任狙击手男友,以及一位为爱慕他的军医相处,中间穿插些战争场景。

有一个细节是,柳德米拉听见平底锅掉在地上的声音突然失去理智,万分恐惧,因为在一次炮击中,她被埋在沙土下,差点死去。而这种因为战争阴影而导致的脆弱的瞬间,与她开抢狙击的镇定、在演讲台上穿着军装的英姿飒爽的伟岸之间的反差,让人唏嘘。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柳德米拉是乌克兰人,当初这部片子是格罗斯和乌克兰合拍的。然而现在,两国正处于战争状态。

故事原型,狙击手柳德米拉。

柳德米拉是美国总统接见的第一位苏联公民

在战场,高级狙击手射杀的都是敌军指挥官。擒贼先擒王。

法国·《沉静如海》

德国人爱上法国人,在现在的生活中太稀松平常了。但如果是一个德国侵略者与一个憎恨德国人的法国女孩相爱,故事就是变得非常残忍。

法国人连战争都拍出了浪漫的调调,巴赫平均律,音乐,诗歌,沉默如海的敌人间的爱情。

关于这部电影,豆瓣上有这样一个评论:

很早之前看过一部电影,片尾说: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时而用战争,时而用爱情。那么,当爱情遭遇战争时会打破什么呢?我们只能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雅安娜和冯.贝雷纳克上尉共同的选择。

虽然表面上都平静而缓慢,但生活物资的匮乏、犹太人被屠杀、地下党的活动、刺杀、追捕,关于战争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在这部片子里都可以找到线索。

雅安娜是法国人,父母双亡,和爷爷住在法国北方的海边,以教钢琴为生。贝雷纳克上尉是德国人,他征用了雅安那家的一间房子。冯.贝雷纳克上尉因为家族传统而被迫成为军官,他集合了一个好男人应该有的诸多条件,英俊、儒雅、有才华,但却是个德国军官,带着侵略的任务而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林沦陷前,心存善良的纳粹上尉放了犹太女孩,他的结局如何?
858 扭曲人性中的本真--小感电影《动物园长夫人》
辛德勒名单
9名将军、5000战俘只为换他一人——以色列传奇特工沃尔夫冈
从豆瓣9.5《辛德勒的名单》中主人公心理变化看人性的善与恶
《辛德勒的名单》:宽恕和爱,是一个人最大的权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