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俄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财新实习记者 杨书源 整理)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8日晚19点,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白俄罗斯女作家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Sviatlana Aliaksandrawna Alieksiyevich)获奖。


阿列克谢耶维奇长期通过非虚构写作来表现战争,代表作有《车诺比的悲鸣》《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等。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白俄罗斯家庭,毕业后进入当地报纸做记者,后在明斯克做文学杂志记者。作为记者,她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阿富汗战争、苏联的秋天和切尔诺贝利核灾。她的独立报道和批判风格使她与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主持的白俄罗斯政府关系不佳,独立新闻活动受到政府压迫。她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也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因政权迫害离开白俄罗斯,接下来的十年里,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2011年搬回明斯克。


她是村上春树之外的另一位诺奖陪跑专业户,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3年诺奖颁奖前一天,她的赔率突然飙升到最高,成为了热门人选。2014年,她的赔率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她在英国博彩网站的赔率第一。除诺奖以外,她的作品也多次得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





新世纪以来,在她之前,以下15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4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唤起人类的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诺奖评委会称其获奖原因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2013


艾丽斯·门罗:一切来源于日常




门罗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Horon县为背景,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为中心,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她写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故事的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一边讲述一边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理解。门罗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尤其反映在她的早期作品里),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对自己的家庭和小镇时的两难处境。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快乐影子之舞》《逃离》《石城远望》《你以为你是谁?》《我青年时期的朋友》等。


2012


莫言:第一个中国籍诺奖获得者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起一系列以故乡山东高密为背景的作品,充满“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瑞典文学院评价:“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


2011


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默:慢慢打磨的诗人



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瑞典科学院称,“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默大部分诗集以凝炼、简短和深刻的比喻为特征。在其最近的诗集,他转向了更为短小、更为精炼的模式。”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共发表了十二部诗集,两百多首诗 ,他的写作缓慢而沉潜,有时一年最多写三首诗,有些诗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打磨才完成,如《有太阳的风景》,前后耗时7年才最终完成。有人评价他是“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主要作品:《17首诗》《记忆看着我》《航空信》。


2010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是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其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瑞典皇家学院称他的创作是“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代表作有《绿房子》《城市与狗》《酒吧长谈》等。


2009


赫塔·穆勒:用德语写作无所寄托者的境遇




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小镇尼特基多夫,1987年移居德国。赫塔·穆勒擅长描写罗马尼亚裔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她的作品总能从内心出发,并带着较为浓重的政治色彩。米勒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德语写成善于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她的成长环境与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代表作有《低地》《沉重的探戈》、《护照》、《心兽》、《单腿旅行》等。


2008


勒·克莱齐奥:寓言与宇宙




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1994年法国读者调查中,克莱齐奥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是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多寻找一种空灵与寂静,人物时常在形式、色彩与物质的海洋中摇摆不定,人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后期作品则更关注心理空间,向着自然与人这两个“宇宙”同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探索。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罗德里格岛游记》《金鱼》《战争》。


2007


多丽丝·莱辛:年长的女性文学作家




多丽丝·莱辛获奖时88岁,是迄今为止获奖时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莱辛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定义为“女性文学”,她偏爱描写婚姻破裂的女人但并没有局限于感性的情感题材。1962年她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 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她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2013年11月17日多丽丝·莱辛去世,享年94岁。主要作品:《金色笔记》《暴力的孩子们》《又来了,爱情》。


2006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故乡忧郁的灵魂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著名作家,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帕慕克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人权、思想自由等方面,并通过发表关于这些问题的文章对土耳其政府进行批评。他在小说中一再描写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交流,使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往中间人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诺贝尔颁奖组委会评价其“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我的名字叫红》《白色城堡》《雪》《黑书》《纯真博物馆》等。


2005



哈罗德·品特:荒诞的戏剧色彩




哈罗德·品特是一位英国剧作家及剧场导演,他的著作包括舞台剧、广播、电视及电影作品。品特的早期作品经常被人们归入荒诞派戏剧,他笔锋犀利,剧中的角色大多是社会下层人物。他擅长描写这些角色内心的恐惧、向往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同时他是一位崇尚人权和反战的作家,曾公开反对北约空袭塞尔维亚。当地时间2008年12月24日,品特在伦敦去世,享年78岁。他小说里的人物揭示闲聊中的深刻,带人们进入压抑的空间。主要作品:《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看门人》《生日派对》《回乡》等。


2004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作为钢琴家的作家




奥地利女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1998年她荣获德语文学的最高奖毕希纳文学奖。2002年她又获得海涅奖和柏林戏剧奖。改编自她作品的《钢琴教师》拍成电影后获得戛纳电影节大奖。她在得知自己获得诺奖消息之后,选择不去现场领奖。用她本人的话说,“不是高兴,而是绝望”。瑞典文学院给出的颁奖理由是:“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代表作有《钢琴教师》《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

2003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写作不明地理的真实世界




南非作家,他和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戈迪默被视为南非当代文坛的双子星座。2003年获奖当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 “自传”。他在作品中往往不指明地理背景,但类似南非行之有年的种族隔离政策,形成偏颇、愚昧的社会观念,导致价值观与行为上的混乱,却是他创作的主题。诺奖委员会认为,他“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代表作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凶年纪事》等。


2002


凯尔泰斯·伊姆雷:集中营里的强音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经历坎坷,在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威辛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营生活为背景的首部小说《无形的命运》出版。2002年他因该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为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代表作有小说《苦役日记》《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


2001


维·苏·奈保尔: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上旅行




印度裔英国作家。他的众多作品获得毛姆奖、布克奖等众多英国重要文学奖项。他本人于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这表明英国社会对他作为一个“当代经典作家”地位的承认。他和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他曾这样表述自己“我是一个殖民地人,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上旅行,作为一个访问者,在新大陆的浪漫背景里,观察那些被掠夺的土地上半被遗弃的社会,就像从远处观看我自己成长的那个地方。”代表作有《米格尔街》 《大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2000


高行健:华语小说首次登上诺奖舞台




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评论家,也是首位获得诺奖的华语作家。高行健作品够把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完整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有了坚实的根基。“叙述的作品、交流的作品、趣味的作品、复调的作品、动作的作品和完全的作品”,这六种作品形态是高行健所追求的。获奖理由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主要作品: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野人》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丨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盘点,你读过哪几个人的书?
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个大v公知
路遥,莫言这些获奖作家,都是怎么花这笔巨额奖金的?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七大热门作家盘点
十位诺贝尔作家,十本经典儿童文学
【读万卷书】你了解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吗?一起来看看她的代表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